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年实践的银川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发展如何?

发布者:未来感觉最新更新时间:2018-11-22 来源: 动脉网关键字:远程影像  医学影像  放射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2014年互联网+医疗健康发迹以来,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迷雾之中,银川这座西北城市成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首批试验田。经历了三年的坚持,成为国家卫计委颁发的全国唯一一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在银川打造的全流程就医、检验、远程会诊、人工智能应用等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完整生态体系中,影像作为对疾病诊断提供科学和直观依据的学科,同时也是技术创新最快的学科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银川市卫计委主任兼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马晓飞在“2018宁夏互联网+医学影像高峰论坛暨互联网+医学影像相关标准初稿研讨共识会”的现场强调:“影像检查是临床诊断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诊断方法,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和DR设备在基层的普及,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生态体系中,影像可以说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那么,互联网与影像的融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由翼展医疗集团提供技术支持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动脉网记者看到了放射科医生在互联网+影像结合的环境下的真实工作状态。

“有设备没人”,基层放射科与互联网融合的优势和必然

在全流程就诊的环节中, 无论是在病情评估、病灶性质判定、手术方案的制定,或是评估治疗后效果,医学影像学结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据马晓飞介绍,银川的远程影像诊断中心项目始于走访基层的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设备闲置的问题,虽然政府拨款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DR设备,但“机器好配,人难配”,放射科医生水平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基层的放射科医生数量不足,且整体影像诊断的误诊漏诊率高,正确率难以达到临床需求。

根据动脉网蛋壳研究院的数据,目前我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约为4.1%,其间的差距是25.9%,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增长。

基层缺人、医师培养周期长、设备闲置等问题困扰着资源本就匮乏的基层医疗机构。

如果在基层没法拍片,那么病人一定会拥向大医院,“只有把辅助诊断解决了,才有可能把病人留到基层。”马晓飞强调道。

相比互联网医院直到2018年才迎来政策春风,早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断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整合区域医疗资源,设立第三方独立的检验实验室、医学影像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等机构,弥补基层医疗机构资源稀缺,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机构间的结果互认;

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

分级诊疗的快速推进以及社会办医的持续扶持,都将直接推动基层及民营医院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打开基层医学影像市场更大成长空间。

2017年8月,宁夏首家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对于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这一项目,马晓飞认为这一创新基于三个需求和两个要素:

一是群众小病不出基层的需求,花更少的钱看好病;

二是国家卫健委推进分级诊疗的需求;

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长期效益需求,把病人留到基层;

而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上级医院,上级医院既要在云端给予支持,同时远程诊断又能避免上级医院床位被常见病占据的现状,让上级医院看疑难病、危重症,避免过度医疗的现状,真正实现分级诊疗。

马晓飞表示:“把过去需要到北京看病的病人留到银川,把过去需要到银川看病的病人留到乡镇,才能推进分级诊疗。”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第三方平台,民营资本介入对整体医疗体系是有益的补充;同时医院为第三方平台创造一种盈利模式,各取所长。

借助外部力量建构外部资源,借助外部的专家,迅速提升本地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迅速提升为本地群众服务的能力,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关键。

放射科医生“抢单”阅片,一年完成5.2万例影像诊断

据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陈彤介绍,医院放射科共有19名医生,而在19名医生中,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占76%,倒金字塔的人员结构,年轻医生的培养没有跟上,但是这样的结构更适合做远程会诊,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输出。

通过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远程影像诊断体系,基层医疗单位通过一个小小的翼展盒子,连接外网,即可将医学图像上传到翼展云影诊断平台。远程诊断中心接收到图像之后,由放射科医生快速地完成诊断及文字编辑并传回至下级医院。

平均30分钟左右,该基层卫生院就可以接收到诊断报告,然后对相应患者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这项业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放射科诊断医师,又或者是医师水平不足的问题。

此外,翼展医疗集团还为该远程影像诊断中心配备实时监测大屏,显示报告回传时间,对所有的信息流进行再次地分析,从而提高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陈彤介绍,该院放射科每天有400—500个本院的诊断任务, 以及200个远程诊断的任务。因此,在工作流中,创新的理念必不可缺。如何改变工作方式和模式,把存量的模式更好的利用起来,产生增量的服务效果。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目前采取的工作方式包括抢单式、派单式、兜底式三种,为医生增加效益。

目前,中心共连接62家包括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机构,单日最高诊断量达1400例,一年以来,共完成5.2万例远程诊断。

据翼展医疗集团合伙人兼CMO高云龙介绍:“通过翼展盒子,可以快速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连接部署。在一个基层医疗机构网络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只需要2个小时,就可以搭建好片子的上传工具,把所有的片子传到云平台,再进行工作流重新的梳理。”这是工作方式和模式的创新。

由翼展医疗集团支持的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的架构,上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下到县乡。向上,云端有国内大量一流的专家帮我们把关,患者只要进入这套体系,基本上疑难病都能得到解决。向下,从DR、MR到CT的设备类型,到覆盖三区两县一市所有的基层医疗机构,并为他们提供24小时,365天不间断的服务,从而达到地域全覆盖、时间全覆盖以及服务全覆盖。

同时,这也是一个三方共赢的模式,放射科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增加自己的收益,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将患者留在基层,实现长期效益;同时,患者也能享受到来自上级医院的更好的服务,且费用并不会增加,真正实现“少跑腿,多信息”;而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分成的模式,也可以获取一定的信息维护费,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专注医疗服务的创新者,翼展服务于基层的优势

马晓飞表示,当初选择与翼展医疗集团合作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翼展的服务性经营理念与银川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高度契合;

二是通过9年在影像领域的探索,翼展在云平台中已经连接了丰富的专家资源;

三是技术架构合理。翼展盒子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门槛较低,与医疗设备的可连接性较强。

2009年成立的翼展医疗集团最初从医学影像的相关软件辅助及信息化领域切入医疗,到提供PACS和院内信息化系统等服务;并建立了“翼展云影”云诊断平台,打造影领APP,成立医生集团;随后,借助技术优势布局医疗AI,并开启线下运营,着手布局线下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服务基层医疗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翼展成为参与起草“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设备连通性”标准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目前,翼展有157项著作权,核心的产品通过了欧盟CE、美国FDA以及中国的CFDA认证。

通过9年的探索,翼展医疗集团已经成为影像领域乃至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者。目前,翼展已经将云平台铺设全国,有近2000家医院接入了该诊断平台。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CCR大会上,翼展医疗集团发布了人工智能产品W-insight,实现基于DR的胸部图像自动生成,对应胸肺17种病种的分类与影像学表现报告,实现了阅片、诊断、出具报告的全流程诊断。可广泛的运用于患者体检等相关项目,大幅降低体检机构的运营成本,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再次助力。

据高云龙介绍,新产品的优势在于:

1. 新产品具有极大的基层使用广泛性和普及型。DR是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大规模使用的医学影像工具,W-insight通过业界领先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实现DR图像自动生成诊断报告,从而广泛应用于筛查和体检。

2.新产品可以提高医生工作效率,降本增速。DR图像自动生成报告,能够让医生减少输入的时间,同时,可以参考机器出报告的情况,根据医生判断进行修改。经过测算,W-insight可以大幅度提高医生的诊断输入时间。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翼展整个医疗生态中最重要的部分,远程影像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同时也不断的为翼展的医疗生态赋能。

翼展基于全生态布局,在帮助每一个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同时,从中心获取的标准化数据也会增强翼展的AI能力,不断提升诊断能力和准确率,从而形成完整的服务闭环。

早在2017年,翼展医疗集团创始人倪梦接受动脉网采访时,就将自己定义为“医疗服务提供者”,而不是一家“医疗软件供应商”。为了更好地为病人和医生提供服务,翼展将利用自己在影像领域的持续探索,进一步为互联网+医学影像提供创新的服务模式。


关键字:远程影像  医学影像  放射科 引用地址:历经一年实践的银川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发展如何?

上一篇:佳能、GE、西门子、日立、飞利浦……盘点国外最新磁共振产品及配套组件
下一篇:全球首台全身3D医学扫描仪亮相:比普通PET扫描快40倍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15

中国医学影像大数据
12月17日,在第六届东方放射学大会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郭启勇教授做了《中国放射医师现状与未来》的主题报告。这次报告中也公布了最新中国 医学 影像大数据,我们快来一睹为快,这些数据也是以后写标书、策划书时非常好的素材。 一、中国大陆设备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共拥有放射医用设备60463台。 X线机13200台(CR3897台,DR12662台、胃肠机5676台、乳腺钼靶2460台); CT设备12888台,每百万人口9.4台; 磁共振6762台,每百万人口4.9台; DSA 2918台 二、中国大陆设备分布情况 东部地区 CT每百万人口拥有量为9.33台,MRI每百万人口拥有量5.28台; 海南省CT每
[医疗电子]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机器人研发团队和成熟产品有哪些?
     1月14日讯:提到医疗机器人,很多概念级词汇都来自国外:大白也好,达芬奇也罢,这些机器人代表了国际最先进的理念和产品。手术机器人从1980年代发展至今,国内也有很多团队进行了相关领域的尝试,本文将其研发历程和现状进行一一梳理。   主要功能模块   通常,手术机器人主要的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中间模块是最为核心的软件开发部分,包含图像重构、空间配准和定位控制等;而周围的硬件辅助设施如医学图像采集、机器人装置和定位装置需要与临床手术的空间要求完全契合;人机交互与显示则是与医生交互最为密集的部分,需要充分考虑手术需求和术者的使用场景。   因此,国内率先展开手术机器人研究的团队大多由理工科院校的机械专业专家学者和
[医疗电子]
依图医疗联合专家建AI医学影像标准 加速医疗AI发展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以下简称:CCR 2017)于2017年10月12日-15日在上海召开。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作为国内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依图医疗与国内医疗影像领域的专家们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加速发展,并联合国内顶级医学专家,共同建立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 标准。    中国人工智能医疗亟需标准化   影像数据质量、质控以及诊断标准的规范化,是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医疗数据标准和临床诊疗规范的建立,离不开医学专家的参与和临床多中心的联合研究。   在CCR 2
[网络通信]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
这里的核心技术为图像识别,即人工智能如何读懂图片的内容。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医师可以更高效地做出专业判断,患者能够更快速地获得医疗服务,而医疗机构也可节省成本。在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市场空间在不断增长。   医学影像是蛋壳研究院长期关注的领域之一,早在去年7月,蛋壳研究院就发布了《互联网医疗创新趋势报告:医学影像》,其中已有部分内容与人工智能相关。9个月过去了,这次我们将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切入,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梳理其对医学影像的商业影响。
[医疗电子]
人工智能在<font color='red'>医学影像</font>领域的应用
全球10大医学影像公司
全球 医学 成像行业继续表现出同比大幅增长趋势,这得益于全球医学技术进步为医学影像创新所带来的推动作用。有很多医学影像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巨大,旨在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伤害和机能障碍提供医学解决方案。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一篇研究报告,到2021年全球医学影像市场将达到364.3亿美元,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6.6%(2016-2021年)。未来医学影像市场进一步增长的推动因素可能包含如下几点:资金投入加大、政府和私人机构的行业补助、医学影像中心数量增多、慢性疾病发病率升高、老龄化加剧以及微创医疗愈加被青睐。 全球排在前10位的医学影像公司由于丰富而优秀的产品组合主宰着全球医学影像市场,这些产品包括X射线
[医疗电子]
为什么医疗行业的放射科更容易被人工智能颠覆?
   人工智能 正在颠覆几乎所有可以想象的领域,运输、金融、教育等等。最近,Aidoc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Elad Walach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 人工智能 将瞄准的一个关键领域是医疗保健,将改变诸如个性化医疗、临床决策甚至医疗保险等领域。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Aidoc是一家智能放射公司,该公司使用 人工智能 来检查医学影像中的异常状况并简化工作流程。   Elad Walach认为,也许人工智能能够最快改变的医疗领域就是放射领域。人工智能将是解读重要医学影像的关键,这些医学影像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的情况,例如CT扫描、MR和X射线图像,帮助医生做好他们最擅长的事:诊断。   为什么放射领域会成为
[网络通信]
加拿大Tri-H攻克医疗影像PACS国际性难题
     在2010中国PACS/IHE大会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戴建平指出,当前医学是循证医学。由于医学影像是现代科技提供给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新医改的推动下,能够实现跨医院医学影像共享的区域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则成为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传统的医疗影像服务,即老百姓口中的拍片子。带着胶片四处寻医问药,不停地被不同医院要求拍片,这是早让病患叫苦不迭的问题;无法迅速调阅影像记录,阅片方式单一,导致诊疗效率低下,这也是医生们甚为头痛的痼疾。医患双方的需求,信息化大趋势的推动,给了PACS系统巨大的空间,也对PACS技术提出了高要求。   9月3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博览会在
[医疗电子]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