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S7846的电阻式触摸屏接口设计

发布者:xrmilk最新更新时间:2010-11-05 来源: 现代电子技术 关键字:电阻式触摸屏  触摸屏控制器  触摸点坐标  接口电路  串行通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触摸屏作为智能仪器、仪表的输入设备,是具有简单、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按照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介质的不同,触摸屏主要分为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红外线式触摸屏及表面声波触摸屏4类。电阻式触摸屏对外完全隔离,不怕油污、灰尘、水,经济性很好,适应于各种领域,其产品在触摸屏产品中占90%的市场份额。现介绍电阻式触摸屏的结构及接口设计。

1 电阻式触摸屏的结构

    电阻式触摸屏的检测部件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紧密配合的多层复合薄膜,由一层玻璃或有机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阻性导体层(如铟锡氧化物ITO),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被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塑料层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阻性导体层。在两导体层之间有一层具有许多细小隔离点的隔离层,把两导体层隔开绝缘,如图1所示。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两导体层在触摸点位置产生了接触,控制器检测到这个接通点后计算出X,Y坐标,这就是电阻式触摸屏的检测原理。

电阻式触摸屏的结构

检测原理

    电阻式触摸屏根据引出线数的多少,分为4~8线等多种结构。4线电阻触摸屏最具代表性,其检测原理如图2所示。在外ITO层的上、下两边各渡一个狭长电极,引出端为Y+,Y-,在内IT0层的左、右两边分别渡上狭长电极,引出端为X+,X-。为了获得触摸点在X方向的位置信号,在内ITO层的两电极 X+,X-上分别加VREF,0 V电压,使内IT0层上形成了从O~VREF的电压梯度,触摸点至X-端的电压为该两端电阻对VR-EF的分压,分压值代表了触摸点在X方向的位置,然后将外ITO层的一个电极(如Y-)端悬空,可从另一电极(Y+)取出这一分压,将该分压进行A/D转换,并与VREF进行比较,便可得到触摸点的X坐标。

    为了获得触摸点在Y方向的位置信号,需要在外ITO层的两电极Y+,Y-上分别加VREF,O V电压,而将内ITO层的一个电极(X-)悬空,从另一电极(X+)上取出触摸点在Y方向的分压。

2 ADS7846的特性

2.1 基本特性

    ADS7846是美国BB公司推出的新一代4线制触摸屏控制器,他由低导通电阻模拟开关,具有采样/保持功能的逐次逼近型ADC、异步串行数据接口、温度传感器等组成。ADC是ADS7846的核心,其转换速率可达125 kHz,分辨率可编程为8位或12位。该器件不仅具有X,Y坐标测量功能,还具有电池电压、芯片温度、触摸压力和外模拟量4种测量功能,其工作方式可由控制字决定,片内的6选1模拟多路开关可根据微控制器送来的命令字选择6个电压量之一(X+,Y+,Y-,VBAT,TEMP,AUX-IN),并将其送入 A/D转换器转换,然后再通过SPI接口将转换值送入微控制器。ADS7846还集成有触摸识别电路,当检测到有触摸时,该电路会在引脚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向微控制器提出测量触点坐标的中断请求。该芯片采用单电源供电,工作电压为2.2~5.25 V,且内部自带+2.5 V的参考电压。

2.2 引脚功能

    ADS7846的引脚排列如图3所示,引脚功能见表1。

ADS7846的引脚排列

引脚功能

2.3 控制字

    ADS7846的控制功能主要是实现触摸屏电极电压的切换及触摸点位置信号的A/D转换。ADS7846的控制字如下:

ADS7846的控制字

S:数据传输起始标志位。为1表示一个新的控制字节到来;为0则忽略DIN引脚上数据。

A2A1A0:通道选择位。用于控制通道选择器的输入,触摸信号驱动开关及ADC的参考输入电压。当A2A1A0=001时,采集Y坐标信号;当A2A1A0=101时,采集X坐标信号。

MODE:用来选择A/D转换的精度。为1选择8位精度;为0选择12位精度。

用来选择参考电压的输入模式。1为参考电压非差动输入模式;O为参考电压差动输入模式。

PDl,PD0:低功率模式选择位。若为11,器件总处于供电状态;若为OO,器件在两次变换之间处于低功率模式。

2.4 转换时序

    ADS7846的转换时序如图4所示。一次完整的电极电压切换和A/D转换,需要ADS7846和微处理器进行3次串行数据传送,每次传送需要8个时钟周期。

转换时序

    第一次传送由微处理器向ADS7846发送控制字,接下来的两次传送是微处理器从ADS7846读取转换结果(最后4位自动补O)。由于串口支持双向同时进行传送,并且在一次读数与下一次发控制字之间可以重叠,所以转换速率可以提高到每次16个时钟周期。

2.5 触摸坐标计算

    由于四线电阻触摸屏中,Y方向位置电压从下向上逐渐增加,X方向位置电压从右向左逐渐增加,因此Y,X位置电压对应的坐标原点在触摸屏的右下角。为了获得工程上使用的X,Y坐标值(即将坐标原点移为左下角),应将X位置电压转换值求补。另外,X,Y位置电压转换值还必须与显示屏幕的点阵(采用的液晶为 240×160点阵)相对应。因此校正后的X,Y坐标计算公式为:

   坐标计算公式

式中:Xmax,Xmin为X位置电压转换结果的最大、最小值;Ymax,Ymin为Y位置电压转换结果的最大、最小值;Y,X为触摸点位置电压的转换值;x,y为校正后的触摸点坐标。

3 触摸屏与微机的接口

3.1接口电路

    应用ADS7846实现触摸屏与单片机80C55的接口电路如图5所示,触摸屏的X+,X-,Y+,Y-分别与ADS7846的相应端连接,当控制字中 A2A1-A0=001时,通过片内模拟开关的切换,将X+接电源VCC,X-接地,将Y+与Y-端以差动形式接到A/D转换器的输入端,A/D转换器的结果就是Y位置电压。类似当控制字中A2A1A0=101时,A/D转换器的结果就是X位置电压。单片机与ADS7846间的数据传送采用串行通信方式时,由于单片机串口方式1~3为异部通信方式,与ADS7846的时序不相配;串口方式0为移存器方式,虽然与ADS7846时序可以配合,但串口数据输入/输出使用同一端子RXD(TXD)为同步脉冲输出端),ADS7846数据输入/输出采用不同端子DIN,DOUT。为了实现正确的数据双向传送,设计了双向数据芯片GAL,该芯片的功能是当E=O时,数据传送方向为Y到A;当E=1时,传送方向为B到Y。ADS7846的笔中断信号接P2.4,当信号有效时,单片机发送控制字。ADS7846的忙信号BUSY接P2.6,在BUSY信号的下降沿,单片机接收A/D转换结果。

ADS7846实现触摸屏与单片机80C55的接口电路

3.2 接口程序

    当触摸触摸屏时,ADS7846中断信号有效,单片机检测到这一有效信号后,先送测量X坐标控制字,并检测BUSY信号是否有下降沿到来,下降沿到来后,读X位置电压;再送测量Y坐标控制字,获取Y位置电压。将得到的X,Y位置电压用式(1)、式(2)进行计算便得到触摸点的X,Y坐标。软件流程如图6所示。

软件流程

4 结语

    设计的触摸屏接口电路具有下列优点:通过增加双向传输GAL芯片,解决了51系列单片机与触摸屏控制器ADS7846的串行通信问题;通过对触摸点位置电压进行校正,获得了正确的触摸坐标;接口电路易于实现,实用性强。

关键字:电阻式触摸屏  触摸屏控制器  触摸点坐标  接口电路  串行通信 引用地址:基于ADS7846的电阻式触摸屏接口设计

上一篇:基于MSP430单片机的Profibus-DP通信接口
下一篇:小容量单片机系统的C语言程序结构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30

基于STM32F105微控制器的CAN接口电路设计
控制器局域网( ControllerA reaN etwork, CAN)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讯总线。CAN 总线具有较高的位速率, 很强的抗电磁干扰性, 完善的错误检测机制, 在汽车、制造业以及航空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船舶机舱环境极为恶劣, 且船舶航行过程中维修条件不如陆上, 对CAN 通信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采取双CAN 冗余总线提高通信可靠性。 1 硬件平台组成 STM32F105是STM icroe lectron ics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ARM Cortex- M3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 其内核是专门设计于满足高性能、低功耗、实时应用的嵌入式领域的要求。由于采用Thumb - 2指令集,与ARM7微控制器
[单片机]
基于STM32F105微控制器的CAN<font color='red'>接口电路</font>设计
采用C8051F020的RS485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中,需要实现单片机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以此来发挥单片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在计算机网络和 工业控制 系统中,经常需要采用串行通信来实现远程数据传输。 目前,有多种接口标准可用于串行通信,包括RS232、RS422、RS485等。RS232是最早的串行接口标准,在短距离、较低波特率串行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RS232 通信存在着传输速度慢、传输距离短、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等不足,其应用局限性已日益突出。而RS485 通信采用差分方式来消除噪声,即信号在发送前会分解为正负2 条线路,当到达接收端时将信号相减,使噪声相互抵消,还原成
[单片机]
采用C8051F020的RS485<font color='red'>串行通信</font>电路设计
RS232异步串行通信USART电路设计
  AVR系列单片机都带有异步串行接口,而我们现在学习的ATmega64更是有两个串口。我们知道单片机的电平一般都是TTL电平(关于TTL电平与 CMOS电平等其他电平的区别,我们以后单独详解),而计算机的串口是RS-232电平,这两种电平不能互相匹配,所以如果将这两种电平互联,需要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本实例中使用常用的MAX232芯片,它实现RS-232电平和TTL电平的互换。   在MAX232的数据手册中,有这个芯片的典型连接电路,我们直接采用这种电路即可。关于MAX232的连接电路,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只要记住4电容(或 5电容)就可以了。这里的4电容指的是电路中只需要连接4个电容就可以;至于5电容,多出来的那个电容是连接VCC
[嵌入式]
基于DSP的串行通信在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基于专用DSP芯片ADMC328的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中的主控部分与驱动部分之间的通信。详细介绍了通讯的硬件接口电路、通讯协议以及软件实现方法,实现了利用DSP的网步带口进行异步通讯的方法,并确保通讯准确可靠。实验结果证明了其可靠性。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器 串行异步通讯 交流调速系统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处理技术尤其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出现,基于数字控制的现代交流调速系统可以应用复杂的控制策略,实现高速动态响应功能。在以DSP为控制核心的异步电机驱动系统中,要实现观测驱动系统在运行中的数据变量,根据需要对程序进行控制,就需要应用DSP中的串口通讯接口与上位机——控制面板或者计算机系统进行通讯。本文
[嵌入式]
基于MSP430F149的数据转发器设计
概述 目前大量存在的人工抄表的方法已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并由此带来的线损率的增高也必然影响电力行业的发展。线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抄表、计算和管理手段的落后,管理损耗增大。如果采用电能表自动抄收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能力,降低劳动强度。该系统主要由电表抄表器(数据采集)、数据转发器(数据传输)和主机(数据处理)三大部分组成。本文主要设计其中数据转发器部分。 通常电表采用的有红外通信、RS485通信或无线射频通信三种通信方式,而普通的电表抄表器一般只带有上述三种通信接口的其中一种通信接口。为了能适用于常见的这三种电表抄表器,方便有效地把抄表器的数据传输到主机,数据转发
[单片机]
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原理图和PCB图
图1 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原理图
[模拟电子]
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font color='red'>串行通信</font>原理图和PCB图
RS232C/RS422/RS485串行通信标准
一、RS232C串行接口标准简介 RS232C是1969年有电子工业协会(EIA)公布的标准,RS是推荐标准(recommended standard)的缩写。该标准的用途是定义数据终端 设备 (DTE)与数据通信 设备 (DCE)接口的电气特性。图1是个人计算机通过RS232C 、调制解调器访问远程计算机的应用框图。RS232C接口在个人计算通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图1 RS232C接口应用图例 1、RS232C信号特性、电缆长度及波特率 为了确保正确的发送二进制数据和正确的执行设备控制,RS232C标准为数据和管制信号提供了电压标准及范围。当RS232C的线路上没有通信的数据信号时,DTE端的发送信号保持-1
[嵌入式]
从原理到实践:一文了解如何用VT2710实现SPI仿真
现如今,随着汽车电子的发展,串行通信在ECU上也被广泛应用,我们常见的串行通信有:RS485、RS232、PSI5、SPI等,每一种串行通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就基于VT2710实现SPI仿真进行相关的介绍。 VT2710介绍 VT2710是Vector 旗下的一款串行通信板卡。VT2710 提供一套测试ECU或传感器串行通信通道所需的接口。该模块可用于模拟总线通道上传感器和ECU的行为。此外,还可以监控串行总线上的通信。VT2710可用于控制试验台上的外围设备。 如下图所示,VT2710模块可以同时处理两组串行接口,包括汽车传感器相关的PSI5和SENT接口。以及支持通用型数字接口,SPI,I2C,UART,RS232
[嵌入式]
从原理到实践:一文了解如何用VT2710实现SPI仿真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