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8051系列单片机一般都配备一个串口,而STC89C52RC增强型单片机也不例外,只有一个串口可供使用,这样就出问题了,假如当前单片机系统要求二个串口或多个串口进行同时通信,8051系列单片机只有一个串口可供通信就显得十分尴尬,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
方法1:使用能够支持多串口通信的单片机,不过通过更换其他单片机来代替8051系列单片机,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优点就是编程简单,而且通信稳定可靠。
方法2:在IO资源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IO来模拟串口的通信,虽然这样会增加编程的难度,模拟串口的波特率会比真正的串口通信低一个层次,但是唯一优点就是成本上得到控制,而且通过不同的IO组合可以实现更加之多的模拟串口,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采用模拟串口的方法来实现多串口通信。
普遍使用串口通信的数据流都是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的格式的,如表1。
表1
起始位 | 8位数据位 | 停止位 | |||||||
0 | Bit0 | Bit1 | Bit2 | Bit3 | Bit4 | Bit5 | Bit6 | Bit7 | 1 |
要注意的是,起始位作为识别是否有数据到来,停止位标志数据已经发送完毕。起始位固定值为0,停止位固定值为1,那么为什么起始位要是0,停止位要是1呢?这个很好理解,假设停止位固定值为1,为了更加易识别数据的到来,电平的跳变最为简单也最容易识别,那么当有数据来的时候,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到发送过来的第一位的电平是否0值,就可以确定是否有数据到来;另外停止位为1的作用就是当没有收发数据之后引脚置为高电平起到抗干扰的作用。
在平时使用红外无线收发数据时,一般都采用模拟串口来实现的,但是有个问题要注意,波特率越高,传输距离越近;波特率越低,传输距离越远。对于这些通过模拟串口进行数据传输,波特率适宜为1200b/s来进行数据传输。
例子:在使用单片机的串口接收数据实验当中,使用串口调试助手发送16字节数据,单片机采用模拟串口的方法将接收到的数据返发到PC机。
模拟串口实验代码:
1 #include "stc.h" 2 3 #define RXD P3_0 //宏定义:接收数据的引脚 4 #define TXD P3_1 //宏定义:发送数据的引脚 5 #define RECEIVE_MAX_BYTES 16//宏定义:最大接收字节数 6 7 #define TIMER_ENABLE() {TL0=TH0;TR0=1;fTimeouts=0;}//使能T/C 8 #define TIMER_DISABLE() {TR0=0;fTimeouts=0;}//禁止T/C 9 #define TIMER_WAIT() {while(!fTimeouts);fTimeouts=0;}//等待T/C超时 10 11 12 unsigned char fTimeouts=0;//T/C超时溢出标志位 13 unsigned char RecvBuf[16];//接收数据缓冲区 14 unsigned char RecvCount=0;//接收数据计数器 15 16 17 /**************************************** 18 *函数名称:SendByte 19 *输 入:byte 要发送的字节 20 *输 出:无 21 *功 能:串口发送单个字节 22 ******************************************/ 23 void SendByte(unsigned char b) 24 { 25 unsigned char i=8; 26 27 TXD=0; 28 29 TIMER_ENABLE(); 30 TIMER_WAIT(); 31 32 33 while(i--) 34 { 35 if(b&1)TXD=1; 36 else TXD=0; 37 38 TIMER_WAIT(); 39 40 b>>=1; 41 42 } 43 44 45 TXD=1; 46 47 TIMER_WAIT(); 48 TIMER_DISABLE(); 49 } 50 /**************************************** 51 *函数名称:RecvByte 52 *输 入:无 53 *输 出:单个字节 54 *功 能:串口 接收单个字节 55 ******************************************/ 56 unsigned char RecvByte(void) 57 { 58 unsigned char i; 59 unsigned char b=0; 60 61 TIMER_ENABLE(); 62 TIMER_WAIT(); 63 64 for(i=0;i<8;i++) 65 { 66 if(RXD)b|=(1<=RECEIVE_MAX_BYTES) 137 { 138 RecvCount=0; 139 140 for(i=0;i代码分析
在模拟串口实验代码中,宏的使用占用了相当的一部分。
#define RXD P3_0 //宏定义:接收数据的引脚
#define TXD P3_1 //宏定义:发送数据的引脚
#define TIMER_ENABLE() {TL0=TH0;TR0=1;fTimeouts=0;}//使能T/C
#define TIMER_DISABLE() {TR0=0;fTimeouts=0;}//禁止T/C
#define TIMER_WAIT() {while(!fTimeouts);fTimeouts=0;}//等待T/C超时
模拟串口接收引脚为P3.0,发送引脚为P3.1。为了达到精确的定时,减少模拟串口时收发数据的累积误差,有必要通过对T/C进行频繁的使能和禁止等操作。例如宏TIMER_ENABLE为使能T/C,宏TIMER_DISABLE禁止T/C,宏TIMER_WAIT等待T/C超时。
模拟串口的工作波特率为9600b/s,在串口收发的数据流当中,每一位的时间为1/9600≈104us,
若单片机工作在12MHz频率下,使用T/C0工作在方式2,那么为了达到104us的定时时间,TH0、TL0的初值为256-104=152,在实际的模拟串口中,往往出现收发数据不正确的现象。原因就在于TH0、TL0的初值,或许很多人会疑惑,按道理来说,计算T/C0的初值是没有错的。对,是没有错,但是在SendByte和Recv的函数当中,执行每一行代码都要消耗一定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累积误差”导致收发数据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际测试得到TH0、TL0的初值,最佳值256-99=157。那么在T/C初始化TimerInit函数中,TH0、TL0的初值不能够按照常规来计算得到,实际初值在正常初值附近,可以通过实际测试得到。
模拟串口主要复杂在模拟串口发送与接收,具体实现函数在SendByte和RecvByte函数,这两个函数必须要遵循“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的数据流。
SendByte函数用于模拟串口发送数据,以起始位“0”作为移位传输的起始标志,然后将要发送的自己从低字节到高字节移位传输,最后以停止位“1”作为移位传输的结束标志。
RecvByte函数用于模拟串口接收数据,一旦检测到起始位“0”,就立刻将接收到的每一位移位存储,最后以判断停止位“1”结束当前数据的接收。
main函数完成T/C的初始化,在while(1)死循环以检测起始位“0”为目的,当接收到的数据达到宏RECEIVE_MAX_BYTES的个数时,将接收到的数据返发到外设。
上一篇:C8051振荡器相关事项解答
下一篇:单片机波特率的研究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5:27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 有奖直播|TI 工业多协议通信应用中的优化解决方案
- 【TI 嵌入式研讨会集锦】小站添加了很多新内容,欢迎提货!
- 和我一起学习ESP32的micropython
- 【0元得开发板,还能赢T12焊台,报名倒计时】Follow me,与得捷电子一起解锁开发板超能力!
- 最热8月,带着你的原创一起High!
- 有奖直播|TI 符合 USB 2.0 标准的最新隔离器件
- 有奖下载:邂逅大师——福禄克全新专家级红外热像仪
- 有奖直播|TE带您解读物联网中的智能天线设计趋势及传感器应用案例
- 直播|基于英特尔® Agilex™ FPGA F-Tile的以太网硬核IP详解及如何使用oneAPI对FPGA编程
- 【搜集令】晒晒你收藏的经典模拟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