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控制器改善大屏幕LCD TV的图像质量

发布者:binggege最新更新时间:2011-12-30 关键字:单片机控制器  图像质量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虽然LCD背光有多种方式,例如LED、EL、CCFL等,但对于大尺寸LCD屏来说,由于CCFL发光效率高而成为主流背光光源。传统的LCD屏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背光组件在有一定亮度的前提下,还要尺寸小和重量轻等,大多采用侧面背光方式(CCFL灯管安装在屏的二边或四周,通过导光板将光漫射到整个屏幕后面);而LCD TV特别是大尺寸LCD TV,由于对显示亮度(450cd/m2)、视角广角(170°)、图像对比度(500:1)等有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采用光源利用率更高的垂直背光技术。

1 垂直背光

1

垂直背光,顾名思义,是将CCFL灯管直接安装在LCD屏后面,并利用全反射膜将发散到其他方向的光线反射到屏幕发光面,以提高光源到利用率。虽然垂直背光解决了大屏幕LCD TV的亮度、视角广度等问题,但由于主要是靠增加灯管数目实现的,灯管数目从几只到几十只不等,因而存在以下问题:

(1)均匀度较低,这主要是因为灯管数目较多所致,结果使屏幕出现明暗条纹,如果各灯管亮度不一致,现象更明显。

(2)屏幕色差,灯管数目多虽然提升了亮度和辉度,但也使背光组件的发热量增大,而液晶分子由于对温度敏感度高,易造成高温下屏幕色彩异常;除此之外,CCFL灯管本身在高温下的寿命也会缩短。

有鉴于此,设计CCFL逆变电源时需要仔细控制每只灯管的电流,以保证亮度一致,在灯管确定的情况下尽量提高逆变电源的转换效率以减小发热量。

2



2 多路CCFL控制器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CCFL逆变电源采用图1所示的方案。它对于灯管数目较少且采用侧面背光方式的小屏幕LCD不失为一种低成本、小尺寸优选方案,通过导光极的漫射作用可消除灯管亮度不一致的缺陷,由于灯管少(2~4只),全桥电路中流过MOSFET的电流也不太大,对变换器效率影响也小。

对于大尺寸LCD TV,为了增加亮度,提高对比度,灯管数量大大增加,有时可能达到30多只,如果采用上述电路,每只灯管的亮度难以通过外部参数控制,会出现严重的条纹干扰现象。不仅如此,由于此时桥路电流很大,将使导通损耗(I2×RON)随着灯管数量而急剧增大,比如16只灯管的导通损耗将是2只灯管的64倍;灯管为32只时,其损耗将为2只灯管的256倍,为单只灯管的1024倍,导致严重的发现现象,使背光组件的温度急剧上升,会引起LCD色彩异常,还会导致CCFL灯管寿命缩短。当然可以采用多个1拖2或1拖4的方案来大大减轻发热量,但条纹干扰仍然存在,而且由于每个电源模块的差异,还将引入块状干扰。

3 单片多路CCFL控制器

针对上述问题,DALLAS/MAXIM公司推出了DS3998型高密度单片CCFL控制器,它集成了8个CCFL控制器,分别对8只CCFL灯管的电流进行监控,使8只灯管的电流基本一致,从而实现亮度均匀控制,消除屏幕条纹现象。如图2所示,由于每只灯管有独立的驱动和控制回路,从而避免了图1所示电路因其中一只发生故障而导致多只灯管不亮,便于快速维修;另外,由于每个推挽电路仅驱动一只灯管,流过的电流小,MOSFET的导通损耗很小,也避免了发热问题,而成本仅稍微增加(一对小功率MOSFET)。DS3998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背光源亮度的均匀性和发热问题,还带来以下额外好处:

(1)通道相位控制技术降低AC/DC的电流冲击

与图1所示方案或多个独立控制的逆变电源不同,集成了通道相位控制功能,如图3所示,每个通道的MOSFET栅极导通时间在8个通道间平均分配,降低了冲击电流并简化了AC/DC的设计要求,减小发热元件的散热面积,缩小体积,降低电源成本。

3


    (2)E2PROM寄存器与2线串行接口

DS3988采用标准的2线串行接口与片内的E2PROM配置寄存器及用户存储区进行通信。配置寄存器包括4个软启动特片寄存器与2个控制寄存器(CR1/2),使用户可以自定义DS3988的参数,如软启动斜率、灯管与调光频率源、故障监测选项及通道使能/禁用。8字节非易失的用户存储区用来存储产品数据,如日期编码、序列号或产品标识号,这为产品生产调试或维护带来极大方便。

(3)通过简单的级联支持更多的灯管控制

DS3998的灯管频率有二种配置选项。DS3988作为灯管主机时,设定CR1中的LFSS=0,选择板上振荡器,并通过LOSC输入端的外部电阻器来设定频率(40kHz~80kHz)。在这种情况下,灯管频率信号从LSYNC I/O引脚输出,为其他灯管从机DS3988提供同步信号。作为灯管从机时,通过设定CR1中的LFSS=1,禁用LOSC输入,这时必须向LSYNC I/O提供外部的40kHz~80kHz时钟信号。该信号可以从灯管主机DS3988的LSYNC I/O获得,也可以从其他信号源获得。因此,多个DS3988很容易实现超过8只灯管的大屏幕LCD背光控制。

4

(4)精确的灯管亮度控制

DS3988使用数字脉宽调制((DPWM)信号(22.5Hz~440Hz)提供高效率和精确的灯管调用。如图4所示,在DPWM周期的高电平阶段,以选定的灯管频率驱动灯管(40kHz~80kHz)。由于在这段时间里灯管频率突现,因此将这一时间段被称为“突发”阶段。在DPWM周期的低电平阶段,控制器禁止MOSFET栅极驱动,所以灯管不被驱动,这时电流不再流经灯管,但时间很短,不会使灯管出现完全的离子退激。调光通过调节(也就是调制)突发阶段的占空比来实现递增与递减。由于其DPWM信号产生了多种方式,因此为应用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软启动特性进一步降低了输入电源的电流冲击。

4 结束语

与小屏幕液晶显示器比较,大屏幕液晶电视对显示器亮度、视角广度和显示对比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垂直背光技术,同时大量增加CCFL灯管以满足要求。DS3998是针对该应用专门开发的高密度单片集成CCFL控制器,很好地解决了多灯管LCD屏幕条纹干扰及高发热导致的色度异常问题,改善了视频图像的质量,其多相位导通控制功能还降低了AC/DC电源的设计要求,减小了电源体积。

关键字:单片机控制器  图像质量 引用地址:单片机控制器改善大屏幕LCD TV的图像质量

上一篇:单片机控制器改善大屏幕LCD TV的图像质量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策略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50

关于STM32系列微控制器的几点认识
STM32系列微控制器是意法半导体旗下的产品,凭借着自身的高性能,低功耗,丰富的数字外围设备和强大的电气处理能力等优势,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控制及自动化,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硬件等领域。很多院校和嵌入式培训机构都选用此系列微控制器作为典型的教材! 此系列微控制器采用ARM CORTEX-M处理器内核,关于ARM架构的优势,毋庸置疑是最优秀的架构之一,其CORTEX-A系列微处理器几乎垄断整个移动设备领域!在ARM内核基础上,ST加上自己的数字外围设备,使其具备处理复杂电气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定时器的PWM功能控制电机,通过普通输出端口控制外部继电器,通过片上AD获得外部模拟信号等等,以此系列微控制器为主控的产品不计其数,例如伺服电机
[单片机]
关于STM32系列<font color='red'>微控制器</font>的几点认识
常用电机微控制器之比较
电机控制是微控制器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微电子工艺水平的提高,电机微控制水平有了飞速的发展。世界上著名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商纷纷推出各自的产品,使得电机微控制器种类不断增多,功能日益增强。常见的有Intel公司的 8CX196MC/MD/MH、TI公司的TMS320C24x系列、 Motorola公司的M68HC08/16、ADI公司的ADMCxxx系列微控制器等等。 对于现代高性能的电机控制系统而言,除了要有一个功能强大的计算内核外,还需要一些附加的外部电路,如高分辨率的A/D变换器、多路输入输出I/O口等,尤其需要一个用于产生驱动逆变器功率开关元件的PWM信号的波形发生单元和定时器单元,这也是电机微控制器共同的重
[单片机]
常用电机<font color='red'>微控制器</font>之比较
关于恩智浦lpc824 和lpc84x 微控制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MCU 处理器的能力日益强大,如今的MCU 与微处理器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将会进一步融合成为嵌入式处理器。由于AMetal 已经完全屏蔽了底层的复杂细节,因此开发者仅需了解MCU 的基本功能就可以了。 LPC82x 是一款基于 ARM Cortex-M0+ 的低成本 32 位 MCU 系列器件(主芯片LPC824,基于ARM® Cortex®-M0+内核的低成本微控制器(MCU)),工作时 CPU 频率高达 30 MHz。 LPC82x 支持最高32 KB 闪存和 8 KB SRAM。LPC82x 的配套外设包括一个 CRC 引擎、四个 I2C 总线接口、最多三个 USART、最多两个 SPI 接口、一个多速
[单片机]
关于恩智浦lpc824 和lpc84x <font color='red'>微控制器</font>
实现物联网无线连通性 MSP430微控制器有新招
  物联网 (IOT) 的早期阶段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和决策方法。随着控制器、处理器、传感器和发射器成本的降低,任何组装有电子电路和必须与其它系统进行远程通信的的器件都有希望成为一款“智能器件”。这包括传感器、仪表、恒温器、开关、医疗监视器、电机、家用电器、车辆、工具、甚至是衣服和厨房用具。你随便说出任何一种事物,它都有可能很快成为这一快速增长的IoT中的一部分。   由于IoT要求日常产品具有更多连通性,MSP430TM微控制器 (MCU) 的主要用途就是通过超低功耗架构来实现IoT应用。这其中包括针对最低待机功耗、有源处理功率、外设功率、以及存储器读取和写入的设计。MSP430 MCU在所有IoT应用中为那
[单片机]
实现物联网无线连通性 MSP430<font color='red'>微控制器</font>有新招
MathWorks 和 Green Hills Software 使用 Infineon AURIX™ 微控制器开发安全集成
MathWorks 和 Green Hills Software 使用 Infineon AURIX™ 微控制器开发安全相关应用的集成 中国 北京,2023 年 3 月 14 日 —— 领先的数学计算软件开发商 MathWorks 和嵌入式软件安全与安保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Green Hills Software 宣布了一项集成,帮助工程师使用 Simulink® 为 Infineon AURIX™ TC4x 系列汽车微控制器设计安全相关应用。 使用新微控制器系列的工程师可以通过 Green Hills Software 对 AURIX 的支持自动编译 Embedded Coder® 生成的代码,然后使用处理器在环(PIL)仿真
[嵌入式]
MathWorks 和 Green Hills Software 使用 Infineon AURIX™ <font color='red'>微控制器</font>开发安全集成
STM32微控制器的可靠串口通信技术研究
引言 STM32F107微控制器是意法半导体推出的高性能32位以CortexM3为内核的面向工业控制的处理器。该处理器内部通过一个多层的AHB总线构架相连,其内部集成了丰富的外设,如USART、SPI、ADC等等。另外,STM32F107处理器还提供多达80个通用I/O接口,如此丰富的资源使STM32系列微控制器能够很理想地用于工业控制。本文设计出一种基于STM32F107的可靠串口通信设计方案,可以完成STM32F107处理器和PC机以及其他串口之间的可靠通信 。 1 串口通信的实现 1.1 硬件设计 STM32F107处理器的通用同步异步通信单元(USART)提供 5个独立的异步串行接口,并且都能工作在中断和DMA模式
[单片机]
STM32<font color='red'>微控制器</font>的可靠串口通信技术研究
由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单片机构成的双控制器
在传统的控制系统中,人们常常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但这种方法硬件连线复杂,可靠性差,且单片机的端口数目、内部定时器和中断源的个数都有限,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外加扩展芯片。这无疑对系统的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现在有很多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作为控制核心。它与传统设计相比较,不仅简化了接口和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及工作可靠性,也为系统集成创造了条件。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D触发器资源非常有限,而且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控制时序方面不如单片机那样方便,很多不熟悉的应用者往往感到应用起来非常的困难。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和单片机构成的双向通信控制器克服了两者的缺点,且把二者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 CPLD与单片机AT89C
[单片机]
由可编程逻辑器件与<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构成的双<font color='red'>控制器</font>
Freescale推出两款32位基于闪存的微控制器系列产品
Freescale日前推出两种68K/ColdFire微控制器系列产品MCF5223x和MCF5222x。这种32位基于闪存的微控制器用于工业控制,包括从远端数据收集和增强安全性到家庭自动化和环境监视。 MCF5223x器件系列是首个能在单片内提供快速以太网控制器,以太网PHY和闪存的32位微控制器。为基于以太网的网络提供了业界最小的波形系数解决方案。 MCF5223x还包括密码加速单元,指令级ColdFire协处理器能帮助加速功能,以提高加密算法的性能。 MCF5222x器件系列是集成了USB OTG和闪存的业界首个32位微控制器。它能允许两个USB设备进行通信而不需要主接口,使它非常适合系统到系统的通信应用。这些器件系列由
[新品]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