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完成核磁共振检查,Facebook的AI技术现在还经不住考验

发布者:technology78最新更新时间:2018-08-29 关键字:科技  医疗  检查  AI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Facebook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与纽约大学医学院达成合作,尝试将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速度提高十倍。MRI的检查速度一般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如果将其检查的速度提高十倍,未来的放射科医生则有望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完成检测工作。而这看似小小的技术合作,又会给当前的医疗现状带来怎样的改变?

AI加速MRI检查,吹一场医疗新风

不管人们对人工智能打败人类围棋高手、游戏高手等新闻多么津津乐道,只要谈到人工智能的实用性,都会有点嗤之以鼻。尽管处处有着偌大的标语告诉我们,世界已经进入了的智能化大发展的时代,但是就算拿声势最为浩大的智能手机举例,其最能打的还是千年不变的“AI拍照”,这未免有些令人失望。因此,人工智能若想要得到大众的认可,还需真正给大众的生活吹来一阵新风。那么,我们就从这次Facebook的AI加速核磁共振成像看看这场新风吹得还舒服否?

1、技术更适应人性,优化医疗体验

核磁共振的检查时间如果能够被缩短到几分钟,且不论它在医学上有多大的进步意义,其对于普通的病患而言乃是天大的福音。因为,首先,当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时候,患者不仅需要在检查设备中一动不动地躺着,而且还要求控制呼吸,甚至是不要吞咽口水,否则便十分容易影响检查结果。

另外,在幽闭的检查空间当中,检查机器会不断产生哔哔的噪声,让人难以忍受。但由于传统的核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这更是进一步加剧了核磁共振检查给患者带来的压力。因此,完成这样一项检查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小孩以及老人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若是核磁共振的检查时间变为5分钟,那么过去痛苦的医疗体验将会得到改善,适应了人性的技术也能够造福更多人群。

2、大众医疗检查需求被更全面的覆盖

2014年6月到2016年7月底之间,医疗影像领域投资并购事件约40笔左右,很受资本青睐。在这背后是我国的总人口和老龄化人口同时攀升,以及社会总体收入上行所带来的医疗影像检查需求大爆发。近20年来,在我国的人口结构当中,疾病高发的老龄群体持续增加,造成人均医疗影像需求增大。而人均GDP的提高带来消费升级,导致大众在医疗领域分配收入的意愿上升。尤其是面对医疗影像检查,其本身的预防意义更是颇为当下人群所重视。

然而回到目前的医疗影像检查领域,传统的CT检查,检查时间短但带来的辐射伤害大。而传统的核磁共振检查无辐射伤害,但是所需的时间却太长。这便意味着面对一些急诊病人,医院只能使用CT而无法使用核磁共振。另外,由于核磁共振的检查时间过长,导致医院每天能够安排检查的病患数量十分有限,而这所带来的后果是影像检查领域供给失衡,大量病患在影像检查上所需的等待时间过长。

因此,当被加速的MRI进入医院,其将能够更全面的覆盖当下来自大众的医疗检查需求,从而缓解当前过于紧张的医疗资源所带来的供给失衡的现状。

但跨越1h与5min之间“时间的长河”,还需跋涉

但是,5分钟的检查时间还只是Facebook放出的一句狠话。在为这句狠话鼓掌的同时,我们还需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唏嘘之声。

1、AI的底层建筑恐怕不稳

核磁共振成像时间之所以如此长有其物理原理。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在不同的成像之下不同的原子会于磁场当中受到激发。而原子从激发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决定了扫描时间的长短。但是不同的原子恢复时间不同,而且其恢复时间不会受到外部软件的加持而改变。

这就说明Facebook所使用的深度学习技术并不能够从本质上缩短核磁共振的检查时间。实际上,Facebook这次新瓶装旧酒,其思路仅是机器深度学习在图像领域的延伸罢了。简单来说,Facebook主要利用了AI的深度学习技术将短时间内形成的低清晰度医疗影像修复转变成能供医生诊断的高清晰度影像。

然则,这就回到了AI数据这一底层建筑的问题上。首先,目前可供利用的医疗数据是存在风险的,AI现在进行深度学习所使用的医疗影像数据是否经过了患者的同意,是否会暴露患者的隐私这都不得而知。未来若是研发成果得到商业化,难免会面临来自大众的隐私追问。再者,医疗数据的质量就目前而言仍然难以保障,医疗数据所需要的精准程度甚至超过任何领域所需的数据,而标识医疗数据的人员目前储备不足,青年医生水平不够,高资历的医生又显得大材小用,这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恐怕也是下一步医疗数据质量要怎样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2、技术普及恐难得到厂商点头

缩短核磁共振的检查时间对于就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但是这桩好事是否具备广泛推行的条件却还是未知数。目前我国的医用磁共振设备院均拥有量和人均拥有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上行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未来医用磁共振设备的市场的需求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这对于基本垄断了高端磁共振设备的三大厂商通用电气、西门子和飞利浦原本是盈利上涨的信号。

但是,若AI技术缩短了核磁共振检查所需要的时间,那么一台磁共振设备单日所能完成的检查数量将得到数十倍的增加。回到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上就会发现,原来需求侧数量的增长不一定要靠增加供给侧的数量才能解决,提高供给侧的质量也能让问题得到缓解。

然而,对于三大厂商而言,他们或不会那么容易对这份技术的普及点头。一,他们没有动力进行产品AI化。观全球的MRI市场,目前西门子、飞利浦和通用电气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以国内的情况为例,这些进口品牌已经占据我国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7成,而国产品牌大多数仅集中于中低端市场。所以,没有外部威胁的三大厂商并没有任何压力让他们不得不进行AI层面的加持和产品改革;二,他们不愿意利益被分食。为磁共振设备嵌入AI技术会带来成本的提高,借增加的成本来提高磁共振设备的销售价格是弥补磁共振销量下降的一种方式。但随着AI技术的开源程度提高,我们能够看到的是AI的加持让磁共振设备的价格上调的比例恐怕并不会很大。因此,三大厂商在这项技术的普及上可能还需要细细考虑。

3、炒作成分稀释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可

不管是5分钟完成核磁共振的检查,还是90%以上的AI“读片率“,抑或是人工智能大败人类围棋手和游戏高手。这些媒体论断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吹捧,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辐射程度。这就好比“狼来了”的故事,一次简单的科研合作,一个普通的科研结果,在媒体的二次解读下或许都会成为一个爆炸性的科技新闻,而这并非科研人员的初衷。况且,过多的媒体炒作容易消磨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并将对那些今后真正能够造福社会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广造成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而设想如果整个人工智能行业陷入“塔西佗陷阱”,那么第一个遭受信任冲击的就会是医疗行业

目前5分钟完成核磁共振检查还只是一个科研目标,但媒体对其进行报道时往往采用肯定式的语气来吸引读者点击。但面对这类不严谨的新闻报道,大众应该学会保持冷静。5分钟扫描出来的磁共振图像能达到供医生诊断的清晰度吗?罕见病的学习数据是否足够?如果图像清晰度不够,微小病灶还能够被发现吗?这样的技术实现到底还需要多少年?这都是大众面对这类信息时应该反问自己的问题。

现在人工智能的噱头过大,但现实落地场景的不足导致了行业只能使用技术营销来补足市场信心,吸引资本。可如此终究不是长久之道,我们必须要开始关注在人工智能炒作下,大众的信心是否还坚持得住。


关键字:科技  医疗  检查  AI 引用地址:5分钟完成核磁共振检查,Facebook的AI技术现在还经不住考验

上一篇:捷豹路虎给自动驾驶车辆安装“眼睛” 提高行人信心
下一篇:罗杰斯战略性资产购买为先进互联解决方案事业部扩充产能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20:12

什么才是智能车该有的样子?一篇看懂上海车展汽车黑科技
逛了两圈上海车展,给我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燃油车再也抢不到头条了,所有重磅内容都偏向电动车与自动驾驶,当然,还有华为inside、大疆车载和一直不缺乏热搜的特斯拉。都说2021年是自动驾驶元年,那么自动驾驶真的能如期所知么?智能汽车该有的样又是什么呢? 激光雷达正式上车    目前大多数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还称不上真正的自动驾驶,L3级别这个鸿沟似乎很难迈过去。之前诸多车企,像特斯拉、小鹏、理想、蔚来,都是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来探知周边环境的,可实现高速导航辅助驾驶,但是遇到城市内复杂路况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但是,激光雷达的正式应用,让自动驾驶技术和安全保障有了质的提升。 激光雷达 优缺点 机械式激光雷达
[汽车电子]
什么才是智能车该有的样子?一篇看懂上海车展汽车黑<font color='red'>科技</font>
超灵敏脉搏传感器问世 提供移动智能健康医疗发展新思路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所研究员李舟和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领导的团队,与北京安贞医院和朝阳医院的专家合作,研发出无需信号放大就可蓝牙传输、针对心血管疾病进行预警和诊断的自驱动超高灵敏脉搏 传感器 。 脉搏传感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传感技术之一,但脉搏传感器件在灵敏度、信噪比、功耗及成本等方面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此次研发的新器件在测试中成功将脉搏振动直接转化为高达1.52V的电信号,其信噪比是光电脉搏传感器的10倍,价格是后者的1/5。将该脉搏传感器与蓝牙模块集成整合,可实现脉搏信号的无线传输,并实现在智能手机/电脑上的可视化显示与分析。利用该脉搏传感系统,研究人员对一组健康成人和一组患者进行了对比试验,成功实现了对心律失常(房颤
[医疗电子]
IFS实验室成功验证企业应用系统如何与穿戴式科技互动
全球领先的ERP解决方案提供商IFS公司(艾菲诗软件),其创新领军部门--IFS实验室近日宣布:该实验室已成功验证企业系统用户如何与穿戴式设备(如最新上市的三星Samsung Gear 2)互动,并从中获益。 IFS实验室的验证(POC)展示了来自IFS系统的各项应用提示如何全程流畅地到达并被穿戴式设备所接收。通过三星具备提醒功能的API接口,IFS将来自其ERP、EAM(企业资产管理)和ESM(企业服务管理)系统流程的相关提醒同步送达至穿戴式设备。比如,当重要产品部件发货、关键项目启动或结束,甚至发票支付完成时,现场服务人员都可以从自己的穿戴式设备上收到提醒。 IFS 实验室总监David Anderson表示:
[物联网]
AI也可用于欺骗AI?这是什么操作
不可否认,得力于物联网各类应用的逐步落地,也令互联网变得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然而,这些新兴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针对联网设备的各种安全威胁也随之而来。   如今,网络安全已迈入包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内的‘大安全’时代,安全的边界也变得愈发模糊,面对不断恶化与复杂的安全形势,如何利用当下最热门的 人工智能 技术,提升安全产业自然也就成为安全领域的关注热点。然而,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人工智能自然也不例外。     你不知道吧?人工智能也有它的“难言之隐” 在Gartner发布2017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中,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成为关注热点,而在安全领域人工智能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人工智能凭其自动化以及强大
[嵌入式]
AI/ML促使FPGA和ASIC走到了一起
翻译自——Semiwiki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应用场景快速发展演进,对芯片的算力、安全性等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诉求。据市场调研公司Semico Research数据显示,2018年FPGA市值约为10亿美元,在未来4年内,人工智能应用中FPGA的市场规模将增长3倍,达到52亿美元。要知道,这个增长是非常惊人的,毕竟过去多年,FPGA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也才8%-9%。目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应用场景的FPGA市场约为25%,预计两年后将达到72%。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则需要性能更高、更加灵活的AI 算法解决方案。 关于块浮点数(BFP)已经出现一段时间了,但是现在才开始被看作是执行机器学习操作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
[嵌入式]
<font color='red'>AI</font>/ML促使FPGA和ASIC走到了一起
科技蒙太奇:两只手轻松实现虚拟现实键盘
未来在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场景中的键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下么是YiViAn了解的来自网友的最新创意。 当你不能用或不想用声控打字的时候,就可以试试这款手指键盘,它同时也可以和虚拟现实的手势跟踪设备如Leap Motion联用。与其他的解决方案如“air writing”和 虚拟键盘 不同,这种设计不会对手臂和手造成负担,导致“猩猩手臂”。虽然用户的手臂不一定是放在固体表面上,但由于手指输入的物理性和触感,这一体验还是很棒。人类所拥有的指骨数量非常适合手指键盘!       当你想输入字母D时,就这样… 顺便说一下,为什么还是按照qwert这样的顺序呢?难不成设计师生活在古代?之所以这么设计,是不想一下
[嵌入式]
为重返中国 谷歌要拿人工智能做跳板!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对移动支付接受程度极高的国家,在新的大数据、云计算到来之时,成为最有可能弯道超车的国家。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数据量,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在下一个科技互联网时代,数据将是一切技术发展、创新的基础。 谷歌自研处理器TPU 对于这样的中国, 自2010年 Google 因审查而让搜索引擎等服务退出中国之后,谷歌无数次想要重返中国。也有过“曲线入国”,通过Google Play进入中国的传闻不绝于耳。但是,如今依然没能“成行”。 如今,谷歌似乎对于重返中国的方案有了新的主意:AI。 人工智能成为下一个可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技术产品,谷歌长期以来都投入和极大力度。其机器学习框架 TensorFlow的开源
[家用电子]
意法半导体新无线充电器开发板面向工业、医疗和智能家居应用
50W发射端和接收端配套方案,采用ST超充协议,简化快充设计 2024年6月14日,中国– 意法半导体推出了一个包含50W发射端和接收端的Qi无线充电配套方案 ,以加快医疗仪器、工业设备、家用电器和计算机外围设备等高功率应用无线充电器的研发周期。 通过采用意法半导体的新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开发者可以把无线充电的便利性和充电速度带到对输出功率和充电速度有更高要求的应用领域,包括无线吸尘器、无线电动工具、无人机等移动机器人、医疗药物输送设备、便携式超声系统、舞台灯光和移动照明、打印机和扫描仪。因为不再需要电缆、连接器和复杂的对接配置,这些产品的设计变得更简单,价格更便宜,工作更可靠。 STEVAL-WBC2TX50电能
[电源管理]
意法半导体新无线充电器开发板面向工业、<font color='red'>医疗</font>和智能家居应用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