芯片检测技术重大飞越 “透明芯片”时代不远了

最新更新时间:2017-03-24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芯片  集成电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五十年来,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密度果真如威名赫赫的“摩尔定律”所预言的一样:每两年就会翻一番。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意味着:那些芯片生产商们,如英特尔、AMD或是高通,每两年就要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往相同尺寸的芯片里塞进比之前多一倍的晶体管,以便我们年复一年的用上性能更强,处理速度更快的电脑芯片

  这些生产商们为了在芯片中容纳更多的晶体管,就将芯片内部的晶体管阵列设计得如同城市网络般复杂纷繁。因此,毫无悬念的是,晶体管尺寸被设计得越来越小,他们之间的距离也靠得越来越近。

  举例而言,英特尔在 2014 年推出的Broadwell处理器已经将组件之间的距离缩小到了 14 nm。这个距离嘛,大概是 1 张普通A4纸厚度的 1 万分之一。

  如此精密的设计与排布,使得芯片制造商们面临着一个令他们束手无策的难题:如何才能在不破坏芯片的前提下,去观察芯片的内部结构?毕竟,只有看到芯片的内部结构,制造商们才能确保这批已经完工的芯片结构与他们所期待的如出一辙。

  来自瑞士的保罗谢勒研究院(Paul Sherrer Institute,PSI)的研究员们为这个难题找到了一个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在这篇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文章中,他们使用了一项名为“叠层衍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的技术,成功的得到了一枚英特尔芯片的内部 3 维构造。

  “叠层衍射成像”是一种不依赖透镜,通过恢复衍射图像中相位的成像手段。简而言之,研究人员们向一块不停旋转的芯片照射一束X射线,接着通过电脑程序分析而得到不同角度芯片的衍射图案,从而在电脑中重建芯片内部精密的三维结构。

  在这次研究里,PSI的研究人员们先后对两枚芯片进行了测试。其中一枚是由PSI自行开发研制的,采用了110纳米工艺制作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另一枚则是来自英特尔的奔腾G3230处理器,这枚处理器采用了22纳米的工艺,与最现代的14纳米工艺仅有一步之遥。

  利用这项技术,研究人员们实现了高达14.6纳米的分辨率,成功的复原了这两块芯片的内部结构。令人倍感欣喜的是,他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芯片内部的晶体管和内部电路。

  毫无疑问,PSI研究人员开发的这项手段,是芯片检测技术的一项重大飞越。

  但在此之前,芯片内部的检测大多依赖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或透射电子显微镜来看一探究竟。这两种常规手段需要像剥洋葱一般,工作人员需耐心地、一层一层地除去芯片的上层电路,才能够最终揭示芯片内部晶体管的形貌。这一手段费时费力不说,更令人不满的是,即使再小心翼翼,仍不可避免的会破坏芯片内部的三维结构。

  如前文所言,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芯片内部晶体管的层数也日渐增多,实际内部电路的厚度有时可达约十微米之多。在这种情况下,依赖于电子显微镜、进行逐个分析晶体管的过程就显得难以为继。对于已经封装的电脑芯片而言,这两种手段更是无能为力。

  相比于前两者,研究人员所开发的“叠层衍射成像技术”则道高一丈。这项技术集X射线所具有的两大特点于一身:高穿透率和高分辨率。

  不仅如此,在芯片检测这项应用中,这项技术还拥有常规电子显微镜所难以企及的两个优势:其一,避免了对芯片内结构的破坏;其二,避免了因切割不精细而导致图像的扭曲变形。

  如此一来,人们便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获取“三维结构芯片”更加完整且准确的信息。

  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这项技术距离实际应用还欠些东风。在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X射线光源”可不是某个业余爱好者可以在自家后院就能鼓捣出来的“光”。

  研究人员们为了得到最好的成像效果,使用了隶属于PSI的瑞士同步辐射光源的“高相干辐射X-射线”。即使在全球,类似的同步辐射光源设施也屈指可数。

  另一方面,这项研究同样也耗费了不少时间,研究人员不仅要花24小时才能完成叠层衍射实验,而且还需要另一个24小时去处理得到的数据。

  不过,本次研究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莫尔克·霍勒(Mirko Holler)胸有成竹的在文章中表示:通过使用更多的计算机、改进实验装置以及X射线源,会将这一实验所需的时间缩短至现在的千分之一。

  除此之外,更具挑战性的的一点在于:闻名的“摩尔定律”驱使着芯片制造商们连年推出尺寸更小的晶体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观察芯片所用的“放大镜”也需要拥有自己的“摩尔定律”,才不至于在这场竞赛中落下太远。

  就现在的情形来看,芯片制造商们已经占了上风。在本次研究中,莫尔克·霍勒所实现的最高分辨率约为 14.6 纳米,尽管这一数字十分了不起,可目前由英特尔开发的最新一代的处理器芯片,却已经迈进了10纳米制程的门槛。

  无论怎么说,这次莫尔克等人的研究将在“芯片无损检测”领域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芯片内部结构的检视不再是“一锤子买卖”。

  相反的,当人们将芯片放入某个类似的装置之后,即可一览芯片的内部构造。从这个意义上说,芯片的设计似乎变得“透明”了。

  与此同时,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这一技术的问世无疑将会对这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检视芯片内部是否存在制造缺陷这一做法,制造们可以借此实行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品质管理方针。

  除此之外,人们还能利用这项技术来确认集成电路设计,了解其内部功能,优化其生产流程,并找出可能的失效机制。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一技术同样惹人关注。最近,硬件安全也日益成为了一个颇受重视的话题。特别是对于国防和军工行业而言,如果能将这项技术能够加以运用,他们便可以确认,芯片内部是否存在可能窃取机密的恶意硬件,即所谓的“硬件木马”。毕竟,一块被砸坏了的芯片可是没有半点用处的。

  时至今日,芯片无损检测的发展尚未成熟,但是瑞士保罗谢勒研究院的科学家们为真正的“透明芯片”的未来照亮了全新的路径。

    以上是关于半导体中-芯片检测技术重大飞越 “透明芯片”时代不远了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芯片  集成电路 编辑:李强 引用地址:芯片检测技术重大飞越 “透明芯片”时代不远了

上一篇:OLED面板大厂拚喷墨技术研发 2021年市场规模料达750亿美元
下一篇:研发制造短板明显 “中国芯”奋力追赶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40

Zilker的数字电源IC逼近模拟产品的转换效率
Zilker Labs公司宣布加入到 数字电源 的竞争行列中,它发布了一款结合了数字电源转换与电源管理的IC,宣称具有和竞争 模拟 电源转换产品一样的转换效率。 该Zilker器件用于将电源转换成不同的负载电压:显示器或芯片常常需要多种不同的电压。例如,对于需要1.5V电源的芯片,Zilker器件的电源管理能力可在各种负载电流条件下获得大于90%的转换效率,Zilker Labs的联合创始人Jim Templeton表示。 “数字工艺的负面结果是,它在电源转换效率上一直不如模拟电源IC高,这也是 数字电源IC 的症结所在。”Templeton说,“而该器件知道绝对工作条件是什么,并能用这些数据来保持较高的转换效率。”
[新品]
投资80亿,覆晶薄膜+驱动IC生产线自贡开工
电子网消息,6月21日,2017年四川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开工暨自贡市第七批粤创电子科技产业园等4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自贡高新区举行,项目总投资36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5.6亿元。   投资80亿元的粤创微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为本次集中开工代表项目,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亿元,分三期建设8条COF载带(覆晶薄膜)+驱动IC项目生产线。该项目拥有先进的COF载带(覆晶薄膜)+驱动IC设计、封装、测试技术,生产的覆晶薄膜芯片主要供应京东方等知名企业,有利于自贡培育并带动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项目全面建成后,实现年产值120亿元,吸引就业人员200人。
[半导体设计/制造]
可编程模拟IC将FPGA多功能性等优势带入混合信号世界
对于工程师而言,设计、评估和调试带有模拟输入/输出(I/O)接口的混合信号电路始终面临巨大挑战。真实世界与模拟信号链路的微妙之处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往往使得看起来简单直接的设计目标成为难以逾越、耗时费力的项目。最终设计需要谨慎权衡模拟与混合信号IC的整合,包括运算放大器、A/D和D/A转换器、比较器、高压驱动器、模拟开关,将这些IC硬件连接在一起,构建成模拟通道。 数字领域专业背景的工程师,不熟悉模拟设计,而模拟设计中的元件选择、物理布局以及成本等问题直接影响基本电路的性能和产品上市时间,使得项目开发举步维艰。对于这些工程师,尤其是习惯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或FPGA的工程师,模拟电路的设计理念与其习惯性的设计思维相偏离。
[模拟电子]
可编程模拟<font color='red'>IC</font>将FPGA多功能性等优势带入混合信号世界
普然携OpConn芯片解决方案进军EPON光纤接入市场
普然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宣布携集成的OpConn芯片解决方案全面进军EPON光纤接入市场,其中包括1G和10G EPON芯片组。 OpConn 1G EPON芯片组包括用户端(ONU)和局端(OLT),该芯片组采用业界流行的ASIC设计方式,全面满足IEEE802.3ah和中国电信EPON互联互通规格。 该芯片组集成了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用于板级管理和控制的高速MIPS4kec微处理器;强大的以太网交换和动态带宽管理(DBA)处理引擎,可工作在线速;IEEE802.1ad/802.1q网桥;基于流分类的QoS功能;基于硬件级的AES-128/Triple churning加解密等功能。目前该芯片组ONU产
[嵌入式]
产业迭代势不可挡 IC业如何与AR/VR共舞
    随着物联网浪潮的不断推动,IC业变迁正在悄然进行。原有的主力军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和,可穿戴等智能产品还未真正接力。相比而言,新兴应用虽未成熟,却来势汹汹。其中,AR/VR最为典型。据Digi-Capital统计显示,预计到2020年AR/VR市值将达到1500亿美元以上。另据高德在最新的统计报告中显示,到2025年AR和VR硬件软件营收将达800亿美元,如果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年营收最多可以达到1820亿美元。对于IC企业而言,抓住AR/VR发展先机,将在下一轮的产业浪潮中笑傲江湖。     究竟AR/VR需要怎样的IC?IC企业目前有哪些技术方案,能否满足AR/VR的应用需求?IC企业下一步需要做哪些准备,方能助力这
[安防电子]
芯片梦碎:Intel 2015年还有芯片
随着各种功能模块陆续整合到处理器内部,特别是Intel Haswell开始在超低压移动平台上采用双内核单芯片封装,SoC似乎已经是大势所趋,Intel去年也曾披露说Broadwell平台上就会实现单芯 片,但根据最新情报,Intel这两年仍然会采用处理器+芯片组的平台设计。 14nm Broadwell原本安排在Haswell之后,2014年发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14nm工艺DDR4内存),Intel已经将其推迟到2015年,改而在明年推出过渡性的Haswell Refresh,芯片组也“升级”到9系列。 另一方面,在此之前Broadwell的继任者一直被认为是Skylake(再往后是Skymont),但是根据VR-
[单片机]
单<font color='red'>芯片</font>梦碎:Intel 2015年还有<font color='red'>芯片</font>组
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智能水控器设计
摘要:为适应校园智能化管理发展趋势,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智能水控器设计方案。该设计通过对STC11F16XE单片机、MF RC500读卡芯片、双干簧管传感器、L9110电机驱动芯片等器件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刷卡流水,并能按流量实时扣费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节水意识。文中重点阐述了该智能水控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思路。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行,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满足计量准确要求。 关键词:非接触式IC卡;智能水控器;STC单片机;MF RC5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依赖水资源的程度越来越高,而水资源紧缺却日益严重。在校园内,当代学生又大多数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对能源的节约意识不够强,常会出现
[单片机]
基于非接触式<font color='red'>IC</font>卡的智能水控器设计
浅谈使用可定制微控制器高效开发系统级芯片 (SoC)
 为了应对成本、尺寸、功耗和开发时间的压力,许多电子产品都建构于系统级芯片 (SoC)之上。这个单片集成电路集成了大多数的系统功能。然而,随着这些器件越来越复杂,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经济地进行产品开发以满足产品上市时间的压力已变得越来越困难。SoC集成了一些可编程部件 (特别是微控制器),使得其软件开发与硬件开发同样的昂贵和耗时。   使用基于业界标准、带有片上存储器和各种标准接口的ARMò处理器,再加上面向特定应用逻辑和非标接口的金属可编程模块 (MP模块),构成的可定制微控制器是切实可行的SoC开发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采用预先已经准备好的基础晶圆,仅针对定制部分添加金属层,可以缩短器件生产制造的时间。
[工业控制]
浅谈使用可定制微控制器高效开发系统级<font color='red'>芯片</font> (SoC)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