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硅材冲刺科创板IPO 中国半导体硅材料实力几何?

发布者:Leishan最新更新时间:2021-12-30 来源: 经济观察报关键字:半导体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2月2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了有研半导体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硅材”)科创板上市的招股书申报稿,有研硅材正式冲刺IPO,拟募资10亿元用于集成电路用8英寸硅片扩产项目、集成电路刻蚀设备用硅材料项目和补充研发及运营资金。


在国内的半导体硅材料领域,有研硅材名气较大,据有研硅材的资料,它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依托单位,是国内最早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研制的单位之一,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稳定量产8英寸半导体硅抛光片并生产区熔硅单晶(记者注:区熔硅单晶具有高纯度、高电阻率、低氧含量的优点)的企业,在国内率先实现6英寸、8英寸硅片的产业化及12英寸硅片的技术突破,并实现集成电路刻蚀设备用硅材料产业化,已经连续五年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评为“中国半导体材料十强企业”。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需求市场,半导体硅片是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但目前全球硅片市场主要由境外厂商占据,且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市占率排行前五的厂商占据了全球将近90%的市场份额,有研硅材、中环股份等中国大陆硅材料企业在全球的市占率均低于3%。


业绩现状与募资


有研硅材成立于2001年,主营半导体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硅 抛光片、集成电路刻蚀设备用硅材料、半导体区熔硅单晶等,产品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功率器件、传感器、光学器件、集成电路刻蚀设备部件等半导体产品的制造。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期间,半导体硅抛光片和刻蚀设备用硅材料的营收可以占到有研硅材营收的95%以上。


从营收和利润的角度看,有研硅材近年的表现不增反降。有研硅材的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6.96亿元、6.24亿元、5.29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1.16亿元和7838.48万元。


有研硅材解释,2019年的业绩下滑是因为行业整体需求下滑,2020年的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生产基地搬迁。


据了解,半导体硅材料行业有一个认证壁垒,芯片制造企业通常会要求硅片供应商先提供样品硅片以用于试生产芯片,试生产阶段一般会产出测试芯片,测试通过后,再进行小批量生产量产芯片,量产芯片通过内部认证后,芯片制造企业会将量产的芯片送到下游客户处,等下游客户也认证通过后,才会对硅片供应商进行最终认证,从而签订采购合同,整个认证流程相当耗时。如果是面向集成电路制造常规用到的抛光片和外延片硅材料的认证,认证周期一般是6到18个月,如果是面向汽车电子、医疗健康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用到的半导体硅片产品的认证,认证周期通常是2年,因此,芯片制造商一旦确定了硅片供应商,一般不轻易做改变。


有研硅材的8英寸及以下硅产品已经得到华润微、士兰微、华微电子、中芯国际等企业认证通过,刻蚀设备用硅材料已经获得日本 CoorsTek、韩国 Hana 等刻蚀设备部件制造企业认证通过。但有研硅材生产基地搬迁后,主要的半导体硅片下游客户需重新对新工厂进行认证,影响了整体业绩。


目前,有研硅材擅长的产品主要是8英寸及以下的硅片,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硅片的面积越大越受欢迎。硅片尺寸越大,在单片硅片上制造的芯片数量就越多,单位芯片的成本随之降低。同时,在圆形硅片上制造矩形的芯片,会使得硅片边缘处区域无法被利用,硅片的尺寸越大,硅片边缘的损失会越小,这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芯片的成本。在同样的工艺条件下,12英寸半导体硅片的可使用面积可以达到8英寸硅片的两倍以上,可使用率是8英寸硅片的2.5倍以上。


据SEMI(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在2008年以前,大尺寸的硅片以8英寸为主,12英寸的硅片的市场份额从2000年以来逐渐提升,并在2008年首次超过8英寸硅片,2020年,12英寸硅片的市场份额已经提升到68.08%,是半导体硅片市场最主流的产品。


但半导体硅片尺寸越大,对半导体硅片的生产技术、设备、材料、工艺的要求越高。有研硅材预判,业内不会一味地追求硅片尺寸的增长,也要考虑产品投资的合理性,虽然8英寸硅片的市占率已经跌破30%,但由于智能手机用指纹芯片等市场的增长,依然给8英寸硅片提供了市场空间,8英寸和12英寸的硅片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共存。


有研硅材的10亿元募资额中,最多就是投向集成电路用8英寸硅片扩产项目,投资额达到3.84亿元,其次是集成电路刻蚀设备用硅材料项目,投资额达到3.57亿元,剩余的2.57亿元用于补充研发和运营资金。


半导体硅材料的国产替代机遇


半导体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器件和传感器四大类,据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统计,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和传感器在2020年合计占半导体的市场份额的比例约90%。


而半导体硅片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材料,是半导体产业大厦的基石。


据 SEMI的统计,2020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半导体产业总规模的12.56%。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占比63%。半导体硅材料则是晶圆制造材料主要组成部分,占比约为35%,市场规模达122亿美元。


据SEMI的统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面积达124.07亿平方英寸,较2019年增长 5%,接近2018年创下的历史高位,全球销售金额约为112亿美元,全球半导体硅片的出货面积有望在2023年创造出全新的高位。


对于中国大陆企业来说,半导体硅材料是个大有可为的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需求国,据SEIM和WSTS的数据,2020年全球销往中国的半导体产品销售额比例为34.4%,远高于销往美国的21.7%。


而在硅材料领域,中国大陆企业还显得相当式微。据SEMI的数据,目前,全球硅片市场的前五大厂商分别为日本的信越化学、日本的胜高(SUMCO)、中国台湾的环球晶圆(Global Wafers)、德国的世创(Siltronic)和韩国的鲜京矽特隆(SK Siltron),它们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7.53%、21.51%、14.8%、11.46%和11.31%。目前,有研硅材在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的市占率不到1%。


随着中国半导体制造的崛起和半导体产业政策的推动,中国大陆半导体硅材料投建项目将进一步增多。


关键字:半导体 引用地址:有研硅材冲刺科创板IPO 中国半导体硅材料实力几何?

上一篇:3000亿芯片巨头重生:紫光集团破产重整计划表决通过
下一篇:专访RISC-V CEO:想成为第三大指令集还有诸多工作要做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3 17:22

工信部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发展规划是什么?
工信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282号(公交邮电类256号)提案答复的函》,在答复函中,工信部就加快支持工业半导体芯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自主发展的政策扶持、开放合作、关键技术突破、以及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做出了答复和下一步发展规划。 根据答复函,在制定工业半导体芯片发展战略规划、出台扶持技术攻关及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工信部及相关部门将持续推进工业半导体材料、芯片、器件及IGBT模块产业发展,根据产业发展形势,调整完善政策实施细则,更好的支持产业发展。 通过引导国内企业、研究机构等加强与先进发达国家产学研机构的战略合作,进一步鼓励我国企业引进国外专家团队,促进我国工业半导体材料、芯片、器件及IGBT模
[嵌入式]
工信部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发展规划是什么?
飞兆半导体带来业界最佳功率密度并节省线路板空间
在能源效率标准和最终系统要求的推动之下,电源设计人员需要有助于缩减其应用电源的外形尺寸且不影响功率密度的高能效解决方案。飞兆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FDMC8010 30V Power 33 MOSFET以3.3mm x 3.3mm PQFN外形尺寸提供业界最佳功率密度和低传导损耗,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FDMC8010采用飞兆半导体的PowerTrench® 技术,非常适合要求在小空间内实现最低RDS(ON) 的应用,包括:高性能DC-DC降压转换器、负载点(POL)、高效负载开关和低端切换、稳压器模块(VRM)以及ORing功能。设计人员使用FDMC8010器件,能够将封装尺寸从5mm x
[电源管理]
衰退中,盛群半导体的生存法则
“在整个全球金融风暴的侵袭下,半导体产业也随着消费性电子及资讯产业的需求急速减缓下,使原本在2008年第三季结束时都还对景气保持审慎乐观,却从2008年第四季开始市场需求反转直下。”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勇、总经理高国栋在《致股东报告书》中写道。 根据台湾工研院IEK统计,2008年台湾整体IC产业产值较2007年衰退8.1%,其中以制造产业与设计产业衰退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下跌了11.2%及6.2%。 从来不亏本的公司 这家已成立超过25年的公司,目前正在接受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早在1983年,盛群半导体前身合泰设计服务公司就已成立,专门从事遥控器、电话以及音频器件设计的公司。1988年正式成立
[EEWORLD独家]
衰退中,盛群<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的生存法则
半导体厂商抢攻物联网市场
  “物联网”被称为继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在未来六年中,整个物联网生态系统的预算将突破 7300亿美元。   在很多方面,物联网是与应用软件市场对应的硬件市场,正在全世界释放一轮新的嵌入式技术创新。而作为物联网产业的上游主导,半导体厂商均加快推出物联网产品的速度,包括芯片和推出开放平台,以期望自己构建的生态系统可以引领物联网革命。    英特尔布局云端物联网   近日,英特尔宣布针对物联网市场在基于英特尔伽利略开发平台之外,正式推出基于英特尔Quark系统芯片X1000系列和凌动处理
[网络通信]
安森美半导体获Ethisphere Institute选为2016年世界最道德企业
2016 年 3 月8日- 推动高能效创新的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代号: ON),宣布获Ethisphere Institute选为2016年世界最道德企业之一,Ethisphere Institute是定义和推广合乎商业道德标准的一个全球领导者。今年是Ethisphere及全球最道德企业评选的第十周年,该评选活动认可行为符合原则并永恒地使诚信成为企业DNA的公司。通过今天推及明日最佳实践,有助塑造未来的行业标准。 安森美半导体是6家在电子元件和半导体类别的获奖公司之一,彰显公司在全球企业中道德商业标准和实践方面的领先地位。公司获此具威望的认可,乃因公司在遍布全球的26个国家的24,00
[半导体设计/制造]
日企:市场上逾3成半导体为假冒品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在全球半导体短缺的背景下,产品上标注的厂家名被改写或是从废家电中取出的“假冒”半导体大量流通。有企业购买了以往供货渠道以外的半导体,冲电气工业的子公司受其委托实施调查,结果发现3成以上为“假冒”。如果劣质半导体的流通扩大,不仅会导致产品性能下降,还可能对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 半导体厂家因新冠疫情扩大而一度减产,但近期面向汽车与数字设备的需求快速回升。再加上日本巨头瑞萨电子的生产设备遭遇火灾,半导体持续缺货。 在采购半导体并组装产品的厂家中,从专业贸易公司等购买已停产的老旧半导体的动向扩展开来。要求确认这样获得的半导体质量的呼声高涨,冲电气工业的子公司“冲Engineering”(东京)6月启动半导体真伪鉴
[半导体设计/制造]
日企:市场上逾3成<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为假冒品
正业科技:公司和某半导体厂商签订芯片检测设备采购合同
近日,正业科技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检测业务成功拓展到半导体行业,与某全球半导体行业知名厂商正式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向客户提供2套搭载了电子光学成像自动识别系统的全自动 X 光检查机,该产品主要用于自动检测半导体内部缺陷,识别挑选良品与不良品,避免次品流入半导体芯片成品市场。 正业科技称,该产品处于研制阶段, 相关技术参数已得到客户的认可,目前尚未交付客户使用。公司将加快推进半导体芯片缺陷检测项目的市场化,实现国产替代进口,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资料显示,正业科技是工业检测智能装备提供商,主要以“光学检测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核心,向PCB、锂电、平板显示等行业制造厂商提供工业检测智能装备等产品,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被市场广泛认
[手机便携]
恩智浦凭借其创新技术及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荣膺 “2012年度(第八届)最受中国市场欢迎的半导体品牌”
中国电子报社“2012年度(第八届)最受中国市场欢迎的半导体品牌””评选活动近日揭晓,恩智浦凭借其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及本地化设计脱颖而出,获得此项殊荣。这次获奖再次肯定了恩智浦过去一年中在汽车电子、智能识别、照明和工业应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出色表现,以及对半导体业界与中国市场所作出的贡献。 2012年,恩智浦在中国市场不断投入技术资源,其核心高性能模拟混合产品销售增长了13%,其他在汽车电子、智能识别、照明等领域的产品解决方案业绩也十分突出。此外,恩智浦在中国建立的汽车电子技术中心、照明和射频实验室以及微控制器实验室,为客户提供了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恩智浦还强化本地化合作,将部分业务部门的管理总部设在中国,围绕中国客户的需求进行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