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工业4.0在业界已经不是新奇的概念了,然而针对工业4.0的理解,仍然是形式多样,层出不穷。最近在参加工业4.0研究院院长胡权的一次微信沙龙讲座时,听到他对于工业4.0的诠释,有很多独到的地方,在这里和读者分享一下。
胡权首先提出了自己对工业4.0的定义,即三个关键词: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
其中,自动化和信息化是2.0和3.0时代的主要内容,而高度网络化是工业4.0的独特的要素,也是下面要着重讲的问题。
在4.0时代高度网络化是如何实现的呢?因为其核心是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所以由于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形成了网络制造,甚至是服务互联网(IOS)。尽管美国最早提出了CPS,但是德国工业界的CPS体系却是最符合未来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尤其是符合德国在嵌入式系统上的领先优势。
在胡权看来,基于上述原因,德国工业4.0将CPS作为核心技术,有其深层次原因。这与美国提出的将工业互联网融合到其工业4.0体系中是不同的理念,需要做一定的甄别。
在德国工业4.0的战略中,包含两条主线:分别是领先的供应商战略和领先的市场战略。前者就是要做最厉害的装备制造业,例如西门子和Bosch这些高精尖设备供应商;后者一直被误读,实际上领先的市场战略是针对德国的供应商市场而言,是要在德国形成一个供应商生态系统,以大型制造企业为龙头,让其他中小企业加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从而让德国本土设备制造生态系统形成合力。
胡权强调,德国的双领先战略的杀伤力很大,首先是建立了以德国制造企业为主的供应商生态系统,这样才会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接口、统一的管理和统一的战略,进而为全球制造业提供真正的网络制造(或智能制造)所需的解决方案。
中国大部分的企业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因为在企业边界的系统,到了其他的企业,因为标准、管理方式不同,也就无法实现网络制造,更无法达到所谓高度网络化的制造水平。我们所看到的国内系统集成商的生意火爆,是因为中国企业的个体特征太明显了。
胡权在谈到德国工业4.0的核心内容时,指出其最为本质的三个问题——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和纵向集成。
德国工业4.0所涉及的横向集成,是跨产业链的,横向集成可以产生新工业价值生态,这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困难很大,诸如标准不同、价值分配不同意(涉及多条价值链)等都是矛盾;端到端集成是一个产业链的集成,包括苹果和小米等公司,都是最佳实践着。由于其主要是单条产业链的集成,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产品或体验。因此起集成的边界就是在产业链内部,因为交易成本会很低。这种集成一般是产业链的主导者来进行的,因为它需要分享核心资源及能力;纵向集成有时候会被业界与第二个集成混淆,国内通常会把纵向集成理解为产业链集成。实际上纵向集成是发生在企业边界内的,是在车间内的集成,纵向集成主要内容是数字化工厂,或者智能工厂、智慧工厂(西门子的DF解决方案是代表)。
目前所谓提供工业4.0解决方案的大部分就是纵向集成,即提供PLM、MES和SCADA等系统的集成。
胡权强调,纵向集成是工业4.0的基础,没有数字化的工厂(车间),就不会实现端到端或者横向集成。当然,数字化工厂并不需要供应商自己去做,可以委托其他供应商来完成,自己在此基础上做更高层的集成。可以说,这三种集成是有顺序的,分别是从现在到未来、复杂到简单、生态到企业。
胡权总结,德国的工业4.0是一个体系完备的概念,具有相应的技术基础和商业模式,还有相应的管理理念,不能单独解读。不过,中国制造企业在理解德国工业4.0体系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战略定位,设计恰当的商业模式,找到自己在工业4.0时代的位置。
关键字:工业4 德国 纵向集成 高度网络化
引用地址:
工业4.0,看看德国怎么做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31
新一代机器人实现“人机共融”,中国企业机遇在哪
“下一代 机器人 将‘与人共融’,如果能抓住这个机遇,中国将在机器人创新舞台上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失掉这个机会,也许会更加落后。”4月13日,在2018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暨2018Robo 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说。 王天然表示,现在是机器人发展的最好时期,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如工业机器人在船舶焊接、飞机装配等很多方面力所不能及,服务机器人不能真正地照顾、护理老人。“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和人融合在一起。”王天然说。 未来机器人将实现“人机共融”,即机器人和人的关系发生根本转变,由奴仆变为伙伴。机器人技术正蕴含着突破,中国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何为“人机共融” 工厂里,机器人在有序地抓取零件,
[嵌入式]
比亚迪纯电动大巴新动向:2012进军德国
据EngergyTrend,比亚迪近期与法兰克福市政府签署意向书,将在法兰克福引进比亚迪纯电动、长程电动巴士。比亚迪将会在2012年第一季度度推出三辆纯电动巴士eBUS-12,并建立两座直流充电站,同时提供技术支援。这些电动汽车将主要用做法兰克福Gateway Gardens的机场巴士。 法兰克福宣布,将会与比亚迪共同推进这项计划,将电动移动系统与公共交通和公用事业公司有效整合。德城市议会主席、法兰克福市市长罗特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该电动车专案显示出我们城市巨大的革新,将有助于扩展我们在电动汽车研发上的领先地位。与比亚迪携手推行的这个高科技专案,将使我们洞悉未来电动车的设计理念。” 比亚迪负责海外地区汽车业务的高
[汽车电子]
欧盟批准为德国诺斯伏特动力电池厂提供9.02亿欧元援助
近日,欧盟批准向瑞典诺斯伏特(Northvolt)公司提供9.02亿欧元的援助,用于在德国建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厂。这项援助与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提供的激励措施类似,将有助于让诺斯伏特的工厂留在欧洲。
在一份新闻稿中,欧盟表示,这一批准符合其绿色交易投资计划,正在批准援助,以支持加速绿色转型和减少关键部门对燃料的依赖。欧盟还发现,该项目是在一个贫困地区进行的,而受益者(Northvolt)为自己设定的
[新能源]
德国成欧洲最大电动车市场,挪威:明明是我先的
据报道,德国已经超越挪威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意味着在大众和戴姆勒等对标特斯拉的同时,消费者对于 电动车 技术的态度渐渐变暖。 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德国电动车销量激增70%至17,574辆,首次超越挪威。就整个欧洲而言,电动车销量同比劲增41%,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35%,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上涨47%。然而,欧盟地区的柴油车同比跌幅达17%。 上述数据不仅包括特斯拉Model S等纯电动车的销量,同样还包括宝马2系Active Tourer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为了应对更加严苛的欧洲标准,大众、戴姆勒和宝马正在更新工厂设备。 挪威是特斯拉的第三大市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之前,特斯
[嵌入式]
安森美将在2022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Electronica)展示多种创新技术
安森美将在2022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Electronica)展示多种创新技术 Top-Cool MOSFET、新型旋转位置传感器和采用安森美碳化硅(SiC)器件的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EQXX,彰显安森美在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方面的实力 慕尼黑 - 2022年11月11日 – 领先于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的安森美(onsemi)将在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以下简称“electronica”)展示并演示其最新创新 。Electronica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展,观众莅临安森美在C4馆的101号展位,将看到涵盖汽车、工业和云电源市场的尖端前沿演示,包括电动汽车、先进安全、工厂自动化、能源基础设施和电动汽车充电等方面的应用,其中许多
[物联网]
中国品牌出征IFA 如何逾越德国这几座“家电大山”?
IFA国际电子消费展于今日正式在德国的首都柏林拉开帷幕,近两年的IFA展上,中国品牌的身影逐渐增多,这背后伴随着中国科技公司的全球化扩张。今年TCL、海信、创维、联想、格力等企业也纷纷参展。 尽管中国品牌出海已经成为近两年国内科技圈、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潮流,但在高利润率的高端市场,中国品牌的话语权仍然很有限。就家电行业而言,德国的这几家企业仍然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上风生水起。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这几家工匠品质的代名词德国本土品牌。 博世/西门子 BOSCH博世 BOSCH博世是德系精工代表的企业之一,自1886年Robert Bosch在斯图加特市创立了“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至
[家用电子]
加大半导体设备投入,天准科技1.6亿收购德国公司MueTec
2020年疫情加剧了资本寒冬,但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却逆市上扬。据统计,今年前十个月国内VC/PE共投资了345个半导体项目,预计年底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达去年全年总额的3倍。 在国产替代、新技术需求的驱动下,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处在产能加速扩张中。2017-2020年,全球正在建设和拟建设的晶圆线有62条,其中中国大陆有26条,占比42%。预计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将达到145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 作为一个大而精的行业,半导体设备行业也已经呈现出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应用材料、阿斯麦、东京电子、泛林半导体、科磊半导体2019年牢牢占据了全球前五的位置。尽管市场的头部效应明显,在芯片制造、封测所涉
[半导体设计/制造]
德国初创公司发力模拟等效电路,欲取代DSP
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Aspien GmbH旨在用专有的简单的模拟等效电路(analog equivalents)来取代常规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数字功能模块。 Aspien由慕尼黑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剥离出来,创立于2005年6月。最初该公司将其模拟信号处理结构瞄准几乎在所有形式的数字通信中出现的前向纠错应用(FEC)。在与贝尔实验室朗讯科技及慕尼黑大学(Munich University)合作的项目中成功研制出两款原型芯片后,该公司信心倍增。 1997年Joachim Hagenauer教授所获专利覆盖了回到模拟信号处理的概念。这一想法来自当时Hagen
[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