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Ibeo CEO:自动驾驶需要更智能的激光雷达和传感器融合方式

发布者:ww313618最新更新时间:2017-11-30 来源: 车云网关键字:智能汽车  激光雷达  自动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奥迪发布带有L3自动驾驶功能的A8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新车前脸的一款激光雷达——ScaLa。ScaLa是全球第一款车规激光雷达,研发设计它的是一家德国公司Ibeo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Ibeo并不是一家初创企业,1998年6月1日创立时,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车载激光雷达。在经历了2000年被并入SICK AG(一家工业传感器系统供应商),2009年被现总裁买断独立之后,便有了今天的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系统供应商Ibeo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和很多公司不同,Ibeo既可以提供激光雷达硬件,也可以提供配套的软件算法。正是因为在软件算法方面的积累,Ibeo的现有业务已经从出售激光雷达软硬件产品,扩展到了传感器融合,乃至提供整套ADAS系统。

虽然Ibeo已经在车载激光雷达领域潜伏了好多年,但在国内举办用户大会还是第一次。11月20日Ibeo联合国内合作伙伴北京欧百拓信息科技(以下简称“欧百拓”)正式亮相,Ibeo CEO Dr. Ulrich Lages向我们揭晓了一款更适合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新一代3D固态激光雷达,也分享了一些Ibeo的经验和本土化思路。

Ibeo CEO Dr. Ulrich Lages

聪明的激光雷达知道“该看什么”

Ibeo成立至今,出售的激光雷达都是内部机械旋转式。产品主要有两款:一款就是和一级供应商法雷奥合作,完成车规量产的4线激光雷达ScaLa;另一款是LUX系列,有4线、8线两类,是很多自动驾驶预研项目中采用的重要传感器。

为了让传感器更智能,Ibeo会为自己的激光雷达产品提供点云处理和软件算法。目前Ibeo算法支持车道标线、目标物识别,支持的目标物分类包括乘用车、卡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在Ibeo用户大会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一张使用Ibeo激光雷达探测路面的示意图,对于Ibeo探测到的物体,都会被标准上具体分类,并提供道路信息。

在观察Ibeo现有产品时,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特点——Ibeo的机械旋转式产品只有4线和8线,适用于ADAS功能。而很多目标要做自动驾驶的公司,都在出售多线数3D扫描式激光雷达。

在我们提问线数是否越多越好时,Dr. Ulrich Lages把这个问题拆解成了两个部分来作答:1. 多线数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是未来车载激光雷达的方向吗?2. 自动驾驶需要的激光雷达一定是360°高分辨率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Ibeo从车规和成本的角度考虑,看到了多线数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面临的挑战。机械旋转式的多线激光雷达的确可以获得更大的视场角,但收集的点云数据越多,对计算资源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同时还要解决额外的供电和散热问题。机械旋转式的多线激光雷达是实现高分辨率探测的一种方法,但从车规和降成本方面考虑,是有瓶颈的。

第二个问题的想法比较特别。根据Ibeo的经验,我们需要的高分辨率并不是全环境的高分辨率,要做的第一步其实是发现哪些是真正影响本车行驶的路面目标。就像人开车看路时,对焦区域也只有5°,激光雷达不必达到全视野的“清晰”,聚焦区域外的阴影变化,就已经足以支持激光雷达做出判断。最后适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可以智能锁定那些会对本车产生影响的目标物,再把足够多的分辨率分给这个目标物。

因此对于未来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Ibeo选择直接跳过机械旋转式的多线数激光雷达,把更多精力放在下一代雷达技术研发上。他们认为下一代车载激光雷达应该彻底摆脱掉旋转部件,而且在“该关注什么”这件事情上足够智能。

Ibeo固态激光雷达模型

在接受车云菌专访时,Dr. Ulrich Lages介绍了他们心目中的下一代激光雷达 ——固态3D激光雷达。关于这款产品的技术方案他没有透露,只是向我们揭晓了产品的部分参数:探测范围可以达到0-300米,水平视场角范围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第一代固态激光雷达的水平角分辨率会做到0.25°,第二代升级为0.1°。

目前这款固态激光雷达还在A Sample阶段。2016年8月1日,采埃孚收购了Ibeo 40%的股份,主要合作研发的就是这款新型固态激光雷达。根据计划,新款固态3D激光雷达会在2021年完成车规量产。

自动驾驶需要原始数据层的融合

在聊到传感器融合时,Dr. Ulrich Lages认为现有的传感器融合方式(目标层融合)不能满足自动驾驶的安全需要,未来我们需要原始数据(Raw Data)层的深度融合。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所谓目标层的融合,是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这三个核心传感器各自提取目标,然后不同传感器间比对,得出一个结果——比如前方有一辆卡车。

这种融合方式会有一个问题——当不同传感器各自生成目标时,和目标无关的数据就会被丢掉。但实际上这些被过滤掉的原始数据可能包含有意义的特性信息,可以跟其他传感器数据融合,帮助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一个例子很容易形容目标层融合出现的分歧。

上图中因为角度的问题,每个传感器看到的红球数量是不一样的。1号传感器检测到一个物体,2号传感器检测到两个物体。于是在传感器融合时出现了无法判断的情况。

Dr. Ulrich Lages认为,相比每个传感器给出自己的判断,更重要的是传感器告诉你它可能漏掉了什么。传感器融合的工作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输出对目标物体可能性的一种描述

因此,上面例子中,1号传感器在有限的视野中只检测到了一个物体,但它提交的报告应该是:因为有物体遮挡,所以我能确定的物体是“有一个,但还可能存在其他物体”。2号传感器可以毫无疑问地“确认检测到两个物体”。这样,传感器融合后可以轻易得出“前方有两个物体”的结果。

鉴于对传感器融合的理解,Ibeo除了提供激光雷达软硬件产品,还延展到提供传感器融合服务,核心技术就是建立上面提到的数学模型。

Dr. Ulrich Lages告诉车云菌,Ibeo自2005年开始研究多个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并在几年前开发了新的概念模型,用于激光雷达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的融合研究。他们在定义传感器融合的标准接口,包括每一类传感器在融合时提供的数据结构、采用的数据加密模式。

中国的本土研发与产品化

不同地区的交通场景不同,决定了自动驾驶研发需要区域定制。在中国,帮助Ibeo在中国落地产品的是欧百拓,这家初创公司成立于2015年初。其创始人剧学铭博士曾在德国慕尼黑工大任教,有多年参与宝马研究院自动驾驶项目的经验。

经历了激光雷达的科普期后,目前欧百拓根据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研发需求,主要在做两项工作。

一项是提供用于自动驾驶评测的参考平台。

例如在验证待测视觉传感器技术是否达标时,传统方法是人工在线下一帧一帧捕捉摄像头收集到的图像,标记出行人、车辆等目标。这种做法效率低,时间成本高。Ibeo的评测平台用激光雷达和算法代替了人工。在公共道路完成测试后,研发人员可以将数据导入到这个平台,自动完成对真实数据的标定。

欧百拓的测评车

另一项工作是做本地的算法研发,进行激光雷达的数据采集和场景分析工作。

车云菌在会场外,看到了一辆Ibeo欧百拓的数据采集车。车上有六个LUX四线激光雷达,和两个Sick一线激光雷达。欧百拓工程师告诉我们,采集车主要做的工作是采集本地数据,用于激光雷达软件算法研究,希望能提供更适用于中国交通环境和驾驶习惯的软件算法。剧学铭博士告诉车云菌,欧百拓与Ibeo合作的本地化自动驾驶落地项目,也将在近期公布。

车云小结

对于自动驾驶需要什么样的激光雷达,Ibeo给出的答案很克制。Dr. Ulrich Lages强调,满足未来L4\L5自动驾驶的传感器还未出现,不同传感器都要做技术迭代。剧学铭博士也告诉车云菌,要实现数据层的深度融合,不同传感器之间的配合会更紧密,需要更深层的数据共享。

因为很早就和车企共同进行自动驾驶预研,我们在和Dr. Ulrich Lages讨论产品时,可以感受到一种“熟知完整系统后再收敛到具体模块需求”的思考模式。这是在和其他激光雷达公司交流时,从未获得的体验。Ibeo也在用这种模式,探索着自动驾驶最终落地的方式。

以下为Dr. Ulrich Lages采访速记,车云菌做了不改变原意的删减:

Q:车云菌
A:Dr. Ulrich Lages

Q:Ibeo正在研发一款固态3D激光雷达,能向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A:我们的新款激光雷达是一款3D激光雷达,可以检测车道线,地面覆盖物,目标物等等。探测范围可以达到0-300米,水平视场角可以达到32°,第一代固态激光雷达的水平角分辨率会做到0.25°,第二代升级为0.1°。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Q:为什么传感器融合很难?

A:过去,人们在传感器探测到物体的时候会很高兴,因为识别物体这块很难做。但现在不一样了,你可以使用不同的传感器,有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等,它们都可以提供对目标物体的识别信息,但它们可能提供的是不同的信息,比如前方是三个物体,前方是四个物体,所以你需要找到解决这种争议的方法。

在自动驾驶应用中,重要的是传感器告诉你它可能漏掉了什么,而不是它识别到了什么物体。但是现在的传感器都在报告它们探测到了什么物体,也就是说提供给你的是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令人困惑的,因此也难以进行融合。

举例来说,在我们刚才进行的这个小小的实验中,1号传感器在有限的视野中只检测到了一个物体,但它提交给你的报告应该是:因为有物体遮挡,所以我能确定的物体是有一个,但还可能存在其他物体。对2号传感器来说,可以毫无疑问地确认检测到两个物体。因此,经过传感器融合就可以轻易得出前方是有两个物体的结果。

所以你会发现,传感器融合结果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传感器对自己局限性的认识。这些局限性可能包括其他物体的干扰,或者是有隐藏的部分,也可能来自于天气条件的干扰等,因为雷达、激光雷达等在雨天或者雾天的表现各不相同。每个传感器都应该上报自己的局限性,最终,这就意味着每个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包括原始数据,其实就是可能性的问题了。

之后,如果有某个固定的标准,每个传感器能够提供包括点云、可能性、可靠性在内相似的信息,你就能据此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但该数学模型输出的结果依然只是对目标物体可能性的一种描述,但这已经是一种生成环境模型很好的方式了。这意味着,最后就不存在上述实验可能出现的,到底是一个物体还是两个物体的争议了。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数学模型是非常复杂的。绝大多数人在进行传感器融合时,一般开始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方法。即你可能最开始只有一个雷达,紧接着有摄像头加入,这个时候就要融合雷达和传感器的数据。你可能发现了两种传感器提供数据有分歧,但通常人们是基于具体的使用案例来解决存在的争议的,比如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主要参考摄像头的数据,因为雷达的数据并没有更可靠,结果就是随着传感器数量的增加,你就无法建立持续性的数学模型,因为它是基于不断进化这个基础产生的。如果采用这个方法来进行传感器融合的话,你可能永远都无法实现L5级的自动驾驶。

那么采取其他截然不同的方法呢?

你首先需要先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再根据这个数学模型来设计传感器,但不是很多公司会选择这种方法。因为一旦建立了数学模型之后,你就定义了接口(interface),即使有某个传感器失能,你完全可以选择对这些传感器的数据不予理会。

Q:做软件的开发人员需要懂其他传感器吗?

A:是的。你需要对其他传感器有基础知识的了解。因为你希望每个传感器能够提供相似的信息,而且你如果要比较两个不同类型传感器回传的数据,一定要保证这些数据是通过相似模型产生的,否则是无法进行比较的。

所以我们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保证传感器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是通过某种标准生成的,即便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是不同的传感器,但它们上传数据的端口都是一样的,因此很容易将这些即插即用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

不过现在绝大多数都不是采取的这样方法,在你想要增加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时候,你可能就得从头开始了,你得搞清楚到底要怎么使用这些传感器的数据。这样就太糟了,浪费时间,不是高效的解决方案。如果未来我们能提供更多标准化的接口,传感器提供更多和自己探测能力匹配的数据,这样传感器融合也将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这也意味着你可以替换不同的传感器,比如说将A雷达换成B雷达,它照样会起作用。

Q:您能具体介绍一下Ibeo Reference System这款产品吗?这是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产品吗?

A:如果一家传感器供应商生产了新的传感器套装,那它一定需要在公共交通中来测试这套传感器的性能。当在公共交通中测试并搜集数据后,剩下的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但是通过雇用人工进行手动标定障碍物的方法耗时耗力,花费不菲。假设高速公路上实现一个小时的简单场景,可能就需要100个小时的人工标定工作。如果是更复杂场景的话,这个时间还会翻倍。因此,当你希望了解所搜集的数据是否有用时,通过传统的人工标定的方式其实是十分不可取的,这会大大拖延产品投放市场的进程。

有了ibeo Reference System,在公共道路完成测试后,可以将数据导入到这个平台。我们会基于时间轴上目标轨迹追踪历史来处理这些数据,通过算法自动完成对真实数据的标定(ground truth data),这要比人工更准确更快。这意味着假设你提交了8小时的测试数据,那么只需要8小时即可完成对这些数据的测算和标定,供系统分析使用。采用其他解决方案的话,你可能得等几周时间。

越来越多的公司出于时间和成本的考虑会优先选择ibeo的这套解决方案,这是我们业务增长非常迅速的一个版块,在中国已经由我们的合作方欧百拓开始提供相应的支持方案。

Q:从ADAS到自动驾驶,ibeo会提供哪些不同的产品用在哪些不同的阶段?

A:现在如果我们要测试一辆车,我们会直接从经销商那里买一辆车回来,我们打开CAN总线,将一个网关放进去,这样我们就能获得对整辆车子的控制权。之后我们启动车子,它就能够正常行驶了,但车子并不会觉察到增加了一个额外的网关,但我们却可以影响车子的转向、刹车等。这意味着在L5级别的自动驾驶,所有汽车内部传输的数据必须以安全加密的方式进行。

这其实需要一个和现在传统车型完全不同的架构,这意味着每一个传感器传输的信息必须是安全加密的。

但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传感器,如今的传感器无法以这样的方式对传输数据进行安全加密。这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整个汽车电子架构也会朝着更安全的方向演进,但是现在还没有能够让L5自动驾驶成为现实的架构。

所以让人们在谈论你需要多少ECU来做冗余,你如何在车内从A到B传输数据,所有人都明白如果要将车内数据向外传输的话,网络信息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但车内数据的传输又如何呢?你可以为驾驶开发任何功能,只要有安全员在,就可以保证没有其他人对这辆无人车进行篡改。所以在L5自动驾驶实现后,车子本身要变得很聪明,能够自我保护,比如说在自我检测到异常后能够靠边停车等,保证乘客的安全。

所以目前量产的传感器并不符合L5自动驾驶要求,它们绝大部分是面向驾驶辅助功能应用开发的

在机器完全取代人进行驾驶后,自动驾驶系统需要聪明到能够探测到异常的地步。尽管目前我们可以开发像L5级自动驾驶的功能,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展示,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些车辆放进公共交通流中,但这将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因为传感器并不完美,传感器融合技术也并不到位,数据传输也无法做到安全加密,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方面的挑战,所以目前的自动驾驶还无法凌驾于ADAS之上。

对驾驶辅助系统而言,我们可以逐步开发各项功能,驾驶员可以起到督导的作用,但是自动驾驶就不一样了,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还没到这项应用量产的技术。

Q:为什么Ibeo的激光雷达线只有4线或8线,激光雷达的线数是越多越好吗?

A:线数越多,就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发射所有的激光。使用多线数激光雷达会存在能量的问题,供电的电池很快就会耗尽;会存在散热问题;会存在计算资源能力上限的问题,这些数据用于传感器融合时,数据量非常庞大。

我们需要的是覆盖车身高和宽的探测范围,所用线数的多少取决于具体案例和环境。当你开车的时候,你的集中观察的区域大约是5度,只要有5度你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如果有一辆车快速地从路边切入,我问你那是一辆什么车,你可能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车。但是你可以感觉到有一辆车突然开过来,你可以看到一个影子,并且根据影子变化采取行动。

每个人都在研发传感器,希望覆盖非常大的范围。比如摄像头可以看到非常广泛的区域,但是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关于需要越来越多线数的问题,而是智能可适应的传感器,可以根据环境的情况做相应的调节。

最后我们需要的传感器,会有特定的探测距离,探测角度,解决方案会足够好去探测和自动驾驶汽车有关系的物体。这个东西可能很小,比如路上的石头,有时候是一个大卡车。对于大卡车,我们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的线数。对于路上的石头,如果我知道它在那里,我就可以把探测区域集中在那么一小块,而不需要全环境360度的探测,这种360度3D探测方式下,会有很大的探测区域是天空。

Q:Ibeo目前整个研发团队有多少的人员储备?

A:2005年我们开始进行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研究,最初只是进行多个激光雷达传感器数据的融合研究。几年前,我们开发了新的概念模型,用于激光雷达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的融合研究。我们的团队增长迅速,在传感器融合方面的研究我们现在有几十人的规模。


关键字:智能汽车  激光雷达  自动驾驶 引用地址:专访Ibeo CEO:自动驾驶需要更智能的激光雷达和传感器融合方式

上一篇:Velodyne最新激光雷达可让无人驾驶汽车高速处理路况
下一篇:测距高达300米 大陆将推出第五代近程及远程雷达传感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2-18 09:47

自动驾驶与5G并进 中国无人车今年将量产
  正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通过华为手机操控的一辆保时捷赛车,引起各国媒体的兴趣。这辆无人车行驶时,能避开突然出现的自行车和狗。本届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 自动驾驶 由于与5G密切相关,成为许多公司展示的亮点。中兴也在会上宣布,与高通合作推动新一代车用通信网。   “如果把操作系统比作智能汽车的大脑,那么通信网络就是大动脉。”中国移动研究院研究员陈志刚说,“一辆智能汽车每秒产生的数据量以G为单位,目前的无线网络是无法满足的。因此从5G开始,从空口技术到网络架构都有颠覆性的设计。”   5G可以连接比4G多得多的节点,同时传输海量数据,使它很适合信息交互复杂的自动驾驶。甚至有专家认为,自动驾驶是5G目前可见的唯一重大应用
[嵌入式]
ADAS关键技术详解
从上世纪50年代早期的电动车窗到当今最新的 汽车驾驶系统,豪华汽车所具有的高端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都应用到中端和经济型汽车上,成为必备的电子和电气系统。 ADAS 技术能够不仅仅应用在豪华汽车上,部分原因是出于竞争的考虑,但并不是唯一因素。政府规章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美国,国家高速运输安全管理局正在制定强制安装后视摄像机的政策,据此,预计 2018 年车载摄像机将达到 6 千万台。 安装了 ADAS 的车辆在保险上有折扣也是推动 ADAS 广泛应用的另一因素。这类优惠有一定的统计意义。当驾驶员驾驶车辆开始偏离车道时,系统会发出告警,在夜间,系统也能够增强驾驶员的能见度,从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挽救了生命。 A
[汽车电子]
Uber自动驾驶撞人致死,听听大众和学界的声音
今天一大早各大科技媒体的头条都被“ Uber 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致死”的新闻占据。小编开始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么轰动的新闻,又因为新闻标题中带有“撞人致死”四个字,不得不让小编习惯性地想到了标题党。可是后来随着大量的媒体报道,其中不乏有倾向性的媒体,加之某些人危言耸听地唱衰 AI 。作为科技圈媒体人一枚,小编觉得有必要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了。   事件回顾 据外媒报道,美国时间周日晚上10点左右,一名女子在亚利桑那州坦佩被Uber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撞到后身亡。事件发生时被撞女性正在人行横道外的地方横穿马路。根据当地警方的声明,该辆汽车事发时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尽管它后面有一名安全驾驶员。   事件发生后,Uber已经暂停了在坦佩、匹兹堡、旧
[嵌入式]
上海划自动驾驶区 上汽、蔚来成功获得道路测试许可
继北京之后,上海成为国内第二个推出自驾车道路测试的城市。 昨日,中国宣布向上海两家智能汽车制造商颁发了首批三项道路测试许可证。 其中,上汽集团获得两个许可证,电动汽车创业公司上海蔚来汽车(Nio)获得一个。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黄瓯表示:“上海将为测试智能汽车开辟更多的道路。” 去年,百度李彦宏在大会上直播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的视频引发争议,并收到首张国内自动驾驶罚单——因为国内还没有关于这种测试的规定。 公路上的道路试验可以收集有关实际交通状况的有用数据,以测试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 上海嘉定区副区长陆祖芳表示,嘉定全国智能互联汽车(上海)试点区已成为世界级智能汽车测试场所,为各种驾驶状况搭建了200个测试环境。 上海率先出
[机器人]
自动驾驶或成为英特尔最大市场增长点
英特尔 首席财务官兼临时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Bob Sw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通过对Mobileye和Altera等公司的收购, 自动驾驶 已经成为公司最大潜在市场。” 随着公司从个人电脑业务向多元化发展,并在 自动驾驶 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收购后,公司的潜在市场获得显著增长。从2015年, 英特尔 以1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26亿元)收购FPGA芯片制造商Altera开始,便不断加大在 自动驾驶 领域投入,先后收购软件开发商Arynga、AI公司Moviduis,并于2016年11月重组成立了一个新部门,专门开发无人驾驶技术。   2017年3月, 英特尔 以1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2亿元)收购了
[汽车电子]
苹果放弃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或许研发还在秘密进行
自动驾驶汽车这段时间是很火的一个话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很多汽车制造商都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还有不少非汽车公司也参与进来。苹果也不例外,但是与大多数竞争对手不同,苹果对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一直守口如瓶,一点风声都没有泄漏。苹果对其在加州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一字未提。最近,苹果向联邦监管机构提交了一份安全报告,该这才让我们稍微了解到了关于这个神秘项目的一些信息。但不出所料,苹果仍然对其具体细节保密。 这份苹果递交的报告非常短,只有7页,相比其他公司提交报告的报告平均都有39页。在这篇报告中,苹果很笼统地描述了其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兴趣,但该项目的每一个关键细节却一直没有提。也没有提到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以及商业应用等。也不
[汽车电子]
苹果放弃<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汽车项目?或许研发还在秘密进行
综述:单光子激光雷达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概述 在三维成像探测领域,主动式激光雷达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自动驾驶、三维建模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然而,激光在传输介质中的散射与衰减效应导致常用的线性探测模式激光雷达在远距离、高效率应用中的探测能力受到限制,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高探测灵敏度、高探测精度和强抗干扰能力成为激光雷达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单光子探测器件具有光子级灵敏度、0/1输出和易于阵列化等特性,从根本上提高了对光信号的利用率并改变了数据处理方式,在激光探测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成为激光探测技术的研究热点。基于单光子探测器的激光雷达,通过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显著地降低了成像系统对激光光源功率和大口径接收光学系统的依赖,并为微弱信号下高
[汽车电子]
自动驾驶汽车变革卡在慢车道?
自动驾驶汽车的变革又陷入了令人沮丧的停顿期。上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承认,在没有安全驾驶员的情况下,其完全自动驾驶软件(FSD)还不能单独投入使用。英特尔的自动驾驶部门Mobileye将其IPO估值预期从500亿美元下调至160亿美元。这使得人们不禁疑问,在多年的努力后,自动驾驶汽车到底“行不行”? 图片来源:特斯拉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是一个“烧钱”的行业。麦肯锡(McKinsey)估计,自2010年以来该行业总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仅去年一年,自动驾驶汽车公司获得的投资就超过了120亿美元。然而,在所有的资金“烧完”之后,却几乎没有迹象表明自动驾驶汽车服务会产生有意义的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汽车变革卡在慢车道?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