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这些移动医疗领域的玩家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他们又在面临哪些痛点和困境呢?日前,笔者对现阶段该领域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梳理。
问诊服务类APP:受医生资源掣肘
据笔者了解,春雨医生、挂号网和丁香园是问诊服务类APP中的典型,并且都获得了上亿元级别的投资。
春雨医生APP的主要服务项目——空中医院,为用户提供线上问诊服务,并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用户和用户数据。用户可以通过APP免费提问,问题由公立医院的医生随机解答,用户也可以寻找适合的医生,进行付费咨询。空中医院还提供快捷通话、门诊预约等服务,但是都要收取相应的费用。
此外,春雨医生APP中“自我诊断”这一业务则包含了药品库以及附近的医院和药店的推荐。其中,药品库和药店推荐服务就像一个展示平台,用户可以由此进入销售药品的手机天猫店铺。春雨医生还和好药师合作,在“自我诊断”这一页面中嵌入了好药师购物入口。
相比而言,挂号网APP(微医)在产品结构和功能上比春雨医生简单,除了指导用户在线上完成挂号外,挂号网也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用图文的方式给用户解答。和春雨医生类似的是,挂号网APP会根据用户搜索的疾病向用户推荐相应的营养品。
而丁香园的移动应用——“丁香医生”则主要是帮助用户对症找药、推荐附近的线下药店,同时指导用户购药和用服药,管理用户以及家人的服药行为。其功能较为单一,用户也不可以直接通过该应用购药。
对于这种健康咨询服务类APP,线上问诊服务是汇集用户的最重要手段,所以医生和医院资源是其充分实现价值的关键因素。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这些APP却面临相同的困境:医生端发展缓慢,难以掌握大量医生资源并形成强联系。
以发展最为成熟的春雨医生为例,根据2014年8月的公开信息显示,其用户量达到2700万,而医生量仅接近4万。而且线上轻问诊的模式使得医生难以获得用户的全面资料,难以做出很有价值的判断。并且,春雨医生线上问诊的咨询费用从30元到150元不等,价格相对较高。
此类医疗APP无论是继续发展付费问诊业务还是转向药品导购,都需要强大的医生资源的支持。由于受制于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医生资源一时难以被互联网企业调动起来。
智能穿戴设备类:数据利用成瓶颈
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布局移动医疗是另外一条发展思路。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为4.2亿,预计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逼近50亿,增长近10倍。移动医疗和智能穿戴设备的结合是未来不可扭转的方向,也是众多医药电商汇聚用户数据的重要手段。
2014年11月,老百姓大药房宣布进军智能可穿戴产业。据悉,老百姓集团先期将联合服务商春雨医生以及数字医疗健康终端设备提供商“益体康科技”,共同在老百姓药店的线上平台筹建智能穿戴专区。用户购买益体康终端设备后,可将健康数据上传至春雨医生APP,春雨医生形成数据呈现平台。未来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健康预警、健康评估以及建议用药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据笔者了解,医疗器械零售商康复之家也有意布局智能穿戴设备,希望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搭建生态系统。
而且互联网巨头BAT也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涉足该领域。2014年,百度推出Dulife智能设备平台,不仅和硬件厂商合作推出多款移动健康设备,还将数据存储于云端。2015年初,腾讯也推出首款智能血糖仪,将传统血糖仪和微信结合,帮助糖尿病人更好的管理血糖。
如何有效利用数据是目前该模式继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一位从业者表示,只是收集数据不能处理数据,也不能给予用户真正的医疗健康指导的话,这些数据是无效的。“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智能设备的平台能够处理这些数据,这需要大量专业的医生和医院的资源,而且数据本身要达到一定规模并且能持续积累。”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用户购买了医疗健康类的智能硬件后,往往使用一段时间热情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整个生态系统没有构建完全。“首先,没有专业的医疗资源帮用户分析数据、提供指导。其次,没有下游服务的机构引入,为用户提供健康医疗方面的服务。”
从中国目前的医疗健康行业看,医院仍然是医患资源、处方资源最丰富的机构,只有医院和医生的经营体系进行改革和外界开展更深入的合作,才能进一步促进移动医疗、医药电商的发展。
深挖垂直领域:聚集慢性病人群
在移动医药领域中有众多的细分垂直领域。中国有大量的慢性病人群,但是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难以得到持续、专业的护理。所以,为不同种类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服务的移动应用也逐渐发展起来。
其中,糖尿病护理类的APP由于患者数量巨大而最先发起来。目前有微糖、微糖医生、糖护士、糖医生、掌握糖尿病等众多相关应用。
微糖、糖护士、掌握糖尿病等APP基本都是帮助用户记录血糖数据和用药情况,帮助用户管理糖尿病。不同的是,糖护士不仅有APP,还有配套的智能血糖仪,而且APP中还设有销售血糖仪产品的网上商城。而微糖除了帮助用户记录数据,还拥有博医帮医疗团队以及一些专家医生资源,用户可以在线咨询。医生也可以通过该APP对糖尿病人进行管理。
据笔者了解,在其他慢性病的垂直领域中也不断有医疗APP出现,例如管理用户心脏健康的爱心脏和心脏预防等应用。
虽然这些垂直领域的医疗APP也存在掌控的医生、医疗资源不足等情况,但是仍有不少业内人士看好专业、垂直的发展模式。一位医药电商负责人指出,面向所有用户的咨询问诊等服务型APP属于移动端的浅入口,虽然可以汇聚众多流量,但是竞争厮杀十分激烈,因为用户不需要太多同质化的应用。而针对某一种慢性病的重度垂直的医疗APP则刚刚开始发展,在众多垂直领域都存在机会。
而且帮助用户某种单一疾病的APP因为足够细分垂直,所以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细致深入的服务,以此获得足够的用户黏性。
快速送药模式:成本问题难解决
还有一种移动医药电商的思路更加简单直接,集中突出快速送药这一点,例如药给力APP和好药师在微信中的药急送业务。药给力的宣传口号是1小时送药上门,而好药师药急送业务在上线之初也向用户承诺6小时送货到家。
药急送和药给力的业务设置都较为单纯。用户进入APP之后,直接按照药品类目给用户提供药品列表,方便用户选购。同时,药给力和药急送都没有向用户收取单独的配送费用。
笔者了解到,目前,药给力和药急送都是采取和线下药店合作,然后将线上订单分配给线下药店配送的模式。此前有报道称,药给力已经和50家线下药店达成合作,已支持北京的中关村、林萃路区域、小营区域。药急送合作的药店数量则达到8000家,已经覆盖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然而,两者在分配逻辑上却并不相同。药给力自建了一套向药店分配订单的逻辑:同一区域内相对平均分配,优先考虑药品更全、配送速度更快、咨询详细服务更好的药店,打造药店积分系统。而且,药给力有自建的物流配送队伍,可以满足用户夜间送药的需求。
而药急送则是类似于滴滴打车一样的“抢单模式”,当用户在网上下单后,由附近的药店抢单送药。不过,与打车软件高额的抢单补贴不同,“药急送”并没有什么补贴措施。
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快速送药模式总绕不开配送成本太高的问题。一位医药电商从业者指出:“用户真的需要这么快吗?现在走‘快书包’模式的医药电商都没有想到好的盈利方式。如果医药电商企业希望保障服务质量仍需自建配送队伍,或者寻找专业的第三方药品配送企业,这必然造成过高的成本。”
此外,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1小时送货模式只是吸引消费者的噱头,而在现实中很难操作。曾有报道指出,药急送业务的用户体验不佳,难以保证药品及时送到。而更早之前尝试该业务的金象网APP的1小时送药业务也已不再运行。
上一篇: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温度传感器设计
下一篇:医疗器械中外巨头对薄公堂 谁是谁非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