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双层石墨烯内发现新奇量子效应

发布者:大橙子5511最新更新时间:2022-08-17 来源: 科技日报关键字:石墨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德国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对天然双层石墨烯开展的高精度研究中,发现了新奇的量子效应,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解释。这一系统制备简单,为载荷子和不同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见解,有助于理解所涉及的过程,促进量子计算机的发展。


id61279_2.jpg

2004年,两位英国科学家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实验方法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并借助特殊胶带得到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烯。石墨烯是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具有很好的韧性、超强导热性与导电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如果将两层石墨烯彼此以特定的角度偏转,所得到的系统甚至会表现出超导性和其他激发量子效应,如磁性。但迄今为止,很难制备出这种偏转的双层石墨烯。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了天然形成的双层石墨烯。他们首先使用简单的胶带从一块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样品。为观察量子力学效应,施加了垂直于样品的高电场。他们发现,所得到系统的电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且拥有类似能量的电荷载流子出现强烈的累积效应。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略高于绝对零度(-273.15℃)下,石墨烯中的电子可相互作用,出现了各种意想不到且复杂的量子相。如相互作用导致电子自旋对齐,使材料在没有施加外部影响的情况下具有磁性。通过改变电场,研究人员也能不断改变双层石墨烯中载流子相互作用的强度。此外,电子运动的自由度在特定条件下会受限,形成电子晶格,且由于相互排斥作用,不再有助于传输电荷,导致系统对电绝缘。


哥廷根大学物理系托马斯·韦茨教授表示,新系统的主要优势之一在于材料制备非常简单,研究人员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在高温下才能获得所需结果,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各种量子态及量子计算机等。


关键字:石墨烯 引用地址:天然双层石墨烯内发现新奇量子效应

上一篇:物理学家在有记录的最低压力条件下实现室温超导
下一篇:科学家在柔性热电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7 11:26

WMG研发硅-高质量薄层石墨烯复合电极 欲用其替代石墨电极
据外媒报道,华威大学制造工程系(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WMG)的研究人员研发了硅-高质量薄层石墨烯(Silicon-Few Layer Graphene,Si-FLG)复合电极(composite electrodes),将其用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石墨的高效替代品。 采用石墨烯强化硅质阳极结构将大幅提升电极的循环特性、电极电阻及扩散特性(diffusion properties)。 采用纳米硅颗粒物可大幅提升活性表面的面积,在首次充电过程中提升锂离子的积聚量,在硅和电解质之间形成固态电解质相间隔板(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 barrier),从而大幅
[汽车电子]
国内石墨烯产业虚火过旺现象引担忧
  如果说20世纪是硅(Si)的世纪,那21世纪将是碳(C)的世纪。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石墨烯 作为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蜂窝状平面薄膜,因具有非常良好的抗拉强度及透光、导电和导热性能,被誉为新世纪的“材料之王”,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最近几年来, 石墨烯 概念在全球受到广泛追捧,国内对 石墨烯 的热度也是“水涨船高”、持续不减,有关石墨烯的研讨会、论证会更是接二连三,一个月竟然有七八场。   在最近于西安召开的2017中国国际石墨大会上,与会的业内专家对当前国内石墨烯过热现象表示出了担忧,并专门就石墨资源与石墨烯二者的关系进行了专题研讨。   “一些地方把石墨烯与石墨资源
[手机便携]
疫情让氧化石墨烯传感器大显身手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结构的纳米材料,每个碳原子以杂化的方式形成六边形结构。这是一种稳定的材料,有良好的机械拉伸性与电子属性。基于石墨烯的纳米结构在传感器领域有极大地前景。这是由于每个原子与感应环境相接触,且石墨烯的电学属性可以通过这种接触而改变。石墨烯有着独特的物理属性,从而使得在很多传感领域有应用。如光传感器,电磁传感器,应力与质量传感器以及化学与电化学传感器。 据悉,柏林Fraunhofer IZM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氧化石墨烯传感器,可以在15分钟内检测出脓毒症或Covid-19抗体等急性感染症状。 Fraunhofer IZM的团队自2018年4月以来一直致力于石墨烯- POC项目,该项目基于氧化石墨烯传感器平台
[传感器]
疫情让氧化<font color='red'>石墨烯</font>传感器大显身手
细菌的致命武器?石墨烯或可防移植手术感染
  瑞典查默斯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 石墨烯 可能成为细菌的致命武器,杀死细菌,防止在植入手术中发生细菌感染。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关节置换术、种植牙等植入手术近年来不断增加。这类治疗通常有细菌感染风险,严重时发生植入物与骨骼无法连接而不得不取出。研究人员发现,植入物表面覆上一层 石墨烯 “钉”能形成保护层,令细菌难以附着,而且能够划破并杀死细菌,使患者无须接受抗生素治疗,降低移植排斥反应风险。这一过程中好细菌也会被杀死,但因作用范围有限,全身微生物平衡不会受影响。   研究人员还发现, 石墨烯 不会影响骨结合过程,即植入物与骨组织直接接触,反而有益骨细胞。   研究人员说,石墨烯“钉”不会损伤人体细
[嵌入式]
中美科学家利用石墨烯系统探索量子信息处理新方式
新华社合肥1月28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郭国平、副研究员邓光伟等人和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教授田琳合作,在非近邻的石墨烯纳米谐振子之间开创性地引入第三个谐振子作为声子腔模,成功实现了远程强耦合,为以声子模式作为载体进行量子信息存储和传输创造了条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1月26日发表了该成果。 纳米谐振子具有尺寸小、稳定性好、品质因子高等优点,是信息存储、操控和传输的优良载体。经典和量子信息都可以被编码在谐振子的声子态上,声子态也可以用于传输这些信息。实现该方案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如何在长距离上实现可调的声子相互作用,近年来国际学界尝试采用光学腔或超导微波腔作为传递耦合的媒介,但由于频率相差巨大且耦合强度通
[半导体设计/制造]
超级电池:充电一次行驶1000公里
生活中,电池容量不足时常困扰着电动车和智能手机用户。性能稳定、价格合理的超级电池是人类多年来追寻的梦想。现阶段人们对超级电池的形象描述可概括为:一次充电,可以让电动汽车行驶1000公里,让智能手机玩一周,充电时间能控制在几分钟内,最好可无线充电。这种超级电池的市场规模不低于1万亿美元。当前,美国、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在冲刺超级电池。    目前常用的锂离子电池1991年才开始商业化,主要有钴酸锂、磷酸铁锂和锰酸锂3种类型。钴酸锂电池能量密度最高,但高温下不稳定,其他两种能量密度不高。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诞生于1996年,在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方面,均优于锂离子电池。但距离超级电池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嵌入式]
手机差异化的下一个风口:柔性屏中国造
     据彭博社消息,凭借对“神奇材料”石墨烯的应用,重庆墨希科技在柔性屏幕研发上似乎走在三星前列。墨希科技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量产带可弯曲黑白屏幕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达到10万台级别,售价直逼5000元。 柔性屏幕狂想曲   由于手机外壳采用的是传统材料,为了实现形态上的弯曲,墨希科技将电池、主板等元器件放置在手机两端。最终的效果类似卷轴或者手表,用户既可以在直板形态下使用手机,也可以把手机弯曲佩戴在手腕上,未来感十足。   在第十二届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墨希科技展示了全球首款石墨烯柔性屏手机,屏幕对角线长度为5.2英寸,整机重量超过200g。尽管在色彩还原、 卷曲灵活性上有所欠缺,但从技术验证的角度看,样机成果
[手机便携]
三星电池采用石墨烯加硅阳极组合 能量密度提升
三星技术研究所(SAIT)近日成功开发出提升锂电池容量的新方案,即使用石墨烯加硅阳极组合,预计该方案将于不久后正式商用。 SAIT团队直接在硅阳极材料表面涂上一层石墨烯,并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以避免碳化硅的形成,该工艺主要以二氧化碳为氧化剂。 研究人员称,由于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导电和机械性能,因此其可以让硅纳米粒子左右滑动,并防止硅纳米粒子在电极空隙中扩散。涂覆石墨烯的硅纳米粒子使得电池容量提升的同时也保持较好的性能。 一旦与目前在售的锂电池阴极配对,硅阳极将允许锂电池单元在200次充放电后,能量密度依然达到普通锂电池的1.5至1.8倍。 除了能量密度得到提升外,由于电池阳极的容量变化不
[汽车电子]
三星电池采用<font color='red'>石墨烯</font>加硅阳极组合 能量密度提升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