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平常日用的产品,往往在进行设计时就会考虑“防反接”这个问题,客户只是简单的利用插头进行电源的连接,所以一般采用反插错接头(这是一种简单、低价而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于产品处于工厂生产阶段,可能就不便采用这种方法了。因为这可能会由于生产人员的疏忽而造成反接,从而带来损失。所以,给电路增加防反接电路,有时候还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增加了成本。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常用的防反接电路。
1、最简单的在电路中串入一只二极管
优点:电路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小电流,且对成本要求比较严的产品。
缺点:由于二极管的PN结在导通时,存在一个压降,一般在0.7V以下。这个压降就导致这种电路不适合应用在电流较大的电路中,如果电路有10A的电流,那么二极管的功耗就是0.7*10=7W,发热量还是很可观的。在结构紧凑空间有限的产品中,对产品的稳定性或人的使用感受上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2、对于上面提到的二极管的压降问题,有没有办法克服呢?看下面的电路:
上面的防反接电路采用了一个保险丝和一个反向并联的二极管,电源极性正确,电路正常工作时,由于负载的存在电流较小,二极管处于反向阻断状态,保险丝不会被熔断。
当电源接反时,二极管导通,此时的电流比较大,就会将保险丝熔断,从而切断电源的供给,起到保护负载的作用。
优点:保险丝的压降很小,不存在发热问题,且成本不高。
缺点:一旦接反需要更换保险丝,操作比较麻烦。
3、正接反接都可正常工作的电路
优点:输入端无论怎样接,电路都可以正常工作。
缺点:存在两个二极管的压降,适用于小电流电路。
4、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防反接电路
由场效应管制作工艺决定了,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比较小,是现在很常用的开关器件,特别是在大功率的场合。
以TO-252封装的IRFR1205为例,其主要参数如下:
Vdss=55V
Id=44A
Rds=0.027Ω
我们可以看到,其导通电阻只有27mΩ。
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用N沟道场效应管构成的防反接电路:
这个电路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场效应管的D极和S极的接法。通常我们在使用N沟道的增强型的MOS管时,一般是电流由D极进入而从S极流出。应用在这个电路中时,则正好相反。
曾经在一个论坛中看到过这个电路,发布这个电路的楼主被众多网友痛批,说是DS之间存在一个二极管根本没法实现。楼主没有注明场效应管的管脚名称,由于存在一个应用场效应管的惯性思维,导致楼主蒙冤。
其实,场效应管只要在G和S极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电压就会完全导通。导通之后D和S之间就像是一个开关闭合了,电流是从D到S或S到D都一样的电阻。
在电源极性正确时,电流起始时通过场效应管的稳压管导通,S极电压接近0V。
两个电阻分压后,为G提供电压,使场效应管导通,因为其导通阻值很小,就把场效应管内部的二极管给替代了。
电源反接时,场效应管内的二极管未到击穿电压不导通。分压电阻无电流流过无法提供G极电压,也不导通,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对于电路中并联在分压电阻上的稳压二极管,因为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是很高的,是一个压控型器件,G极电压要控制在20V内,过高的电压脉冲会导致G极的击穿,这个稳压二极管就是起一个保护场效应管防止击穿的作用。
对于并联在分压电阻上的电容,有一个软启动的作用。在电流开始流过的瞬间,电容充电,G极的电压是逐步建立起来的。
对于并联在场效应管D与S之间的阻容串联电路,我感觉还是值得商榷的。阻容串联电路一般用作脉冲吸收或延时。用在这里要视负载的情况而定,加了或许反而不好。毕竟,这会导致在电源在反接的时候会有一个短暂的导通脉冲。
当然,也可以用P沟道的场效应管,只是要将器件串在正极的输入端,这里不再描述。
上一篇:单片机固件的"驱动分离"式设计思想
下一篇:单片机量产程序下载的常用方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1 23:55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 LT1109CS8 演示板,+5V 至 +12V 闪存 Vpp 发生器
- DC1907A,使用 LTC6820 isoSPI 2 线串行分析器的演示板
- 使用 MaxLinear, Inc 的 SP828EK 的参考设计
- 电子教鞭(带鼠标控制)
- ESP32-S3开发板
- LT3483,紧凑型、高效率 LCD 电源在 15V 时在不到 90mm2 的空间内产生 5mA
- 用于住宅照明的 17.5W、12 个 LED 调光 LED 驱动器
- 采用MAX2769的GPS USB参考设计
- 具有 PWM 调光功能的 NSV45015WT1G LED 灯串的典型应用
- DC1562B-H,用于 LTC6993-2 的演示板,100 ms,可重新触发,上升沿,正输出脉冲,单次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