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明高院士:锂离子电池仍将可能是动力电池主流技术

发布者:740322lwj最新更新时间:2019-01-16 来源: 电池中国网关键字: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上表示,仍具有成为动力电池主流技术的潜质和前景,但安全性尤为重要。

欧阳明高认为,从车用角度看,最重要的是体积能量密度而不是重量能量密度。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虽然理论重量能量密度比较高,但体积能量密度目前还很难超越。因此,他认为具有成为动力电池主流技术的潜质和前景,但瓶颈是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他认为,2018年出现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搭载电池大多是2016年左右生产的NCM523体系电池。而随着高镍材料的大规模应用,电池的热稳定性将会变得越来越差,未来车辆安全性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必须采取手段来预防安全性问题。

  以下为欧阳明高发言全文:

  尊敬的万钢主席、苗圩部长、陈清泰理事长,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我介绍一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展望。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到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再到新能源汽车强国战略。2018年11月,全国政协召开了“双周座谈会”,一些委员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提出要面向2035年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我们首先从技术角度来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我就纯电动力、混合动力、以及电动化和新能源融合四个方面做一下展望。

  第一,纯电动力的技术展望。

  自2008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已经10年,实际装车产品的能量密度提高了2.5倍,实现了蓄电池领域百年来革命性的突破。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300瓦时/公斤,这是全球的共同目标,而中国也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

  从车用角度看,最重要的是体积能量密度而不是重量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在这个方面是最具优势的,现在的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虽然理论重量能量密度比较高的,但体积能量密度目前还很难超越锂离子电池。在这个方面,我们认为锂离子电池具有成为动力电池主流技术的潜质和前景,但瓶颈是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安全性。2018年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这些事故车辆使用的电池基本上是在2016年左右生产的,大概是NCM523体系。随着高镍的应用,电池的热稳定性将会变差,未来安全性风险会更大,所以必须采取手段来预防安全性问题。

  首先,当前锂离子电池从单体层面完全杜绝热失控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可以从电池系统的热机电设计与控制设计来防止诱发和蔓延,即便单体出现热失控也不会发生事故。

  其次,从改善电池本身安全性出发,要发展新型的固态电解质电池。最近我们与日本专家讨论,日本为应对中国和韩国电池产业的崛起,举全国之力研发下一代固态电池,每年政府经费达到50-100亿日元。美国和欧洲原有的电池产业是比较薄弱的,他们也在全力开发新一代固态电池,以实现超越。中国电池产业虽然暂时取得优势,但国际竞争压力巨大,需要全力追赶固态电池前沿技术。当前国内也有一些固态电池,但还不是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估计在2025-2030年(后以后)才会真正实现,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

  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家组提出了路线图的展望。总体看,电池正极发展方向是减钴到无钴,负极将是加硅,硅的含量将逐步提升,甚至是全硅。电解质要减少有机溶剂,逐步提高锂盐的浓度,但是未来可能要开发全固态电解质,但是全固态电解质目前还有很多技术瓶颈需要克服,需要逐步开展。

  除了电池,大家目前关注的可能是续驶里程,解决了电池并不能解决续驶里程的全部问题,目前续驶里程已经从150公里提高到普遍300公里以上,但是客户的抱怨并没有减少,因为实际的续驶里程低于期望值。我本人也是电动车的用户,我深有感触,实际的续驶里程对气温和驾驶风格是非常敏感的。靠增大电池装载量来增加续驶里程不是根本出路,主流技术路线是提高电动汽车能效和充电便利性。

  首先,在能效方面,高效电驱动系统的技术变革将会在未来5年发生,即电机驱动系统高速化、高效化、小型化,现在转速能够达到1.8万转/min,未来可能会到2万转/min;电机的体积、重量逐步减少,由于电机材料成本下降,电机成本也会下降。

  其次,以碳化硅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频、高效电力电子将普遍使用,这也将会支撑高速电机的发展,使电机向小型、高效、低成本方向发展。据了解,美国能源部最近提出,面向2025年极具挑战性的目标:电机达到50千瓦/L,电机控制器100千瓦/L。这个目标如果实现,将对电动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另外是热管理,新一代热泵空调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并开始产业化推广,现在已经有企业装车,这会降低对气温的敏感性,使冬季低温环境下续驶里程的损失比现在降低2/3,从30%降到10%。还有就是整车能效优化集成技术的突破,可以说电耗是整车集成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指标,电动车的节能比燃油车更重要,应该采用法规来管理。日产聆风是一个标杆车型,小型车NEDC工况接近10度电/百公里,装载40-60度电可以行驶400-500公里,降低了电池的装载量。

  再一个就是充电的便利性,一是充电体系的建设,二是快充技术的突破。中国是220伏的电压,非常适合小功率慢充。现在应该尽量使家用轿车都配置慢充桩,这将成为主体的供电模式,未来成为能源互联网的终端节点;10-15分钟的快速充电是必备的,但快充的定位是应急,不是主体充电的模式,快充占比大概承担15-20%。现在的350千瓦直流快充和换电代价都太大了,还不理想。预计今后5-7年,新一代与储能结合、安全可靠的快充技术将会出现,这一块创新空间很大。

  面向未来,我们对电动汽车市场化路线图做一个简单展望。国内外研究显示,2025年电池系统的价格将会达到100美元/千瓦时左右,其实我国的磷酸铁锂会提前达到。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燃油汽车的价格和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将会持平,另外最严格的排放法规即将实施,燃油机的成本将会上升,拐点即将到来。我们认为在2025年左右,纯电动汽车性价比会实现大的突破。

  特斯拉进入中国,这是当前对纯电动汽车市场最重大的事件。应该说,特斯拉的纯电动战略正在趋于成熟,它会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挑战。Modle3作为一个标杆车型,是特斯拉最成功的一个车型,也是全面进入家庭的一个车型,现在每个月量产2万台以上,尤其可贵的是它全面升级了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机和智能化技术。总之,市场的开放和技术竞争将会加强技术创新,加速市场推广,加快成本下降。所以纯电动不是收缩和退出,而是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第二,混合动力技术展望。

  混合动力一般来讲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对于非汽车、非发动机行业人来说,容易混淆。首先是常规混合动力,即不可充电的混合动力,日本丰田、本田、日产分别开发了代表性的深混技术,引领了国际常规混合动力的潮流。但我们也看到去年以来,日本试产串联式的日产E-power的销量和油耗可以跟普瑞斯的功率分流产品相媲美,这说明我们不一定要走功率分流的路线,对中国来讲串联相对简单。

  另外就是可以外界充电的混合动力,我们叫插电式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分成两个阶段,在电量维持阶段是常规混合动力。但充完电之后,率先使用的是电池,这一段非常重要。这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纯电型插电式,就是全部用电,在充满电之后的第一阶段就是纯电动,但是还有部分是混合型插电,前面仍然是混合动力,比如20公里纯电续驶里程的普锐斯第一代插电混合就属于这种。我们认为,纯电插电混合动力在城区短途用电,高速、长途用油,根据中国的乘用车出行特征,可以省油80%以上,这是中国优势的技术路线,这是我国政府规定5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驶里程政策带来的一个红利。如果将纯电型的插电混合动力按功能和结构分开分析,其实有九类混合动力,纯电型混合动力既可以串联、并联,也可以混联。根据中国对的增程式定义,实际上是串联的纯电型插电混合动力,是纯电插电混合动力中的一类。中国可能主要是并联和串联两种,混联不会成为主流。

  比较这两种方式发现,在混合动力模式下,并联纯电型相较于串联纯电型,具有成本和动力优势,国内领先企业正在着力探索低成本的纯电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具有中国优势的技术路线。而且可以抗衡国外深度混合动力的常规混合动力。在成本上,由于并联单电机代替双电机,综合油耗较常规混合动力更大,从40%到80%,在成本上可以跟常规混合动力竞争。这能够解决中国长期以来对深度混合动力头疼问题。

  如何实施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一是从燃油车升级转换后的节能汽车路线,常规混合动力到插电式混合动力。另外一个是从纯电动汽车转换的混合动力路线,纯电动到增程式和纯电型插电混合动力。具体来看,要通过模块化和平台化的发展,内燃机动力完全可以通过模块化发展到并联的三种构型,P2、P2.5和P3,最后发展成并联的纯电型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力系统方面,我们可以学习日产,发展串联混合动力,然后到串联混合动力。我们也可以加上增程式的串联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者叫增程式电动汽车,总之,中国混合动力技术的特色和优势仍然是纯电驱动。当然纯电驱动包括纯电动,但不等于纯电动。

  另外,必须提到的是混合动力的核心技术—发动机技术。目前国内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效率为35%-37%,国际水平38%-41%,距离内燃机的极限效率:柴油机大概55%,汽油机45-50%,还有很大空间,我们还需要大力创新。在混合动力发动机方面,现在国际上有效效率已经超过45%,主要的技术路径包括提高压缩比、稀薄燃烧增压和稀薄燃烧的压燃。值得一提的是增程式的电动汽车可能会是小功率的增程机,我们现在探索有转子发动机和自由对塞式发动机等等,从国际文献分析和自我研究的角度,我们认为主流的技术路线仍然是小排量四冲程的汽油机。

  第三,展望。

  燃料电池首先的效益定位,奔驰公司给出的分析,即便选用的基础内燃机不差,内燃混合动力全生命周期4.2升,相当于车上的油耗大概3升,但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效益的碳排放更加优异。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相比,当一次能源为天然气的时候,燃料电池效益高于纯电动,当一次能源为可再生能源的时候,燃料电池效益低于纯电动很多。另外只有基于可再生能源,才能实现近零碳排放。

  燃料电池和纯电动的成本平衡点,韩国现代分析乘用车大概是500公里左右,商用车100公里左右。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氢燃料电池系统更适合替代柴油机,锂离子电池系统更适合替代汽油机。从应用定位来看,燃料电池系统是卡车和公路客车的长途运载工具的最佳选择,这个分析来自丰田公司,也是燃料电池技术路线最佳的推崇者,从2009年到2018年,纯电动汽车的适合里程范围虽然扩大了,但燃料电池仍然定位在长途的商用车领域,这给我们很多启示。

  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是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型动力系统,中国开创了这条技术路线。燃料电池是国际的主流技术路线,中国燃料电池商业化已经开始,经过多年的示范,我们2017年底累计运行千辆,2018年年产超过1500辆,全国投入运营的加氢站达到12座,另外也有在建的。我们相信在中国的北方寒冷地区即SUV领域,燃料电池也具有竞争力。

  燃料电池目前面临许多挑战,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层面主要是膜电机和空压机。另外氢能技术,尤其是车载储氢技术,比如说储氢的能量密度仍然是不高的。刚才我们看到锂离子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可以达到每升800瓦时,系统只能达到每升600瓦时,氢系统70兆帕的是每升800瓦时,必须发展新一代的每升1200千瓦时的高能量、低成本的这种储氢系统。目前的氢能技术落后于燃料电池技术,需要全链条各环节氢能技术有新的突破,比如说液化需要进一步降低能耗。我们预计在2025年到2030年会有新一代的氢能技术的出现。

  总之,根据中国和全球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进程,我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于纯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大约晚十年左右。在2020年,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将会成熟,商用车市场,预计在五千到一万辆,标志性的车型是燃料电池车。2025年,燃料电池技术将会成熟,推广累计将会达到五到十万辆,标志性的车型是燃料电池的大型SUV,目前长城汽车在这方面应该说走在前列。2030年,新一代氢能技术突破,制氢、储氢、运氢全方面突破,燃料电池技术在交通和能源领域推广达到100万辆,标志性车型是燃料电池的长途货运卡车,将会达到一千公里的长途货运能力,一百万公里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总之,中国燃料电池产业链目前还很薄弱,但产业化态势全球最佳,已经吸引了全球相关资源的深度参与,预计今后五到十年,有可能达到与目前中国锂离子电池的国际地位相当的水平。

  第四,电动化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展望。

  我们目前叫电动车革命,即将发生的是新能源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在整车智能化方面,我们更多是在谈驾驶智能化,共享出行,其实还有能源的智能化,能源互联网和车网的共享,如果从驾驶共享的角度看,车辆总数会降低,但是从能源共的角度,家家都应该有电动汽车,在家里晚上充电,白天卖电,来赚取差价,这样所有车辆的总量不会降低,汽车产业的GDP也不会降低,所以这将是我们未来的出路。

  我重点要讲的是关于动力电动化之后的能源革命,电动化革命发展迅猛,中国首次在全球率先导入高科技领域,增长非常好。现在从孕育期、导入期进入成长期,还会到最后的高速成长期,我们认为在2020年之后,尤其是2025年之后,将会是突飞猛进的过程。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预测,2030年是八千万到一亿辆,大家共同认为所有的销量指标都会提前到达,也就是说2025年,保有量就会达到五千万到八千万,这是极有可能的,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为能源革命做好准备。

  大家知道光伏技术是中国的优势产业,现在效率普遍达到20%,下一步是30%。第三代光伏革命正在兴起,效率潜力巨大。中国光伏产业突飞猛进,分布式光伏引领发展。我们预计分布式光伏与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的组合能源系统将构建未来能源交通信息,我们必须为电动车规模化之后的能源革命做好准备。分布式光伏储能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及电动汽车相互需要,电动汽车需要新能源,新能源也需要电动汽车。“四位一体”的新能源系统,如果按照能源局的规划,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为50%,新能源也是50%,电动汽车上的电池将是50亿度,再加上储能电池(比如50亿度),可以达到100亿度以上,中国每天消费的电也就是140亿度,电池电量就可以供应中国用电。这将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将带来几万亿到十几万亿的产业。

  总之,面向2025年,我们展望电动化技术将会全方位的成熟,不管是锂离子电池还是燃料电池都会全方位成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也是价格性价比的拐点,电动车也是性价比的拐点,两个拐点都会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实现。这两个是天然的绝配组合,智能化也会突飞猛进,所以2025年左右是全方位突破的关键转折点。我们把新能源汽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电动汽车,但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到了第二阶段,新能源电动汽车就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就是我们最终的全方位革命的完成阶段。

  谢谢各位!


关键字: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引用地址:欧阳明高院士:锂离子电池仍将可能是动力电池主流技术

上一篇:三星SDI提出全固态电池发展蓝图
下一篇:无线技术能否克服电动汽车里程的问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20:20

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达2313.26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数码电子产品的加速普及, 锂离子电池 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其中,中国成为全球 锂离子电池 快速发展的市场之一。下面就随电源管理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产业链的良好拉动,锂电池市场增长,预计到2018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将达2313.26亿元。   中国是 锂离子电池 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201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52.87亿只,占全球总产量比重达到71.2%,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首位。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年产量达到78.42亿只,相比2010年的26.87亿只增长约3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9.54
[电源管理]
韩国量产氢燃料电池车 相关概念股将受带动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韩国现代汽车将率先量产氢燃料电池车。专家认为,邻国此举会促进国内企业加速发展,对氢燃料电池车概念股形成利好。     据韩媒报道,韩国现代汽车26日在蔚山工厂举行了氢燃料电池电动车量产仪式,从本月末起将正式生产途胜ix氢燃料电池电动车。途胜ix氢燃料电池电动车上将安装现代汽车独立研发的100公里级Stack燃料电池和压缩为700个大气压的氢罐,一次充电可行驶594公里。     永竹投资投资顾问郭施亮认为,韩国氢燃料电池车的量产无疑将加速推进氢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同时也会促进国内相关企业加速发展。目前来看,我国涉及
[汽车电子]
丰田拟将锂离子电池产量提高用于普锐斯
丰田汽车公司计划将锂离子电池的产量提高六倍,准备将这些电池用于旗舰车型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车型。 据《日经新闻》报道,目前,丰田多数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是镍金属氢化物电池,但丰田计划生产更多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汽车,那样车辆就可以更小,更轻,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 据说丰田和松下公司将建立一个新生产线,投资成本约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报道称他们的合资企业将增加锂离子电池产量达一年20万个。 丰田发言人酒井良称,“考虑到锂离子需求,其生合资企业正在考虑是否在大森工厂投产。” 但他拒绝评论是否下一代普锐斯将使用锂离子电池。 丰田4月份表示,自从1997年其油电混合动力车上市以来至今年三月底,累计销量已超过500万辆
[嵌入式]
美国研发高功率液体燃料电池 工作电压为传统氢燃料电池的2倍
据外媒报道,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交通运输部门的电气化对未来的能源和环境至关重要。不过,该部门的电气化需要大功率的燃料电池(单独使用或与电池结合使用),以促进向电动车辆(汽车和卡车)、船只和飞机过渡。 (图片来源:华盛顿大学) 液体燃料电池是传统氢燃料电池的完美替代品,因为不需要运输和存储氢,可以为无人潜水器、无人机以及电动飞行器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此外,此类燃料电池还可以作为现有纯 电动汽车 的增程器,以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 现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McKelvey工程学院的工程师们研发了一款高功率直接硼氢化物燃料
[汽车电子]
美国研发高功率液体<font color='red'>燃料电池</font> 工作电压为传统氢<font color='red'>燃料电池</font>的2倍
宝马氢燃料电池车将在全球进行试用,最大续航里程为504公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琳琳)3月3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宝马集团官方获悉,BMW iX5 Hydrogen氢燃料电池车项目进入下一阶段,近100辆BMW iX5 Hydrogen氢燃料电池车组成的试点车队将在全球进行车辆展示与试用,试点车队将于今年来到中国。 按照宝马集团透露的信息,BMW iX5 Hydrogen氢燃料电池车集成了氢燃料电池技术与第五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技术,驱动系统由两个储氢罐、一个燃料电池和电机构成。供应燃料电池所需的氢气储存在两个由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制成的700巴压力罐中,这两个压力罐总共可容纳近6000克的氢气。BMW iX5 Hydrogen氢燃料电池车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95千瓦(4
[汽车电子]
宝马氢<font color='red'>燃料电池</font>车将在全球进行试用,最大续航里程为504公里
燃料电池最大的障碍似乎是监管
  移动性和能源意识推动了在燃料电池上前所未有的兴趣,燃料电池是一个结合氢气和氧气产生电流,水和热量作为副产物的电化学装置。   大多数日本公司的产品已经实现新颖的设计以为从电池充电器到笔记本电脑等一系列产品供电,同时一组新兴的开发者正在致力于研究提高效率的新材料。通过每一次突破,燃料电池就与商业市场更近。产业研究表明,便携设备对功耗的需求比电池改进的速度快三倍。同时,由于笔记本电池的起火燃烧的大规模召回提升了电源需求的意识。   因此,燃料电池的前景前所未有的光明。最大的障碍似乎是监管:开发商仍然在等待携带燃料电池上飞机更明确的指导方针。但是不管怎样,这个技术有可能在未来系统中成为列入考虑的电源。
[焦点新闻]
动力电池置换期将至,废旧电池回收、处理问题已摆在眼前
“只知道电芯终生包换,至于换下来的电池去哪儿了,我还真不知道。”日前,北京车主赵翔2013年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出现了电池续航能力缩短的问题。按照生产厂家推出的“电芯保终生”政策,他到4S店进行了更换。面对拆卸下来的电池,赵翔生出了疑问:这些旧动力电池要如何处理?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这不是赵翔一个人的困惑。我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置换期将至,废旧电池回收、处理问题已摆在眼前。 2020年,动力电池将集中“退役” “作为新能源车最独特的部件,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相对车内其他的部件来说要短得多,一般而言使用年限为5到8年。”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麒认为,这意味着,国内首批进入市场的新能源车,将从今年开始逐步迎来
[电源管理]
一颗IC芯片从单节锂离子电池产生三个低于2V的电源轨
 IC 工艺几何尺寸的日益缩小促使当今电子产品的工作电压降至远远低于 2V 的水平,由此带来了诸多的设计挑战。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需要多个电源电压,例如:一个电压用于 CPU 内核,另一个电压用于 I/O,还有其它一些电压则用于外设。敏感的 RF、音频和仿真电路有可能需要另外的专用低噪声电源 (这些电源与那些对噪声不太敏感的数字电路是分开的)。随着电源数目的增加,为每个电压和具有特殊要求的子系统使用一个单独的电源 IC 变得不切实际。电路板的面积将很快地被日渐增多的电源所占用。针对空间不足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利用一个三路稳压器 (例如:LTC®3446,可由单颗 IC 芯片提供 3 种电压) 来实现电源集成。 内置于一个纤巧型封装中的三路
[电源管理]
一颗IC芯片从单节<font color='red'>锂离子电池</font>产生三个低于2V的电源轨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