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游显示面板的带动下,我国相关企业在上游原材料端的投资也在跟进。据分析,目前无论从国产化率还是技术水平而言,质的突破还未发生,但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国产面板原材料领域或将迎来一波质的提升浪潮。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在琳琅满目的2017美国国际显示周现场,中国面板企业已开始以傲人之姿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上溯至面板原材料领域,国内外还有很大差距。笔者在显示周现场多方了解到,目前国内主流显示面板企业的原材料和设备,仍大量依靠进口。
改变也在悄然发生。“未来五年,在TFT-LCD领域,注定是我国原材料全面替代进口产品一个大飞跃的阶段。”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光电子事业部分析师赵翼向笔者直言,“我国应该能够掌握从基板玻璃、偏光片、膜材料、彩色滤光片到液晶材料、驱动IC等绝大多数环节的原材料产品。当然,产品的质量和市场认可度还需要一个过程。”
然而,赵翼指出,在当前大热的OLED尤其AMOLED领域,原材料方面的核心技术仍将被日韩欧美企业牢牢掌控,随着AMOLED的大规模应用,平板显示领域国产化率将再次下降。但是,相信有了TFT-LCD的发展基础,OLED领域原材料和国外企业的差距,将远小于在21世纪初我国最开始发展平板显示产业的时候。
这也就意味着,国内显示面板上游的窗口期不再遥不可及。但同时,这也需要国内上游企业积极蓄力,以拥抱未来的可能性。
总体弱于海外
相较海外,国内面板上游厂商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现下时兴的OLED领域,国内外上游差距尤为突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从该产业链上游国产化率来看,尽管包括光刻机、FFM、检测设备、贴合设备、自动化设备、终端发光材料、驱动IC等OLED部分环节,国内已开始实现产业化,但该技术最核心的蒸镀和封装设备,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液晶面板上游国产化率同样不容乐观。据了解,液晶面板内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混合液晶材料、驱动IC、偏光片、背光模块、玻璃基板和彩色滤光片。作为发展多年、技术相对成熟的领域,目前国产液晶面板上游仍弱于海外,在包括液晶玻璃基板、偏光片等领域仍受制于人。
例如,在液晶玻璃基板领域,目前市场主要以美国康宁 、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为世界三强,占据全球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其中仅康宁一家就占比过半。我国相关厂商主要包括东旭光电及彩虹股份,“然而产品局限在5代和6代生产线,国产玻璃基板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2%,需求量最大的8.5代线玻璃基板全部依靠进口。”赵翼告诉笔者。
在国内厂商看来,这与国外企业的先发优势不无相关。“美国康宁在材料科学和制程工艺领域有160多年的积累,玻璃基板也有四五十年的历史,而玻璃基板在国内是个新兴产业,仅有几年历史,双方在技术积淀上存在巨大差距,国内的玻璃基板生产技术偏弱。”相关行业人士告诉笔者,“此外,国际主要玻璃生产企业大都会与面板生产厂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严重限制了国产玻璃基板的市场拓展。”
偏光片同样是液晶面板技术国产化较为困难的领域之一。据了解,目前该领域全球范围内仅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四个玩家。从产能来看,偏光片生产集中在后三者的八家企业中,产能均在3000万平方米以上。三利谱作为中国大陆的龙头企业,2016年初的产能仅700万平方米。
“2016年11月,三利谱在合肥为 京东 方配套的一期工程完工,产能高达1600万平方米,加上深圳原有的700万平方米产能,总产能已经超过2300万平方米,接近世界八强3000万平方米的门坎。”赵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但是其产品达到用户的需求,预计还需要一定时间。”
作为液晶面板中成本较高的原材料之一,彩色滤光片的国产化进展相对较快,但与海外企业相比同样存在差距。
据了解,目前业内液晶面板厂家大多自制彩色滤光片,三星的自制比率约75%,LGD自制率高达90%,但国内厂商如京东方、龙腾光电等,自制比例远不及前述厂商。
“彩色滤光片产业一直被国际企业垄断,国内面板巨头京东方、龙腾光电和中航光电等所需G5彩色滤光片均需外购,进口比例达70%以上。G5彩色滤光片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进口的空间。”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笔者指出,“在G6以上世代线,国内面板厂商均配套建设了彩色滤光片生产线,但在原材料方面依然依赖进口。”
等待质变
尽管总体不敌海外,但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2015年之前,显示面板原材料领域的国产化进展仍可以用快速提升来形容。
笔者从东旭光电方面了解到,目前其已拥有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平板显示玻璃基板工艺设备及制造技术,而且在国内率先将玻璃基板厚度降至0.3mm级等,产品良率也在稳步提升;在产线升级和规模提升方面,东旭光电总投资70亿元,打造国内首条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于今年5月18日正式运营,成品良品已顺利下线并送京东方进行批量认证。第二代生产线也在建设过程中。
彩色滤光片方面,东旭光电于2015年斥资30亿元,引进日本DNP唯一一条第五代彩色滤光片生产线和技术。“这不仅使其彩色滤光片生产技术和水平跨入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赢得DNP中国市场份额。”相关人士评论称,东旭光电彩色滤光片客户已固定为龙腾光电和京东方。
不过,目前的改变更多还是停留在“量变”程度。“近年来,在中游显示面板的带动下,上游原材料投资也在跟进。此前我国的产能更多在中低端领域,如今这种局面正在缓解,2015年至2016年期间,多个高世代、大产能玻璃基板、偏光片、彩色滤光片项目也在投资。”赵翼告诉笔者,“但是,无论从国产化率还是技术水平来讲,质的突破还未发生。上述项目真正投产并满足市场需求,预计将在2018年以后。”
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国产面板原材料领域或将迎来一波质的提升浪潮。“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至少16条8.5代以上生产线,6条AMOLED 6代生产线。在巨大的需求带动下,一方面,面板企业受制于人,原材料完全进口,没有议价能力,迫切希望应用国产原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上游偏光片、光学膜等环节毛利率高于面板环节,也吸引了资金进入。”赵翼分析称。
同时,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原材料环节龙头企业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国家相关政策也大力支持平板显示上游原材料环节,这均为近两年国产化水平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而面对这样的潜在窗口期,厂商需要从技术研发、资本、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以调整自身节奏。“在OLED领域,很多技术是很难通过资本、技术合作等方式获取的,厂商必须通过自身技术研发提前布局;在高世代产品方面,厂商之间可加强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合作,尤其是在TFT-LCD领域。”赵翼指出,“此外,企业应当注重发挥资本力量,加强对海外企业的收购,同时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在促进技术研发的基础上,保障市场稳定。”
以上是关于半导体中-中国面板企业快速发展,但原材料与设备还需进口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上一篇:InvenSense加盟TDK首秀CES Asia,全系列传感器方案深度诠释“感知一切”
下一篇:三星S8拆解:手机内如何做到“水冷”散热?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44
- 欧洲三大芯片巨头,重新审视供应链
- 一场IC设计业盛宴!10场论坛 200位演讲嘉宾,300+展商亮相2万平米专业展会!
- 富昌电子于杭州举办技术日活动,聚焦新能源“芯”机遇
- 消息称铠侠最快明天获上市批准,市值有望达 7500 亿日元
- 美国政府敲定对格芯 15 亿美元《CHIPS》法案补贴,支持后者提升在美产能
- SK 海力士宣布量产全球最高的 321 层 1Tb TLC 4D NAND 闪存,计划 2025 上半年对外出货
- 三星电子 NRD-K 半导体研发综合体进机,将导入 ASML High NA EUV 光刻设备
- 芯片大混战将启:高通、联发科涉足笔记本,AMD 被曝入局手机
- Exynos 2600 芯片成关键,消息称三星将打响 2nm 芯片反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