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北京科技公司迎来政策利好。
12月26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这批文件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十个产业,并分别编制了指导意见。
在当天的政策发布会上,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表示,只有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实现疏解腾退资源的升级、置换、更新利用,才能够打破传统业态发展的路径依赖,创造新的供给,巩固和拓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成果。
北京新产业“路线图”
十份分项指导意见主要着眼于为产业升级定方向、立标准、指路径,回答北京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产业、重点发展什么技术以及怎么发展的问题,为北京产业的新发展提供“路线图”,为企业亮出“信号灯”。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
在创新发展方面,详细规定了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普遍达到3%以上。在具体产业方面,比如《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超级计算等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打造成为新能源汽车成果转化优先承载地;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
北京市财政局人士在发布会上透露,北京市已经建立了两只总规模在200亿的基金,一只是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还有一只是科技创新基金,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主要投资于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还有新一代诊疗技术等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基金,重点用于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前端技术。下一步还在研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和融资担保基金。
同时,北京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在人才方面,将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吸引各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在京发展。同时还包括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保护和对重点产业所需土地、水、电等资源要素予以优先等要素保障。
疏解非首都功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确定十项高精尖产业政策,也跟北京的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关。文件称,政策发布的背景是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张伯旭在发布会上表示,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发展高精尖产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是发展的一体两面。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发展高精尖产业的重要前提,前一段时间通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推出了一大批一般性的制造业企业和区域性的专业市场,释放出了一些宝贵的存量资源,这为创新发展留出了空间。而发展高精尖产业,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动力和支撑。十个高精尖产业总体上都是属于智力密集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集约型的产业。
他还透露,发展高精尖产业符合人口调控要求,实施新的十大产业指导意见以后,“北京制造业从业人口人数会净减少,预计到2020年制造业疏解人口大约20万人,减少20万人,高精尖制造业从业人员比2016年增加约2.4万人,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另外,发展高精尖产业符合控制建设用地的要求,制造业用地会净减少,预计到2020年制造业腾退土地大约37平方公里,高精尖制造业用地大概是9平方公里,净减少28平方公里”。
北京也正在成为全国的科技中心。2016年北京市出台《“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至2020年,北京将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当天的政策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先表示,科技服务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呈现规模大、贡献高、辐射强的特点。按照国家最新统计标准测算,2016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收入达万亿级规模,占GDP比重达11.8%。而热度颇高的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北京优势明显,截至今年9月,北京市共拥有近400家人工智能企业,居全国首位。
以中关村(6.760, -0.02, -0.29%)为代表的北京高科技企业发展态势也非常好。近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中关村拥有瞪羚企业650家(创业企业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被称为瞪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2017该数据占全国147家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25.2%。
中关村管委会人士透露,最新发布的67家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在私募和公开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里,有人工智能的企业达到25家;从数据上看,今年前十月,中关村规模以上的企业实现总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5%,这个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中关村企业的收入。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王晖副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北京这几年产业创新方面的政策很多,年底发布政策或对来年产业方向提供信号和引导的作用,但关键是看政策如何落地。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例,关键还是要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重点突破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目前北京还需要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比如这次文件提到了很多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12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北京首都机场见到一位刚从德国回来准备到北京工作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据其介绍,中关村和硅谷的差距已经缩小,在AI、大数据应用方面已经不亚于美国,在政府、风投资金和创业者强力推动下,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所以他选择了到北京工作。
上一篇:三星在做了定制CPU核心后为何还要自研GPU?
下一篇:捷捷微电:股权激励拟落地,进口替代再添力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3 00:01
- 贸泽电子与Analog Devices联手推出新电子书
- AMD 推出第二代 Versal Premium 系列:FPGA 行业首发支持 CXL 3.1 和 PCIe Gen 6
- SEMI:2024Q3 全球硅晶圆出货面积同比增长 6.8%、环比增长 5.9%
- 台积电5nm和3nm供应达到"100%利用率" 显示其对市场的主导地位
- LG Display 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可扩展 50% 的可拉伸显示屏
- 英飞凌2024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和利润均有增长; 2025财年市场疲软,预期有所降低
- 光刻胶巨头 JSR 韩国 EUV 用 MOR 光刻胶生产基地开建,预计 2026 年投产
- Imagination DXS GPU 已获得ASIL-B官方认证
- arm召开2025二季度财报会,V9架构继续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