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模型车底盘技术

发布者:灵感发电站最新更新时间:2011-12-06 关键字:前轮定位  舵机  转向  转弯半径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本文从汽车理论的角度对转向轮定位、车辆的重心选择、侧滑等原理加以介绍,并针对比赛用模型车底盘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包括转向轮定位参数的选择、舵机性能测试以及模型车转向稳态测试,得出了这些调整参数之间的影响规律,希冀能够给相关参赛队伍在算法制定、仿真参数设定以及底盘、舵机等硬件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汽车底盘相关性能

  转向轮定位参数

  对于汽车而言,要保持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使之转弯自动回正、转向轻便,必须确定车轮定位参数,包括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

  主销后倾角

  主销后倾角在车轮偏转后形成一回正力矩,阻碍车轮偏转。主销后倾角越大,车速愈高,车轮偏转后自动回正力越强,但回正力矩过大,将会引起前轮回正过猛,加速前轮摆振,并使转向沉重。通常后倾角为1°~3°。

  主销内倾角

  在汽车前后方向上,主销向内倾斜一个角度,主销轴线与垂线间的夹角称为主销内倾角。当汽车转向轮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偏转时,由于主销内倾,则车轮连同整个汽车的前部将被抬起一定高度,在外力消失后,车轮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力图恢复到原来的中间位置。通常主销内倾角不大于8°。

  前轮外倾角

  在汽车的横向平面内,前轮中心平面向外倾斜一个角度,称为前轮外倾角。前轮外倾角一方面可以使车轮接近垂直路面滚动而滑动减小转向阻力,使汽车转向轻便;另一方面减少了轴承及其锁紧螺母的载荷,增加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安全性。一般前轮外倾角为1°左右,但对于有高速、急转向要求的车辆,前轮外倾角可减小甚至为负值。

  前轮前束

  俯视车轮,汽车的两个前轮的旋转平面并不完全平行,而是稍微带一些角度,这种现象称为前轮前束。车轮前束的作用是减轻或消除因前轮外倾角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二者相互协调,保证前轮在汽车行驶中滚动而无滑动。前轮前束一般为0~12mm。而现代汽车的前轮外倾角出现减小甚至为负值的趋势,前轮前束也应相应减小甚至也为负值。

  重心位置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汽车重心的位置通常用重心距前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和重心距水平路面的高度来表示。可通过实验法、估算法测出重心位置。

  对动力性能的影响

  汽车正常行驶必须满足驱动-附着条件:

  即汽车的驱动力必须大于等于坡度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之和而等于汽车驱动轮的附着力。附着力与路面附着系数和驱动轴的轴荷有关,而驱动轴的轴荷取决于重心的水平位置,故重心位置必须保证驱动轮能够提供足够的附着力。仅从此方面考虑,重心越靠近驱动轴越好。


  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汽车制动性要求制动减速度大、制动距离短,有良好的制动方向稳定性,即不易发生前轮丧失转向、后轮侧滑和跑偏现象。制动方向的稳定性与前后轮的抱死次序有关,而抱死次序则与重心位置有关,若重心位置保证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β为前制动力占整车制动器制动力比例,b为重心到后轴水平距离)等于汽车常用路面附着系数,那制动稳定性即较好;若重心前移,b增大,易发生后轴侧滑,对高速汽车危险性大;若重心后移,b减小,前轮易丧失转向能力。[page]

  对通过性的影响

  汽车在较陡侧坡行驶或高速急转弯行驶时,会发生侧向倾覆,为避免这种危险,重心应在保证最小离地间隙的前提下尽量降低。

  综合上面分析,在加装诸多电路板后应尽可能保证模型车的重心垂直位置尽量的低,水平位置应在车中线上靠近后轴。

  汽车侧滑

  为保证汽车转向车轮无横向滑移的直线滚动,要求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束有适当配合,当车轮前束值与车轮外倾角匹配不当时,车轮就可能在直线行驶过程中不作纯滚动,产生侧向滑移现象。这种滑移现象过于严重时,将破坏车轮的附着条件,使汽车丧失定向行驶能力。侧滑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定向侧滑

  随机侧滑

  转向侧滑

  制动侧滑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若前轮先抱死拖滑,则将可能发生侧滑。

  可以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减小侧滑。对于定向侧滑,用前轮前束产生的Q类侧滑来补偿外倾产生的W类侧滑是基本手段。Q类侧滑的性质为:侧滑大小等于前束角大小;侧滑方向与前束角方向相反,与车辆行驶方向有关;与路面质量无关。对于随机侧滑,主要是从改变独立悬架结构入手,如本车模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车桥车轮的随机侧滑可用四连杆机构综合理论改变上下横臂的长度,使模型行驶过程中轮距变化不大,从而减小随机侧滑。对于转向侧滑,主要靠选择合适的主销角度,合理搭配主销内倾与后倾角,尽可能使转向内轮产生外倾或增加外倾,使转向外轮产生内倾或减小外倾。


  模型车底盘性能

  模型车底盘采用的是等长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如图1),当车轮上下跳动时,车轮平面没有倾斜,但轮距会发生较大变化,故车轮发生侧向滑移的可能性较大。本车共有6处参数可调,其中主销内倾角对模型车性能影响不大,可设为。

  图1前轮前束调整

  主销后倾角

  可以通过增加垫片的数量来增大主销后倾角,共有4片垫片,前2后2,后倾角为0;前1后3,后倾角为;前0后4,后倾角为。

  对于本模型车,若欲使之转向灵活,主销后倾角可选;欲增大回正力矩,则后倾角可选。

[page]

  前轮外倾角

  与模型车的侧滑关系较大,需与前轮前束相匹配,可设为。

  前轮前束

  前轮是由舵机带动左右横拉杆实现转向的。主销在垂直方向的位置确定后,改变左右横拉杆的长度即可改变前轮前束的大小。左杆短,可调范围为10.8mm~18.1mm;右杆长,可调范围为29.2mm~37.6mm(如图1红圈所示)。

  底盘离地间隙

  在独立悬架下摆臂与底板之间可以通过增减垫片来调整底盘前半部分的离地间隙,垫片有1mm和2mm两种规格。一片垫片不加,车前部离地间隙为9mm,故离地间隙的调整范围为9mm~12mm。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在加装了传感器之后,此距离过小,会降低模型车爬坡时的通过度;过大,则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

  后悬挂纵向减震弹簧预紧力

  在图2红圈处增加垫片即可增大弹簧的预紧力。

  图2悬挂预紧力调整

  舵机性能测试

  在舵机的轴上连接一个变阻器,该变阻器有三个接头,两侧的接头一端接在5V电源上,另一端接地,中间的接头连在示波器上,示波器测电压。当舵机带动前轮转动时,变阻器的阻值随之改变,示波器的电压值也发生变化,即将电压与舵机的转角对应起来,这样,通过测量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即可知舵机转角的变化率。从试验中可知,舵机近似匀速地由一侧最大转角转至另一侧最大转角。结合对前轮最大转角的测量,可估测出舵机的转速约为2.42rad/s-2.52rad/s。由汽车理论的相关知识可知,该舵机性能偏软,可通过增大前轮前束来进行调整。

  对舵机性能的测试主要用于设定仿真参数,同时估算出的舵机转速也对程序相应速度和转向时的车速限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模型车稳态转向测试

  本节探讨舵机PWM占空比与车速、转弯半径之间的关系。试验中舵机PWM占空比设为6挡,分别以1、2、3、4、5、6表示,数字越大转角越大。如图1为舵机转角为挡位1时的车速——转弯半径对应图,由试验可知,在相同转角下,转弯半径与车速大致呈线性关系。

  根据模型车的相关数据由下式可算得理论转弯半径为275mm。该值与模型车试验中0.31m/s时的转弯半径相近;当模型车车速>1.4m/s后开始出现侧滑现象。

  结语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对智能车比赛用模型车的转向轮定位参数调整、重点的选择、侧滑的控制、底盘高度的调整、舵机的转向性能及转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模型车相关参数的调整建议。由于上述模型车关于转向的参数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本文给出的仅是各参数的调整趋势,最佳匹配值还需根据赛道调试获得。

 

 

关键字:前轮定位  舵机  转向  转弯半径 引用地址:浅析智能模型车底盘技术

上一篇:基于ZigBee的汽车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汽油发动机管理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45

关于尼得科研发出新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机电源组的通知
此次,尼得科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本公司”)研发出新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机电源组*1 ( 以下简称“EPS-PP”:Electric Power Steering Motor Power Pack) 的新产品。 新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机电源组(圆柱式)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尼得科一直在研发生产EPS电机,如今已被全球广大汽车厂商所采用。 EPS主要有用于小型汽车的圆柱式与广泛用于豪华汽车中的齿条式。近年来,圆柱式也要求具备与齿条式同等的平稳转向性能。与此同时,市场还要求进一步降价。此外,由于ADAS*2功能的普及,还需要减小整个转向系统的摩擦以及转矩波动*3性能,才能使车道保持辅助等ADAS功能正常
[工业控制]
关于尼得科研发出新型电动助力<font color='red'>转向</font>系统电机电源组的通知
台积电3nm技术有序推进,2nm将转向GAA晶体管
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报喜!董事长刘德音近日受邀于2021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 2021)开场线上专题演说时指出,台积电3纳米制程依计划推进,甚至比预期还超前了一些,3纳米及未来主要制程节点将如期推出并进入生产。台积电3纳米制程预计今年下半年试产,明年下半年进入量产。 刘德音在演说时虽未透露3纳米进度会超前多少,但此一消息仍令市场感到振奋。 刘德音董事长以「释放创新未来(Unleashing the Future of Innovation)」为演说主题,指出半导体制程微缩脚步并未减缓,摩尔定律仍然有效,台积电3纳米比预期进度超前,至于2纳米之后的电晶体架构将转向环绕闸极(GAA)的纳片(nano-sheet)架构,
[半导体设计/制造]
调查显示:未来三年企业将投资重点转向储能
  根据Reuters Events的一项新的行业调查,储能将成为未来三年能源转型投资的领先技术。   根据2023年Reuters Events能源转型洞察报告,可再生能源容量份额的增长和电动汽车的部署将使储能成为未来三年能源转型投资的领先技术。虽然电池目前主导着能源存储领域的增长,但未来几年其他几种有前途的替代方案将被商业化部署。   调查数据显示,储能将成为2024-2026年的优先技术,43%的受访者指出,他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资储能技术。
[新能源]
机器人应用中舵机工作原理
舵机也叫伺服,最早用于船舶上实现其转向功能,由于可以通过程序连续控制其转角,因而被广泛应用的各类关节运动,以及用在智能小车上以实现转向,如图1 、图2 所示。 图1 舵机用于机器人 图2 舵机用于智能小车中 舵机是小车转向的控制机构,具有体积小、力矩大、外部机械设计简单、稳定性高等特点,无论是在硬件设计还是软件设计,舵机设计是小车控制部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图3为舵机的外形图。 图3 舵机外形图 舵机的组成 一般来讲,舵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舵盘、减速齿轮组、位置反馈电位计、直流电机、控制电路等,如图4、图5所示。 图4 舵机的组
[机器人]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表示 从并购转向自主研发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紫光集团已经完成产业布局,将从并购过渡到以自主研发为主。2018年紫光将推出面向手机和数据中心的存储产品,以及公有云服务。 赵伟国认为,“资本是把双刃剑,以资本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才是正道。紫光投资了一些股票,这些都是财务投资。” 据介绍,紫光集团以“自主创新加国际合作”的“双轮驱动”,形成了以集成电路为主导,构建“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生态链,目前已成为中国出货量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及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 寻求芯片产业突破口 中国证券报:芯片国产化存在哪些困难?紫光如何构建从“芯”到“云”的产业链? 赵伟国:芯片国产化是一个战略目标。但在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不撕雷军转向贴华为!董明珠称手机华为卖老大我就卖老二
eeworld网 5月19日综合报道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开始进入手机圈媒体和消费者视线应当是从当那央视那场打赌。此后,董明珠频频喊话雷军,不就遍宣布做手机。 不过,小米这几年下滑厉害,小米和雷军的话题热度也开始递减。但是,相对来说董明珠的热度却反而增加。原因可能就在与,董明珠去年开始不跟雷军撕,转向了紧贴华为的策略。 在格力电器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再次谈到了格力手机。她表示,“格力手机还没到发力时候”。董明珠称,“我们的手机,网上有人说没有成功。你怎么知道我没成功,华为卖老大,我就卖老二嘛。但(具体)什么时间(实现),你为什么对我这么苛刻要求,今天说的明天就要做到,那我又不是神仙,有本事你来做。我们每一部手机都不是贴
[手机便携]
单片机控制舵机的C51程序
用stc89c51单片机来控制舵机的程序,测试成功,仅供大家参考. #include "reg52.h" unsigned char count; //0.5ms次数标识 sbit pwm =P3^0 ; //PWM信号输出 sbit jia =P3^7; //角度增加按键检测IO口 sbit jan =P3^6; //角度减少按键检测IO口 unsigned char jd; //角度标识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i)//延时 { unsigned char j,k; for(j=i;j 0;j--) for(k=125;k 0;k--); } void
[单片机]
基于AT89C2051的多路舵机控制器设计
舵机是一种位置伺服的驱动器。它接收一定的控制信号,输出一定的角度,适用于那些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控制系统。在微机电系统和航模中,它是一个基本的输出执行机构。 1 舵机的工作原理 以日本FUTABA-S3003型舵机为例,图1是FUFABA-S3003型舵机的内部电路。 舵机的工作原理是:PWM信号由接收通道进入信号解调电路BA66881。的12脚进行解调,获得一个直流偏置电压。该直流偏置电压与电位器的电压比较,获得电压差由BA6688的3脚输出。该输出送人电机驱动集成电路BA6686,以驱动电机正反转。当电机转速一定时,通过级联减速齿轮带动电位器R。,旋转,直到电压差为O,电机停止转动。舵机的控制信号是PWM信号,
[工业控制]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