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C51上电复位和复位延时的时序分析

发布者:轻松自在最新更新时间:2007-12-18 来源: 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应用关键字:滤波  振荡  时钟  周期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80C51单片机的上电复位POR(Pmver On Reset)实质上就是上电延时复位,也就是在上电延时期间把单片机锁定在复位状态上。为什么在每次单片机接通电源时,都需要加入一定的延迟时间呢?分析如下。

1 上电复位时序

在单片机及其应用电路每次上电的过程中,由于电源同路中通常存在一些容量大小不等的滤波电容,使得单片机芯片在其电源引脚VCC和VSS之间所感受到的电源电压值VDD,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的。该过程所持续的时间一般为1~100ms(记作tsddrise)。上电延时taddrise的定义是电源电压从lO%VDD上升到90%VDD所需的时间,如图1所示。

在单片机电源电压上升到适合内部振荡电路运行的范围并且稳定下来之后,时钟振荡器开始了启动过程(具体包括偏置、起振、锁定和稳定几个过程)。该过程所持续的时间一般为1~50 ms(记作tOSC)。起振延时tOSC的定义是时钟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高电平达到Vih1所需的时间。从图1所示的实际测量图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这里的Vih1是单片机电气特性中的一个普通参数,代表XTALl和RST引脚上的输入逻辑高电平。例如,对于常见的单片机型号AT89C5l和AT89S5l,厂家给出的Vih1值为0.7VDD~VDD+0.5V。

从理论上讲,单片机每次上电复位所需的最短延时应该不小于treset。这里,treset等于上电延时taddrise与起振延时tOSC之和,如图1所示。从实际上讲,延迟一个treset往往还不够,不能够保障单片机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开端。

在单片机每次初始加电时,首先投入工作的功能部件是复位电路。复位电路把单片机锁定在复位状态上并且维持一个延时(记作TRST),以便给予电源电压从上升到稳定的一个等待时间;在电源电压稳定之后,再插入一个延时,给予时钟振荡器从起振到稳定的一个等待时间;在单片机开始进入运行状态之前,还要至少推迟2个机器周期的延时,如图2所示。

2 上电复位电路3款

上述一系列的延时,都是利用在单片机RST引脚上外接一个RC支路的充电时间而形成的。典型复位电路如图3(a)所示,其中的阻容值是原始手册中提供的。在经历了一系列延时之后,单片机才开始按照时钟源的工作频率,进入到正常的程序运行状态。从图2所示的实测曲线中可以同时看到4条曲线:VDD、Vrst、XTAL2和ALE。在电源电压以及振荡器输出信号稳定之后,又等待了一段较长的延时才释放RST信号,使得CPU脱离复位锁定状态;而RST信号一旦被释放,立刻在ALE引脚上就可检测到持续的脉冲信号。

由于标准80C51的复位逻辑相对简单,复位源只有RST一个(相对新型单片机来说,复位源比较单一),因此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复位活动以及复位状态的进入,都要依靠在外接引脚RST上施加一定时间宽度的高电平信号来实现。

标准80C5l不仅复位源比较单一,而且还没有设计内部上电复位的延时功能,因此必须借助于外接阻容支路来增加延时环节,如图3(a)所示。其实,外接电阻R还是可以省略的,理由是一些CMOS单片机芯片内部存在一个现成的下拉电阻Rrst。例如,AT89系列的Rrst阻值约为50~200kΩ;P89V51Rx2系列的Rrst阻值约为40~225 kΩ,如图4所示。因此,在图3(a)基础上,上电复位延时电路还可以精简为图3(b)所示的简化电路(其中电容C的容量也相应减小了)。

在每次单片机断电之后,须使延时电容C上的电荷立刻放掉,以便为随后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次加电作好准备。否则,在断电后C还没有充分放电的情况下,如果很快又加电,那么RC支路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延迟功能。因此,在图3(a)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放电二极管D,上电复位延时电路就变成了如图3(c)所示的改进电路。也就是说,只有RC支路的充电过程对电路是有用的,放电过程不仅无用,而且会带来潜在的危害。于是附加一个放电二极管D来大力缩短放电持续时间,以便消除隐患。二极管D只有在单片机断电的瞬间(即VCC趋近于0V,可以看作VCC对地短路)正向导通,平时一直处于反偏截止状态。

3 上电复位失败的2种案例分析

假如上电复位延迟时间不够或者根本没有延时过程,则单片机可能面临以下2种危险,从而导致CPU开始执行程序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初始化,甚至陷入错乱状态。

 ①在时钟振荡器输出的时钟脉冲还没有稳定,甚至还没有起振之前,就因释放RST信号的锁定状态而放纵CPU开始执行程序。这将会导致程序计数器PC中首次抓取的地址码很可能是0000H之外的随机值,进而引导CPU陷入混乱状态。参考图5所示的实测信号曲线。

②在电源电压还没有上升到合适范围之前(自然也是时钟尚未稳定之前),就释放RST信号的锁定状态,将会使单片机永远感受不到复位信号、经历不到复位过程、包含PC在内的各个SFR内容没有被初始化而保留了随机值,从而导致CPU从一个随机地址开始执行程序,进而也陷入混乱状态。参考图6所示的实测信号曲线。

4 外接监控器MAX810x

为了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保障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复位,许多世界著名的半导体公司,陆续推出了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封装微小的专用集成电路。本文仅以带有电源电压跌落复位和上电延迟复位功能的3脚芯片MAX810x为例,简单说明。

MAX810x(x=L、M、J、T、S或R)是美国Maxim公司研制的一组CMOS电源监控电路,能够为低功耗微控制器MCU(或μC)、微处理器MPU(或μP)或数字系统监视3~5V的电源电压。在电源上电、断电和跌落期间产生脉宽不低于140ms的复位脉冲。与采用分立元件或通用芯片构成的欠压检测电路相比,将电压检测和复位延时等功能集成到一片3引脚封装的小芯片内,大大降低了系统电路的复杂性,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显著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精确度。应用电路如图7所示。

MAX810x系列产品提供高电平复位信号,并且还能提供6种固定的检测门限(4.63V、4.38V、4.OOV、3.08V、2.93V和2.63V)。例如,MAX810M的检测门限电压就是4.38V,回差电压约为O.16V。

对于MAX810,在电源上电、断电或跌落期间,只要VCC还高于1.1V,就能保证RESET引脚输出高电压。在VCC上升期问RESET维持高电平,直到电源电压升至复位门限以上。在超过此门限后,内部定时器大约再维持240 ms后释放RESET,使其返回低电平。无论何时只要电源电压降低到复位门限以下(即电源跌落),RESET引脚就会立刻变高。

关键字:滤波  振荡  时钟  周期 引用地址:80C51上电复位和复位延时的时序分析

上一篇:MCS-51单片机与无线调制器的综合应用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新型智能电梯语音系统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22

五 ARM9(S3C2440)的实时时钟(RTC)-理论知识及程序实例讲解
在一个嵌入式系统中,实时时钟单元可以提供可靠的时钟,包括时、分、秒和年、月、日。即使系统处于关机状态下,它也能够正常工作(通常采用后备电池供电,能够可靠工作十年),其外围也不需要太多的辅助电路,只需要一个高精度的晶振。 它具有以下特点: 时钟数据采用BCD编码或二进制表示; 能够对闰年的年、月、日进行自动处理; 具有告警功能,当系统处于关机状态时,能产生告警中断; 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 提供毫秒级的时钟中断,该中断可用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内核时钟。 实时时钟特殊功能寄存器 实时时钟控制(RTCCON)寄存器 RTCCON 寄存器由4 位组成,如控制BCD 寄存器读/写使能的RTCEN、CLKS
[单片机]
单片机驱动的发光二极管做的数码管时钟
我是 电子制作爱 好者,最近从网上看到这款单片机驱动的发光二极管做的数码管时钟,作者:whw8099,以下是作者的介绍“以前做的数码管时钟,总觉得太小了,远处看不清,就用发光二极管自己制作了一个数码管,这样就亮多了。技术的含量不是很高,但是费功夫,单片机程序是在书上看到的,作了一些小修改。硬件中没有用DS1302,单片机晶振用12M(程序以12M晶振进行计算的),走时比用DS1302还要准。”特此收集转载。 接口: 数码管:P0^0~P0^7 位选: P2^0~P2^3 设置键 P1^5~P1^7(短按:设置显示时间,长按:设置闹钟时间) 加1键 P1^6 减1键 P1^7 Beep P3^7 //作
[单片机]
单片机驱动的发光二极管做的数码管<font color='red'>时钟</font>
基于频谱分析仪的滤波器参数测试
滤波器/滤波电路是一种可以对某种特定频段或该频段以外的频段进行有效滤除的器件/电路,是比较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电路之一。滤波器按所处理的信号分为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两种。按所通过信号的频段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四种。按所采用的元器件分为无源和有源滤波器两种。由于滤波器应用广泛,所以其很多特性参数也成为工程师测试的必备工作之一,比如中心频率、截止频率、带宽、插入损耗、纹波等等,在这些测试中,即需要用到信号产生设备,也需要使用信号分析设备,比较市面上众多已有测试设备,具备跟踪源功能的频谱仪就成为了一个即经济又实用的选择,下面我们就以RIGOL(普源)出品的DSA875-TG为例,介绍一下滤波器带宽、插入损耗等指标的测试。
[测试测量]
基于频谱分析仪的<font color='red'>滤波</font>器参数测试
基于FPGA的超声诊断仪动态滤波器的设计
引言   超声成像是当今 医学影像 诊断的主要成像方法之一,它以超声波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成像基础,具有对人体无伤害、无电离辐射、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设备价格低等优点。为了让超声图像能够更加清晰,现代 超声诊断仪 对超声信号进行动态滤波。动态滤波包含 模拟 动态滤波和数字动态滤波。模拟 动态滤波器 要改变器件的参数,从而达到改变通频带中心频率的效果,方法简易,效果很好。同时,控制信号是来自 FPGA 输送出的数字信号,经D/A转换所得,采用FPGA实现控制信号,实现了很高的精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选用cycloneⅢ EP3C16Q240C8在FPGA内实现数字电路,工作频率高,同时各个模块并行工作,能够很好的解决
[嵌入式]
基于FPGA的超声诊断仪动态<font color='red'>滤波</font>器的设计
使用C8051F驱动PCF8563时钟芯片
系统功能 利用C8051F驱动PCF8563时钟芯片,显示时钟。 硬件设计 LCD12864液晶电路原理图 使用C8051F驱动PCF8563时钟芯片电路原理图 软件设计 下面部分从TXT拷出,拷到网页,代码部分缺省了很多空格,比较凌乱,请谅解! I2C(SMBus)详细程序请查看C8051F I2C(SMBus)程序。 LCD12864液晶详细程序请查看C8051F LCD12864程序。 //目标系统: 基于C8051F单片机 //应用软件: Silicon IDE / Keil /*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单片机]
使用C8051F驱动PCF8563<font color='red'>时钟</font>芯片
S3C2440时钟体系结构与编程
如果cpu是计算机的大脑,电流是计算机的血液,那么时钟则是计算机的心脏,时钟频率决定了处理器运算的快慢,它的每一次“跳动”都驱动着处理器不停的执行命令。不同的是,人的各个部位心率是一样的,但计算机却有多个频率,而且每个部位可能有不同的频率,比如“大脑”有一个频率,“手“有一个频率,“脚”使用的是另外一个频率,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问题:怎么产生这些不同的频率?处理器怎么与自己不同频率的外设实现交互? 怎么产生这些不同的频率? 为了获取稳定的时钟,我们一般使用外部晶振来提供,晶振是由石英和震荡电路组成的,石英能够提供稳定的频率。一般一个计算机系统最少需要一个晶振,有些特殊的外设也会有自己特有的晶振,比如网卡,显卡等,但是对于大多数连接
[单片机]
S3C2440<font color='red'>时钟</font>体系结构与编程
投行:iPhone 12 超级周期宣传已经成为现实
投行 Wedbush 分析师 Daniel Ives 周一 (25 日) 预期苹果将宣布令人惊艳的 iPhone 发货量和强劲的中国需求,因此将苹果目标价提高至每股 175 美元。 投行 Wedbush 分析师 Daniel Ives 周一发布一份致投资者的研究报告写道, 强劲的财报将证实「iPhone 12 的超级周期宣传已成为现实。」 华尔街目前预计 2021 年苹果将销售 2.2 亿部 iPhone,但 Daniel Ives 预测,目前苹果今年的销量有望超过 2.4 亿部 iPhone,更具体地说,可能会出现令人惊艳的 2.5 亿部销售纪录,这将轻松击败 2015 年创下的 2.31 亿部的销量峰值纪录。 Daniel I
[手机便携]
变频器滤波器有哪些种类与选用?滤波器如何选择及使用方法?
一、变频器滤波器的种类 变频器是现代工业生产用电器设备中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小型变频器还是大型变频器,其电源和输出都会产生噪声并干扰到其他的电器设备和系统,甚至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为了减少这种干扰,变频器滤波器的设计就非常重要。 1.EMI滤波器 EMI滤波器被广泛应用于变频器和其他电子设备中。它可以有效地过滤电磁干扰,从而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EMI滤波器可以分为负载侧滤波器和电源侧滤波器。 负载侧滤波器通常安装在变频器输出端,用于过滤由变频器带来的高频噪声信号,以免干扰到其他设备和系统。电源侧滤波器通常安装在变频器输入端,可以过滤由电源带来的高频噪声信号,确保电源提供的电力干净稳定。 2.LC滤波器 LC滤波器通
[嵌入式]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