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多跳网络的混合路由视频传输

发布者:pengbinyyy最新更新时间:2014-08-20 来源: eefocus关键字:无线多跳网络  混合路由  视频传输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无线多跳网络是无线自组网、无线网状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总称。基于无线多跳网络上的视频传输已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所依赖的底层路由协议基本上是传统路由协议(如AODV,DSDV 等)。近年来底层的路由协议有了新发展,文献[2]首次提出一种性能更好、被称作机会路由的协议ExOR(Extremely OpportuniSTic Routing)。

传统的无线多跳网络路由协议基本思路没有脱离有线网络,将节点之间人为地规定是否存在链路,并根据某种路由度量准则,选择最好的路由。而机会路由协议认为无线电波的本质是广播的,利用广播性质所带来的增益,通过节点间的协作,获得了高于传统路由的带宽。因此,从直观上, 利用机会路由作为支持视频传输的底层路由协议会取得比传统路由协议更好的性能, 但是机会路由为了获得这种增益而采取的调度机制在传输实时视频时会产生丢失部分I 帧的严重问题, 使得视频传输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此问题, 笔者提出一种综合利用传统路由和机会路由进行实时视频传输的跨层设计方法。

1机会路由简介:

传统的无线多跳网络的路由协议和有线网络中的路由协议十分相似, 即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寻找1 组点形成1 条最优的路由,然后各节点依次转发数据。路由上各个节点之间被人为地认为有1 条链路存在, 因此并未有效利用无线电波的广播特性。

图1 机会路由原理演示图

如图1,假设源节点到4 个中间节点n1,n2,n3,n4 的链路质量较差, 且都是数据包发送1 次只有25%的概率可以收到, 节点n1,n2,n3,n4 到目的节点的链路质量很好,且都是数据包发送1 次100%的概率可以收到。那么,按照传统的路由机制, 会从4 个中间节点选择1 个最优的作为中继节点,由于4 个中间节点链路状况一样,则会随机选1 个节点作为路由转发节点,比如n2。这样,数据包会沿着源节点、n2、目的节点这条路由进行转发,那么1个数据包通过这条路由平均传送次数期望ETX(ExpectedTransmissiON Count)为1/0.25+1=5。而由于无线电波的广播特性, 源节点向n2 发送数据时,n1,n3,n4 也会收到一部分包。有些数据包n2 没有收到,但n1 可能恰好收到。有些数据包n1,n2 都没有收到,但n3 可能收到了。可以不必确定哪个节点是中继节点, 只要目的节点有数据包没有收到,那么任何1 个中继节点只要有这个包,都可以传给目的节点。假设n1,n2,n3,n4 收到包的概率相互独立, 经过计算1 个数据包的平均传送次数期望为1/(1-(1-0.25)4)+1≈2.5。这里,充分利用无线电波的广播特性可以获得1 倍的增益。随着网络拓扑的不同,ExOR 所获得的增益也不同,文献[2]实验结果表明ExOR 端到端的平均吞吐量是传统路由协议(AODV)的3 倍。

虽然ExOR 带宽利用效率和端到端吞吐量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尤其在支持实时视频传输时显得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3 点:

1) ExOR 路由算法内在地利用了无线通信的随机性,因此其传输调度算法对每个数据包都是公平的,而视频传输的特点就是不同数据包重要性不同, 因此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

2) ExOR 成批发送,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延迟。

3) ExOR 没有链路级的差错重传机制,最后几个数据包所需传输时间较长,在实时视频传输中,会导致部分关键帧数据包的丢失。

2 混合路由视频传输:

对于某些实时视频传输, 例如视频转播, 有如下特点: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系统可以允许一定的延时,但希望视频尽量是连续的,抖动较小,同时在保证传输的情况下视频质量尽量高。由于机会路由在端到端吞吐量上与传统路由相比, 有着明显的优势, 因此, 可以期望利用ExOR 进行实时视频传输取得比传统路由更优的性能。

在设计具体方案时,以下几点是必须予以考虑:

1) 由于ExOR 需要将数据包成批发送,因此视频的延迟将直接和数据包数量的多少相关。每批次的数据包越多,延迟越大;数据包越少,延迟越小。

2) ExOR 的性能和每批包的数量相关,文献[3]研究结果表明,每批包的数量越多,ExOR 的平均端到端吞吐量越高,但数量高于20 个后,数量增加对端到端吞吐量提升效果不明显。

3) 视频的参数选择需要考虑到I 帧的数量,如果I帧过多,会影响压缩效率,如果I 帧过少,会影响视频解码质量。

4) 视频播放时,I 帧的丢失是不可容忍的,因此要尽量保证播放时I 帧的数据已收到。

综合以上几点,选择1 个合适的编码参数,若每T s1 个I 帧,则将每T s 的数据作为一个批次发送。若传输延迟为t s,则初始延迟为(T+t) s。此后为保证视频播放的实时性和流畅性,无论每批次在T s 内是否传送完毕,都应停止当前批次的发送,及时启动下一批次的发送。在每批次中,视频帧的打包应遵循IETF 相关标准[4]规定。即每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应满足不超过MTU (Maximum TransmissionUnit,最大传输单元,一般为1 500 byte)的条件,每个P 帧单独组成1 个数据包,I 帧在每个限制长度内组成1 个包, 不足的部分单独组成1 个包。如果只利用ExOR 传输数据,由于无线多跳网络本身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以及ExOR 最后几个包的传输延迟较大, 并不一定能保证每T s 的数据都能在T s 内传输完毕。这样就会造成某些批次最后几个数据包的丢失。而ExOR 调度机制本身决定了这最后几个数据包是随机的, 如果丢掉的恰好是I 帧的数据包,造成I 帧的丢失,就会导致这T s 的视频无法播放, 从而造成视频观看的不连续性和主观收看质量的下降。因此,不能简单地将ExOR 直接用于视频传输,必须根据视频传输的特殊性做相应地调整。

视频传输与一般数据传输所不同, 其特殊性之一就在于视频传输中数据包的重要性是不同的[5]。关键帧I 帧是重要的,一般要尽量保证I 帧传输的可靠性。因为1 个I 帧将影响并决定其后数个P 帧的解码,1 个I 帧的丢失将导致2 个I 帧之间的视频无法播放或视频质量急剧下降。而P 帧是非关键帧,丢失个别P 帧对视频质量影响不大,一般来说,P 帧只是尽量传输,并不进行差错重传。因此,必须根据数据包重要性的不同进行相应处理。对于I帧,应保证无差错地传输,而对于P 帧,尽力保证一定时间内尽量多的传送。同时,传统路由虽然传输速率不如机会路由, 但是传统路由网络结构清晰, 并且无须成批发送,配合差错重传会使得某些特定数据传输更有保障。所以,对于实时视频传输,可以利用传统路由对I 帧的数据包进行差错重传, 而对P 帧的数据包用机会路由进行尽力传输。这样,就同时利用了2 种路由的优点根据不同数据包的性质选择相应合适的路由协议进行传输, 并且解决了I 帧丢失的问题。

关键字:无线多跳网络  混合路由  视频传输 引用地址:基于无线多跳网络的混合路由视频传输

上一篇:基于ADSL的视频传输系统
下一篇:深度剖析:VGA视频传输技术工作原理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07

CDMA1X视频监控实时传输解决方案
一、系统介绍   视频监控系统是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之一。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对重要区域或远程地点的监视和控制,视频监控技术在电力系统、电信机房、工厂、城市交通、水利系统、小区治安等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视频监控系统将被监控点实时采集的视频文件及时地传输给监控中心,实时动态地报告被监测点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例如,道路交通路口和码头港口等设施都需要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监控点分布在较广阔的范围内,并且与监控中心的距离较远,利用传统的有线连接方式,线路铺设成本高昂,而且施工周期长,或者因为物理因素难以架设线缆,如遇到河流山脉等障碍时。   中联科技CDMA1X无线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可很好地解
[安防电子]
视频监控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
[安防电子]
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及视频传输的技术分析
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的本质是一种网络或联网,此网络能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视频传输技术的优点有:具有灵活兼容的映射方式及帧结构;与业务无关的灵活兼容的传送平台;嵌人信号内管理、维护信息量大、可改进业务质量;提供经济、灵活的通信网络基础结构;开放的网络提供了新的灵活性。 为保证SDI视频在高速公路系统内共享,满足各用户单位对高清视频的需求,本文研究高码复用密集图像传输技术(以下简称“HMT技术”)来保障HD-SDI视频在高速公路上“高清、无损”地传输。HMT技术的原理:将各路段的多路HD-SDI的视频按照“视觉无损”的标准进行特殊编码压缩,压缩后的图(或IP图像)经光复用模块及波分复用后传输至中
[嵌入式]
光同步数字<font color='red'>传输</font>系统及<font color='red'>视频</font><font color='red'>传输</font>的技术分析
AVT数字高清视频传输技术助力车载视觉安全
车载视频监控已经成为数字视频监控技术所覆盖到的重要应用领域,出于对汽车及驾驶安全性等多方面考量,所涉及视频和视觉系统必须稳定可靠,其中对于视频传输就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视频传输数字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先进视频传输(Advanced Video Transfer,简称AVT)作为一种数字同轴高清视频传输技术,以其优越的图像性能和突出的系统特性,全面支持车载高清视频设备的视觉无损和实时传输,有益于从视频记录扩展到ADAS相关的视频应用。   汽车视觉的理想照进现实   在视频监控开始普及之后,交通就成为该行业拓展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除了在道路上实施视频监控,在车辆内部也在逐步加装车载视频设备,以便及时采集视频信息并进行后续处
[汽车电子]
AVT数字高清<font color='red'>视频</font><font color='red'>传输</font>技术助力车载视觉安全
常见视频信号传输特性及转换深度分析
1. 分量视频(Component Signal)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将景像的光束分解为三种基本的彩色:红色、绿色和蓝色。感光器材再把三种单色图像转换成分离的电信号。为了识别图像的左边沿和顶部,电信号中附加有同步信息。显示终端与摄像机的同步信息可以附加在绿色通道上,有时也附加在所有的三个通道,甚至另作为一个或两个独立的通道进行传输,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同步信号附加模式和表示方法:   - RGsB:同步信号附加在绿色通道,三根75Ω同轴电缆传输。   - RsGsBs:同步信号附加在红、绿、蓝三个通道,三根75Ω同轴电缆传输。   - RGBS:同步信号作为一个独立通道,四根75Ω同轴电缆传输。   - RGBHV:同步信号作为
[测试测量]
常见视频信号传输特性及转换深度分析
  1. 分量视频(Component Signal)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将景像的光束分解为三种基本的彩色:红色、绿色和蓝色。感光器材再把三种单色图像转换成分离的电信号。为了识别图像的左边沿和顶部,电信号中附加有同步信息。显示终端与摄像机的同步信息可以附加在绿色通道上,有时也附加在所有的三个通道,甚至另作为一个或两个独立的通道进行传输,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同步信号附加模式和表示方法:   - RGsB:同步信号附加在绿色通道,三根75Ω同轴电缆传输。   - RsGsBs:同步信号附加在红、绿、蓝三个通道,三根75Ω同轴电缆传输。   - RGBS:同步信号作为一个独立通道,四根75Ω同轴电缆传输。   - RGBHV:同步信号
[测试测量]
如何利用​串行器/解串器应对高清视频数据传输挑战
人工智能的快速爆发,主要得益于在机器视觉和图像识别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于带宽、延迟、功耗等要求越来越严苛,边缘人工智能及视频捕获分析技术开始兴起。 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性,CMOS图像传感器变得越来越高清,边缘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快速处理这些数据变成可能,帮助提高实时分析、快速异常检测等的准确性和灵活度。 机器视觉技术正广泛应用在包括机器人辅助手术、安全和监控平台、工业机器人等应用中。 伴随着小型化、轻型化以及高速化,传感器至处理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 许多现有的高速接口技术可以帮助实现高分辨率视频数据的可靠传输,但基于视觉的控制系统也存在缺点。例如,由于与协议相关的开销,以太网等标准技术会
[嵌入式]
如何利用​串行器/解串器应对高清<font color='red'>视频</font>数据<font color='red'>传输</font>挑战
基于Internet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传输安全性研究
1 引言     随着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基于Internet网络的各种应用层出不穷,远程视频监控是其中很有发展前景的应用之一。一方面视频压缩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光纤到楼,光纤到户以及ADSL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使企业、家庭等不同用户都能方便地享受宽带Internet网络,用于家庭安全、工业控制等的基于Internet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已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基于Internet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一般采用比较简单的呼叫控制流程,如采用自定义的呼叫建立命令,而且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性也考虑不够充分,有的系统增加了用户认证,在远程监控端设置服务器,存放注册用户的用户名、密码以及其他信息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