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由法罗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和中国兰州大学的三位研究员开发的3D打印石墨烯气凝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最密集的3D打印结构”。3D打印石墨烯气凝胶重量极轻,每立方厘米仅重0.5毫克,放在棉花或花瓣顶都可以,可以制造出就有复杂微观结构的超轻石墨烯气凝胶。研究人员们希望这一新技术能够为此类材料开辟新的用途。下面就随医疗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轻的3D打印结构——石墨烯气凝胶
所谓的气凝胶,是一种具有海绵状结构的低密度材料。它可以用于很多重要的用途,比如作为热和光的绝缘体等。而研究人员们尤为感兴趣的是石墨烯与气凝胶相结合所获得的一些特别的属性,比如高压缩性、高电导率和一直被热捧的在制造可能的减震结构、固态电池和催化剂等方面的用途。
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轻的3D打印结构——石墨烯气凝胶
尽管很多人将3D打印技术看作使用石墨烯气凝胶材料制造复杂结构来用于上述应用的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实际做起来远非那么简单。“为了能够进行3D打印你需要首先改变石墨烯的粘度,因为它是真的很高。”研发人员表示。由于机械强度超过钢,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不寻常的磁性,全球石墨烯市场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蓬勃发展。适合作为电子设备电源选材,以及智能穿戴式和柔性LED屏幕等未来技术。目前面对的挑战是难以大规模生产,并保留其特性。
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轻的3D打印结构——石墨烯气凝胶
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轻的3D打印结构——石墨烯气凝胶
传统上,要打印石墨烯气凝胶结构,研究人员倾向于先将石墨烯与聚合物或者硅混合在一起,然后使用喷墨打印机在室温或者高温下挤出这些石墨烯混合物。随后,通过燃烧或者化学过程来去除聚合物或硅,但是这样可能会损坏气凝胶的结构。另外这种层叠式的打印技术很难制造出像悬浮物那样的复杂结构。由于其分层结构,3D打印气凝胶也往往会导致材料的物理性能更差。
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轻的3D打印结构——石墨烯气凝胶
研究人员使用具有两个喷嘴的改进型喷墨打印机来3D打印石墨烯气凝胶。将氧化石墨烯和水混合的3D打印液滴放进-20℃的冰箱中,得到由石墨烯和水组成的3D冰结构,使石墨烯保持形状。在3D打印结构之后,研究人员将3D材料放置在冷冻干燥器中,通过高真空和低温去除冰。留下3D石墨烯气凝胶,室温下也能保持形状不变。
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轻的3D打印结构——石墨烯气凝胶
其中一位研究人员表示,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其气凝胶形式也极为重要。通过这种3D打印方法,可以控制石墨烯气凝胶的形状,理想情况下还可以控制气凝胶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极轻巧的3D打印石墨烯气凝胶可用于制造柔性电池,半导体,甚至建筑物绝缘,未来应用将更为广泛。
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轻的3D打印结构——石墨烯气凝胶
3他们将石墨烯氧化物与水混合在一起,然后再零下25摄氏度的温度下将其3D打印到一个表面上。这样每打印出来的一层都会被冰冻住,然后在冰的支持下再打印下一层。而且,他们发现当沉积这些石墨烯氧化悬浮物到冷冻结构上时,未冻的材料会解冻已经结冰的表面,从而造成层与层之间自由混合并重新结冰,形成了氢键和并改善了气凝胶结构的完整性。另外通过使用第二个注满纯水的3D打印机喷嘴,他们也可以创建复杂结构,因为水形成了冰支撑,在此基础上他们就能层积石墨烯氧化悬浮物。
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轻的3D打印结构——石墨烯气凝胶
最后,将产生的气凝胶至于液氮中进行冷冻干燥以去除水分,然后加热使其成为气凝胶。根据这种技术,研究者们能够创建出密度范围在0.5到10毫克每立方厘米的气凝胶,而且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高压缩性。如今,研究人员希望能够进一步研究他们的多喷嘴方法是否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创建气凝胶结构。
以上是关于医疗电子中-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轻的3D打印结构——石墨烯气凝胶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3D打印 石墨烯
引用地址:
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轻的3D打印结构——石墨烯气凝胶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09
3D打印器官能实现? 未来医疗的疯狂猜想
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肌肉,3D打印的器官,改写了的基因……
未来二十年在生物和医疗方面的创新,会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广告时代》推荐在 2014 年重点关注的十大Agency之一Sparks&Honey关注各行各业的新发展,它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纵览了未来医疗的趋势,Fast Company提炼了其中的四个亮点:
移动诊所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家做自己的医生:各类App配合Fitbit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可以监控人们的总体健康;更专业的家用设备,如智能体温计、联网医药包等,可以跟踪身体的关键指标;甚至可以在家自己检测严重疾病,比如欧盟赞助的项目 SniffPhone,可以帮
[医疗电子]
理化所高稳定石墨烯基催化剂研究取得进展
由于石墨烯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与其它材料的协同效应,以石墨烯为基础的复合催化剂在电催化、光催化领域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相比之下,石墨烯基催化剂在热催化领域的发展仍较为缓慢。这主要归因于石墨烯基催化剂在热催化中的固有缺点:首先,石墨烯纳米片之间的强π–π相互作用力使催化剂团聚严重从而遮蔽了大量活性位点;其次,石墨烯与其表面负载的纳米催化剂之间作用力较弱,使得负载的纳米催化剂颗粒容易发生迁移、团聚长大从而降低甚至失去催化活性。因此,发展新的策略来解决以上问题是石墨烯基催化剂在热催化领域广泛应用的前提。 近期,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团队张铁锐研究员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
[手机便携]
推文已删,华为P40采用石墨烯电池系谣言
日前,华为法国官推发布了一个消息,说P40会采用石墨烯电池。这个推特被迅速删去,现在还不确定华为法国删除该推文的原因,但据法国媒体Frandroid的报道称,华为法国已经证实该条推文并不是官方信息,仅仅是谣言而已。 现在还不确定华为法国删除该推文的原因,但据法国媒体Frandroid的报道称,华为法国已经证实该条推文并不是官方信息,仅仅是谣言而已。而在此前,华为官方也针对石墨烯电池的传闻,给出了不对传闻发表评论的说法。由此看来,华为P40系列采用石墨烯电池应该是坊间的揣测,达到真正达到商用或仍需等待。 目前石墨烯电池正在致力于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倍率性能、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倍率性能即所说的快充,目前已经商用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快充方
[手机便携]
解读动力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石墨烯电池等谁更有前途
去年全球范围发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让人们意识到 新能源车 的时代就要来了,而纯电动车、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车等等,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未来的主旋律?一方面是全球战略、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就是 动力电池 技术的不断提升,更长的续航、更短的充电时间,直接关乎用户的通勤需求,才让新能源车来到我们身边,将来还会取代传统燃油车,与大家的日常出行密不可分。于是就有了人们所说的:“新能源车的发展,就是电池技术的发展。” 铅酸电池 纯电动汽车最早使用的是铅酸电池,铅及其氧化物制成作为电极材料,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这是现在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源,低成本是其最大的优势。不过,因为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从而带来了体积大、容量小等问题
[嵌入式]
3D打印无人机英国首飞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成功测试了3D打印的无人飞行器( UAV )原型,该无人飞行器是低成本 无人机 快速制造项目的一部分。 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C)的工程师们测试的1.5m宽的UAV原型是一种无线遥控的滑翔机。
“我们将原型做成滑翔机主要是验证空气动力学和获得平衡点和操纵面的相关经验。”项目的负责人,AMRC的高级设计工程师Garth Nicholson告诉RBR。
飞机框架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3D打印又称热熔堆积固化成型法,通过逐层堆叠累积材料的方式来构造物体。FDM能帮助快速制造设计复杂的原型并降低UAV的制造成本,由于成本低廉,使用该方法制造的UAV可以只为专为单一任务快速部署,甚至可以
[手机便携]
传感器里程碑:石墨烯CMOS技术
硅基CMOS技术是当今大多数电子产品依赖的主要技术。然而,为了电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新技术必须开发具有能将CMOS与其他半导体器件集成的能力。欧洲最大的一项研究计划石墨烯旗舰项目(Graphene Flagship),即以10亿欧元的预算将实验室石墨烯转向市场,参与市场化竞争。 现在,来自巴塞罗那光电科学研究所ICFO的石墨烯旗舰项目研究人员,宣称已经可以将石墨烯整合到CMOS集成电路中。这项工作在“Nature Photonics”上发表。 该团队将石墨烯CMOS器件与量子点相结合,以形成一个阵列的光电探测器,产生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当作数码相机使用时,该设备能够同时感测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科学家们说,这只
[手机便携]
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制超级电容器 1万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容量
据外媒报道,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TUM)的合作团队研发出一款超高效超级电容器。该款储能装置以新颖、强大且具可持续性的石墨烯混合材料为基础,性能数据与当前使用的电池相当。 由MOF与石墨烯酸制成的石墨烯混合材料(图片来源:慕尼黑工业大学) 通常,储能设备与为电子设备提供能量的电池以及蓄电池相关。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手机或汽车开始安装超级电容器。 与电池不同,超级电容器能够快速存储大量的能量,并以同样快的速度释放大量能量。例如,如果列车进站时刹车,超级电容器就会存储能量,并在列车启动需要快速得到大量能量时将能量提供给列车。 但是,迄今为止,超级电容器
[汽车电子]
微创手术:植入式医疗器件可在体内3D打印
1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提出利用微型注射器完成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在体内的3D打印成型技术。这一创新成果将使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医疗器械在体内“塑形”,使患者免受开胸之苦。
日前,由刘静研究员领导的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联合小组报道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可植入式生物医学电子器件体内3D打印成型技术。研究文章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系列期刊《科学报告》上。
科研人员首先将生物相容的封装材料注射于体内固化形成特定结构,在此区域内进一步将导电性金属墨水、绝缘型墨水乃至配套的微/纳尺度器件等顺次注射后形成目标电子装置,通过控制微注射器的进针方向、注射部位、注射量、针头移位及速度等3D打印步
[医疗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