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在英飞凌的全球业务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无锡工厂的升级扩能,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国的产能,同时还将帮助英飞凌巩固其在全球IGBT业务发展中的领先地位。”日前,英飞凌科技副总裁、英飞凌无锡制造、研发、测试技术和创新部负责人范永新介绍道。
据悉,无锡工厂成立于1995年,目前员工数超过1300人,是英飞凌在大中华区最大的制造基地。主营产品包括分立器件、智能卡以及功率半导体。
如何打造绿色工厂
作为IDM供应商,英飞凌在全球19个区域布局了工厂,其中三分之一为前道,三分之二为后道,为了更好的服务亚太客户,后道工厂中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此地。
“让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是英飞凌一直以来的使命,也正因此在2020年公司“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成为第一家承诺实现“碳中和”的半导体企业。远期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2025年的近期目标则是二氧化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70%。
范永新具体介绍了英飞凌的五大战略举措,分别为:
1)通过废气净化,延续并完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自愿措施;
2)不断提高能源效率,并在制造领域采用最现代化的工艺技术;
3)中期过渡到使用具有来源保证的100%绿色电力;
4)通过扩建工厂的充电基础设施来推广电动汽车;
5)对于无法完全避免的排放,以高质量标准购买碳排放证书,支持具有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项目等。
范永新解释道,英飞凌历史以来的资源利用效率都远远高于半导体行业平均水平。以晶圆为例,英飞凌生产每平方厘米晶圆的耗电量比全球平均水平要低约47%,耗水量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29%,产生的废弃物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56%。
具体到无锡工厂的节能减排举措,范永新也进行了详细解释。由于半导体制造需要恒温、恒湿、无尘的特殊环境,并且制造设备都需要电力驱动,因此英飞凌无锡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消耗。从基于“世界能源研究所”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得出的2020年碳足迹分析来看,英飞凌无锡工厂因电力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占比达到了97%,其中大部分用于动力设备和空调等方面。
范永新表示,英飞凌无锡工厂主要通过以下五大途径降低碳排放,具体包括:
1)低碳制造设计。使用低碳材料,并提高材料使用效率;持续改进工艺设计;开发智能制造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利用本土的生产材料和设备,减少设备、材料从供应商到无锡工厂之间运输所消耗的能源。
2)提高能源效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对制冷系统、空压系统、加热系统、照明系统进行能源改造,一方面能够保持工厂顺利运营,另一方面也大幅度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并且开始运用神经网络,进行智能的能源监测。
3)减少直接排放。使用清洁无氟制冷材料,采用电动叉车,新能源大巴作为班车等。
4)资源循环利用。将废热循环利用于空气处理、水处理等系统;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生产的废弃物循环利用等。
5)使用清洁能源。无锡工厂的举措包括建立分布式屋顶和停车棚光伏发电系统,采用绿色电力等。目前已经有28%的办公用电是利用光伏发电。
由于一直以来,无锡工厂都走在了节能减排最前列,因此早在2015年工厂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2020年的碳排放较2015年减少了27%。无锡工厂目前已经实现了100%循环利用包装材料、 100%使用废热循环加热水处理系统、在可用区域100%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根据2021年中国船级社质量评估机构数据,英飞凌无锡工厂的绿色绩效处于半导体行业的前5%。
范永新强调,英飞凌除了自己践行碳中和之外,英飞凌生产的功率半导体,在电力全产业链中都可以助力实现碳中和,涵盖发电、输配电、储能以及使用等方方面面。
目前EasyPACK 1B/2B模块已经在英飞凌无锡工厂投入量产,并在不断扩大产能。EasyPACK 1A/2A模块也马上可以量产。此外,英飞凌无锡正在引进电动汽车的HybridPACK双面冷却IGBT模块。
据介绍,目前英飞凌无锡已经同第三方以能源合同管理方式进行合作,这也是英飞凌全球首创的降低碳排放的模式。
英飞凌科技副总裁、英飞凌无锡制造、研发、测试技术和创新部负责人范永新
结合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工厂
作为“德国工业4.0”执行和指导委员会初创成员,英飞凌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厂作为自己的战略组成部分。英飞凌在自己的工厂中践行智能制造,同时也在为工业4.0开发核心器件和解决方案。
“英飞凌把覆盖生产、供应链和技术开发的全流程数字化,作为我们实现工业4.0的一个目标。”范永新说道。
自2013年起,英飞凌无锡通过自主研发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了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显著提升了运营绩效。该系统能够对人员、机器、材料、流程和方法、环境设施等五大关键生产要素进行智能控制,利用无纸化、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了工厂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降低成本,提升速度和质量。
范永新以实际数字为例,通过MES系统,英飞凌无锡将生产周期缩短了50%;在没有额外投资新设备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升了11%;实现了制造因素和产品工艺参数100%可追溯;自动化程度达到了80%;基于MES之上的系统,使得制程和人为错误降低了50%。
英飞凌无锡拥有一支强大的工厂集成团队,负责为英飞凌全球开发软件,因此很多软件除了为无锡工厂使用之外,也会服务于英飞凌十几家后道工厂。
而这些智能化成果,也让英飞凌无锡获得了行业及社会的广泛认可。2015年被评为无锡市物联网十大示范案例,2017年获得了“中国智能制造行业信息化最佳应用奖”,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2020年获得了“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三级认证”,2020年获得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2021年被评为“无锡市智能工厂”。
英飞凌无锡的“工业4.0”有着四大方面的蓝图规划,包括:
1)集成化、数字化敏捷生产和制造系统。这里面主要是基于MES系统对“人机料法环”的管控。
2)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质量的自动异常检测、预测。
3)生产智能化和自动化,实现高效的数字化工作和生活。
4)优化集成的材料处理。
确保产品零缺陷
范永新表示,英飞凌的高品质就是公司的最大差异化之一。“我们承诺从功能、可靠性、交期、产量和成本等方面,均实现零缺陷。”
目前,英飞凌器件的失效率为2.9 DPB(每十亿缺陷率),也就是十亿个器件中缺陷量不足3个,目前其他公司还在采用DPM(每百万缺陷率)为单位,英飞凌的标准比业界平均指标要高出三个数量级,也确保了在汽车、安全等关键场合的使用。
英飞凌自主开发了DDM(偏移实时探测管理系统),该系统负责收集所有工序中的输入及输出信息,通过系统判断进行评估。
另外,英飞凌也正在利用以电脑专家系统为基础的X光检测评估打线是否会出现塌线的情况。
范永新表示,英飞凌的产品一旦有一颗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同个批次的其他产品都默认有风险,会全部报废。
“正因此,2020年4月份英飞凌无锡获得了“2019年度无锡市市长质量奖”,这是当时唯一一家、也是无锡市历史上第一家外资企业获此殊荣。”范永新骄傲地表示。
如何缓解产能问题
在谈到缓解供货紧张的问题上,范永新表示英飞凌采取的是智能化工业管控,工艺流程已经调整到稳定的最优状态。不会为了加快出货,来调节设备速度,避免带来质量隐患。但英飞凌也在积极解决供货问题,包括2021财年将总投资额从14-15亿欧元增加到16亿欧元以扩大产能;将位于奥地利菲拉赫的300mm晶圆厂开工日期提前至本财年4季度;扩建英飞凌无锡工厂的IGBT模块和功率半导体生产线等等一系列举措。
“英飞凌无锡一直以来致力于构建绿色、智能、高质量的工厂,无论代价多大,也要始终保证质量是最优先的目标。”范永新总结道。
上一篇:长电科技亮相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
下一篇:长电科技发布XDFOITM多维先进封装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3 11:08
- 英特尔中国正式发布2023-2024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 贸泽电子与Analog Devices联手推出新电子书
- AMD 推出第二代 Versal Premium 系列:FPGA 行业首发支持 CXL 3.1 和 PCIe Gen 6
- SEMI:2024Q3 全球硅晶圆出货面积同比增长 6.8%、环比增长 5.9%
- 台积电5nm和3nm供应达到"100%利用率" 显示其对市场的主导地位
- LG Display 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可扩展 50% 的可拉伸显示屏
- 英飞凌2024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和利润均有增长; 2025财年市场疲软,预期有所降低
- 光刻胶巨头 JSR 韩国 EUV 用 MOR 光刻胶生产基地开建,预计 2026 年投产
- Imagination DXS GPU 已获得ASIL-B官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