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华为自动驾驶算法核心:立体双目与激光雷达融合

发布者:太和清音最新更新时间:2021-07-08 来源: 佐思产研 关键字:华为  自动驾驶  激光雷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1年5月26日,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正式下线,标志着华为进军自动驾驶迈出关键一步,实现了量产。

 

华为自动驾驶主要传感器是800万像素的立体双目摄像头和转镜式高线激光雷达。

 

图片来源:互联网

 

前风挡玻璃下有4颗摄像头,两侧是立体双目800万像素摄像头,中间是540万像素100°水平FOV摄像头,负责车前侧。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上图可以看出华为800万像素立体双目的水平FOV是60°,但是对单个摄像头是30°,这个比较窄的FOV保证了有效距离比较远,探测车辆有效距离高达500米,小目标如行人或儿童乃至角锥是180米。立体双目阵营的整车厂主要有奔驰、丰田、斯巴鲁、捷豹路虎、本田,此外大众和福特合资的Argo也是立体双目路线。Tier1则有博世、大陆汽车、维宁尔、LG、电装、大疆、日立和华为。

 

了解华为自动驾驶系统,同样从专利入手,华为是申请专利最积极的公司。2021年4月底,华为一项自动驾驶领域专利正式公开,其中虽然没有直接说立体双目与激光雷达的融合,但仔细看,就是指立体双目与激光雷达的融合。华为还有众多立体双目的专利,包括在线标定、自标定、立体匹配,还有立体双目的L4级泊车。在立体双目L4级泊车的专利里,华为还特别解释了基线长短对测距精度的影响。

 

为什么要将立体双目与激光雷达融合?激光雷达的缺点是其比较稀疏,即便是最强的Luminar激光雷达也难以和100万像素的摄像头比。再有就是不同物体激光反射率差别极大,同样距离下,可能一辆白色车能探测到,一辆黑色车就探测不到。再比如交通指示牌,激光雷达对其反射回来的高强度回波非常敏感,容易在点云中形成“鬼影”和“膨胀”,这样的点云是不可用的。还有空洞,“空洞”描述的是激光雷达对于近场低矮障碍物的探测在从远到近过程中“时有时无”的丢失现象。障碍物原始点云“时有时无”会让感知算法难以连续跟踪,这容易导致智能驾驶的急刹车或频繁“减速加速”顿挫。除了空洞,还有激光雷达行业内部的术语“吸点”,这就是在近距离跟车时,车牌是强反射目标,与车体的低反射目标容易混淆,测距不准,形成盲区,称之为“吸点”。激光雷达数据的稀疏性与非结构化,导致传统算法无法适应,深度学习这种测不准的黑盒子算法将激光雷达深度信息的高精度造成了衰减。摄像头的缺点是必须有足够的纹理特征,比如颜色完全一致的大货车侧面,平整的水泥路面等没有纹理特征的目标,单目摄像头会完全失效。立体双目虽然此时仍可以探测到目标,但深度信息准确度也会下降。

 

立体双目某种意义上也可看做一个激光雷达,其提供准确的深度信息,视差图可以转换为点云。因此立体双目与激光雷达融合的效果,远比其他种类的传感器要好,单目通过深度学习可以估算深度,但准确度远不能和测量模式的立体双目比。

 

图片来源:互联网

 

华为专利里讲的非常复杂,并且只字未提激光雷达,但显然,能提供准确可靠的三维信息的只有激光雷达和立体双目,自然是两者间的融合。华为对立体双目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即S601步骤,S601包括S6011图像获取,S6012标定相机获取相机参数,S6013图像数据立体校正,S6014图像数据预处理,S6015立体匹配,立体匹配是立体双目视觉的核心难点,华为专利里是这么写的:通过极线约束及双目相机与目标物体的距离估计出的视差搜索空间,从而减少匹配的搜索范围;通过多重网格技术引进粗网格系列加速偏微分方程的收敛,提高匹配速度;通过细网格迭代,将残差从最细网格依次限制到粗糙的网格中,运用像素的灰度、梯度及平滑度相结合的相似度判断准则在粗网格搜索空间内寻找匹配点,得到视差值;将粗网格得到的视差值依次延拓到细网格,通过组合修正得到最终匹配点的视差值;按照以上步骤在整幅图像数据上进行遍历,直到得到完整连续的视差图。

 

S6016点云重建,通过双目立体系统深度恢复原理,获取图像数据每个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得到图像数据对应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的平滑滤波,获取平滑后的点云数据。

 

S602阶段,利用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用深度学习模型推理得出第一个三维信息立体框,业内一般叫3D BBX。S603和S604实际是一步,将2D深度学习推理后的信息(即语义分割)与立体双目的深度信息融合获得第二个三维信息立体框,最后将两个三维信息融合。可以看做是2D图像、立体双目深度图和激光雷达的三融合。

 

图片来源:互联网

 

传感器融合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都是吃力不讨好的,花费巨大,效果极有可能反而不如单一传感器,这是因为相机通过将真实世界投影到相机平面来记录信息,而点云则将几何信息以原始坐标的形式存储。就数据结构和类型而言,点云是不规则,无序和连续的,而图像是规则,有序和离散的。这导致了图像和点云处理算法方面的巨大差异。但立体双目的视差图可以转换为点云,融合难度大大降低。

 

奔驰和丰田的自动驾驶上,是以双目为核心,以低线束激光雷达辅助,是简单的弱融合。而华为使用了3个高线束激光雷达,应该是强融合。

 

图片来源:互联网

 

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的发展时间线如上图,当然这些都是实验室级别的,没有进入实用阶段。有单级的如像素级或体素Voxel融合,有提取特征的特征级融合,也有多级融合。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上图是国内常用的自动驾驶传感器融合技术框架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上图是国外常用的自动驾驶传感器融合技术框架

 

两者都离不开激光雷达鸟瞰图,鸟瞰图避免了透视遮挡,并保留了对象的方向信息和x,y坐标的原始信息。这些方向和x,y坐标信息对于3D对象检测至关重要,且鸟瞰图和其他视角之间的坐标转换较为直接。绝大多数如Waymo或百度阿波罗科技类公司自动驾驶都是这样设计的,这是业内大多数公司的选择,是最成熟的算法,生态系统最完整,但这样意味着少不了车顶的激光雷达,这对汽车造型提出极大挑战,一直无法量产实用化。Waymo之类的厂家在这种算法上投入巨大,以至于无法转移,否则之前数年的研发成果付之东流。

 

丰田或奔驰则是以双目为核心,首先是立体双目利用视差图加栅格占有法找出可行驶空间。其次是光流预测自车移动轨迹与周边车辆移动轨迹,最后才是用DNN的目标识别与追踪,做语义分割,提高智能程度。激光雷达的作用主要是增强双目的远距离探测目标能力,丰田的激光雷达只有3线。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这种方案,成本低,可靠性高,缺点是低速城市环境比较复杂,双目的可行驶空间精度不够,只适合高速路段。需要高线束激光雷达做增强。

 

华为的思路一开始就介于丰田和Waymo之间,三融合非常近似于第一种MV3D的算法,实际三融合勉强可以看做用立体双目取代鸟瞰激光雷达,同时双目也可以做单目用,单独抽出一路做纯2D图像,最后立体双目点云和激光雷达点云的三融合,也就是上文中的三融合。这样高速与低速环境都能适应,也不使用头顶激光雷达,车辆造型更好处理。缺点是在树木特别密集道路可能会有卡顿。

 

华为专利里的自动驾驶系统,图片来源:互联网

 

华为自动驾驶接口系统,图片来源:互联网

 

华为自动驾驶运算系统,图片来源:互联网

 

复杂的三融合可能导致计算系统成本高,功耗高,实时性差,这仅是从专利推断的,估计实用中的华为自动驾驶系统要简化一些。


关键字:华为  自动驾驶  激光雷达 引用地址:解密华为自动驾驶算法核心:立体双目与激光雷达融合

上一篇:芯驰科技发布全开放UniDrive自动驾驶平台
下一篇:东风汽车旗下, 智新半导体IGBT项目正式投产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31 20:09

AT&T之后,Verizon也放弃与华为Mate 10合作
集微网消息,彭博社报导指出,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受到美国政府压力,电信运营商 Verizon 放弃销售华为 Mate 10 Pro。 本月稍早时,美国第二大无线运营商 AT&T 已决定,不在美国市场推出 Mate 10。 华为手机仍然支持这两大运营商的网络,但如果两大运营商直接销售华为手机,毫无疑问将比透过第三分销售更能为华为能吸引更多的美国用户。 对于上述消息,华为和 Verizon 对此消息拒绝置评。 市场研究公司凯度集团日前公布了去年四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数据显示,苹果获得了43.9%的份额,高居第一,三星电子获得了26.9份额,排名第二。苹果和三星两家,一共占据了七成份额,构建了名副其实的双寡头垄断格局。报告显示
[手机便携]
智能汽车环境感测的三种主流传感器解析
无人驾驶技术现如今其实非常成熟了,就以现在的技术水平看,如果把大城市复杂的交通状况变成实验室特定的格局,场景内有制式统一的车辆以及符合规矩的行人正常通行,那么不用方向盘,全程自动行驶的汽车当下就可以面世了。   问题就出在了汽车如何能对现实中复杂的交通状况了如指掌,如何可以像人的眼睛和大脑一样灵活应变。关键就在需要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合作来解决,它们最终将监测到的数据传给高精密的处理器,识别道路、标示和行人,做出加速、转向、制动等决策。      在智能感知识别的部分,车载光学系统和车载雷达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最为重要的,目前,主流的用于周围环境感测的传感器有激光雷达(LiDAR)、毫米波雷达(millimeter wave)、视
[汽车电子]
智能汽车环境感测的三种主流传感器解析
喜讯,华为海思跻身半导体全球前十,但未来道路依旧艰难
IC Insights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发布其2020年McClean报告的8月更新。本更新包括对IC代工市场趋势的讨论,以及对排名前25位的1H20半导体供应商的了解。本研究公告涵盖了排名前10位的1H20半导体供应商。 图显示了1H20全球十大半导体(IC和OSD光电,传感器和分立器件)销售排名。它包括总部位于美国的6个供应商,韩国的两个供应商以及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1个供应商。该排名包括4家无晶圆厂公司(Broadcom,Qualcomm,Nvidia和HiSilicon)和一家纯晶圆代工厂(TSMC)。 总体而言,与1H19相比,1H20排名前10位的半导体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17%,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总增
[嵌入式]
喜讯,<font color='red'>华为</font>海思跻身半导体全球前十,但未来道路依旧艰难
5英寸四核双卡售599元 荣耀3C畅玩版评测
   千元智能机曾经是充话费送手机、卡顿、硬件落伍的代名词。但随着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加入,手机盈利模式发生了改变,压低手机硬件成本后,千元智能机也开始能够独当一面,时下红米手机、荣耀3c手机等也成为了消费者手中的主力机。举个例子:中移动4G战略中,加大了千元智能机的重要性,不但要求曾经的合 作品牌加大千元智能机的投入,还推出了自有品牌M811等千元智能机,足以见得千元机手机目前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评测的手机——荣耀3c畅玩版就是华为荣 耀系列中最具性价比的一款千元智能机。我们一直在想,什么是衡量一款千元智能机好坏的标准?外观有设计感、运行速度快、双卡双待、续航不错、拍照速度给力等等都是我们考虑的因素。今天我们的评测就将围绕这几个方面来测
[手机便携]
2022中国汽车论坛|刘威:基于开放SOA架构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汽车行业首场盛会,本届论坛以“聚力行稳蓄势新程”为主题,共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以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与行业精英一起贯彻新精神,研判新形势,共商新举措。其中,在11月10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12:跨界融合,赋能自动驾驶落地”上,东软睿驰副总经理刘威通过视频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感谢中汽协的邀请,有幸参加2022中国汽车论坛,我是来自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刘威,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同行、专家分享交流。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基于开放SOA
[汽车电子]
2022中国汽车论坛|刘威:基于开放SOA架构的<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域控制器
余承东:华为与徕卡不仅是贴牌授权关系
      华为公司余承东(中)和徕卡公司CEO卡尔特纳(左)和莱卡公司董事局主席考夫曼(右)   P9手机中国发布会用了两个半小时,散会之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余承东迅速走向了隔壁酒店,等待媒体专访。   一个小细节是,专访室内本来只有两张沙发,分坐着余承东和徕卡公司CEO奥利弗·卡尔特纳(Oliver Kaltner),但开始前莱卡公司董事局主席安德鲁·考夫曼(Andreas Kaufmann)也走了进来。余承东找人又搬来一张沙发,自已偏坐在右手边,与两位徕卡的高管一起向媒体解释本次合作的种种细节。   华为+徕卡=?   手机厂商与影相厂商跨界合作的例子并不少见,早于今日的华为+徕卡,曾有诺基亚之于卡尔蔡
[手机便携]
自动驾驶也得“摸着洋人过河”?
曾经的激情,历经数年地消耗,正在悄悄冷却。这正如那些曾被资本热捧过的行业,由于始终徘徊于商业本质与用户价值以外,最终也会被打入冷宫。 许多人应该还记得2017年的那个夏天,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的连线直播上,李彦宏坐着一辆汽车驶上了五环,赢得了无数人的喝彩声。 6年前的万众瞩目 尽管李彦宏的这次亲身演绎是有代价的——罚款100元、扣三分。但所有人都得承认,就“无人驾驶”技术而言,这个头“开得似乎不坏”。 当时的人完全有理由乐观。因为就在太平洋的东边,美国加州的硅谷,科技公司再度云集,如同二十年前一起推进互联网技术发展那样,尝试着为汽车“去掉”司机这个原本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Waymo、Cruise等企业,也正在干着和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也得“摸着洋人过河”?
自动驾驶爆发新一轮激战:L3级自动驾驶成为重头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这场革命中,L3级自动驾驶作为迈向更高阶自动驾驶的关键一步,成为了各大车企和技术提供商竞相角逐的重头戏。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自动驾驶领域的新一轮激战,以及L3级自动驾驶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L3级自动驾驶的定义与特点 自动驾驶技术根据自动化程度的不同,被划分为多个等级。其中,L3级自动驾驶指的是有条件自动化驾驶,即在特定的驾驶交通环境下,车辆能够完成部分驾驶任务,并在特定情况下监控驾驶环境,但驾驶员仍需保持警惕,随时准备重新接管车辆控制权。这一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标志着车辆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自主驾驶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嵌入式]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爆发新一轮激战:L3级<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成为重头戏
热门资源推荐
热门放大器推荐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