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创投沈劲:智能汽车领域创新机会还很多

最新更新时间:2017-06-09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高通  智能汽车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4月,美国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高通创投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沈劲在《低谷中的“前沿科技”》一文中说道:“前沿科技进入了期望值点的低谷,这也是理性发展的开始。”

  沈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我们在2015年之前的投资定位是移动互联网,移动行业跟高通的主营业务也非常贴切。从2015年开始,随着高通的业务重点开始转向智能手机之外的更多移动互联网终端芯片,高通创投也开始转向前沿科技。”

  高通创投所定义的前沿科技,具体包括人工智能、AR、VR、机器人、无人机和物联网。其中,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虽然前沿科技处于期望值点的低谷,有本质创新的科技公司仍会脱颖而出。这对聚焦前沿科技的风投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科技公司的估值会回归合理水平。”沈劲分析。

  高通创投是美国高通公司的风险投资部门,自2003年起就在中国开展业务,目前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已达30余家。在2014年,高通创投成立了一个1.5亿美元的中国战略投资基金,专注投资前沿科技领域,目前已经投资了8家前沿科技领域的创业公司。

  沈劲介绍,高通创投的其他区域同事投了很多有关智能驾驶的项目,但目前在中国还在寻找合适的标的。

  智能驾驶蕴藏创投机会

  《21世纪》:从人工智能的角度,你怎么看待自动驾驶的热潮?

  沈劲:很多从业者把自动驾驶汽车看成一个智能庞大的机器人,或者是人工智能使用到最极致的一个载体。不少从业者认为,自动驾驶是难度最大的人工智能。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确实能把当下的人工智能的技术都集中在一起,比如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路径规划、导航系统和决策系统等。所以,大家都愿意去努力攻克这个难题。

  《21世纪》:你曾经提出,自动驾驶和半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机会已经不多了,为什么这么说?

  沈劲:很多人一讲到自动驾驶就希望做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来解决Level 4或者Level 5级别的真正的自动驾驶。确实,在过去几年中,有多例自动驾驶这类的创业投资和并购案例出现,而且包括高通等在内的很多相关大公司都认为,自动驾驶对它们来讲特别重要。同时,互联网公司在这一领域也有很多的储备和投资,例如Google.

  从创业角度来看,这个领域已经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了。作为一个全新的创业公司,要另起炉灶进入到这个竞争里面,其实是很辛苦的。

  当然,也有一些创业公司做得稍微早一点,比如我们之前投的一家名叫Cruise Automation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测试公司就是一个佼佼者,去年3月已经被通用汽车以10亿美元收购了。

  由于大部分车企相对缺乏这部分技术,所以它们采用的是并购或者联合研发等方法,来进入到自动驾驶领域。

  不过,目前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已经有所动作了,在全球前十大车企中只有一两家还是空白的。所以,我们才认为,做完全自动驾驶的创业者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而是面临的竞争特别激烈。

  《21世纪》:从创投的角度来看,在智能汽车领域还有哪些机会?

  沈劲:所谓智能汽车的智能不仅仅是自动驾驶,还有很多其他创新的环节。例如,我们今年年初在美国投了一家名叫Clear Motion的的公司。ClearMotion的技术是通过把减震器从被动改成主动,来降低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震动。

  当自动驾驶实现之后,人们就不会一直盯着路面,而可能会看报、读书等,这时候就有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人可能会比自己开车时更容易感到眩晕。

  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不是说必须是几年后才实现的自动驾驶车辆,非自动驾驶的车辆也能使用。这种智能化的思路就非常好,让它变成一种通用技术,虽然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应用价值非常明确。

  再比如,我们此前投过的一家做平视显示器(Head-Up Display, HUD)的公司Navdy,它应该说是HUD的一个开创者。HUD其实也是一种智能交互技术,就是把导航等内容显示到挡风玻璃上,而不需要有另外一个屏幕。

  HUD的技术原理很简单,通常是在前面有一个相当于小投影仪一样的东西,通过一个45度角的玻璃,先将内容投射到这个玻璃上,再将其反射到挡风玻璃上。所以在驾驶的过程中,你的视线既能看到路面,也能看到挡风玻璃上的各种信息提醒。

  当然,这个技术现在还有一些要改进的,比如反应速度或者显示清晰度等。比如当你要转弯的时候,目前挡风玻璃上展示的导航信息,不会像我们手机上那样提供精密的导航信息,包括各种详细的路线标示和文字信息,而是需要将它简化为一个箭头式的转弯标志。

  因为当前成像的亮度和精密度都不够,运算的能力也有局限,所以处理这种精细信息和精细的投影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这项技术还是可以实现突破的,它的能力会慢慢地提升上来。

  因此,我认为创新点还是很多的,因为汽车系统毕竟很复杂,有许多需要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地方。

  国内汽车电子不能微创新

  《21世纪》:智能驾驶一般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层面的内容,你们的投资方向会集中在哪个层面?在中国,你们在智能驾驶领域有相关投资案例吗?

  沈劲: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相关投资案例。我觉得前感知环节的竞争已经很充分了,现在能够投的案子越来越少,或者说价格也越来越高了,因此我们可能更关注后面的两个环节。具体来说,会更关注和我们主营业务比较相关的导航系统,例如高精度地图。

  《21世纪》:高精度地图的国内市场相对比较密集,已经有阿里背景的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腾讯背景的四维图新三家很大的公司,新的创投机会还多吗?

  沈劲:这三家公司可以制作出自动驾驶所需要的高精度地图,但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公司在努力,他们在外面有很多车在采集各种数据。

  我认为,现在一些公司采集数据的方法和高精度地图所需的采集数据方法是不一样的,目前很多公司主要是利用GPS采集数据,而制作高精度地图则需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采集的一些实时数据。

  我们的以色列团队曾经投过一家叫Waze的地图公司,采取的是众包模式,用户既可以为它的地图数据做贡献,也都可以纠正地图中的错误,它在2013年被Google收购了。

  《21世纪》:在智能驾驶技术所说的汽车电子领域,市场基本上被电装、博世、大陆等国际公司垄断,留给创业者的机会很少,尤其中国的汽车电子行业非常脆弱。你认为中国的汽车电子行业在这样的格局中有希望突破吗?

  沈劲:在汽车电子领域,中国如果能出现像Clear Motion这样的公司,那么我们还是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因为我认为这家公司有本质上的创新。 Clear Motion提出的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平稳驾驶问题,这是其他汽车电子公司现在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汽车电子企业还是有机会的,但需要大胆的创新。

  如果只是微创新,那么新的创业公司确实无法与你提到的这些巨头竞争,因为它们在研发能力、客户关系和社会信任度等多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汽车电子领域,我们接触的企业还不多。但是我们还是非常愿意在这个领域,去投资一些有创新性的公司,这块也会成为我们公司未来很重要的一个业务领域。

关键字:高通  智能汽车 编辑:王磊 引用地址:高通创投沈劲:智能汽车领域创新机会还很多

上一篇:AMD进军GPU市场来势汹汹
下一篇:高通骁龙836可能下个月推出 骁龙845明年1月发布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45

安波福推出智能汽车架构 可减少控制单元数量提供冗余降低成本
车辆中有各种单元,用于控制盲点检测、变道辅助、自适应巡航控制,以及各种信息娱乐、安全和电力系统。如果单元失灵,其控制的系统也会失灵,而且通常没有备份。然而,据外媒报道,安波福(Aptiv)称其开发了一种方法,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减少单元数量,并提供冗余。 (图片来源:安波福官网) 该方法被称为智能汽车架构(Smart Vehicle Architecture,简称SVA)。目前,用于单个功能的软件和硬件安装在单独的单元中。使用SVA,可以消除此种连接,并使用云服务器和减少单元数量。各功能可共享硬件,因此具有灵活性和冗余性,并能降低成本。同时,软件可以通过空中更新实现最新状态。 安波福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Gle
[汽车电子]
安波福推出<font color='red'>智能汽车</font>架构 可减少控制单元数量提供冗余降低成本
英特尔高通战场延伸至5G与车用 不乐见高通落入博通口袋
高通(Qualcomm)已经在手机芯片市场上赢了英特尔(Intel)一局,这是英特尔长久以来难以咽下的苦果,如今,高通正翻过双方原本泾渭分明的界线、企图以ARM架构服务器处理器,切入英特尔主导已久的数据中心市场,胜负尚未可知;然而,在此同时,英特尔也正吹起反攻的号角,在5G革命的战场上、向高通下战帖,5G将智能手机、汽车、无人机以及工业装置等同时连接上网,高通已经享有先行者优势,而英特尔可不愿错过。   事实上,高通与英特尔都正在开发5G数据机芯片,只是高通较占优势毋庸置疑。5G网路预期将在2020年推出,而高通更预计提前到2019年导入商用化阶段。到了5G时代,汽车连结性预期将远比现如今的智能手机连结来得更具庞大商机,而随着自驾
[半导体设计/制造]
高通:汽车也没装8个引擎
智能移动技术快速发展,对处理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过,如果想大幅提升处理能力,最快的方法是在单一芯片上植入更多核心,这样的概念是否正确呢?高通移动运算营销副总裁蒂姆-麦克唐纳(Tim McDonough)认为,核心的效能必须纳入考虑范围。 对于核心数量多寡是否直接影响效能这个问题,麦克唐纳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用开会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说:“当参加一个糟糕的会议时,许多头脑不清醒的人试图抛出想法来解决棘手的问题,这只会使会议更加没效率。” 如果用开会的概念来审视,麦克唐纳认为,制造移动处理器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打造效能强大的核心,而非一味增加芯片的核心数量,在经过各种测试后,再决定能发挥最强效能的核心数量。 麦克唐纳以改装汽
[手机便携]
高通下一代3G多模平台将全部采用线性EDGE PA
    Triquint中国区总经理熊挺在IIC-China展会上表示:“尽管高通的EDGE平台目前还在采用Polar PA,但从下一代WCDMA+EDGE平台开始,高通将全部转用线性EDGE PA,如我们的TQM5013。”     他说,未来线性EDGE PA一定是个大趋势,因为目前所有的WCDMA PA都是线性的,所以它们两者以后比较容易进行整合以进一步降低RF前端占板尺寸,从而允许WCDMA+EDGE手机制造商可以开发出尺寸较小的多模3G手机产品。     目前高通在WCDMA+EDGE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以上趋势并不意味着Polar EDGE PA马上就会在市场上消失。熊总表示:“Polar EDGE PA估计
[手机便携]
华为与高通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每年付高通5亿专利费用
据外媒报道称,高通和华为正在谈判专利和解事宜,而此事已经得到了高通方面的证实,虽然目前不清楚双方和解的进度,但有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已经到了谈判最后阶段。根据业界消息人士透露的情况,此番跟高通和解,华为每年支付的专利费用可能会超过5亿美元,但远达不到苹果和解的45亿美元。主要是华为在通信领域的专利非常的多,特别是5G技术上,这样华为可以和高通进行交叉专利授权,从而大大降低核心授权专利费用。 4月,随着苹果与高通的和解,也加速了华为与高通的和解。此前双方就已经进行专利和解上的接洽,不过在具体的专利费金额支付上,华为要远远低于苹果。预计会在5月底或6月初公布最后结果,至于华为要给高通交付多少的专利费,目前还没有准确说法,但是肯
[手机便携]
网联车5G混战:六大巨头共同抵抗高通
智能手机的5G专利授权之争已暂时告一段落,而网联汽车市场的5G专利话语权争夺才刚刚开始。在这场游戏规则如何制定的大战中,一边是高通、诺基亚等通信专利巨头,而另一边则是全球汽车巨头与零部件企业。这场5G专利授权模式的争夺,将直接决定网联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 六大巨头呼吁起诉高通 一个月内,高通连迎重大利好。7月31日,高通与华为达成多年期专利授权协议。这份协议不仅给高通带来了18亿美元的一次性专利费,更意味着高通已经和智能手机行业所有主流OEM厂商达成了专利协议,他们的专利授权模式将在5G时代延续下去。 8月11日,高通在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为期三年半时间的反垄断诉讼中赢得关键胜利。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庭推翻了去
[汽车电子]
网联车5G混战:六大巨头共同抵抗<font color='red'>高通</font>
高通被吊打 智能电视芯片究竟是谁的天下
    在智能手机领域,高通可谓是手机处理器性能的典型代表。而对于智能电视来说,同样是运行着安卓的系统,高通是不是依然拥有如此强势的地位呢?其实恰恰相反,在智能电视市场,高通处理器可以说完全处于被吊打的处境,呼风唤雨的却是你几乎从来没用听过的名字。有人说,电视嘛,做好屏幕就可以了,但现在已经是智能电视时代了。     接触过很多的手机以及智能电视的发布会,细心一点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智能手机上,各大手机厂商都会毫不吝啬的宣传“采用高通X核高性能处理器”,因为对于不少人来说,是否采用高通的处理器会成为其是否买单的重要因素;而在智能电视上,你只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字眼——“64位四核Cortex-A53处理器”。至于处理器
[家用电子]
高通回应上海研发部门裁员
消费电子需求不济,大厂都纷纷裁员。作为手机芯片巨头的高通在此前就曾收紧“裤腰带”,缩减人员以降低运营成本。 这两日,多个消息信源显示,鉴于业绩不佳,消费电子低迷,美国手机芯片巨头高通10月份将对上海研发部门将进行大幅裁员,裁员对象主要针对无线Wi-Fi团队,其余部门裁撤20%。 据传,补偿标准为:普通员工是N+4,即刚入职的员工也可拿到4个月或5个月的赔偿金,而无固定期限的资深员工赔偿标准将是N+7,没有3倍封顶限制。根据工商注册显示,高通上海参保人数为393人。 对于市场传闻,高通公司21日对此回应第一财经表示,高通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和8月提交的10Q报告中曾说过,鉴于宏观经济和需求环境的持续不确定性,公司预计将进一步采取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高通</font>回应上海研发部门裁员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