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以太网供电的一种节能的以太网方案

发布者:CrystalDawn最新更新时间:2011-11-22 关键字:以太网方案  PoE协议  服务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现代网络架构中,信息技术和数据中心管理人员正在为降低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和服务器设备功耗寻找绿色可选方案。这就需要市场上有更多环保产品,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举例来说,1993年全年的互联网流量总计达几百TB。而在17年后的2010年,每秒的互联网流量就达几百TB。事实上,在今天,超过50%的数据中心运营费用用于设备冷却,即为风扇和空调系统提供电力。

传统的网络设备设计要求高性能,而对功耗和能效没有清晰的衡量标准。具体来讲,能效与支持以太网供电协议(PoE协议)的网络设备脱节。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网络市场领域,设备功耗飞速增长,尤其是高频应用处理器的设备功耗。

考虑到每年有超过三亿个以太网交换机端口售出,由闲置线路引起的电能耗损产生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而普遍的问题。IEEE节能以太网规范应运而生,目标是大幅降低每年售出的六亿多个以太网端口的功耗。然而,这一规范无法应对这一情况:当以太网供电系统部署后,绝大部分的电能损耗发生在以太网供电子系统中——而不是在数据部分。

2010年,近七千万个以太网供电系统交换机端口被销售到市场上。对于部署由以太网系统提供电力支持的IP电话、WLAN网络、IP安全应用及其他应用的企业来说,这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举例来说,一个标准的48端口以太网交换机仅须分配50瓦至80瓦功率的电力在传统的以太网交换机和收发器集成电路上。而该交换机在以太网供电系统上,却需要供应370瓦至740瓦功率的电力。这一8:1的对比系数意味着,以太网供电系统能效上的小幅提升就可以大大提高以太网交换机的整体能效。

传统的节能以太网(EEE)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以太网交换机功耗,IEEE研究制定并批准了802.3az标准。这一标准称之为节能以太网标准(EEE)。该标准为以太网Base-T收发器(100Mb、1GbE及10GbE)及背板物理层提供低功耗闲置(LPI)模式应用。

节能以太网标准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理念:在设备利用率低的时段或闲置期,断开电源连接,而在数据传输时期,恢复电源连接。这一理念基于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那就是标准网络环境下的客户端及服务器以太网连接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其数据流量高峰期只是偶尔发生。

EEE对低功耗闲置(LPI)协议进行详细规定。该协议对物理连接两端通过发送信号进行控制,实现对连接设备省电模式的快速调整——包括在无数据传输期间,关闭电源,停止系统数据传输和接收功能。此外,节能以太网标准还对另一个协议进行详细规定。此项协议保持在低功耗闲置(LPI)模式下的以太网物理层系统的运行参数随时更新,从而保持连接稳定,防止连接断开。此外,节能以太网标准还对一侧的信号协议进行详细规定。这一协议显示物理连接何时需要并实现连接快速恢复。结果是,在高水准的以太网物理层技术中,低功耗闲置(LPI)应用可以为每个以太网连接节省一瓦功率。尽管如此,节能以太网标准不能应对以太网供电能耗损问题,也不能解决如何降低能耗的问题。

以太网供电系统(PoE)的节能机制

利用以太网供电,而不是传统的交流电(AC)供应模块应用于电力设备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它能远程关闭设备,还可以减少电缆布线量。通过控制设备的开启与关闭,大量的电能得到节省。举例来说,通过中央控制点,在夜间使用的摄像机在白天可以关闭使用(反之亦然);IEEE 802.11 WLAN接入点可以开启,从而提高覆盖和带宽,或是在低利用期关闭;而IP电话在夜间、周末或闲置期可以关闭。

在多端口设备中,相关数据也证明了以太网供电的优势。一个单独的交流电供电模块必须供应一台设备所有运行模式所需的电能,而多个以太网供电设备的共享式供电模式可以根据平均电能利用率进行调整——这就如同已经被应用多年的POTS电话技术。这大大降低闲置期交换式电力供应的电能耗损量。而节省的这部分电能通常占到最高电力供应负载量的10%-20%。而当有必要提供更多的电力时,附加的电力供应设备可以安装到以太网供电交换机和以太网中间设备中,从而保证电力供应量根据业务的增长需求进行调整。


节能以太网供电系统(EEPoE):先进的以太网供电节能技术


随着以太网供电技术的发展,从电源功率相当低的水平(每端口12.95瓦)到电源功率达到25.5瓦的水平。在这期间,以太网电缆上的电力损耗呈现指数级增长。约有4.5瓦/端口的电能在CAT5、CAT5e、CAT6、CAT6A 电缆上损耗,且在百米之后遇到25,000米长度电缆上最坏的环路电阻问题(举例来说,电缆传输效率仅为25.5/30,相当于85%的传输率)。即使应用54伏的电压来替换50伏的电压,传输效率也不会超过87%。记住,传统的节能以太网通常每个连接的电能节省不会超过一瓦。应对因低效以太网供电传输导致的每个连接4.5瓦的电能损失,我们需要节省更多的电能。


在同样为25欧姆的电缆上进行电能传输时,新的节能以太网供电技术通过在同步的四对线中使用同IEEE802.3at 兼容技术可以将传输效率提升至94%。在使用同步的四对线时,利用所有的可利用的电线,设备的供电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举例来说,在IEEE 802.3at-2009 Type 2系统的24端口(每端口传输功率达25.5瓦)中,超过50瓦的电能得到节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结合节能以太网技术和节能以太网供电技术的参考交换机系统产品,证明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请查看以下表格:

 

 


将创新技术应用到以太网供电系统

为实现先进的EEPoE技术,Marvell公司和Microsemi公司采用了嵌入在Marvell Prestera DX4100和DX2100产品系列的独有的微处理器技术。这一创新方式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一平台将帮助客户构建成本效益高且强大的网络设备。设备内嵌有主CPU的卸载选择程序,凭借集成的主CPU,Marvell Prestera DX4100和DX2100微处理器装有附加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arvell Dragonite。该控制器能够运行轻型、独立的应用程序。现在的Microsemi EEPoE管理软件可以运行在Dragonite微控制器上,帮助客户提高以太网供电系统性能,同时降低系统15%的总体成本。

总结

随着2009年9月IEEE 802.3az标准的批准,以太网供电技术(PoE)已经可以节省更多的电能。以太网供电技术通过同样可以传输数据的以太网电缆架构为设备提供动力。这带来极大的好处。这样,我们无需再安装成本高昂的交流电接口。部署设备时,无需安装电缆,只需根据设备的开启、关闭及传输状态实现节能自动化。

和节能以太网(EEE)标准相结合,以太网供电技术(PoE)将会带来更大的价值。两者不能分离,而是以互补的方式相互利用。像Marvell和Microsemi这样的技术提供商正在合作开发创新性的节能以太网供电解决方案(诸如交换机、以太网中间设备),从而帮助OEM厂商提供更多高成本效益和环保的产品——整个产业将会在近期及将来因此受益。

 

关键字:以太网方案  PoE协议  服务器 引用地址:针对以太网供电的一种节能的以太网方案

上一篇:阿钢炼钢厂电炉除尘风机变频调速装置应用
下一篇:视频监控系统中云台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43

英特尔CPU又变贵了?14nm产线再砸10亿美元能否缓解现状?
最近Intel内部应该有点乱,一方面是10nm产品迟迟不上市,公司要顶住来自更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各种芯片需求量上涨导致自家产能紧张,供货不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Intel的CPU好像又变贵了?第八代酷睿Coffee Lake加入核战之后,一切开始变得有点难买——不信你现在去某东看看Core i7-8700K的库存情况可还安好。但Intel确实感到了供应上的压力,昨天晚上它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对供应紧张的现状进行说明,并采取措施:再砸10亿美元到14nm产线里去。     Coffee Lake系列CPU在市场中铺开让Intel 14nm的产能消耗日益增大,原本在HPC和服务器端Xeon就要占据相当一部分产能输出(201
[嵌入式]
基于STM32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一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对比普通家居系统,智能家居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提供舒适安全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还能够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联合外部资源,做出智能化响应。但这类系统通常代价昂贵,控制方式单一,且易受到干扰。因此,在设计实现智能控制的同时,研制一个成本低、实用性强并能普及寻常百姓家的智能家居系统成为必然趋势。 本设
[单片机]
基于STM32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通退出服务器芯片市场,华芯通未来走势成疑
集微网消息,去年11月,高通宣布正式进军服务器芯片市场,试图打破英特尔在服务器领域绝对的主导地位。 仅仅半年之后,2018年5月8日,彭博社报道指出,高通准备退出服务器芯片业务,援引消息人士称,高通正研究关闭或者出售该部门。 至于是何种原因促使高通退出服务器市场,目前为止高通发言人拒绝对此消息置评。 高通的野心 高通在服务器市场的野心并不是什么秘密。 早在2015年,高通就公布了进军服务器芯片市场的计划,并宣布了其首款10nm服务器芯片,Centriq 2400。 由于当时英特尔在短期内几乎没有发布基于10nm制程服务器芯片的计划,7nm更是遥遥无期。同时鉴于Arm架构能满足虚拟化工作负载的需求,并在占用空间、性能效率以及性价比方
[手机便携]
如何用W7100A实现HTTP服务器(一)
大家好,这篇文档将介绍如何利用iMCU7100EVB实现HTTP服务器,同时也会介绍代码并且显示一个简单的demo测试。今天为大家分享第一部分,周末过后将继续为大家分享后面的部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注意: 这篇文档是基于W7100A 100引脚封装,因为W7100A 64引脚封装的芯片在GPIO引脚数目上比100引脚封装的要少,所以用GPIO口控制LED和LCD的示例可能不能正常工作。 1. HTTP服务器 HTTP是超级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更多关于HTTP协议的细节,请参考下面的链接。( http://en.wikipedia.org/wiki/Hypertext
[单片机]
如何用W7100A实现HTTP<font color='red'>服务器</font>(一)
英飞凌集成式功率级助力服务器及其它严苛的多相电源系统
2016年3月29日,德国慕尼黑和美国长滩讯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近日推出集成式功率级产品系列。全新功率级器件的电源效率达到96%,可与英飞凌最新一代数字PWM电源管理控制器结合在一起。这能为服务器、存储器、电脑和通信系统提供完整的多相电源系统解决方案。 简单、小巧、智能 集成式功率级可降低功率损耗,并简化面向多核处理器、ASIC和FPGA的高效率电源的方案设计,而这对于多核处理器、ASIC和FPGA而言至关重要。产品采用小巧的5 mm x 6 mm PQFN SMD封装,最大额定电流达到70 A,因而有助于减少多相电源的设计相数。集成式功率级产品系列凭借过流和过压保护功能可实现
[电源管理]
HART智能仪表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智能仪表的广泛应用   随着过程控制技术和智能仪表的发展,DCS已经在石油、化工、钢铁、冶金和电力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企业生产操作的高度自动化。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微电子技术的成熟,也为充分发挥DCS的优越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基于HART协议的智能仪表已经在DCS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先期制造生产的自动化系统的昂贵投资,在已有智能仪表设备和DCS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原有DCS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构成企业智能仪表的在线诊断和管理系统,并向局域网发布实时智能仪表信息,让实时过程管理扩展到现场信息系统的每个领域,已经成为自动化领域有待解决的技术课题。针对企业现场生产的实际,能满足上述需要的在线诊
[嵌入式]
联发科要做服务器芯片 展讯4G获三星认证
联发科祭出百万奖金为高阶芯片征名,不仅杠上本周将举行新品发表会的展讯科技,也传出布局伺服器领域。业界人士透露,这次展讯重回江湖,不仅在3G产品来势汹汹,在4G也已获得南韩三星电子认证,可能使联发科在3G与4G都面临竞争。 随着中国中低阶智慧手机动能放缓,市场预期,联发科在第1季与第2季营运动能都可能有逆风,但其实联发科眼光看得更远,看好2020年连接物联网的装置将达 260亿台,全球物联网潜在商机达9.8兆元台币。为了决战2020年的物联网市场,联发科据传已开始招兵买马,且特别锁定物联网和伺服器业务。 大陆对联发科挹注少 联发科以营收占比达50~60%的无线终端手机芯片本业,长期布局物联网等
[手机便携]
英特尔推服务器加速技术 提供高速数据吞吐量
英特尔公司18日宣布,英特尔将推广一种重要的服务器数据输入/输出加速技术(I/OAT)QuickData,这种技术已于今年年初开始应用于英特尔的服务器产品。作为英特尔输入/输出加速技术的一个组件,QuickData技术就像一部数据加速引擎,能够帮助网络与服务器供应商提高服务器的数据吞吐量。包括Broadcom、富士通西门子、IBM、Mellanox、微软和VMWare在内的各大厂商对英特尔QuickData技术提供了支持。 今年年初,作为英特尔服务器和工作站平台的芯片组的一部分和英特尔QuickData技术的基础,DMA(数据移动加速)技术作为IOAT的一部分和英特尔至强5100系列处理器平台共同推出。 I/OAT现已得到了众多服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