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字控制的谐振变换器设计

发布者:Serendipity99最新更新时间:2012-07-21 来源: 现代电子技术 关键字:变换器  谐振  数字信号处理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言
    近年来,LLC谐振变换器由于其简单、高效、软开关等特点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与传统谐振变换器相比,LLC谐振变换器兼备了串联谐振变换器和并联谐振变换器的优点,其输出调节范围宽,开关损耗小,能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ZVS开通。文献主要讨论了LLC谐振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工作性能和基波建模分析。
    对于LLC谐振变换器,变频控制是主要的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开关管的工作频率,改变变换器的增益特性,从而在宽输入电压范围内满足增益要求。目前,对LLC谐振变换器的研究多采用模拟控制,但其存在一些固有缺点,与模拟控制相比,数字控制可以简化硬件电路,消除因离散元件造成的不稳定和电磁干扰,具有设计周期短、控制精度和灵活性高等特点。
    鉴于LLC谐振变换器优越的性能和目前模拟控制的局限性,此处将数字控制和软开关技术相结合,利用TMS28027系列芯片完成电源的控制策略,对LLC谐振变换器进行数字控制研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 LLC谐振变换器
    图1示出LLC谐振变换器结构。两个功率MOSFET VQ1和VQ2构成半桥结构,其驱动信号均为占空比为0.5的PWM波,构成了互补信号。该变换器的研究目标是在330 V~390 V宽输入范围的电压下,维持输出电压恒定为48 V,额定功率为150 W,并且满载运行时,工作效率在94%以上。


    VDoss1,Coss1和VDoss2,Coss2分别为VQ1和VQ2的体二极管和寄生电容。整流二极管VD1和VD2组成一个中心抽头的全波整流电路,Co为滤波电容。LLC谐振变换器有两个谐振频率,一个是Lr和Cr参与谐振的频率,另一个是Lr,Cr和Lm参与谐振的频率。两个谐振频率分别为:
    [page]

    根据基波分析法,图1中开关网络的输出和次级整流部分可分别近似等效为一个正弦交流输入电压源和一个输出电阻,将一个非线性系统简化为一个线性电路。通过Mathcad拟合出变换器输入,输出的增益和归一化频率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可见,在相同归一化频率点对应不同的负载点,即当保持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电压不变时,随着负载变化,变换器的增益曲线相应改变,负载越重,即Q值越大,变换器工作频率也越大。此设计通过改变开关管的工作频率,维持输出电压恒定。LLC谐振变换器的直流特性可以被分为ZVS区域和ZCS区域,一般变换器避免设计在ZCS区域。其中ZVS区域又可被分为两部分:区域1和区域2,当运行在区域2时,变换器类似于普通串联谐振变换器。因此设计时使变换器工作在谐振频率点fs偏左一点,以实现全负载范围的ZVS,并保证较高的效率。对于谐振变换器,一个完整的开关周期由一系列子区间和对应不同组合的运行模态。根据LLC谐振变换器开关管和二极管的导通和关断,每一个开关周期的工作过程被分为8个子区间,每个子区间对应一个等效电路。通过分析时域等效电路,得到每个开关周期的具体工作波形,图3示出LLC谐振变换器运行在区域1,即满足fm


    [t0~t2]阶段,VQ1导通,谐振电流iLr开始以正弦形式增加,iLr大于励磁电流iLm。根据变压器极性,次级二极管VD1导通。变压器被输出电压箝位,故励磁电感Lm恒压充电,变换器传输能量到次级。t1时刻iLm过零点,方向由负变为正。
    [t2~t3]阶段,在t2时刻,iLr=iLm,此后Lm参与谐振,LLC谐振槽开始工作,输出被变压器隔离,二极管自然关断。
    [t3~t4]阶段,VQ1和VQ2关断,为死区时间。VQ1的结电容充电,VQ2的结电容放电,从而帮助VQ2实现ZVS开通。后4个工作阶段与前4个阶段类似,这里不再详述。

3 数字控制方案设计
    基于数字控制的LLC谐振变换器的总体硬件结构如图4所示。LLC主电路是其核心部分,完成能量转换过程:DSP控制单元也是系统的重要部分,主要负责开关管PWM驱动信号生成,通过采样电压电流等信号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和保护。

[page]

3.1 数字PWM的产生
    此处设计选用TMS28027作为控制芯片,其内部具有ePWM模块,用于产生设计中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定时器按照给定周期值循环计数,比较值存储在比较寄存器中,一直与计数器中的值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相等时,PWM输出产生跳变。每个计数周期产生两次比较匹配,分别在前半周期的递增计数期间和后半周期的递减计数期间。由于ePWM模块具有映射寄存器,因此在计数周期的任一时刻都可以装载新值,改变PWM的周期和脉宽,从而实现变频控制。
3.2 PI控制的数字实现
    PI控制是最早发展的控制策略之一,其概念清晰,算法容易实现,鲁棒性强,是工程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器。这里采用PI算法,将其数字化实现,进行系统的闭环控制和调节。
    PI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u(t)同时成比例地反映输入信号e(t)及其积分,即:
   
    由于数字信号处理仅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来计算控制量,故为了实现数字控制,必须以采样周期T对上式进行离散化,对其进行z变换,得:
    Gc(z)=U(z)/E(z)=Kp+Ki/(1-1/z)       (4)
    写成差分方程为:
    u(n)=u(n-1)+Kp[e(n)-e(n-1)]+Kie(n)     (5)
    式中:u(n)为第n次采样的PI控制器输出;e(n)为第n次采样的误差信号,即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输出值和电压给定值的偏差量;Ki为积分系数。
    由于普通PI调节容易出现积分饱和现象,故此处设计中,采用改进式PI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遇限停止积分,当控制量达到饱和后,便不再进行增大积分项的积累,而仅积累削弱积分项。具体设计方法为,在计算u(n)前,先判断上一拍的PI输出量u(n-1)是否达到最大值,若u(n-1)>Ucmax,则仅积累负偏差;若u(n-1)


    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由主程序和中断响应子程序组成,流程图如图5所示。主程序初始化后,便一直循环等待中断.中断过程主要调用PI子程序完成控制量的计算和输出量的更新。

[page]

4 实验结果
    为验证理论分析及方案的正确性,进行了实验。实验电路主要参数如下:输入直流电压范围为330~390 V,输出直流电压恒定为48 V,输出额定功率为150 W。初级开关管VQ1和VQ2选用IPP60R190C6,驱动芯片选用FAN3224T,次级整流管VD1和VD2选用MBR20H150CTG,变压器匝比为24:6:7。谐振频率为130 kHz,励磁电感为789μH,谐振电感为112μH,谐振电容为15 nF。图6分别给出了谐振变换器在满载时的开关管驱动和不同输入电压下的谐振电流波形。图7为330~390 V输入电压下,LLC谐振变换器的效率曲线。由图6中开关管驱动波形可见,上管和下管实现ZVS开通。在不同输入电压下,开关管分别对应不同的工作频率。当输入电压为330 V时,开关管工作频率小于谐振频率,此时iLr的工作波形与文中理论分析的波形一致.有两个谐振过程:当输入电压为390 V时,开关管工作在谐振频率点,在整个开关周期,变换器都在传输能量。由图7可见,在输入电压范围内,变换器的效率满足要求,都达到了94%以上。实验波形和理论分析一致。



5 结论
    从频域和时域的角度详细分析了LLC谐振变换器的运行模态,给出了数字控制方案,将数字控制的灵活性、抗干扰能力和LLC谐振变换器的软开关特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研制的样机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小功率驱动电源。

关键字:变换器  谐振  数字信号处理器 引用地址:一种基于数字控制的谐振变换器设计

上一篇:高精度倾斜角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下一篇:基于OpenCV的人脸识别设计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13

DSP控制器构成的大功率UPS并联系统设计
  1、引言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TI公司的TMS320C240 DSP控制器构成的大功率并联型UPS同步控制方案。与电网的同步、并联系统中各台UPS间的同步,成为并联UPS系统控制的关键。UPS并联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精度很高的锁相环,模拟锁相环是一门成熟的技术,以它独特的优良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UPS的全数字化控制是大势所趋,因此,锁相环也逐渐过渡为数字化,数字DSP控制锁相环相对于模拟锁相环实现起来更方便,同时用软件代替硬件实现,还可以结合系统的其他功能统一设计,节省成本。    2、TMS320C240 DSP控制器介绍   TMS320C240是美国TI公司专为数字电机控制运用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DSP</font>控制器构成的大功率UPS并联系统设计
基于ARM和DSP的竹节纱控制系统伺服控制器设计与应用
  ARM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基于ARM核的微控制器芯片不但占据了高端微控制器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也逐渐向低端微控制器应用领域扩展,ARM微控制器的低功耗、高性价比,向传统的8位/16位微控制器基。提出了挑战。ARM微处理器及技术应用到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如工业控制领域、无线电通讯领域、网譬络应用、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数字成象与安全产品当中,凭借其优点将来还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 竹节纱 装置的工艺要求,设计了具有竹独立控制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由ARM和触摸屏构成控制器,并在ARM核中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使其具有图形化的人机丕界面操作功能,支持触摸操作,可
[嵌入式]
基于ARM和<font color='red'>DSP</font>的竹节纱控制系统伺服控制器设计与应用
TMS320C62X DSP的混合编程研究
摘要:目前,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已经在TI公司的TMS320C62X上成为一种最流行的编程方法。阐述了基于TMS320C62X的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应遵循的接口规范以及并行汇编代码的编写。给出了一个基于TMS320C62X的运动补偿的混合编程设计实例。 关键词:DSP C语言 并行汇编 混合编程 TMS320C62X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的新一代高性能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基于DSP的软件设计问题,就是采用编程语言进行算法实现并使程序效率尽量满足实时性要求。TI DSP的软件设计可以采用汇编语言、高级语言C/C++以及C语言与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完全采用汇编语言编程复杂性高、开发周期长,而完全采用
[应用]
基于DSP+FPGA的红外移动目标识别跟踪系统设计
  与通用集成电路相比,ASIC芯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等几个方面的优势,而且在大批量应用时,可降低成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是在专用ASIC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克服了专用ASIC不够灵活的缺点。与其他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相比,其优点主要在于它有很强的灵活性,即其内部的具体逻辑功能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对电路的修改和维护很方便。DSP+FPGA结构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灵活,有较强的通用性,适于模块化设计,从而能够提高算法效率;同时其开发周期较短,系统易于维护和扩展,适合于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本文介绍的就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军事侦察的红外动目标识别跟踪系统的设计。   设计任务及要求红外动目标跟踪与识别系统的输入信号是红
[嵌入式]
基于<font color='red'>DSP</font>+FPGA的红外移动目标识别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DSP的磁存储设备抗冲击技术控制系统设计
1 引 言 对数据存储业来说,磁盘驱动器生产商通过增加磁道密度(以每英寸的磁道数为单位)和磁盘转速(以每分钟转数为单位)来扩大计算机硬盘驱动器的容量和改善其性能。随着磁密度的增加,两相邻磁道间的距离变小了。因此,所允许的读/写头和磁道的偏离误差,即磁盘驱动器业内所说的误定位,也相应的降低了,这样硬盘很容易受到伤害。他的工作原理决定其必须使用抗恶劣环境加固技术,而且主要针对机械物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实施加固。对磁盘存储设备来说,机械物理环境中最为恶劣的是振动、冲击环境。本文采用了外加固主动控制理论与技术,将电磁主动控制技术用于计算机外部设备( 微型盘 )的振动冲击外加固,并且构建了以 DSP 为硬件平台的数字主动控制系
[嵌入式]
基于<font color='red'>DSP</font>的磁存储设备抗冲击技术控制系统设计
控压型DC-DC变换器电流环路补偿设计
固定频率峰值电流模式PWM(Pulse WidthModulation) DC-DC变换器同传统的电压模式控制相比,具有瞬态响应好,输出精度高,带载能力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作为重要的模拟单元,斜坡补偿电路和电流采样电路是电流模式PWM控制的根基,对电流模式控制中电流环路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1 电路结构 图1所示是典型峰值电流模式PWM Boost DC-DC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当电压外环的电压反馈信号经过误差放大器放大得到的误差信号VE送至PWM比较器后,将与电流内环的一个变化的、其峰值代表输出电感电流峰值的三角波或梯形尖角状合成波信号VE比较,从而得到PWM脉冲关断阈值。即: 在(1)式中:第一项为斜坡补偿部分,用于
[电源管理]
控压型DC-DC<font color='red'>变换器</font>电流环路补偿设计
DSP和FPGA在汽车电子中的广泛应用
  1 引言   20世纪末,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信息革命浪潮,为汽车工业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解决汽车带来的诸如交通拥挤、交通安全、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时,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组件所占整车成本的比例也逐步上升。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在欧美国家生产的汽车上,电子组件已占到汽车总成本的20%~30%,并且,车用电子组件还以每年8.8%的速度快速增长,特别是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DSP)的用量更是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估计到2005年,汽车电子组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美元。由此可见,电子化、集成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小型化和个性化已经成为并且还将继续是
[嵌入式]
基于ADmC812和DSP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DmC812和DSP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主从式设计,DSP 和ADmC812之间通过通用的SRAM实现数据的交换,可满足数据采集量大、运算复杂、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系统。 关键词: 数据采集系统; ADmC812; DSP; DMA 引言 ADmC812是ADI公司的以8051(8052)内核为控制核心的新型微转换器。由于ADmC812内部集成了大量的外围设备。它本身就是一个完全可编程、自校准、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取代传统的MCU+A/D+ROM+RAM高成本、大体积产品,尤其是它的高精度和高速度A/D模块,特别适应于智能传感、瞬时获取、数据采集和各种通信系统。但是,对于
[应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