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毫米单片集成电路噪声系数测量技术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14来源: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关键字:三毫米  噪声系数  在片测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 引 言

  3 mm由于其波长短,在军事应用中有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精确制导和点到点通信中。作为各种军用电子装备其接收端的灵敏度是关键技术指标,而接收机灵敏度主要取决于接收机的噪声电平、因此,测量系统的噪声系数是评估电子装备系统的关键参数之一。军事预研的3 mm低噪声单片放大电路,需要测量其噪声系数。建立3 mm噪声系数测量系统,研究其测量方法,实现准确测量是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建立了92~97 GHz在片噪声系数测量系统。

  1 噪声系数测量原理

  本文设计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本文设计系统的原理框图

公式

  式中:F为被测件的噪声因子(即噪声系数的线性表示);NF为被测件的噪声系数(即噪声系数的对数表示);Th为噪声源开态的噪声温度;Tc为噪声源关态的噪声温度(即室温);To=290 K为标准温度;

  公式为Y因子,噪声源开和关两种状态下被测件输出噪声功率之比;公式为噪声源的超噪比。

  本文采用平衡混频器,把3 mm噪声信号下变频至噪声系数分析仪的频率范围内,采用Y因子法测量噪声系数。

  2 系统设计方案

  2.1 系统构成

  本设计的系统框图和实物照片如图2和图3所示。

本设计的系统框图

实物照片

  2.2 关键技术

  (1)加偏置的平衡混频器技术

  本文采用平衡混频器,用基波混频的方式,把3 mm噪声信号变成中频信号。但一般的3 mm平衡混频器的变频损耗在10 dB左右,而且要求本振信号达到+13 dBm。由于3 mm信号发生器的技术指标是输出大于+3 dBm,因此,很难使混频器正常工作,在这样的电平下,混频器的变频损耗增大了很多,将大于15 dB。固态噪声源的ENR均小于15 dB,因此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为此,考虑给混频器的本振端用直流信号加偏置,以减小对本振信号功率电平的要求。解决了本振信号功率小,无法工作的难题。同时,平衡混频器还具有端口隔离度好的优点,使本振相位噪声的影响也减小了。

  (2)减小本振信号发生器相位噪声的影响

  3 mm信号发生器的相位噪声采用Agilent 8563E频谱分析仪和3 mm谐波混频器和相位噪声测量软件85671A构成测量系统,能测量的offset频率最大到300 MHz,本振信号发生器相位噪声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

本振信号发生器相位噪声测量结果

  噪声系数测量对本振相位噪声的要求应满足下述任何一种表述:

  a偏离载波一个中频处的相位噪声电平不超过-130 dBm/Hz;

  b本振相位噪声电平不超过[-174 dBm/Hz+NFdut+Gdut]。

  实测本振信号发生器AV1482A相位噪声在偏离载波大于50MHz时均为-11O dBc/Hz,由于采用平衡混频器,其对本振噪声有20 dB的抑制度,且本振至输入端隔离为20 dB,因此,本振相位噪声在混频器输入端引起的噪声电平为:

公式

  式中:Pt(dBm/Hz)为本振相位噪声漏至混频器输入端的功率;Pc(dBm)为本振载波功率;L(dBc/Hz)为本振相位噪声;Im(dB)为混频器本振输入端至射频输入端的隔离度;Sm(dB)为混频器对本振的相位噪声的抑制度;NFdut(dB)为DUT的噪声系数;Gdut(dB)为DUT的增益。

  在最坏条件下,NFdut=3 dB,Gdut=0 dB,NFsys=5 dB,Gsys=30 dB。

  被测件在输入阻抗为50 Ω时产生的噪声功率与本身的噪声和系统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在混频器输入端产生的噪声功率:

  Pn=KT0+NFdut+GdutNFsys+Gsys=-174 dBm+3 dB+0 dB+5 dB+30 dB="-136" dBm/Hz

  式中:NFsys(dB)为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Gsys(dB)为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B(Hz)为噪声带宽;T0(K)为标准温度(290 K);K为波尔兹曼常数(1.38×10-23)。

  结论:本系统本振相位噪声在混频器输入端产生的噪声电平均不超过要求:

  -147 dBm/Hz<<-130 dBm/Hz满足a项要求;

  -147dBm/Hz<<-136 dBm/Hz满足b项要求。

  由于噪声系数测量时要做系统校准,对系统二级噪声进行修正,因此满足上述条件就不会对噪声系数测量不确定度产生影响。

  (3)在系统中加入3 mm低噪声放大器

  在3 mm频段平衡混频器变频损耗>1O dB,噪声系数也在这样的量级,如果系统加入低噪声放大器,不仅减小了系统二级噪声的贡献,也使系统工作十分稳定,测量数据的重复性很好。同时减小了系统本振相位噪声对系统测量的影响。

  (4)计算了测量系统动态范围

  ①放大器动态范围的估算:

  考虑到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的起伏,取其噪声系数为5 dB,则:

公式

  放大器P-1dB压缩点的输入信号为-40 dBm,所以放大器的动态范围为23.6 dBm。

  ②系统动态范围的估算

  噪声源输出功率的估算:

  首先求噪声源平均超噪比值(ENR):

公式

  输出噪声功率为:

公式

  这样估算出系统的动态范围为15dB左右,因此,增益大于15 dB的放大器需在放大器后接入衰减器一同测试。

  3 测量结果分析

  3.1 测量数据

  测量我所研制的PHEMT电路裸片16个,图5给出其中之一的实测噪声系数和增益曲线,偏置条件为Vds=1.0 V,Ids=22 mA。

实测噪声系数和增益曲线

  3.2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

  噪声系数测量不确定度不仅取决于噪声系数分析仪的准确度,而且与被测件的噪声系数和增益的大小有关,如图6所示。

噪声系数测量不确定度

  同时考虑失配的因素,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式中:

公式

  根据上述公式,以94 GHz MMIC放大器为例,计算UB。

  噪声系数NF1(dB)=3.43 dB,F1=2.203,    

  增益G1(dB)=13.46(dB),G1=22.182,

公式

  3 mm接收机噪声系数NF2(dB)=4.85 dB,F2=3.054 9,

  驻波比为1.12,ρ=0.056 6,

  噪声源输出驻波比为1.13,ρ=0.061 0,

  F12=F1十(F2-1)/G1=3.608 9。

  计算下述各量:

公式

  从噪声系数分析仪技术指标可知:δNF=0.1 dB,δG=0.15 dB。

  根据失配不确定度公式:±20log(1+ρsρl)计算出各失配不确定度:

公式

  根据式(7)计算出噪声系数测量不确定度为0.28 dB。

  4 结束语

  本文只介绍了92~97 GHz频率范围的低噪声单片集成电路裸片噪声系数的测量,实际上本系统可以用于75~110 GHz频率范围内的噪声系数的测量。目前正在本系统上做3 mm噪声源校准技术的研究。

关键字:三毫米  噪声系数  在片测试 编辑:金海 引用地址:三毫米单片集成电路噪声系数测量技术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有源电力滤波器应用研究
下一篇:峰值采样电路在涡轮叶片温度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0:16

N8975B高性能噪声系数分析仪技术指标
KEYSIGHT / AGILENT N8975A N8975B 噪声系数分析仪 Keysight N8975B 高性能噪声系数分析仪旨在进行快速、准确和可重复的噪声系数测量。它有一个多点触控界面,允许拉伸、捏合和拖动手势。大多数菜单都可以通过手指轻点来访问,而无需切换屏幕。通过允许在单个步骤中对多达 12 个 DUT 设置进行组合校准,简化了 Y 因子测量的噪声源校准。通过使用不需要执行用户校准的内部校准功能,可以为许多类型的 DUT 节省宝贵的测试时间。 Keysight N8975B 具有内置的专业知识、易于使用的特性和一流的 USB 前置放大器,可帮助您简单轻松地设置复杂的测量,为您提供值得信赖的可重复和可靠的结果,同
[测试测量]
手机接收通道噪声系数测试
针对手机等接收机整机噪声系数测试问题,该文章提出两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并分别讨论其优缺点,一种方法是用单独频谱仪进行测试,精度较低;另一种方法是借助噪声测试仪的噪声源来测试,利用冷热负载测试噪声系数的原理,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测量结果。 问题提出 下图是MAXIM 公司TD-SCDMA 手机射频单元参考设计的接收电路,该通道电压增益大于100dB ,与基带单元接口为模拟I/Q 信号,我们需要测量该通道的噪声系数。我们现有的噪声测试仪表是HP8970B ,该仪表所能测量的最低频率为10MHz ,而TD-SCDMA基带I/Q 信号最高有用频率成份为640KHz,显然该仪表不能满足我们的测量需求。
[应用]
如何设计不足15毫米超薄型笔记本适配器?()
   当今的笔记本电脑正在向超薄型发展,这一设计趋势带给系统工程师的最大设计挑战是超薄电源适配器。如何以一个合理的成本设计出能够装入厚度不足15毫米机壳中的电源?如何对它进行有效的散热设计?以及如何使它满足最新的能源之星标准及其它全球性能效标准?要克服所有这些挑战并非易事。请看PI技术专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   本文第二部分讨论了如何降低严重影响电源效率的开关损耗问题,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将讨论如何利用TOPSwitch来优化所有功率水平下的开关频率和RMS电流。   为了克服PWM控制常见的效率限制问题,PI在TOPSwitch中采用了包含四种工作模式的多模式PWM引擎,可优化所有功率水平下的开关频率和RMS电流。具
[手机便携]
如何设计不足15<font color='red'>毫米</font>超薄型笔记本适配器?(<font color='red'>三</font>)
大运营商波澜不惊:5G与毫米波的爱恨情仇
   毫米波 对 5G 发展的重要性不可言喻。然而由于产业链薄弱,器件及部署成本较高等问题都亟待解决,让国内的三大运营商对 5G 毫米波 “爱恨交加”。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虽然中国移动则联合高通、中兴通讯联合试验成功实现 毫米波 移动化,让毫米波的应用真正“照进现实”。但运营商对毫米波的态度依然比较保守,中国联通毫米波应用将滞后于C波段3~5年,中国移动保守预计滞后2年,中国电信则视高频产业进展情况而定。 三大运营商波澜不惊:5G与毫米波的爱恨情仇   可以说,“ 5G 这个小鲜肉要去追毫米波这个白富美,还得继续努力。”    让人“爱恨交织”的5G毫米波   毫米波做为无线通信频段使用
[网络通信]
手机接收通道噪声系数测试
针对手机等接收机整机噪声系数测试问题,该文章提出两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并分别讨论其优缺点,一种方法是用单独频谱仪进行测试,精度较低;另一种方法是借助噪声测试仪的噪声源来测试,利用冷热负载测试噪声系数的原理,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测量结果。 问题提出 下图是MAXIM 公司TD-SCDMA 手机射频单元参考设计的接收电路,该通道电压增益大于100dB ,与基带单元接口为模拟I/Q 信号,我们需要测量该通道的噪声系数。我们现有的噪声测试仪表是HP8970B ,该仪表所能测量的最低频率为10MHz ,而TD-SCDMA基带I/Q 信号最高有用频率成份为640KHz,显然该仪表不能满足我们的测量需求。 下面我们将介绍两种
[测试测量]
手机接收通道<font color='red'>噪声系数</font><font color='red'>测试</font>
应用于手机的TD-SCDMA无线芯片集框图
  中国对3G蜂窝电话的选择是TD-SCDMA系统。本文列出了一个详细的手机收发信机框图,其中,MAX2361作为发射机集成电路,MAX2291作为功率放大器(PA),MAX2388和MAX2309构成接收器,一个VCO缓冲放大器提供良好隔离性能以保持一个无干扰的LO信号。    引言   TD-SCDMA是目前在中国发展起来的第三代(3G)蜂窝电话标准。1999年11月,TD-SCDMA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为3GPP移动通讯标准之一。   为了增加信道容量、改善带宽效率,TD-SCDMA通过利用上行链路(反向链路)同步、软件无线电和智能天线的技术将时分双工(TDD)与CDMA结合起来。   在手机的射频
[手机便携]
噪声系数测量—超量程方法
噪声系数分析仪通常是作为频谱仪的选件功能,配合标准噪声源,用Y因子法,测量分析被测件DUT的噪声系数。 对于小增益甚至负增益的DUT,且噪声系数大于20dB时,需要噪声源的超噪比ENR远大于标准噪声源货架产品,文中解释这种噪声源的集成制作及其校准和测量方法。 计量单位常用衰减器来计量校准噪声系数分析的准确度,当衰减量值大于20dB时,就需要自制集成标准化超高ENR的噪声源。 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描述被测件DUT内部噪声程度,对信噪比的恶化程度,即输入信噪比和输出信噪比的比值。 F=SNR_in/SNR_out 定义噪声系数时,输入噪声Nin = N0是理想器件在290K时电子学热噪声功率 -174dBm/Hz。
[测试测量]
<font color='red'>噪声系数</font>测量—超量程方法
噪声系数测量的三种典型方法
1 引言 噪声系数是微波产品研制和生产过程中的一项主要测量参数,是表征接收机及其组成部件在有热噪声存在的情况下处理微弱信号能力的关键参数之一,噪声系数的计量测试更是噪声计量测试的重要内容。 在工程上定义噪声因子(F)为若线性两端口网络具有确定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且输入端源阻抗处于290。K(室温)时,网络输入端信号噪声功率比与网络输出端信号噪声功率比的比值。 其中, Si为输入信号功率,Ni为输入噪声功率,So 为输出信号功率,No为输出噪声功率,G为两端口网络增益,Na为两端口网络本身的噪声功率。 它明确地表明了由于网络产生噪声,使网络输入端信噪比经过该网络传输后信噪比恶化的倍数,也就是传输网
[测试测量]
<font color='red'>噪声系数</font>测量的三种典型方法
小广播
最新模拟电子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