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双向并行接口总线的长线传输技术

发布者:shengju最新更新时间:2012-02-06 来源: 电讯技术 关键字:单片机  并行接口  总线  长线传输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 引言

    单片机并口通信技术具有高速、数据量大、通信协议简单或无需通信协议等固有优点。当采用双向双工并行传输方式时,单片机系统要进行数据交换则要求两套发送、接收设备和线路,将导致器件、线路成本显著上升,这在工程实践中极少应用;而采用双向并口总线进行半双工数据交换时,由于双向总线信号为单端信号,抗干扰能力较差,对单片机系统之间的互连距离有严格的限制,通常只应用于机箱内的互连。寻找侧重于廉价连接方案、能满足机箱外一定互连距离要求的单片机双向并行接口总线的长线传输技术是每一个电路设计工程师都十分关心的课题。因为单向的控制总线信号较容易通过差动长线驱动器/接收器或集电极开路(OC)门驱动等方案实现长线传输,所以本文主要关注于双向的并行地址/数据总线的长线传输问题。

    影响单片机双向总线长线传输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传输线效应、总线驱动能力和电磁干扰(EMI),它们均可简单归结为信号完整性问题。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虽然针对上述每一个因素的改善措施总会起到一定效果,但并不是,也从来不是上述哪一个因素单独突出而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所有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方法都值得认真考虑并加以积极利用。

二、传输线效应及其解决方案

    按照电路分析的原理,当导线长度接近传输的波长时,不能再视为一条普通的导线,而应视为长线,需用传输线的理论去分析。在接口技术中,当总线长度和波长可比拟时,也须把它视作长线,考虑作为传输线带来的影响,即所谓传输线效应。经验证明:时钟频率为1~10 MHz时,在单板内的总线传输效应可不计,但板与板、箱与箱之间的传输线效应必须考虑;当时钟频率为50~100 MHz时,单板内的总线设计也需考虑传输线效应。

    传输线定义为所有导体及其接地回路的总和。当传输线长度超过最大匹配线长度Lmax时,称为长线。最大匹配线长度Lmax可由式(1)计算:

式中tr为传输信号的前沿时间,单位为ns;

        v为电磁波速度,υ=(1.4~2)×108 m/s;

        k为经验常数,一般取k=4~5。

    例如,取k=4,v=2×108m/s,求得如表1所示的几组数值:

 

    还应指出,当负载变重,传输时间延长时,最大匹配线的长度需相应缩短。传输线效应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线路阻抗与外接负载不匹配导致的信号反射现象,电路的阻抗会使信号达不到规定的电压幅度。关于传输线理论的详细知识有许多论文、著作可供读者参考,这里只介绍几个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传输线参数。

1. 传输线特性阻抗Z0

    传输线可看作是由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所组成,其特性阻抗:

  

    式中L0、C0是单位长度传输线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它们与导线的结构、导磁率及介电常数有关。因此,对于计算机系统中传输信号的各类导线,其特性阻抗均不同,参考值如表2所示。

 

2. 延迟时间

    由传输线效应引起的信号延迟时间:

式中x为传输线的长度。由此可知,导线单位长度内的电感量、电容量越大,导线长度越长,则延迟时间也越长。

3. 反射系数

    信号按一定的速度在传输线路中传输,当输入电压经分布电感、电容一直传输到传输线终端时,此时一般会出现阻抗不连续点,由于电流不能发生突变并有反向感生电动势,因而引起反射波向源端传输。这样,原来的电波与反射波相互重叠,引起波形失真。设Vo为入射电压,VR为反射电压,则电压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直接影响到信号传输的失真度。

    从技术上讲,克服传输线效应主要解决2个问题:一是阻抗匹配,二是长线驱动。能实现终端阻抗匹配的电路方案比较多,各有其优缺点,这里介绍2种在双向接口总线的长线传输(1~5 m)中证明有效的电路方案, 如图1所示。图1(a)中采用的是戴维宁式(Thevenin)并行端接方案,即分压器型端接。戴维宁等效阻抗可表示:
 

 

    通常其电阻的取值应满足下列条件:

    实际应用中R1和R2的取值可取大一点,从而减少对发送端驱动器的负载要求。此方案可以做到传输线特性阻抗的完全匹配,缺点是要消耗直流功率。在 IEEE-488总线中采用的即是这种匹配方案。某些情况可以使用图1(b)的方案:肖特基二极管或快速开关硅管并行端接,条件是二极管的开关速度必须至少比信号上升时间快4倍以上。在传输线阻抗不好确定的情况下,使用二极管端接即方便又省时。肖特基二极管的低正向电压降Vf(典型值0.3~0.45V)将输入信号钳位到GND-Vf和VCC+Vf之间,这样就显著减小了信号的过冲(正尖峰)和下冲(负尖峰)。二极管端接的优点在于,二极管替换了需要电阻和电容元件的戴维宁端接或RC端接,通过二极管钳位减小过冲与下冲,不需要进行传输线的精确阻抗匹配。有时也可以只端接一个二极管。[page]

三、总线驱动能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与一般单片机总线扩展技术中考虑的总线驱动能力问题不同,在用长线电缆实现总线接口连接时也会产生总线驱动能力问题。前者主要考虑的是总线的交、直流负载能力,从而确定总线上允许挂接的负载个数;后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长线电缆本身表现为高容性负载(分布电感的影响很小,一般不予考虑),在有限电流的驱动下,信号在电缆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时,就会产生明显的信号衰减和畸变现象,如图2所示。所以用长线电缆实现总线驱动时主要考虑的是长线本身作为负载对总线驱动能力的要求。

 

    工程实践中发现,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电平的单端信号几乎很难在一个输入/输出(I/O)周期内驱动1 m以上(甚至更短)的电缆;而且我们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尽管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逻辑电平的抗干扰噪声容限明显高于TTL电平,但相同电源电压(5 V)下的高速CMOS(HCMOS)接口器件(主要指缓冲器端)的长线驱动能力却明显地低于TTL接口器件。定性地理解这一现象可解释为,噪声容限大的器件往往产生的噪声也大,CMOS器件属于容性负载,每个引脚有大约10 pF的输入电容,输入阻抗极高,对长线电缆的阻抗不匹配导致的反射现象尤为严重,故抗干扰能力比TTL器件差许多。器件抗干扰能力通常与输入阻抗有关,输入阻抗越低,抗干扰能力越强。

    在通常的总线接口驱动器/缓冲器方案中,例如使用74245芯片作驱动器/缓冲器,要提高长线电缆连接时的总线驱动能力,解决办法主要有2种,一是适当降低传输速率,二是在总线两端加上拉电阻。前者是为了避开容性负载对脉冲前沿的平滑作用和反射波的干扰,这是一个暂态过程;后者是为了提高信号高电平,也起到降低输入阻抗、减小反射波干扰的作用。笔者曾经想利用这种方案在一个I/O周期内实现2 m长电缆的双向并口通信,但失败了。正如前面强调指出的那样,失败原因当然并不仅仅是总线驱动能力问题。成功的实践是使用OC门作驱动器。OC门具有很强的总线驱动能力,它允许输出端直接相连实现“线与”功能。设计难点在于如何把单向驱动改造为双向驱动,图3给出了具体电路方案。

        其工作原理为:数据写出时由地址译码电路的片选信号选通74373锁存器,再由OC门7405驱动至远端缓冲器74244;数据读入时先向74373输出逻辑“0”,使已方OC门置于逻辑高状态,正确实现“线与”功能,再由地址译码选通74244读数。

    图3的方案具有相当的设计启发性,稍加改造就可以适应许多要求高速、大容量双向通信的场合。比如在74LS244侧增加或干脆换成先进先出(FIFO)器件,就可以支持高速、大容量的成块数据交换。

四、电磁干扰及其解决方案

    使用单端信号进行长线电缆传输时,有2种电磁干扰是不能忽视的:线间窜扰和地线噪声。线间窜扰是当2条或多条较长的的导线相平行而又靠得很近时,其中一条导线上的信号将对其它导线产生干扰。线间窜扰是一种近场(即距离干扰源小于的场,其中λ为电磁波长)耦合干扰,受扰线上的影响来源于传输线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引起的电磁耦合。线间窜扰大多发生在多芯电缆、束捆导线或印制板上的平行导线之间,窜扰强度与相邻两信号线间互阻抗和信号线本身的特性阻抗有关,并与线间距成反比,与线平行长度成正比。对线间窜扰的抑制,一般采用一些常规而有效的方法。当用扁平电缆作连接电缆时,在相邻信号线之间插入地线,可把导线间的耦合电容转化为对地电容;如果窜扰比较严重,还可以使用带双绞线结构的扁平电缆,这种电缆对抑制静电干扰和空间电磁干扰也有效果;也可以考虑采用多股双绞线结构的屏蔽电缆。

    地线造成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是地线存在阻抗,当电流流过地线时,会在地线上产生电压,这就是地线噪声。在这个电压的驱动下,会产生地线环路电流,形成地环路干扰。当2个电路共用一段地线时,会形成公共阻抗耦合。增加地线的直径对于减小直流电阻是十分有效的,但对于减小交流阻抗的作用很有限;减小交流阻抗,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多根地线并联。当2根导线并联时,其总电感:

L=(L1+M)/2      (7)

    式中L1是单根导线的电感;

    M是两根导线之间的互感。

    正是因为地线的交流阻抗特性,使得地线成了电路中事实上的最大噪声源。单端信号的传输长度最终受限于地线长度。抑制地线噪声的最理想的办法是对电缆两侧的电路进行电气隔离。参考文献[2]给出了一种利用高速光耦6N137对MCS-51系列单片机的系统总线进行双向高速隔离的很新颖的方案。但笔者认为这种隔离方案对以双向并行通信为目的应用来说,已基本失去实用价值。因为光耦是单向传输器件,最终隔离的结果将是全双工信道,而并行全双工信道的长线传输方案因技术、器件、线路成本上升很多而在工程上很少应用。所以,对TTL电平的单端信号的双向传输来说,必须严格限制电缆长度,一般不能超过5 m。

五、 结束语

    双机并行通信技术普遍应用于短距、高速、大容量通信场合,但其高速性能受通信距离的影响很大,以更多的技术来实现并行通信长线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本文针对单片机系统之间的双向并行总线的长线传输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几种廉价的解决方案。一般说来,对2 m长的并行通信电缆,数据传输率是完全可以达到500 kbit/s~1 Mbit/s。遵循器件解决的原则,也可以考虑采用并行接口标准器件,如IEEE-1284并行接口标准,这些标准接口器件已集成了端接元件并对连接器、电缆有严格的电气要求。但即使这样,在2 m长的电缆上也很难达到2 Mbit/s的数据传输率。

参考文献

[1]邵时,张汝杰.高速计算机系统中信号可靠传输技术[J].微型机与应用,1998,(12).

[2]刘大健,陈降道.单片机系统总线级的光电隔离[J].微型机与应用,

1998,(6).

[3]张松春,竺子芳,赵秀芬,蒋春宝.电子控制设备抗干扰技术及其应用(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4]王幸之,王雷,翟成等.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字:单片机  并行接口  总线  长线传输 引用地址:单片机双向并行接口总线的长线传输技术

上一篇:用单片机普通I/O口实现多机通信的一种新方法
下一篇:利用RS-485通讯协议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多点通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52

51单片机常用寄存器速查表
一 : 定时器 / 计数器方式选择 : TMOD 地址 (89H) 不可位寻址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GATE C/T M1 M0 GATE C/T M1 M0 GATE : 门控制位 GATE= 0 时于外部中断无关 GATE= 1 时无外部中断才允许启动。即( INT0/1 = 1 时) C/T : 定时、计数 方式选择位。 C/T=0 时为定时
[单片机]
CME-M5 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总线使用指南
一、EMIF 总线概述 外部存储器总线(EMIF, External Memory Interface)总线是京微雅格(CME)的8051硬核与FPGA之间的并行8位总线接口,主要的信号有6个,分别为: memaddr :23位地址总线,对应8M地址空间; memdatao :8位数据输出总线; memdatai :8位数据输入总线; memrd:总线读信号; memwr:总线写信号; memack:总线应答信号; 与EMIF操作时序有关的8051的内部寄存器为CKCON寄存器,一般8051的初始化程序需要在主函数的初始化更改该寄存器的初始化值,以实现最快的总线访问效率。 1、EMIF 总线相关的
[嵌入式]
CME-M5 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font color='red'>总线</font>使用指南
关于51单片机中的几种通信模式与总结
前言 在硬件传输过程中少不了各模块的通信,就近来学习到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与总结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方式分为多种,按照数据传送方式可以分为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按照通信的数据同步方式,可以分为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按照数据的传输方向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串行通信 使用一条数据线,一位一位进行传输,适合于远距离通信 传输特点:传输线少,长距离传送成本低, 并行通信 将数据字节的各位用多条数据线同时进行传送,通常是8位,16位,32等数据一起传输 特点:控制简单,传输速度快,长距离传输成本高,抗干扰ability差。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异步通信 发送与接收设备使用各自的时钟
[单片机]
关于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中的几种通信模式与总结
51单片机——硬件基础
1、单片机内部资源 STC89C52:8KFLASH、512字节RAM、32个IO口、3个定时器、1个UART、8个中断源 (1)Flash(硬盘)——程序存储空间 —— 擦写10万次,断电数据不丢失,读写速度慢 (2)RAM(内存)——数据存储空间 —— 断电数据丢失,读写速度快,无限次使用 (3)SFR —— 特殊功能寄存器 2、单片机最小系统 最小系统:最少组件组成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 三要素: (1)、 电源电路:5V (2)、 晶振电路:11.0592MHZ、两个30PF (3)、 复位电路: P0:开漏输出,必须加上拉电阻 准双向口: 强推挽输出:电流驱动能力强 高阻态 上下拉电阻:上拉电路就是将不确定的
[单片机]
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硬件基础
你从未见过的单片机密码锁设计(基本版)
设计亮点: 1.使用OLED12864屏幕显示,具有用户菜单和管理员菜单,直观明了的设置使用流程(菜单未使用结构体或链表) 2.用户密码存储加密,使用BKDR哈希值计算并存储,防止从24C02中窃取密码 3.放弃传统的矩阵键盘,使用ADC键盘,连接上更加方便 4.如3项所示,密码为16进制,最大输入16位 5.对于添加了管理员密码的版本,使用内部EEPROM存储管理员密码(在本版本中,管理员密码明文存储) 简易操作说明: 上电进入用户模式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输入密码后,使用KEY1键确认,KEY2键取消,若密码正确,在按下确认键的时候会显示正确提示信息,松开按键进入用户菜单 如果用户模式下密码连续输入错误5次则自动锁死,此时可以
[单片机]
你从未见过的<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密码锁设计(基本版)
51单片机操作系统开发中的问题与技巧
引 言   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在1980年推出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在我国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在软件设计中需要软件工程师从底层做起,在系统软件设计方面需要做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如果开发一套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操作系统,那么用户只需要编写各个任务的程序,不必同时将所有任务运行的各种情况记在心中,不但大大减少了程序编写的工作量,而且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1 开发平台的选择和论证   开发平台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有时它不光影响进度、产品质量、可维护性等一般问题,还涉及到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本系统中,选择51系列单片机作为操作系统的运行平台有以下原因。   首先,51系列单片机应用非常广泛,一大批性能优越的51兼容单片机
[单片机]
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操作系统开发中的问题与技巧
8051兼容单片机主要参数选编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 防止撑破表格 { var w = $(Id).width; var m = 715; if(w
[单片机]
8051兼容<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主要参数选编
基于C8051F410单片机实现双频固定式阅读器的应用方案
随着当前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物流主要运输方式的集装箱运输.其运输效率及货运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近几年来,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将RFID技术用于集装箱信息识别.实现集装箱运输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各集装箱厂家竞相开发的目标。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方法实现的非接触式、快速、实时和准确的采集与处理信息的自动射频识别技术。目前集装箱运输上对RFlD技术的应用仅仅限于利用阅读器射频信道识别电子标签内集装箱信息.并有实现其运输安全上的保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8051F410单片机的双频固定式阅读器。该阅读器与智能集装箱安全设备及路标设备配合实用.不仅能快速识别集装箱信息,而且能监测集装箱内货物的安全。一旦集装箱被非法打开
[单片机]
基于C8051F410<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实现双频固定式阅读器的应用方案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 ARM裸机篇--按键中断
    先看看GPOI的输入实验:按键电路图:GPF1管教的功能:EINT1要使用GPF1作为EINT1的功能时,只要将GPFCON的3:2位配置成10就可以了!GPF1先配 ...
  • 网上下的--ARM入门笔记
    简单的介绍打今天起菜鸟的ARM笔记算是开张了,也算给我的这些笔记找个存的地方。为什么要发布出来?也许是大家感兴趣的,其实这些笔记之所 ...
  • 学习ARM开发(23)
    三个任务准备与运行结果下来看看创建任务和任运的栈空间怎么样的,以及运行输出。Made in china by UCSDN(caijunsheng)Lichee 1 0 0 ...
  • 学习ARM开发(22)
    关闭中断与打开中断中断是一种高效的对话机制,但有时并不想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中断运行,比如正在打印东西,但程序突然中断了,又让另外一个 ...
  • 学习ARM开发(21)
    先要声明任务指针,因为后面需要使用。 任务指针 volatile TASK_TCB* volatile g_pCurrentTask = NULL;volatile TASK_TCB* vol ...
  • 学习ARM开发(20)
  • 学习ARM开发(19)
  • 学习ARM开发(14)
  • 学习ARM开发(15)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