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车燃效堪比混合动力 马自达SKYACTIV技术全貌(二)

发布者:shengju最新更新时间:2010-12-28 来源: 技术在线关键字:马自达  SKYACTIV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降低摩擦损失

  由于局部性高温燃烧、以及氧气不足的燃烧得以避免,因此可降低NOx及煤烟的产生。由于是在上止点附近进行喷射及燃烧,因此,活塞的冲程全都用于产生驱动力,由此带来了热效率的提升。

  降低压缩比的第二个好处是,发动机各部件的轻量化以及摩擦损失的降低。由于筒内最大燃烧压力降低了,因而可降低发动机构造体的所需强度。汽缸体(Cylinder Block)方面,结合利用铝(Al)合金,从而减轻了25kg的重量。

  汽缸盖罩(Cylinder Head)方面,通过薄壁化以及排气歧管的一体化,减轻了3kg的重量。运动类部件中,活塞及曲柄轴(Crank Shaft)的重量减轻了25%。上述运动类部件的轻量化有助于摩擦损失的降低,马自达称,实现了几乎与汽油发动机相同的摩擦损失(图8)。摩擦损失的降低带来了2~5%的燃效提升。

图8 SKYACTIV-D与老式发动机的摩擦损失对比
与老式发动机相比,SKYACTIV‐D由于筒内最大燃烧压力下降,因而可实现运动部件的轻量化及小型化,可将摩擦损失减小到与汽油发动机相当的水平。


  尽管有这些好处,此前却没有降低柴油发动机压缩比,理由是因为存在着低温起动性下降、在预热行驶过程中出现半失火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自达采用了平均每次燃烧最多可喷射9次的高响应性压电喷嘴。凭借着利用这种喷射的自由度来实现的精密喷射控制、以及陶瓷电热塞(Ceramic Glow Plug),使低压缩比条件下的稳步起动成为可能。

  另一项技术是装备在排气阀里的VVL(可变阀门提升机构)。该技术在低温起动时切换凸轮,在吸入工艺中略微打开排气阀。使排气孔内的高温残留气体逆流进入汽缸内,借此提高吸入空气温度,并促进点火。

图9 2级涡轮
通过区分使用大小2个涡轮,从而在低转速区段也能确保足够的空气量。

  另外,作为日本厂商的乘用车用柴油发动机首次采用了2级涡轮增压器,这一点也值得作为关键技术予以关注(图9)。2级涡轮是一种在低速时主要启动小型涡轮,高速时主要启动大型涡轮,以便从低速到高速都能充入足量空气的增压系统。

  为了减少NOx的发生,新型柴油采用了大量EGR(尾气再循环),但如果因此使空气量出现不足,则会成为煤烟产生的原因。2级涡轮的采用,使得在低速时确保足够的空气量成为可能。

集中了AT、CVT、DCT的优点

  新型自动变速箱SKYACTIV-Drive的开发目标是,将已有的AT(自动变速箱)、CVT(无级变速箱)、DCT(Dual ClutchTransmission)的优点集于一身。

  在日本较多采用的CVT的优点是顺畅的变速、以及低速燃效十分出色,但在高速燃效以及油门操作的直接感方面稍逊一筹。普通AT虽然在美国是主流,但在低速燃效、操作的直接感、顺畅的加速等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相反,在欧洲日益增多的DCT虽然在燃效以及操作直接感方面具有优势,但在起动以及蠕动(Creep)的顺畅度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page]

  从马自达的企业规模来看,面向所有地区准备不同的变速箱是不现实的。于是,马自达将以往的AT作为原型,致力于开发出一种集中了上述所有变速箱优点的新型变速箱。

  马自达的新型变速箱以已有的AT构造为原型,对其缺点进行了测定改进。低速燃效以及加速时的操作直接感较差这一老式AT的难点,起因于其采用了通过流体传导驱动力的扭矩转换器(变矩器)。于是,马自达针对老式AT大幅提高了锁定(Lockup)区域,借此大幅提高了操作直接感以及燃效。

  如果在JC08模式下进行对比,那么,相对于老式5AT的锁定时间比率为49%,新型AT扩大到了82%。与老式AT相比,实现了4~7%的燃效提升。

  实现扩大锁定区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采用了新型锁止离合器(Lockup Clutch)。老式锁止离合器以通过变矩器机壳与安装在发动机一侧的离合器面片(Clutch Facing)相接触来传导驱动力的类型居多。

图10 SKYACTIV-Drive的扭矩转换器
一方面尽最大努力减小扭矩转换器的体型,另一方面,锁止离合器采用油压多板离合器,借此延长锁定时间,提高燃效。
  与此不同,马自达的新型AT采用控制性及耐久性更高的油压多板离合器作为锁止离合器,因此,即使离合器在低速时闭合,也能降低振动及噪声,同时还确保了使用频度增加后的可靠性(图10)。与此同时,比以前加大了使离合器闭合时的振动衰减下来的减震器。为了确保油压多板离合器以及较大的减震器的安装空间,干脆设想变矩器只在极低速时才使用,因而其体型做得更加小巧。

  此外,将油压控制机构与ECU(电子控制单元)合二为一,借此提高液压油压力的精度,并且在油压控制的传动装置中采用响应性较高的螺线管,借助这些措施实现了可与DCT匹敌的快速变速动作。马自达称,要降低振动及噪声,不仅需要变速箱的改进,还必须进行提高车体刚性、降低排气系统的振动、改进发动机支架等与其他部门的联动。

  另一方面,新型手动变速箱SKYACTIV-MT努力通过前轮驱动车用的手动变速箱,实现了像运动车一样轻快而又内敛的换挡感触,另外还通过构造的调整,实现了大幅度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在换挡感触的改进方面,为了兼具操作力较小、冲程较短这两种相反的特性,马自达新开发出了通过较小的内部冲程也能精确传导操作力的、模块较小的同步机构。而构造的调整方面,通过采用2速及3速输入齿轮兼用的构造,将第二轴的长度缩短了20%(图11)。马自达称,与其他的构造调整加在一起,将变速箱单体的重量减轻了约16%。 (未完待续)
图11 2速及3速输入齿轮(Input Gear)实现通用化
为了缩短轴向长度,SKYACTIV-MT实现了齿轮及轴的通用化。

关键字:马自达  SKYACTIV 引用地址:汽油车燃效堪比混合动力 马自达SKYACTIV技术全貌(二)

上一篇:汽油车燃效堪比混合动力 马自达SKYACTIV技术全貌(一)
下一篇:汽油车燃效堪比混合动力 马自达SKYACTIV技术全貌(三)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4 17:58

马自达的自动驾驶理念:我们不会配备自动操控功能
      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自动驾驶技术——马自达常务执行董事、主管研究开发与成本革新的藤原清志在《日经汽车技术》与《日经商务周刊》举办的汽车技术研讨会“新一代汽车2015发行纪念研讨会,汽车的未来——自动驾驶、工业4.0如何改变汽车行业”上登台发言,讲述了该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的理念(图)。马自达不会采用机械和系统全部由车辆处理的“完全自动驾驶”方法,而是要实现以人为主驾驶汽车,在发生意外时越过人工操作,自动驾驶汽车前往安全地点的系统。藤原表示,“我们绝对不会配备自动操控车辆前往目的地的功能”。     马自达的理念是,自动驾驶技术要以“人愉快地操控汽车”为基础。因此,汽车配备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是“备份系统”。该
[汽车电子]
谁才是黑科技之王?马自达的新技术要和丰田、本田媲美?
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叫“热效率”。这个名词应该就是丰田在大力宣传TNGA架构时,介绍该架构下的新发动机时所传出来的。虽然如它的宣传所述,丰田全新发动机动感力量引擎(Dynamic Force Engines)是目前在市出售的所有车型上所搭载的发动机中,燃效最高的,能够达到40%-41%。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其他几个主机厂将相继推出燃效极高的新发动机,其中就包括技术大神马自达的skyactive-X,它的热效率甚至要接近50%。 先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热效率,我们可以粗俗的把它看为燃料能被真正转化为机械能的比值,即发动机输出的机械功与燃烧燃料产生的化学能之间的比例。 马自达skyactive-X skyactive-X是马自达
[汽车电子]
马自达销量不够 只能拿产品来凑
  虽然销量有所下滑,但马自达在坚持自我的道路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硬”。   MazdaCX-8在广州车展开启预售。据了解,MazdaCX-8的市场定位为7座城市SUV,也是马自达在中国市场首款7座SUV,已决定在长安马自达量产,预售价格为26万元-34万元。      在谈及CX-8与市场竞品有何区别时,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渡部宣彦向记者表示,CX-8具备设计高雅、行驶柔顺、空间宽敞三大特点。“与当前热销的汉兰达相比,CX-8是一个城市级的SUV,在产品风格上还是有所不同。”   销量不够,产品来凑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已连续数月出现下滑,在整体市场因素和自身在华战略的影响下,马自达品牌在
[嵌入式]
马自达CX-3什么时候上市?将于年底在国内正式上市
    据最新消息称,马自达CX-3将于年底进口至国内上市。鉴于成本因素,马自达CX-3将不会考虑国产。进口版CX-3的起售价预计为13万元左右,搭载的是一台2.0L创驰蓝天自然吸气发动机,并提供四驱可选。   外观方面,马自达CX-3采用了上下分体式的前进气格栅造型,同时其配有亮光的镀铬条加以装饰。此外,新车犀利的LED灯带造型搭配上富有时尚气息的五辐花瓣式轮圈,其视觉效果上颇有几分全新CX-5车型的神韵。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275/1765/1550mm,轴距为2570mm。车尾方面,马自达CX-3采用了双边单出式的排气布局,同时尾灯组融入了LED光源,其点亮后的效果或极具辨识度。   马自达C
[汽车电子]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