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常识: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最新更新时间:2011-01-29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上拉电阻  下拉电阻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拉电阻
  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被屏蔽广告]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综合考虑

  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对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应结合开关管特性和下级电路的输入特性进行设定,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驱动能力与功耗的平衡。以上拉电阻为例,一般地说,上拉电阻越小,驱动能力越强,但功耗越大,设计是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均衡。

  2.下级电路的驱动需求。同样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高电平时,开关管断开,上拉电阻应适当选择以能够向下级电路提供足够的电流。

  3.高低电平的设定。不同电路的高低电平的门槛电平会有不同,电阻应适当设定以确保能输出正确的电平。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低电平时,开关管导通,上拉电阻和开关管导通电阻分压值应确保在零电平门槛之下。

  4.频率特性。以上拉电阻为例,上拉电阻和开关管漏源级之间的电容和下级电路之间的输入电容会形成RC延迟,电阻越大,延迟越大。上拉电阻的设定应考虑电路在这方面的需求。

  下拉电阻的设定的原则和上拉电阻是一样的。

  OC门输出高电平时是一个高阻态,其上拉电流要由上拉电阻来提供,设输入端每端口不大于100uA,设输出口驱动电流约500uA,标准工作电压是5V,输入口的高低电平门限为0.8V(低于此值为低电平);2V(高电平门限值)。

  选上拉电阻时:

  500uAx8.4K=4.2即选大于8.4K时输出端能下拉至0.8V以下,此为最小阻值,再小就拉不下来了。

如果输出口驱动电流较大,则阻值可减小,保证下拉时能低于0.8V即可。
  当输出高电平时,忽略管子的漏电流,两输入口需200uA

  200uAx15K=3V即上拉电阻压降为3V,输出口可达到2V,此阻值为最大阻值,再大就拉不到2V了。选10K可用。COMS门的可参考74HC系列

  设计时管子的漏电流不可忽略,IO口实际电流在不同电平下也是不同的,上述仅仅是原理,一句话概括为:输出高电平时要喂饱后面的输入口,输出低电平不要把输出口喂撑了(否则多余的电流喂给了级联的输入口,高于低电平门限值就不可靠了)

  在数字电路中不用的输入脚都要接固定电平,通过1k电阻接高电平或接地。

  1.电阻作用:

  接电组就是为了防止输入端悬空

  减弱外部电流对芯片产生的干扰

  保护cmos内的保护二极管,一般电流不大于10mA

  上拉和下拉、限流

  1.改变电平的电位,常用在TTL-CMOS匹配

  2.在引脚悬空时有确定的状态

  3.增加高电平输出时的驱动能力。

  4、为OC门提供电流

  那要看输出口驱动的是什么器件,如果该器件需要高电压的话,而输出口的输出电压又不够,就需要加上拉电阻。

  如果有上拉电阻那它的端口在默认值为高电平你要控制它必须用低电平才能控制如三态门电路三极管的集电极,或二极管正极去控制把上拉电阻的电流拉下来成为低电平。反之,

  尤其用在接口电路中,为了得到确定的电平,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以保证正确的电路状态,以免发生意外,比如,在电机控制中,逆变桥上下桥臂不能直通,如果它们都用同一个单片机来驱动,必须设置初始状态.防止直通!

  2、定义: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

  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

  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3、为什么要使用拉电阻:

  一般作单键触发使用时,如果IC本身没有内接电阻,为了使单键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必须在IC外部另接一电阻。

  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

  一般说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设置,有的不可以设置,有的是内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输出类似与一个三极管的C,当C接通过一个电阻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成为上C拉电阻,也就是说,如果该端口正常时为高电平,C通过一个电阻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称为下拉电阻,使该端口平时为低电平,作用吗:

  比如:当一个接有上拉电阻的端口设为输如状态时,他的常态就为高电平,用于检测低电平的输入。

  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一般说法是拉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的。

关键字:上拉电阻  下拉电阻 编辑:神话 引用地址:电子元器件常识: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上一篇: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2)——电容
下一篇:Vishay 扩充用于功率电子的重载电容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0:19

单片机资料上拉电阻的应用
如果是驱动led,那么用1K左右的就行了。如果希望亮度大一些,电阻可减小,最小不要小于200欧姆,否则电流太大;如果希望亮度小 一些,电阻可增大,增加到多少呢,主要看亮度情况,以亮度合适为准,一般来说超过3K以上时,亮度就很弱了,但是对于超高亮度的LED,有时 候电阻为10K时觉得亮度还能够用。我通常就用1k的。 对于驱动光耦合器,如果是高电位有效,即耦合器输入端接端口和地之间,那么和LED的情况是一样的;如果是低电位有效,即耦合器输入端接端 口和VCC之间,那么除了要串接一个1 4.7k之间的电阻以外,同时上拉电阻的阻值就可以用的特别大,用100k 500K之间的都行,当然用 10K的也可以,但
[单片机]
51单片机总结—上拉电阻
上拉电阻的作用: (1) 用于为OC和OD门电路,提供驱动能力。 以OC(集电极开路)电路为例: 例如,达林顿管(其实就是复合三级管)集成块ULN2003. 内部一路的电路如图,就是一个集电极开路电路。 如果不加上拉电阻是无法高电平驱动其他器件的。因为当三极管截至市没有电流流通的路径,更谈不上驱动了。这个跟单片机P0口加上拉电阻的原理一样。 (2)提高高电平电位: 单片机P1口外接4×4矩阵键盘。另外复用P1.0~P1.3外接ULN2003控制驱动步进电机。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当接入ULN2003时键盘无法工作,去掉ULN2003后键盘工作正常。ULN2003工作正常。(注,两个部分不同时工作) 问
[单片机]
51单片机总结—<font color='red'>上拉电阻</font>
单片机中上拉电阻的不可小觑的作用分析
本篇文章对于上拉电阻在单片机当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细致的介绍,相信在阅读过本篇文章之后,大家对于为什么要在单片机中添加上拉电阻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阅读过本篇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在单片机系统当中,上拉电阻逐渐成为了最为稳定也最为可靠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人知道上拉电阻在单片机系统当中的重要作用,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此重要。本篇文章就将为大家解释上拉电阻的重要性,为什么管脚和单片机大部分都要接上拉电阻呢? 专家称管脚和单片机接上拉电阻是必然的,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相比,上拉电阻要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上拉电阻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输入电流,电阻同时起到限流的作用。阻值的强弱只是上拉电阻的组织不同,实际上并没有什
[单片机]
51系列单片机IO引脚的驱动能力与上拉电阻分析
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将允许外部器件,向单片机引脚内灌入电流,这个电流,称为“灌电流”,外部电路称为“灌电流负载”;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则允许外部器件,从单片机的引脚,拉出电流,这个电流,称为“拉电流”,外部电路称为“拉电流负载”。 这些电流一般是多少?最大限度是多少? 这就是常见的单片机输出 驱动能力 的问题。 早期的 51 系列单片机的带负载能力,是很小的,仅仅用“能带动多少个 TTL 输入端”来说明的。P1、P2 和 P3口,每个引脚可以都带动 3 个 TTL 输入端,只有 P0 口的能力强,它可以带动 8 个! 分析一下 TTL 的输入特性,就可以发现,51 单片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驱动能力。它的引脚,甚至不
[单片机]
51系列单片机IO引脚的驱动能力与<font color='red'>上拉电阻</font>分析
51单片机之上拉与下拉电阻
1 基础知识 1.1 三极管 三极管的类型有两种:PNP与NPN 三极管的简化理解: 基极(B)是一个开关, 当开关打开时,集电极(C)与发射极(E)就导通了; 当开关闭合时,集电极(C)与发射极(E)就断开了。 导通方向的判定: (NPN管)箭头是C指向E,电流就从C流向E; (PNP管)箭头是E指向C,电流就从E流向C,要注意控制端电流的方向。 1.2 场效应晶体管 场效应管的电流方向: N型沟道场效应管漏极电流是从D流向S的; P型沟道场效应管漏极电流是从S流向D的; G上没有电流,场效应管是通过电压控制导通与关断的。 2 输出模式 2.1 开集输出 单片机 在输出模式下,集电极直
[单片机]
51单片机之上拉与<font color='red'>下拉电阻</font>
avrI/O 端口操作和上拉电阻
AVR单片机端口操作 说明:本节重点介绍真正双向端口操作的方法,及与伪双向端口操作的不同。跑马灯例子。建议先看跑马灯,再绕回来看前面的介绍。 AVR端口是真正的双向端口,不像51伪双向。这也是AVR的一项优势,只是操作时大家注意DDRn就可以了。真正双向端口在模拟时序方面不如伪双向的方便。 DDRn PORTn PINn 解释:n为端口号:ABCDE DDRn:控制端口是输入还是输出,0为输入,1为输出。个人记忆方法:一比零大所以往外挤,即1为输出,0为输入。 PORTn:从引脚输出信号,当DDRn为1时,可以通过PORTn=x等端口操作语句给引脚输出赋值。 PINn:从引脚读输入信号,
[单片机]
AVR单片机使用内部上拉电阻的疑问
看了M16手册上对I/O端口的说明,其中说设置DDXn=0,PORTn=1,PUD=0.就可以使用内部上拉电阻了。既然可以这么用,那么在使用按键电路,低电平有效的时候,就可以用内部上拉,为何还用外接上拉? 曾问了一个网友,他说,内部上拉电阻小些,抗干扰不好,如果按键需要外接线还是有外部电阻好些。 所以请问一下BBS友人,AVR设置内部上拉的目的何在?对于外部上拉和内部上拉又应该如何选择? 1、内部上拉是一个阻值比较大的固定电阻。 在强干扰场合,或引线比较长的情况,外加较小阻值的上拉电阻,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2、技术总监awey说的很有道理,我对这个深有体会。我做EMC的时候,有干扰的情况下,按键会被误触发。再接一个1K
[单片机]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的比较
上拉 电阻 : 1、当TTL 电路 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 单片机 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 芯片 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电源管理]
小广播
最新模拟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