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已破,区块链行业能否从浮夸回归理性?

发布者:TranquilDreamer最新更新时间:2018-11-19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块链  IBM  京东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泡沫已破,区块链行业正从浮夸回归理性。

 

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大量的“区块链+”让这门技术又延续了半分热度。

 

至于加什么,对于挂羊头卖狗肉的伪装者来说,似乎并不重要。但是对于希望借助区块链赋能其它行业的人而言,区块链不过是一门技术,“+”号后面的东西才是重点。

 

目前来看,“区块链+金融”似乎最受欢迎,契合度较之其他行业要高,毕竟区块链从出世起就与金融有了不解之缘。不过AI、游戏、娱乐、零售等领域也都有人在尝试,今天主要说说区块链对零售的影响,尤其是对商品溯源的影响。

 

早在2016年,沃尔玛就与IBM以及北京清华大学达成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跟踪食品;今年3月,天猫奢侈平台Luxury Pavilion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正品溯源功能;6月,京东宣布成立“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与400多家国内外品牌达成合作,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11000多种、超过10亿件商品的溯源,并上线了商品溯源聚合小程序“智臻生活”;苏宁国际也已经上线区块链商品溯源系统,对商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流通、零售等环节进行 DNA 式的标签跟踪记录。

 

据说国酒茅台也即将推出正品防伪溯源服务系统……我们可以看到,零售行业正通过区块链重构溯源系统。如果考虑到以往市场的状况的话,这些动作不难理解。

 

假货横行,商品的溯源之痛

今年7月26日,拼多多上市了,这个仅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京东等企业十多年成就的企业,一时间成为全民的焦点。然而这个励志故事并没有赢得掌声和喝彩,取而代之的是排山倒海的口诛笔伐。矛盾源于假货。

 

假货现象并非起于拼多多,早已存在多年。且涵盖各类产品,遍布各个渠道。马未都先生就曾说过这样的话:现在连豆腐都有假的了,假古董还有什么不可思议的?

 

可想而知,假货的普遍性和粘性有多大。为何假货难以去除?归根结底就在产品溯源系统的不完善。

 

溯源是产品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的逆向流通,即识别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来源的能力。传统的溯源技术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RFID无线射频技术,一种是条码加上产品批次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时间、批号等),还有一种是二维码技术。

 

通过这三种技术收集商品各阶段的信息,包括原产地、加工、包装、运输、零售等各阶段的信息。这些信息犹如产品的身份证一样,但技术上存在缺陷,让这些信息看起来价值似乎不大,可信度也不高。

 

其中最主要缺点就是采集信息不完备,很多产品溯源信息只能查到其品牌、名称、规格、标准号、保质期等常规信息。优质产品的有用信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消费者并不能从简简单单的信息里面辨别产品的优劣。所以其价值并没有多大,这大概也是消费者不关注溯源信息的原因。

 

现在很多超市和商场都提供商品溯源的查询,但使用这个服务的人却不多。究其原因,一个是溯源信息价值不大,还有一个则是信息未必可信。

 

虽然传统的溯源服务多由第三方的机构提供,但是这些机构公信力如何却不得而知。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这些机构就靠着这些技术吃饭呢。况且,即使第三方机构是可信的,也难以防止商家通过复制或转移防伪标识进行造假的情况。

 

除此以外,信息登记过于中心化,也有被黑客攻击、篡改的可能。总之,在监管不透明、技术不完善等情况下,传统溯源在可信度方面需要打一个问号。

 

信息不完善和可信度的不足使得溯源的相当有难度,毕竟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作假。因此,效率也就难以提高了,这也是传统溯源的一个弱点。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假货和标准化不足的产品始终围绕在人们的身边。直到今年7月份,“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又一次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在全民的讨伐下,商品溯源的重要性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

 

于是乎,一直不温不火的区块链+溯源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从现状来看,区块链对溯源显得有些鸡肋。

 

效果有限,区块链+溯源有点鸡肋

我们知道,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借助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实现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开放、匿名等特点的一种新型应用模式。

 

从这些特性来看,区块链似乎能与溯源有不错的相性。

 

供应链与区块链结合,让生产、加工、运输、流通到零售全程信息上链。由于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极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当然,这需要供应链上所有环节都参与进来,否则这个链就不完整。

 

同时,全面而丰富的信息也更加有价值,甚至可能成为产品价值的一个评判因素。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履历,出身、学历、经历、喜好把一个人呈现出来。如果信息真实可信,某种程度上,可以判定一个人是优秀还是普通。

 

由于每个环节都会定位并记录,溯源的效率也可以大大提升。如沃尔玛运用了IBM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追踪-记录”(track-and-trace)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可以跟踪货物从农场到货架的全部信息,原本需要几天或几周时间来完成的跟踪定位过程,运用区块链技术仅仅需要几秒钟。

 

若商品引发问题,亦可以迅速追踪其来源找到问题并解决,或者事后问责。

 

理论上讲,区块链确实可以很好解决溯源的问题,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很多。

 

在技术层面上,区块链技术还不成熟。如采取何种共识机制也影响着信息的可信度。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则相对公平但时间成本过高,DPoS(股权授权证明)可以提高处理效率,但具有中心化的嫌疑。

 

同时,平台不统一、标准不一也会降低公平性。如今,各零售商巨头都建立了自己的区块链溯源平台,但就如业内人士所说的郑小维说的,“他们一边卖东西一边做溯源,话都是自己说的,相当于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其中又有多少公信力?

 

而影响信息的真实性的还有人心,这也是每次谈到技术运用不可避免的话题。区块链确实可以保证信息上链后不被篡改,但是对上链前信息的真实性却没有鉴别能力。如果源头作假,那么区块链就会为这个虚假信息佐证,这无异于三人成虎的故事。换句话说,区块链并没有解决“真假”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实现需要由多个节点协同完成,需要带宽、存储空间、人力资源等资源的不断投入,规模扩大,节点数量也会呈几何级数增加。在如此大的投入下,区块链溯源的成本注定高于传统溯源。

 

羊毛出于羊身上,最终这些成本还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但消费者不见得会愿意为这个技术买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心度可能是最高的,但是真正能触发购买的第一要素,并非食品安全,而是价格。此前,北大荒区块链公司的第一批区块链认证大米已在京东预售,价格将近为同类产品三倍。最终,该产品也并没能给公司带来收益。

 

一边是技术有其先进的地方,一边是技术尚未完善,效果有限而投入不断加大的现状,正如鸡肋一般。然而即使食之无味,弃之亦可惜,区块链与溯源还有很多可能性。

 

区块链+溯源的可能性

从目前的发展程度来看,区块链对于商品溯源并不是必要的,或许也不是最佳的办法,但未来也有不少可能性。

 

说到底溯源就是一个监督手段,在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够确认追责对象。虽然区块链没有辨别商品真假的能力,但是可让来源清晰透明,强化追责机制。源头可以作假,但是一旦作假的代价够高,就能约束这种行为。

 

在技术上,区块链仍需不断优化,强化安全水平,找到一个相对公平又有效率的共识机制,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建立统一的标准。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国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针对不同产品制订相应规范,抓紧制定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标准;鼓励有关机构为广大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市场化认证服务,适时支持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探索建立追溯管理体系专门认证制度。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国家建立建立一个区块链溯源平台,由各行业共同使用,这可以建立统一标准,或许也是降低成本的最佳办法。

 

总的来说,区块链+溯源尚在发展阶段,在技术和监管的完善下,区块链解决溯源难题,甚至杜绝假货都有可能实现。


关键字:块链  IBM  京东 引用地址:泡沫已破,区块链行业能否从浮夸回归理性?

上一篇:科大讯飞19年来专注一件事,纷扰中不忘初心、踏实前行
下一篇:华为也将推出增强现实智能眼镜?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3:21

IBM的脑洞专利:手表、手机和平板三重折叠转变
包括华为、三星、苹果、英特尔和谷歌在内诸多科技巨头都提交和获批了多项关于可折叠设备的设计专利,而今天美国计算机制造商IBM也获批了一项非常特殊的设计专利--能够实现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的三重折叠转变,以便于在各种场合都能游刃有余。   这项专利名为“可改变显示尺寸的电子设备”,虽然委托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于2016年就提交了申请,但直到2019年6月11日才被收录到美国商标和专利局(USPTO)的数据库中。   为了加深你对这款产品的了解,荷兰科技媒体LetsGoDigital基于专利中的插图带来了该专利的3D渲染图。虽然相比常规智能手表来说有
[手机便携]
京东方传收购TPK宸鸿
市场昨(24)日传出,大陆面板大厂京东方将以每股110元收购F-TPK宸鸿,并传出TPK因应此重大消息,股票将在下周一(28日)暂停交易。 TPK财务长刘诗亮昨天表示 没有这回事、毫无所悉 。证交所则指出,截至昨天为止,没收到TPK申请股票暂停交易。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若有重大讯息,应在举行董事会讨论前一日申请暂停交易,不会提前一天申请,若上市公司在周末召开董事会讨论中大事项,因为当日不开盘,也不需要申请暂停交易。 业界认为,陆资投资台厂须专案审查,除了经济部会投审会要审核外,立法院也一定有意见;除非TPK只处分自身在大陆厦门、平潭的生产线,不要碰触在旗下达鸿在台中的生产线,否则很难引进陆资,因此,昨天的市场消息正确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京东</font>方传收购TPK宸鸿
京东拟3亿元投智能电视平台雷鸟 去年腾讯投4.5亿
网易科技讯 5月2日消息,TCL宣布,公司参股子公司“雷鸟科技”与京东达成合作意向,雷鸟科技拟引入京东为战略投资者,京东拟以3亿元认购雷鸟科技新增股份,获得本次增资后雷鸟科技6.67%的股权。 双方将开展基于互联网基础能力、内容及服务、生态资源等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共赢。 雷鸟科技本轮融资完成后的预计股权结构如下(FFalcon是TCL多媒体的全资子公司): 雷鸟科技主要从事集团智能电视平台运营业务。2017年7月,雷鸟科技获腾讯4.5亿元战略投资,对应当时投后股权的16.67%,双方重点在内容共享、产品创新、市场推广、会员运营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升战略资源跨界互补和软硬件协同水平。 雷鸟科技称截至20
[家用电子]
IBM:传统企业如何快速应用AI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 AI )相关技术不断加强和深入,智能语音助手、智能音箱,甚至扫地机器人这类简单的消费类 AI 产品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与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不同,医疗、工业等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发展 AI 面临着更多难题。近日,《电子产品世界》编辑在“AI时代的移动技术革新”大会上采访了 IBM 全球技术研究院院士林咏华女士,就AI在医疗、工业等企业为主导的市场推广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突破点作了深入的探讨。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消费市场与 企业市场 需求决定者不同     我们现在接触的大部分比较成熟的AI产品都是消费类产品,而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需求实际上是由互联网公
[网络通信]
半导体十大预测 展望2008年
   新年快乐!2008年刚刚开始,根据最近的行业数据显露出电子产业已经投射出不确定性。对于2008年及以后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备市场整体前景,行业预测专家有不同的观点。    为了帮助大家理清市场的混乱,我自己发表一下在2008年关于芯片的展望和和对其他的预测:   请原谅我的悲观,但是从2007年到2008年我确实看到了半导体产业的零增长。进入2008年,仍有一些坏的征兆,次级房贷惨败,油价飙升,美国总统选举,这些都可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就微观经济问题,这是我真正关心的:DRAM市场仍然很差劲,在2008年我看不出有什么好迹象。将会有很多的企业频频网络曝光,尤其是来自台湾的企业。美光科技和奇
[模拟电子]
京东方目标明年为iPhone 15 Pro生产OLED面板
消息人士称,京东方已经设定了明年为iPhone 15 Pro系列生产OLED面板的目标,公司希望通过在OLED面板上成功应用LTPO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将在重庆的最新工厂B12生产OLED面板。 据TheElec报道,目前为止,京东方仅为较低端的iPhone供应6.06英寸OLED面板,去年供应量达到1500万至1600万部OLED面板,远高于预期。公司还将为今年秋季推出的iPhone 14系列标准机型提供同样的面板。苹果预计今年将出货2亿部OLED iPhone,而京东方将为其中的20%(4000万-5000万部)供货。 同时,京东方在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了重庆B12的第一阶段运营。该工厂是京东方第三代Gen 6(1500x1850
[手机便携]
京东方欧菲光首度打入iPad供应
集微网消息,苹果将推出低价版本9.7吋iPad,全力拉抬出货表现。 为削减成本,市场传出苹果将广纳大陆供应链,京东方、欧菲光可望首度打入iPad供应链,LED晶粒也会导入大陆供货商产品。 苹果今年iPad新产品规划变化甚大,第1季将推出低价版本的9.7寸iPad,全新的10.5寸iPad和新款的12.9寸iPad Pro则是延后到第2季量产出货,iPad mini则是将逐渐淡出市场。 低价的9.7寸iPad要冲刺出货量,扭转去年大幅衰退的窘境。 供应链指出,苹果低价版本9.7寸iPad已经在去年12月底小量出货,今年1月拉货量约100万台、2月将会放大到200万台、3月进一步增至300万台,估计整体出货量将达到600万台,相比前1
[手机便携]
惠普将取代IBM龙头地位
  8月14日外电消息,惠普将取代IBM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厂商。分析师们正在等待惠普本星期公布其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这个财务报告将提供一些迹象,表明惠普在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领导下取得的进步。   人们认为惠普在10月份公布整个财年的财务报告时会取得突破。但是,也有一些分析师认为,惠普本周三公布的财务报告数字将会表明惠普已超过IBM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厂商。这些数字将反应赫德在去年3月份接替卡莉·费奥莉娜以来取得的快速增长。   惠普与IBM的年销售收入不相上下。但是,IBM的年销售收入可能是904.3亿美元,惠普的年销售收入可能是910.5亿美元。IBM和惠普这两家公司明年的销售收入预计将分别达到941.9亿美元和957.3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