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些只要盲目追随着摩尔定律的脚步就能在半导体产业界取得成功的美好时光吗?但是现在,要迈向下一个制程节点的任务更加复杂──而且昂贵;今日的芯片厂商实在需要审慎思考。
Gordon Moore在1965年发表的《The Future of Integrated Electronics》(积体电子之未来)论文墨迹未干,那些预言家们就已经预测所谓“摩尔定律”(Moore’s Law)之死,但现在是50年之后,该定律仍然是半导体产业的主导规则…某种程度上是如此。
对于芯片上的电晶体数量每18个月就会成长一倍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使已经有一些关于产业界为了跟上摩尔定律脚步还能撑多久的质疑;不过几乎每个人都同意,要跟上摩尔定律越来越困难,而且代价高昂。
顾问机构Accenture Strategy的Syed Alam与Greg Douglass发表的一篇最新报告,探讨了维持摩尔定律的议题并抛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应该盲目地追随它吗?
该报告作者之一、Accenture Strategy半导体业务总监Alam接受EE Times访问时表示:“以往当你缩小芯片尺寸、前进先进制程节点,就能因为经济规模而获益;但现在当我们进入次10纳米节点,相关成本非常高昂。”
“我们的观点是,如果你从65纳米前进45纳米,成本的增加只是一点点,但现在如果你要从16纳米跳到10纳米,成本可是相当高;”他指出:“所以现在你得更谨慎评估你的成本。”
这也是Accenture题为“摩尔定律…反而是扣分?”(Moore…or Less)”报告的主轴,将一个设计案升级到更先进制程节点就能获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关于何时──甚至是否──投资更先进节点芯片设计与制造的问题,今日的芯片厂商需要想得更长远、更仔细。
该报告指出,要从65纳米前进到10纳米节点,光是芯片设计的成本就会增加1,300%;只要遵循产业游戏规则并且跟着摩尔定律的脚步就是迈向成功的旧日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今的情况更加复杂,需要芯片厂商审慎思考。
人们普遍认知,有很多元件不需要升级到更先进的节点,但事实上有绝大多数芯片是不会砸大钱来证明需要遵循制程微缩的规则;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芯片是采用28纳米或更先进制程,运作良好,在可见的未来也会继续如此。
今日的现实是,芯片厂商需要审慎考虑是否将设计案移往下一代节点才符合经济效益;此外,如同Accenture报告所呼吁,芯片厂商需要为较旧、但成熟且更具经济效益的技术,寻找其他的机会。
不过该报告也指出,并非只是单纯地选择一种策略,对于未来技术转移的决策应该是以单一个案或产品为基础来考量,这能让芯片厂商新旧制程之间的投资明智地取得平衡;换句话说,若能成功地“走过钢索”,芯片厂商就能取得在今日产业界成功成长与获利的绝佳机会。
目前有能力生产10纳米制程的厂商只有英特尔(Intel)、三星(Samsung)、台积电(TSMC)与Globalfoundries等少数几家知名大厂;Alam表示,这些厂商持续尽力冲刺最先进节点的原因,是它们经过计算、这么做符合经济效益,而关键问题在于那些二线芯片厂商以及无晶圆厂IC厂商会怎么做?
他的建议是,在踏出下一步之前:“或许先让那些开路先锋先吸收成本、搞清楚状况,并且让技术稳定再说!”
关键字:摩尔定律
编辑:王磊 引用地址:当摩尔定律不再是万灵丹...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59
超越摩尔定律的铁三角组合:技术、物理系统与生态系统
曾经的关键力量离开地球去寻找他的创造者,群龙无首混沌当道,越来越多的挑战敌对力量来到地球,地球陷入毁灭危机……这是《变形金刚5》的剧情前奏,最终大黄蜂与英国爵士及牛津大学教授联手将地球从一场彻底毁灭的浩劫中挽救。 这场科幻电影也像极了人类现实科学的一些场景。从1965年提出延续至今的摩尔定律就像那个即将遭遇灭顶之灾的地球,近年来被业界广泛认为即将面临终极挑战,例如制程缩小的物理极限,功耗越来越高热问题,纳米级芯片制造生产线的天价造价……一些权威人士指出,在摩尔定律的影响之下半导体创新已经行将末路。这不禁让人感慨,经历世纪之交的工程师们的创新未来,很可能会被物理法则限制。 ADI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Vincent Roc
[半导体设计/制造]
阮华德:未来半导体发展已无法依循摩尔定律
近来在半导体制程微缩的进展速度逐渐趋缓下,观察未来的产业走势,明导国际(Mentor Graphics)董事兼执行总裁阮华德(Walden C. Rhines)表示,未来10年内,制程微缩将遇到经济效益上的考虑,半导体产业将不再完全依循摩尔定律(Moore’s Law)发展。他并指出,投入3D IC发展是延续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动能。
阮华德认为,摩尔定律是一个从观察中并归纳成的产业趋势,并非不变的法则,而摩尔定律提出者的Gordon Moore近年来也已修正此定律。阮华德表示,摩尔定律为学习曲线,只要产品的生产规模持续放大,而成本就会下滑。过去10年,半导体产业所生产的晶体管数量每年成长49%,芯片的出货颗数每年也
[半导体设计/制造]
失去半导体界头把交椅 英特尔过去十年错过了什么?
最近,Intel第二季度财报也出来了!业界发酵的很厉害。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147.63亿美元的营收比预计的144亿美元要高出9%,Intel的股价也跟着上升了4%。科再奇这时候应该带着自己重组的大杂烩高层好好庆祝一番,可惜那边三星也发第二季度财报了。 三星的财报显示营收达到了61万亿韩元,折算美元已经超过了550亿美元。而与Intel共属同一领域的半导体业务,营收也有17.58万亿韩元,折合下来达到了158亿美金!超了Intel10亿美金。 6月初三星公关放出来的“三星超越Intel,成半导体行业新霸主”,一不小心就成真了。 好吧!Intel不是面向C端市场的,人科再奇完全可以不c
[半导体设计/制造]
财富中文网:英特尔坚称摩尔定律并未失效
为了改善前景,英特尔通常会推介自己销售的产品。但上周二,这家芯片巨擘一反常态,深入地剖析起自己的制造技术来。 英特尔这样做旨在证明,尽管推出更小芯片的速度已经放慢,但摩尔定律依然有效——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预言,芯片的晶体管密度至少每两年就会翻一番。此举的另一个目的是为自己不断加大投入的芯片代工业务吸引更多客户。 上周二,英特尔高层并未谈论该公司可能怎样支持下一波镜面笔记本电脑、自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相反,他们解释了英特尔怎样把更多的晶体管和其他特性集成到晶圆中,从而造出更强大并且更省电的芯片。显然,他们的意图之一就是重置那些围绕在摩尔定律四周的预期——由于近年来未能坚持此前几十年的惯例,也就是每两年就把晶体管的尺寸压缩
[半导体设计/制造]
IDF前瞻:32纳米之后的摩尔定律
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定于4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英特尔技术与制造事业部高级院士、制程架构与集成部门总监马博(Mark T. Bohr)在此次峰会前,撰写了这篇博文,与中国读者分享32纳米制程之后的摩尔定律发展趋势。以下为博文译文:
2009年11月,英特尔宣布,基于全新一代32纳米逻辑技术的英特尔微处理器已全面投入批量生产。对于制程开发和芯片设计工程师团队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里程碑。从研究阶段到批量生产,这项创新的、极具挑战性的技术让他们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和精力。但是,摩尔定律是一个残酷无情的 “监工”。就在最新技术刚刚投入生产,您认为可以暂时停下脚步好好休息一下时,您会发现,下一代技术在两年
[半导体设计/制造]
摩尔定律:始于半导体 终于物理极限?
在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中,浪潮涌起的高度的衡量一度成为业界的“心患”。换句话说,如何估量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成了困扰业内人士许久的难题。籍此背景之下,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通过大量数据调研整理,于1965年,正式提出“摩尔定律”。迄今为止,此定律已历经了半世纪风雨,对于半导体产业发展,更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何为“摩尔定律”? 在文章《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组件》中,摩尔预言,半导体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随后不久,摩尔另外撰写论文声明,将“每年增加一倍”修改为“每两年增加一倍”。详细地说,摩尔定律即为:当价格不变时,半导体芯片中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约两年便会增加一倍,其性能也将同比提升。 当然
[半导体设计/制造]
CES2019英伟达CEO黄仁勋畅谈摩尔定律发展
英伟达( Nvidia )CEO黄仁勋今日在CES展会上表示,摩尔定律已经失效。 摩尔定律是由 英特尔 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提出的,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摩尔定律不仅是计算机处理器制造的准则,也成为了推动科技行业发展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苹果 iPhone和三星Galaxy智能手机,以及其他各种设备的一些常规改进,都要归功于摩尔定律。 但是,随着芯片组件的规模越来越接近单个原子的规模,要跟上摩尔定律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困难。如今,要实现每两年将晶体管数量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其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技术
[物联网]
惠普称取得摩尔定律重大突破 今后多年依然有效
北京时间1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惠普研发部门周二表示,已经找到了提高芯片整体性能的新方法,如果进展顺利,则意味着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今后多年内将仍然有效。
惠普称,已发现了将传统“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与纳米技术综合运用于混合电路上的新方法,从而将有利于提高芯片上的晶体管密度和降低芯片能耗,并大幅度提高芯片成品率。所谓摩尔定律,是指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1965年提出的有关半导体技术发展的预言,即认为每隔18~24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增加一倍。
惠普实验室量子科学研究主管斯坦·威廉斯(Stan Williams)表示,随着常规芯片尺寸继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