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C2051的晶闸管触发电路设计

发布者:PeacefulOasis最新更新时间:2012-06-15 来源: 现代电子技术 关键字:AT89C2051  触发电路  脉冲变压器  晶闸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晶闸管被用作开关元件以来,其触发电路经过了晶闸管分离元件阶段和集成电路阶段后进入了单片机嵌入阶段。使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触发电路虽然避免了前两个阶段元件多、故障率高和低智能化的缺点,但可靠性、迅速性和抗干扰性还存在诸多不足。
    本设计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晶闸管触发电路,具有高集成度、智能化、体积小、安全、迅速、可靠稳定等优点,今后必将被广泛应用。文中以晶闸管投切电容器为例来详细说明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1 触发电路的硬件设计
    硬件电路以ATMEL公司的AT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包括晶闸管过零检测电路、控制器投切命令电路、脉冲隔离放大电路等几部分组成,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

a.jpg


1.1 AT89C2051简介
    AT89C20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2 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128 bytes的随机数据存储器(RAM),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内置一个精密比较器,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其软件、硬件与MCS-51完全兼容,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这使得其开发调试都十分方便。
    功能强大的AT89C2051单片机提供了高度灵活和低成本的解决办法,完全可以满足对晶闸管触发电路快速、准确的要求。AT89C2051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b.jpg


    1)端口P1  P1口是一个8位双向I/O口。引脚P1.2至P1.7提供内部上拉电阻,P1.0和P1.1则需外加上拉电阻。P1.0和P1.1还分别作为片内精密模拟比较器的同相输入(ANI0)和反相输入(AIN1)。
    2)端口P3  P3口的P3.0至P3.5、P3.7是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7个双向I/O口。P3.6用于固定输入片内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并且它作为一通用I/O引脚而不可访问。[page]

1.2 辅助电路的设计
1.2.1 晶闸管过零检测电路
    晶闸管投入电容器的时刻,也就是晶闸管开通的时刻,必须是电源电压与电容器残压的幅值和相位相同的时刻。因为根据电容器的特性,当加在电容上的电压有阶跃变化时,将产生冲击电流,会损坏晶闸管且给所在电力系统带来高频振荡等不利影响。所以设计了晶闸管过零检测电路来解决残压测量的难题。晶闸管过零检测电路如图3所示。

c.jpg


    当电源电压与电容器的残压相等时,晶闸管上电压为零,光电耦合器就会输出下降沿负脉冲至单片机INT0、INT1管脚,如果此时控制器投入指令存在,此脉冲就会经过一系列环节,产生脉冲串去触发晶闸管,保证晶闸管的导通,平稳投入电容器;当电源电压与电容器的残压不相等时,晶闸管上电压不为零,光耦导通,接到单片机的INT0、INT1呈高电平,在软件中设置此种情况不产生触发脉冲,晶闸管呈关断状态。
1.2.2 控制器投切命令电路
    控制器投切命令电路如图4所示。

d.jpg


    控制器是工作人员用来向触发电路下达电容器投切命令的电路。当工作中需要电容器投入时,控制器在J3处给晶闸管触发电路+4V信号,光耦U3导通,使单片机P1.0(控制器投切ORDER命令管脚)呈高电平,通过逻辑判断电路使得触发脉冲得以驱动脉冲变压器,使晶闸管导通,电容器投入;同理,当需要切除电容器时,取消控制器+4 V信号,光耦关断,ORDER管脚呈低电平,通过逻辑判断电路屏蔽了管脚的触发脉冲,此时无论触发脉冲管脚输出的何种脉冲,都不能驱动脉冲变压器,管脚晶闸管在电流过零时自然关断。这种设计的优点就是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避免了因外部干扰或程序问题而使得晶闸管误导通。

[page]

1.2.3 晶闸管触发主电路
    晶闸管触发主电路如图5所示。电路以AT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8 M晶振定时器工作方式。P1口用作触发晶闸管的脉冲输出,P3口用作晶闸管过零信号检测。其管脚具体连接见图5。

e.jpg


    其工作过程是:当单片机通过投切命令电路接到电容器投入指令时,P1.0 ORDER管脚会呈高电平。此时检测电路检测晶闸管是否过零,当检测到晶闸管过零时,单片机INT0、INT1管脚会触发中断,单片机进入脉冲中断程序,产生触发脉冲,在单片机P1口输出去驱动脉冲。
    单片机输出的触发脉冲信号为高频调制脉冲,所以脉冲变压器采用高频变压器,体积小,不发热,易安装,二极管均采用快速二极管。工作原理是:当单片机高频脉冲输出时,三极管立即进入导通状态,由于电容C9的瞬间短路作用,使得脉冲变压器的原边得到信号为+24 V的尖峰脉冲,它可以用作晶闸管的强触发脉冲,在C9的两端并上电阻R30减小了高频信号的阻抗,相当于微分,这样提高了信号的上升速率,加快了导通速度,提高触发的可靠性。而后单片机输出的高频脉冲使得变压器副边得到持续的幅值较低的高频调制脉冲,继续供给晶闸管触发脉冲,以提高电流断续时晶闸管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触发电路的功耗。

2 触发电路的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采用中断服务程序的方法。脉冲宽度和间隔采用软件延时方法来定时。程序设计简单,短小精悍,思路清晰。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

f.jpg



3 性能测试
    为检验触发电路的性能,设计了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

g.jpg

[page]

    实验电路由触发电路、一组反并联晶闸管、一组串联电容、DC 24 V和DC 5 V开关电源各一个连接而成。实建电路如图8所示。其中DC 24 V电源提供触发板工作电压,DC 5V电源模拟控制器投切信号。为观察方便,笔者在一个电容器上并联了指示灯,具体如图8所示。

h.jpg


    正确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打开24 V直流电源,触发电路中L1指示灯被点亮,单片机正常工作;打开AC220 V电源,使晶闸管两极带电;打开5 V电源,使触发板开始工作,此时L2、L3、L4指示灯全部被点亮,并联电容上的指示灯也被点亮,证明触发电路触发晶闸管导通。
    用示波器观察脉冲变压器触发信号如图9所示。

i.jpg


    经观察触发脉冲前沿陡度达1~2 A/μs,触发电流为晶闸管最大触发电流的2倍,脉冲幅度足够,电路设计十分成功。

4 结论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晶闸管触发电路成功的实现了对晶闸管迅速、可靠的触发,已成功的应用于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滤波装置中,其智能、安全、可靠的优点通过了工业现场恶劣环境的检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AT89C2051  触发电路  脉冲变压器  晶闸管 引用地址:基于AT89C2051的晶闸管触发电路设计

上一篇: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承载平台平衡调整系统
下一篇: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数控电流源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3:01

AT89C2051控制LMX2332的频率合成器
摘要:LMX2332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集成数字锁相环(PLL)电路。文章介绍了利用单片机AT89C2051控制数字锁相环LMX2332及压控振荡器JTOS-150实现低噪声频率源的方法,该方法可通过改变AT89C2051的程序得到不同频率的信号。 关键词:AT89C2051;单片机;锁相环;LMX2332;频率合成器 1 引言 数字式频率合成器能提供长期频率稳定度与短期频率稳定度都比较高且杂波少的信号输出,而且,波道数目多、体积小、易于数字化和集成化。数字锁相环构成的数字式频率合成器是目前通信、仪表、雷达等电子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频率合成技术,它的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 该环路的输入端有一个数字参考分频器%26;#
[单片机]
基于DS1620和AT89C2051的数字温度计
1 DS1620芯片介绍      DS1620是一片8引脚的片内建有温度测量并转换为数字值的集成电路,他集温度传感、温度数据转换与传输、温度控制等功能于一体。测温范围:-55~+125℃,精度为0.5℃。该芯片非常容易与单片机连接,实现温度的测控应用,单独做温度控制器使用时,可不用外加其他辅助元件。   引脚功能及排列如图1所示。   其中:RST,CLK/CONV及DQ为三线串行通信线;DQ为数据输入输出端。当RST保持高电平,对应CLK/CONV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处,DQ可按位输入各种控制指令及数据,在CLK/CONV时钟脉冲的下降沿处开始按位输出9 B温度值,分2个字节输出,最低位(LSB)在最先输出,先
[应用]
单向晶闸管原理
晶闸管习惯上称可控硅(整流元件),英文名为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简写为SCR.这是一种大功率的半导体器件。它既有单向导电的整流作用,又有可以控制的开关作用.利用它可用较小的功率控制较大的功率。在交、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调功系统,随动系统和无触点开关等方面均获得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它的外部有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C、控制极(门极)G。 与二极管不同的是当两端加上正向电压而控制极不加电压时,晶闸管并不导通,其正向电流很小,处于正向电流阻断状态;当加上正向电压,且控制极上(与阴极间)也加上一个正向电压时,晶闸管便进入导通状态,这时管压降很小(1V左右),这时即使控制电压消失仍能保持导通状态
[模拟电子]
单向<font color='red'>晶闸管</font>原理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全自动化导游机
电子导游系统发展有个过程,最开始时是一种半自动化系统,功能是把景点信息以语音文件格式存储在导游机里,一般通过键盘直接键入景点代码,选择播放。这种类型的导游机,缺点是要输入景点代码,很不方便。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全自动化的导游机,它在景点先安放无线发射模块,这些发射模块可以控制工作范围,这样在各个景点就有不同的编码信号。游客到达景点后,游客手上的导游机会自动接收编码信号,经过解码后,由控制中心控制语音播放即可。本文介绍了这一全自动化导游机的设计,采用了miniC-A101FS和单片机AT89C2051配合使用。 1 miniC-A101FS和SC2272的介绍   1.1 miniC-A101FS   miniC-A100FS是串口控
[单片机]
AT89C2051单片机引脚图,引脚说明
AT89C2051高性能8位单片机( AT89C2051引脚图) AT89C2051引脚图 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 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AT89C52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较复杂系统控制应用场合。 AT89C52有40个引脚,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同时内含2个外中断口,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2 个读写口线,AT8
[模拟电子]
<font color='red'>AT89C2051</font>单片机引脚图,引脚说明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晶闸管简介 晶闸管(Thyristor):又称晶体闸流管,可控硅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 195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发明了晶闸管 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出第一只晶闸管产品 1958年商业化,开辟了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被性能更好的全控型器件取代 能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容量最高,工作可靠,在大容量的场合具有重要地位 晶闸管往往专指晶闸管的一种基本类型——普通晶闸管 广义上讲,晶闸管还包括其许多类型的派生器件(如: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 二、晶闸管的结构与封装 外形有螺栓型和平板型两种
[模拟电子]
<font color='red'>晶闸管</fon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1、晶闸管的静态伏安特性 第I象限的是正向特性有阻断状态和导通状态之分。 在正向阻断状态时,晶闸管的伏安特性是一组随门极电流的增加而不同的曲线簇。当IG足够大时,晶闸管的正向转折电压很小,可以看成与一般二极管一样 第III象限的是反向特性晶闸管的反向特性与一般二极管的反向特性相似。 IG=0时,器件两端施加正向电压,为正向阻断状态,只有很 小的正向漏电流流过,正向电压超过临界极限即正向转折电压 Ubo,则漏电流急剧增大,器件开通 随着门极电流幅值的增大,正向转折电压降低 导通后的晶闸管特性和二极管的正向特性相仿 晶闸管本身的压降很小,在1V左右 导通期间,如果门极电流为零,并且阳极电流降至接近于零
[模拟电子]
<font color='red'>晶闸管</font>的基本特性
一种数字控制的三相移相触发电路的设计
1 概述 目前,我国的可控硅触发电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模拟型。该类型是80年代初出现的专用集成触发电路产品,此类可控硅触发电路易受元件参数分散性、同步电压波形畸变、温度变化等因数影响,电路较为复杂,可靠性低,抗干扰性差,而且输出不稳定,装置功率大等缺点;第二类是可编程数字型。此类型采用单片机、CPLD等设计,采用编程设置同步和移相.但该类型触发电路具有电路规模较大,技术要求高,软件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而且不易实现小型化、小量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第三类是采用数字移相的集成电路。该类触发电路克服了以上两类的一些缺点,大大提高了移相精度和对称度,且易于控制,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里给出一款用于可控硅的集成电路数字控制的三
[模拟电子]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更多精选电路图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