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 "下基层"的研发模式

发布者:雅致书香最新更新时间:2012-06-09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月在深圳举行的第67届医疗器械博览会上,通用电气(GE)公司展出的型号为BrivoXR515/575的银河系列平板X光机吸引了诸多观众的目光。

    该系列X光机不仅能提供高清的X影像,让观众们感到颇为新奇的是,其电动多功能U型臂还可以旋转。

     “基层医院平均每天要接待200多名患者,而且检查的部位各不相同,有照头部和颈椎的,也有做胸透的,设置起来很麻烦,而上述产品则能通过U型臂的旋转,很快调整到适合患者检查的角度,提高检查速度的同时也让患者感觉舒适。”

    在谈到这款产品时,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总经理马加宁表示,这款产品是GE针对中国基层医疗市场量身定制的,该创新中心的重中之重就是类似的基层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经过2个多月的试运行后,5月30日,坐落于四川成都西北近郊的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正式揭幕。该中心也是GE在全球范围内首个客户创新中心,主要聚焦在基层医疗、页岩气、运输及电池技术等领域。为什么是成都

    GE在全球范围内的首个客户创新中心为何会落户成都?这是揭幕仪式上很多媒体的疑问。

    事实上,GE董事长兼CEO伊梅尔特2010年访华时就曾宣布,未来3年间将在中国市场投资20亿美元,其中有5亿美元用于加强中国的研发活动和建立多个创新中心,更好地服务于西南、西北、东北和中部市场。作为西南地区“重镇”的成都,即是GE规划的三个中国创新中心之一。

    “我们觉得成都是一个通往中国西部的大门。另外成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才库,有很好的技术院校。”伊梅尔特在揭幕仪式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此外,伊梅尔特还表示,成都附近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以及非常好的基层医疗市场,也是GE选择成都的重要原因。

    马加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有利的投资环境、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更加贴近基层医疗市场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成都及四川地区形成了较为广阔的基层医疗市场,从而吸引了GE来此“安家落户”。

    据了解,GE已投入8000万美元用于该创新中心的建设、人员招聘和运营,伊梅尔特表示,到2013年底时,GE对该中心的投资将超过1亿美元。

创新有何不同

    GE在中国的研发投入由来已久,且已建立了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GE中国研发中心,以及位于北京、无锡、上海的GE医疗集团研发团队。那么,成都的创新中心有何不同?

    “该中心的主旨是与客户肩并肩做更多的应用型技术的开发和产品设计。”伊梅尔特在回答《中国科学报》记者提问时说。

    而据马加宁介绍,在运作过程中,该中心将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来践行伊梅尔特所说的与客户协同创新的理念。

    关于“请进来”,马加宁告诉记者,以往的产品研发方式是,研发过程处于保密状态,等到产品研发成功后再交付客户使用。而“请进来”的方式,则是在研发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邀请客户来创新中心,从产品研发的方向、产品细节、适用性及使用习惯等方面,听取客户的建议。

    而“走出去”则是把研发人员和工程师派到客户那里去,在客户工作的过程中观察客户的需求及一些特殊的习惯和要求。

    为马加宁所津津乐道的上述银河系列平板X光机,就是在这种创新模式下研发出来的产品。

    GE通过和客户交流,以及去基层医疗市场了解情况,发现基层医院每天要接待大量患者进行X光检查,而且检查的部位各不相同,有照头部和颈椎的,有做胸透的。传统的X光机设置起来很麻烦,而且让患者等待的时间过长。

    针对这一需求开发出来的上述银河系列平板X光机,U型臂可以旋转,因此医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其调整为合适的角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基层医疗市场的需求。

    “基层医院的需求,和三甲医院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如何真正去了解这个市场?口号容易喊,但还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断努力。”马加宁说。

布局区域创新

    这种协同创新的模式,不仅能够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对GE而言也有多方面的好处。

    当记者问及很多本土企业在产品研发时也和客户进行较为充分的沟通时,马加宁特别强调,“走出去”是一定要的,但“走出去”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很多东西是要靠沉淀的。GE拥有国际化的实践、理论和研究,再和了解中国国情的研发结合起来,因而更具优势。”

    此外,这种“下基层”的研发模式,也有助于GE研发成本的节约。“和客户离得越近,了解客户的需求越多,就越利于产品研发过程中对风险的管控。”马加宁说。

    根据GE的规划,除了成都,GE还将在西安和沈阳建立类似的创新中心,但聚焦领域有所不同。预计在今年夏天揭幕的西安创新中心,重点是LED、航空和煤气化,沈阳的创新中心则更多关注能源和高新制造技术。

    马加宁告诉记者,这几个创新中心均将结合当地特色和优势资源,进行产品的研发,但服务的范围则不限于当地,而是面向全国。此外,区域创新中心也会和GE既有的创新机制形成互动和联系。

    比如位于上海的GE中国研发中心和位于成都的创新中心,就会共享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的方法。此外,上海的研发中心成果出来后,一些适合成都本地的项目,会由成都的创新中心来考虑如何落地,变成应用。

    按照伊梅尔特的构想,这三个创新中心建立好之后,将逐步带动GE在西南、西北、东北区域市场的发展,并与公司在上海、北京和无锡的研发机构形成协同效应。

引用地址:GE "下基层"的研发模式

上一篇:远程医疗捆绑移动视频通信降低医疗差错
下一篇:飞利浦发布新医疗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