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用电池均衡方案研究

发布者:xinyi9008最新更新时间:2012-05-23 来源: 21ic 关键字:混合动力  车用电池  充电电流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 言

发展清洁能源,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核心战略之一。由于电动汽车在使用中可实现零污染, 因此, 它是解决汽车污染和能源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混合动力汽车由于融合了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优点, 近年来成为世界范围内新型汽车开发的热点。

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良的性能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的理想能源。但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工况复杂多变, 电池的充放电频繁且极其不规则, 这将使电池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提出有效的电池控制和管理方法, 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成为混合动力车研究和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均衡的意义

为了达到一定的电压、功率和能量等级, 混合动力车用电池需要串联成组使用。各单体电池在制造、初始容量、电压、内阻以及温度等方面均不完全相同, 在使用过程中, 电荷量低的电池会过早的达到限制电压, 容易造成过充电或者过放电, 而且即便是很小的差异, 在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后, 都会变成不可忽视的差异。再者, 锂电池的抗滥用能力较差, 加之应用技术还不完善, 使锂电池滥用几率大大增加,以致影响整组电池的循环寿命。因此在混合动力车工作过程中, 电池间的一致性是决定电池寿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减小这种不一致性对锂离子电池组的影响, 在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中, 增加了均衡电路。

3 均衡控制原理

3. 1 均衡方式的选择

电池的均衡过程实际上是电池荷电状态( SOC )的均衡。对于锂电池来讲, 电池在SOC 高端和低端时电压变化较快, 在中间部分的曲线较平稳, 整个曲线并不成线性。但混合动力车工作时, SOC 的范围约在30% 至70% 之间, 图中此范围内的电压与SOC基本成线性关系, 也就是说在这个区间内电池电压可以很好的反映电池SOC的值, 说明通过电压对电池均衡是混合动力车较理想的均衡方式。

如何经济可靠的解决串联电池组电压均衡的问题, 理论上的均衡方法很多。目前的均衡控制电路按能量的消耗情况分为能耗型和非能耗型两大类。

能耗型就是在每只单体电池两端并联一个可控电阻, 当电池电压达到或超过限定值时, 电阻导通, 承担一部分充电电流, 使流过电池内部的充电电流减小, 从而维持限制电压。流过电阻的电能以热的形式释放, 故称为能耗型。此种方式结构简单, 成本低。非能耗型电路的耗能比能耗型要小, 但电路结构相对复杂, 成本较高。结合本项目的应用环境, 考虑到混合动力车用电池经常处于不规则的充放电模式下, 并兼顾经济性及车内空间等问题, 这里选用能耗型均衡。

3. 2 均衡电路的控制

均衡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电阻放电均衡电路结构图.

当均衡电路工作时, 电池监控IC将实时检测各个单体电池电压, 当单体电池不一致电压达到一定值时, 通过控制开关管S 1, S 2, , Sn, 来控制所需要的均衡容量。均衡容量与均衡时间和均衡电流有如下关系:

C 为均衡容量, Ie qu为均衡电流, t为均衡时间,其中Iequ =Ud/R, Ud 为单体电压值, R 为放电电阻。[page]

通过电阻R 把单体电池中的充电电流进行分流, 电压较高的电池通过电阻R 耗能向电压较低的电池靠拢。在均衡过程中, 均衡电流Iequ并不是恒定的值, 它将随电池端电压的下降而减小。但由于均衡电流较小, 一般在100mA 以内, 因此可以认为Iequ是近似恒定的, 并通过近似计算得到均衡时间。例如, 一块电池需要均衡的容量为0. 4Ah, 均衡放电电阻100Ω, Ud 为4V, 那么均衡时间:

由此可见, 电路的计算和控制较为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能量存储和转移过程, 且均衡时间容易掌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 均衡电路设计

对电池进行均衡控制的硬件组成主要有MCU控制单元, 电池监控IC, 均衡电路, 以及电源电路,温度模块, 风扇控制电路等。电路结构图如图2所示, 电池监控IC 采集各单体电池端电压, 并实时向MCU 发送数据。上位机通过CAN 总线与监控IC通信, 将数据实时显示。温度模块采用智能化温度传感器, 它把温度传感器, 外围电路, A /D 转换器,微控制器和接口电路集成到一个芯片中, 对电池进行温度测量、温度控制并与MCU 进行数据通讯。

图2 均衡电路硬件结构框图。

5 均衡控制策略的制定

通过平衡电压来平衡容量的均衡方法在控制时应兼顾以下几点:

( 1)均衡放电电阻R 的选取。均衡电路工作时, 能量高的电池会通过放电电阻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掉, 如果此时电阻温度过高, 可能会造成电路热失控, 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 电阻的值不能过小; 另一方面, 均衡电流直接决定了均衡时间, 如果均衡电流过小, 会使均衡时间过长, 达不到均衡要求, 而均衡电流的大小是由放电电阻决定的, 电阻值越大均衡电流越小, 因此, 电阻值又不能过大。综上, 电阻值能否适当选取是均衡效果的关键。

( 2)均衡电压阈值( a) 的设定。电压阈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均衡电路启动及关闭的时刻, 若电压阈值设的过大, 会导致均衡时间过短, 均衡效果不明显, 达不到要求, 电压阈值设的过小, 则均衡时间过长, 不但白白消耗了能量, 且对电池组各电池有害无益。因此, 需要从电池容量不一致所表现的充放电特征分析, 并结合混合动力车的应用情况来设置均衡阈值。

( 3)均衡模块的启动和关闭。在初始上电后,MCU 定时检测电池组各单体电压, 一旦超过阈值则对需要均衡的单体闭合开关, 进行放电, 其余单体的开关断开。之后MCU 会定时判断单体电压, 重新判断是否符合均衡条件。如果单体的电压一致性回到阈值内, 则所有均衡回路的开关管均断开, 均衡终止。

6 模拟工况测试

为了模拟电池均衡模块在实际车辆运行时的效果, 采用如下测试工况, 并保持室温在10℃ ~ 20℃之间。此工况测试分两个测试程序, 一个是#主放电工况”, 其放电量略多于充电量; 另一个是“主充电工况”, 其充电量略多于放电量, 并确定SOC 波动范围在30% 至80% 之间。

实验用电池为锰酸锂电池( LMi nO4 ) , 实际容量8. 6Ah, 额定电压3. 6V, 内阻3. 7Ω , 12节串联。

均衡前后电池充电曲线如图3 所示, 均衡前电池充电曲线明显不一致, 电池组压差最大值约为200mV, 对应的容量差约为20% 。充电时高容量单体将先达到阈值电压, 使电池的充入容量明显降低,仅为7Ah, 大大降低了电池的利用率。( b) 图为经过35小时均衡测试后充电曲线图, 可以看出各单体间基本恢复一致, 压差不超过10mV, 充入容量扩大到8. 4Ah。并且经过测量, 实验过程中放电电阻温度控制在60℃以内, 不会出现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到, 此均衡方法可在40小时内达到电池SOC 的平衡。并且电路工作稳定, 满足混合动力车辆行驶要求, 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池不一致性的扩大, 实现了能量的合理配置。

图3 均衡前后充电曲线对比。

7 结束语

在均衡模块的硬件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测量的精确性, 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在制定均衡策略过程中兼顾了放电电阻的选择、均衡阈值的选定、均衡的启动和停止等方面。经均衡测试证明此电路工作稳定, 可以有效的解决电池不均衡的问题, 提高了整组电池的使用效率, 对混合动力车具有实用性。

关键字:混合动力  车用电池  充电电流 引用地址:混合动力车用电池均衡方案研究

上一篇:丰田普锐斯运作之混合动力工作原理
下一篇:仿真技术驱动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04

混合动力锂离子电容器的开发(一)
    FDK开发出了输出功率高、充放电循环特性出色的锂离子电容器。现已开始用于高电压暂降补偿装置和太阳能发电的负荷平均化等领域,此外,其在混合动力车等需要高输出功率的汽车领域的应用也有进展。本文将由FDK介绍锂离子电容器的特性以及面向混合动力车等采取的举措。   近年来,为应对化石燃料枯竭和防止地球变暖,人们采取了各种对策。针对化石燃料问题,积极导入了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自然能源。在防止地球变暖方面,开始针对CO 2 排量高的汽车实施电动化及马达辅助驾驶等减排对策。   但这些对策导致电力系统不稳定和用电量增加等新课题浮出了水面。要解决这些课题,蓄电元器件必不可少。   此前的蓄电元器件一直以锂离子充电电池(LIB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混合动力</font><font color='red'>车</font><font color='red'>用</font>锂离子电容器的开发(一)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奔驰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解读
虽说纯电出行是当下时尚的出行方式,并且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但当遇到城市电量不足,很多充电桩无法充电,以及现在纯电还无法完全解决全场景出行的情况下(例如长假期的高速通行,充电桩不足,排队等充电)。插电式混动车型作为其中的一种新能源出行技术还是存在很大的生存空间。 混动技术除了我们说的HEV之外,PHEV技术的车型,对于不少车主还是有很强的吸引力。日常通勤用纯电,不论国际油价如何变化,与己无关,只要电价稳定,并且在低电价的后半夜插上电枪,妥妥的只要0.1元每公里的出行成本。 而长途驾驶,由于有燃油发动机的存在,又可以完全无忧的进行城际间出行,例如刚刚过完的国庆长假,开PHEV车型绝对不会出现某EV车型需要花2000元拖车费下高
[汽车电子]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奔驰插电式<font color='red'>混合动力</font>技术解读
丰田式另类“混动”:内燃机+发电机=纯电动驱动系统
丰田对于混合动力可谓是相当执著,尤其是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因此,哪怕是在纯电动动力系统的研发中,这种“混动”思维也是如影随形。 如同在上一篇文章《燃效提升30%,“专宠”混动的丰田表错情了么?》中提到的那样,在向纯电动车的过渡阶段,内燃机将依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即便是压注混动的丰田,也并没有放弃对发动机的研究。而如何让内燃机在纯电动车事业中继续发光发热也是工程师们的研究方向之一。 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丰田的中央研究所研发出了一种新式的发电机,功率为10千瓦。这款线性发电机虽然是发电机,但是却是在内燃机的结构上改造而成的,有一个让人不明觉厉的名字——Free Piston Engine Linear Generato
[嵌入式]
美一公司打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智能导航平台
  最近,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EV)发布,以及各种概念接踵而来。仅雷诺就在 9 月份的法兰克福汽车展(IAA)上发布了三款新型电动车。厂商在宣布这些新车型和概念的时候,经常会提到远程信息处理——或者他们现在所称的“智能导航”。    由于其中许多车型要等到 2010 年底以后甚至更晚才能投产,关于这些系统的细节情况并不太多。不过,有一家公司却披露了关于其即将推出的服务、硬件和商业模式的一些细节。    Better Place 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据称是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服务供应商。该公司提供相关服务促进电动汽车的推广,建造和经营电动汽车及其所用能源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系统,并与生态系统厂商共同创造一个综合系统。
[汽车电子]
混合动力是近期重点 柴油车不宜大举推广
      中国十家大型汽车企业联合成立的“电动汽车产业联盟”T10(TOP10),近日正式商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本周发布的这一战略框架显示,T10提出了传统汽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战略,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需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等一整套“渐进路线”,颠覆了此前以电动车为前锋的思路,并明确中国不宜大幅度推广柴油轿车。 传统汽车仍是主战场   此前,国内关于“新能源汽车和国际处于同一起跑线”的论调甚嚣尘上,T10对此给予否定。T10企业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包括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长期不足,高端技术尚有一定差距;产品缺乏充分试验验证与改进,在高端技术和产业化
[汽车电子]
新能源路径之争 插电混合动力胜出
近年来,在电动车销售遇冷的情况下,国内该走哪条新能源路径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混动车不需要基础配套设施支持,节油性能好,应重点发展混合动力车;有人认为,中国国情与国外不同,中国发展纯电动车战略不能动摇;有人建议,先发展低速、短距离电动车,逐步过渡到长距离电动车,目前,已经有些企业在这么做;有人认为,可以从弱混入手,实现怠速启停和刹车能量回收装置的推广,解决节油的当务之急;还有观点认为,插电混动是最好的过渡方案,应重点发展深度混合动力和插电混合动力车。 电动车是国家大力宣传的战略目标。目前国内的政策是,重点补贴纯电动车,将混动车划在节能车范围之内。不过,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正同有关部门研究新的节能与新能源补贴政策,补贴思
[汽车电子]
MIT成功利用病毒组装电池 适用于混合动力应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可利用病毒来组装尺寸微小的、并可印刷在塑胶薄膜上的电池。 该病毒是一种基因工程病毒,专门用来做为自组装(self-assemble)纳米级锂离子电池的材料;所产出的电池则是利用环保制程印刷在塑胶薄膜上。MIT的研究人员表示,该种软性电池薄膜的主要零件已经完成;他们并展示了该种电池媲美现有笔记本电脑、混合动力车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MIT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对该材料进行最佳化,期望让其性能超越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而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将这种可印刷电池薄膜商业化。 “病毒为电池布线提供了新途径;”率领该研究团队的MIT材料科学家Angela Belcher表示:“现在我们已经开发出正
[汽车电子]
TMS320F241在混合动力汽车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一种专用于电机控制且内嵌CAN模块的DSP芯片TMS320F241的主要特点。根据混合动力汽车(HEV)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方案,提出了用DSP芯片实现电机控制的策略,并简要地介绍了TMS320F241的外围设计和CAN编程。 关键词:TMS320F241 混合动力汽车 CAN总线 无刷直流电机 随着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尾气的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国家都开展了电动汽车的研究。但是电动汽车存在续驶里程短、动力性能差等弱点,加之成本太高,目前还无法大批量投入市场。为了兼顾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优点,国内外都开始进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有两套驱动系统,驱动系统与整车控制单元(VCU)之
[工业控制]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