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而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的“危险”技术

发布者:Zhenxiang最新更新时间:2018-05-02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关键字:GPS  自动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谈论自动驾驶时,我们谈论的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套完整的技术矩阵。在这个技术矩阵中,除去雷达传感器、算法之外,还有一项我们非常熟悉的技术——GPS。它的存在,保证了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应当行驶的道路上,而不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我们对GPS简直再熟悉不过了,几乎从拥有手机开始,这项功能就开始伴随我们左右。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又对这项技术十分陌生,除了大概知道GPS是用来实时定位之外,对它的原理又一无所知。GPS的全称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项存在于每个人手机中的技术,实际上来自于美国军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国防部基于对海陆空军的定位需要,研发出了一套基于人造卫星网络的定位系统,冷战末期二十四颗卫星发射完毕,GPS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等到冷战结束,GPS开始被投入民用市场,几乎在全球形成了垄断趋势。

  从技术原理来讲,GPS使用的是三角定位法。因为在轨卫星的位置是固定的,GPS接收器位于地面,向空中卫星发射信号,通过信号触达和返回的时间进行计算就得出一个距离,以距离为直径,卫星位置为圆心,所形成曲线与地球的交点,就是GPS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熟悉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中的“危险”技术

熟悉而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的“危险”技术 

  你不知道的GPS,比想象中还要危险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多都觉得心里一惊,原来这个每天跟随我左右,知道我所有秘密的系统来自美国军方。

  其实对于GPS,或者说定位信息,我们本来就应该抱有更多的警惕。

  首先,就是因为大量终端在本来不必要的情况下采集、上传我们的位置信息。想了解这一点,只需在安装App时看看有多少和地理位置无关的产品向用户发送了定位授权请求就知道了。一旦进行授权之后,也很难保证这些产品不会滥用自己的权力。比如去年Uber就曾闹出过一桩丑闻,即用户发现自己结束服务之后,Uber还会持续追踪自己的位置长达五分钟。

  Uber甚至大方的承认了这一点,声称自己的是为了优化空间细节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不得不说Uber这种流氓的态度不愧为美国企业文化最恶心的科技企业)。

  

熟悉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中的“危险”技术

 熟悉而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的“危险”技术

  五角大楼周围的运动轨迹

  不仅是手机App,很多时候一些智能硬件也在采集我们的位置信息,如果不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本发现不了。最典型的就是去年年底发生的“智能手环军事泄密”事件,一家服务于Fitbit、Jawbone等智能运动手环的GPS追踪企业发布了一副全球热力追踪地图,想要展示佩戴手环用户的跑步路线。没想到的是美国军方向很多士兵配发了运动手环,这些手环就诚实的记录了士兵们运动甚至巡逻的轨迹,并且诚实的通过热力追踪地图展示给了全世界。

  除了采集信息,GPS信息还可以轻易的被伪造。还记得前两年大火的《PokemonGo》吗?这款游戏建立在LBS系统上,用户想要捕捉精灵,就要现实地图的各个位置上寻找,这也是游戏设计者的初衷——让天天宅在家里的人走出家门。

  

熟悉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中的“危险”技术

 熟悉而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的“危险”技术

  结果竟然有终极死宅设计出了一种伪造GPS信号的方式:通过工具计算出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接收到的GPS卫星信号数值,再用软件无线电信号发射器发射出来,就可以宅在家里上天入地的捕捉精灵了。而整个成本仅仅只有几百美元,如果愿意花钱购买更强大的信号发射设备,还能达到更强大的功效。

  自动驾驶的失控未来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很多人觉得,这些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的确,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确需要让渡出一些个人隐私来获得更多的服务。我们也应该相信那些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企业,不会轻易把我们的位置信息用在不好的地方。

  可这其中很难保证不会有第三方加入其中,以花样百出的姿势去侵犯你的隐私。比如说现在网上可以找到一种实时手机定位寻人服务,服务商可以生成一篇文章链接,或是一个企业红包,在其中加入位置请求信息,如果点击红包和链接的同意了位置请求,服务商就会将获知的信息发送给购买服务的客户。整个过程中被获取信息的人完全是不知情的。

  

熟悉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中的“危险”技术

 熟悉而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的“危险”技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会购买这种服务的是什么人?

  不信任对方的夫妇、想控制子女的家长、跟踪狂……越想越恐怖。

  而这仅仅是在GPS技术现有应用范围内对个人的影响,当未来全国都跑着搭载GPS自动驾驶汽车,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什么后果?停止半个小时的服务,就可能让一个国家无人公交服务停摆;一个虚假信号,就可能让无数地方发生致命的交通灾难。

  自动驾驶的出现,已经让GPS对于特殊群体(政方军方)的潜在危险演变成了对于所有人的泛在危险。

  大国重器:为什么人人都想要自己的GPS?

  解决这一危险的唯一方式,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使这项工程要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即使使用美国的GPS几乎没有任何成本。

  于是中国推出了北斗系统、俄罗斯推出了格洛纳斯、欧盟推出了伽利略。目前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29颗卫星,预计会在2020年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整个发展进度,已经走在了起步更早的格洛纳斯和伽利略前面。

  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手机已经可以兼容GPS和北斗两套导航定位系统,但坦白来说在民用市场中,或许我们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用GPS。但北斗的出现可以保证,在战争发生时我们的交通不会因为卫星导航定位问题而方寸大乱,车辆和船只依然驶向正确的方向。

  甚至可以说,北斗系统的逐渐成熟,是中国自动驾驶普及的大前提之一。我们应该庆幸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世界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速度可以同步,否则就是把自己的交通命脉交与他人之手。在1999年印巴战争时,美国就曾经直接关闭了印巴地区所有的GPS服务,导致印度遭受了巨大损失。从那时,印度就开始着手制造自己的区域导航系统。

  这也是每个大国都可能经历的威胁,科技发展必定与“器”相关,而如果器被他人所掌握,造成的结果一定是自己在科技发展上的束手束脚。自动驾驶这一技术看似考量的是传感器和机器学习,实际也会受到卫星导航这一成熟技术的牵制。

  至于之前的那些问题,比如北斗系统会不会被后台软件获取授权读取个人信息、可不可以在个别终端上篡改信号。目前看来,这些GPS上发生的问题,基本也无法在其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避免。目前最好解决方式,只时常留意后台授权情况,仔细阅读每一款智能产品的说明书,自己提高警惕。

  国家保护我们,我们保护自己。

    以上是关于汽车电子中-熟悉而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的“危险”技术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GPS  自动驾驶 引用地址:熟悉而又陌生的GPS是自动驾驶的“危险”技术

上一篇:高端跑车恋上超级电容,或将推动整个乘用车市场
下一篇:解析工程师所熟知的CAN、UART、IIC、USB等协议解码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4 20:38

智能汽车自动化:是自动还是自虐?
自从萌车“Google Car”驶上正轨,人人都开始谈论“自动驾驶”。那么,到底什么程度的自动驾驶是目前可以用到的?谁又会愿意为自动驾驶买单?           自动驾驶目前啥水平? NHTSA分级: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简称NHTSA)根据自动化的程度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了5个等级,分别为0~4级。    0级──此等级车辆不具备自动化功能;驾驶人须全时间完全独力操作车辆的各种主要控制功能,包括刹车、方向盘、油门与动力。    代表车型:目前市场上所有车型的低配版都是不具备自动化功能的,也就是说连定速巡航功能都不带的车型。    1级──具备1种以上自动化控制功能的车辆,包括电子车身稳定控制、预充电刹车(pre-
[嵌入式]
震惊!Level 4/5自动驾驶专用板卡来了!
背景: 自动驾驶想必是2017年听的一个最多的词之一了吧,百度等科技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自动驾驶平台,这使得自动驾驶变成了现实,自动驾驶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系统,对模式识别,数据分析,传感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今天小编就来向大家介绍一款基于Xilinx UltraScale + MPSoC的自动驾驶专用板卡,OKI IDS和安富利联合宣布了一款基于两款Xilinx UltraScale + MPSoC开发的ADAS(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高级SAE Level 4/5自主驾驶系统的新板。     安富利计划在2018年2月在日本发售这款板卡,并将业务扩展到亚洲其他地区。A4尺寸的电路板上连接多达十二个传感器,包括相机和其他类型的成像器
[嵌入式]
安波福、百度、宝马等11家企业发布的自动驾驶白皮书有哪些看点?
过去几年间,自动驾驶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随着L2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加速落地,L3级自动驾驶量产的号角也已经吹响!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企业已迈入商业化阶段,而自动驾驶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图片来源《自动驾驶 安全第一》白皮书 7月3日,安波福、奥迪、百度、宝马、大陆、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HERE、英飞凌、英特尔、大众等11家企业组成的联盟,对外宣布共同发布了一份名为《自动驾驶 安全第一》的白皮书。该联盟称这份白皮书旨在共同建立自动驾驶的安全行业标准,同时强调了通过设计、测试与验证来实现安全的重要性。并且表示他们的这份146 页报告可以证明自动驾驶车辆“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 福特、Waymo等
[汽车电子]
安波福、百度、宝马等11家企业发布的<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白皮书有哪些看点?
恶作剧停车路牌 自动驾驶汽车当场就懵了
  汽车自动驾驶依赖先进的视觉识别技术、强大的本地/云计算能力以及基本汽车传动的调谐等,但目前也有很多问题。   据ArXiv报道,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尝试了一种新的压力测试,丑化路牌。   他们通过“Love(爱)”“Hate(恨)”贴纸将一个停车路牌伪装,结果计算机识别成了一个限速标志。   这是一个低成本、几乎人人可复制的诡计,意味着自动驾驶的潜在风险还是很大的。   当然,汽车厂商包括辅助驾驶系统的研发者表示,相关问题早就纳入立项攻关的范畴,包括让计算机明白,高速上不可能会出现停车标牌、小路上居然有超高限速等。
[机器人]
英特尔联合多家车企共同发布《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
近日,英特尔联合十家从事汽车制造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发布《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提出“自动驾驶安全第一”框架,该框架以英特尔的责任敏感安全模型(RSS)为基础,能够为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的设计、开发、验证和确认等各阶段提供指导。 “实现安全且负责的自动驾驶的未来,其关键所在,就是围绕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开展行业协作。通过建立框架,来保障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我们很荣幸能参与其中并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行业伙伴,围绕这一综合性框架以及英特尔的RSS模型,开展广泛合作。”——英特尔资深首席工程师兼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自动驾驶汽车标准副总裁Jack Weas
[汽车电子]
国内首条高级自动驾驶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近日,由 百度 Apollo 支持建设的国内首条支持高级别 自动驾驶 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 G5517 长常北线高速长益段正式通车。 该 智慧高速 路段覆盖了干线、互通、隧道、桥梁、服务区等典型的高速公路场景,路侧和云平台系统采用了 百度 Apollo 车路协同方案。 该项目为湖南湘江新区“双一百”项目(100 公里智慧高速和 100 公里城市智慧开放道路)的高速路段部分,路段覆盖长益复线、绕城高速西南段、绕城高速西北段,全程约 93 公里。长益复线高速通车后,将与梅溪湖 / 洋湖城市道路、西二环城市快速路组合形成了长沙全场景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测试路段。 据了解,在该高速路段中,依托路侧先进的面向自动驾驶的全
[汽车电子]
国内首条高级<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自动驾驶又闯祸,MIT的这项研究或将改变激光雷达命运
  近几年间, 自动驾驶 技术风靡全球,被认为是科技领域的下一个革新。除了传统汽车厂商的大规模布局之外,科技公司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谷歌、Uber、百度、英伟达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资本的大量进入, 自动驾驶 也开始逐渐走向现实。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遭遇到了致命打击。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Uber无人驾驶事故,激光雷达成“背锅侠”   美国东部时间3月19日晚间10时许,一辆Uber无人驾驶车辆在亚利桑那州的坦佩市撞到一位女性行人致其死亡,这也是已知的首例无人驾驶汽车致使行人死亡事故。该事故之后,Uber 自动驾驶 货车部门(Uber Freight)联合创始人Lior Ro
[汽车电子]
华为领衔发力,中国L3自动驾驶突破在望
随着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业的崛起,辅助驾驶( ADAS )的发展正在提速。目前,汽车行业 智能化 进程正处于由L2级向L3过渡阶段,虽然还没有达到L3,但已经超过L2,处在L2+阶段。 4月下旬,Counterpointresearch发布了一份统计和预测数据,该机构认为,2024年全球具备L3级ADAS水平的乘用车销量将超过25,000辆,而中国市场是重要的推动力量,预计到2026年,中国L3级乘用车装机量将超过100万辆,占总出货量的10%。 Counterpointresearch认为,在发展ADAS方面,中国市场有几大优势,包括政府的支持,多个L3级测试许可证的颁发,以及多家供应商在L2级测试方面的进步和技术积累。以上
[汽车电子]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