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NAND风暴来袭,中国存储器厂商如何接招?

发布者:飘然出尘最新更新时间:2016-08-22 来源: 中国电子报关键字:NAN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2013年8月三星率先宣布成功推出3D NAND之后,在技术上每年都会前进一步,由24层、32层、48层,到今年的第四代64层。有消息称2017年三星将可能推出80层 3D NAND。除技术进步之外,有分析师预测在2018年中期,全球NAND闪存市场在3D堆叠技术的影响下,价格有可能低到每Gb约3美分。目前,中国正在下大力度推进存储产业的发展,3D NAND被认为是一个有利的突破口。在此之际,有必要了解3D NADN的产业竞争形势。
 
全球3D NAND竞争形势加剧
 
想要了解3D NAND,首先应当了解其关键制造工艺。3D NAND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高深宽比的沟开挖(High aspect ratio trenches)、在源与漏中不掺杂(No doping on source or drain)、完全平行的侧壁(Perfectly parallel walls)、众多级的台阶(Tens of stairsteps)、在整个硅片面上均匀的淀积层(Uniform layer across wafer)、一步光刻楼梯成形(Single-Lithostairstep)、硬掩模刻蚀(Hard mask etching)、通孔工艺(Processing inside of hole)、孔内壁淀积工艺(Deposition on hole sides)、多晶硅沟道(Polysilicon channels)、电荷俘获型存储(Charge trap storage)、各种不同材料的刻蚀(Etch through varying materials)、淀积众多层材料(Deposition of tens of layers)等。这些还只是主要关键部骤,可见其复杂性。
 
然而,2D NAND在进入1xnm节点之后,器件耐久性和数据保持特性持续退化,单元之间的耦合效应难以克服,很难解决集成度提高和成本控制的矛盾,进一步发展面临瓶颈。发展3D NAND已经是大势所趋。近期全球3D NAND的发展迎来少见的红火,之前认为仅三星独家领先的态势,可能需要重新思考,至少各方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因为谁都不愿在未来落后。
 
从3D NAND的技术与产能方面寻求突破,近期几大厂商都在加大力度。日前,英特尔大连厂传出消息,经过仅8个多月的努力,英特尔大连厂非易失性存储制造新项目于今年7月初实现提前投产。去年10月,英特尔公司宣布投资55亿美元将大连工厂建设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制造工厂。
 
东芝方面,在2016年春季开始量产48层3D NAND,紧接着7月15日在日本三重县四日市的半导体二厂中举行启动仪式,未来该厂将量产64层3D NAND闪存。此举表示东芝可能领先于三星。因为三星原先的计划是2017年下半年在韩国京畿道平泽市厂量产它的64层3D NAND闪存。
 
东芝在3D NAND闪存方面的决心很大,计划2017年3D NAND占其全部NAND出货量的50%,至2018财年增加到80%。
 
另外,由于2016年5月西部数据并购闪迪并没有影响闪迪与东芝间的合作关系。东芝与西部数据双方各自出资50%,在未来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内将总投资1.5兆日圆(约147亿美元)在存储方面。
 
美光(Micron)在新加坡与英特尔合资的12英寸厂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量产3D NAND,月产3000片,并计划于今年年底扩充产能至4万片/月。8月9日美光正式推出了首款面向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32GB 3D NAND存储产品。
 
该款3D NAND芯片是业内首款基于浮栅技术的移动产品,也是业内最小的3D NAND存储芯片,面积只有60.217 mm2,同时采用UFS 2.1标准的存储设备,让移动设备实现一流的顺序读取性能;基于3D NAND的多芯片封装(MCP)技术和低功耗LPDDR4X,使得该闪存芯片比标准的LPDDR4存储的能效更优。此外,与相同容量的平面NAND芯片相比,美光3D NAND芯片的尺寸可以缩小30%。
 
海力士也不甘示弱,它的利川M14厂近期改造完毕。SK海力士进一步表示,2016年年底将建立2万~3万片的3D NAND Flash产能,以应市场需求。第三季度之前的3D NAND Flash投资与生产重心会放在36层产品,预计今年的第四季度将扩大48层产品的投资与生产能力。另外海力士也计划投资15.5兆韩元,约134亿美元,新建一座存储器制造厂。
 
虽然其他厂商你争我夺,但是显然目前三星的优势尚在。据J.P.摩根发表的研究报告,三星应该会在2016年年底将3D NAND的月产能拉高至接近16万片晶圆(西安厂12万片及Line 16厂接近4万片)。三星的西安厂目前已接近(10万片/月片)产能全开,且该公司还计划把Line 16厂的部分2D NAND产能转换为3D。
 
另外,三星也将调用Line 17厂在二楼的空间,于明年投产3D NAND。依据上述消息,J.P.摩根估计三星明年年底的3D NAND月产能将攀升至22万片(西安厂12万片、Line 16厂近6万片、Line17厂近4万片),等于是比今年年底的月产能(16万片)再扩充37.5%。
 
以技术突破获取成本降低
 
根据上述分析,近四个月以来,变化最大的是东芝及英特尔。因为现阶段三星在NAND方面领先,估计平均领先两年左右,而目前它的3D NAND产出已经占它NAND的比重达40%。但是东芝正后来居上,因为它的64层提前量产,或者与三星同步,但是它的目标更为宏大,3D NAND在2017年目标要占它的NAND产出50%,2018年达以80%,而目前仅5.4%。
 
另外,英特尔大连厂仅用8个月时间便完成NAND闪存生产线的改造。目前尚不清楚英特尔大连厂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的是3D NAND,还是其Xpoint新型存储器。非常有可能的是,2017年东芝和英特尔的3D NAND产能将是三星西安厂的2~3倍。这将直接威胁到三星的霸主地位。
 
由于平面NAND闪存的量产已经达15纳米,几乎接近物理极限,因此为了提高存储器的容量及带宽,向3D NAND技术迈进是必然趋势。
 
但是3D NAND技术很复杂,由于成品率低,导致成本高。依三星的技术水平,估计它的48层3D NAND的成本已经接近2D NAND,未来64层时可能会占优势。而其他的各厂家现阶段仍然需要克服成本这一难题。这可以给中国存储厂商一些时间。
 
但是,不管如何,到2018年长江存储实现诺言量产3D NAND时,它的32层与三星可能已经达100层相比绝不占优势。技术只是一个方面,更为严峻的是制造成本方面的差距。
 
因此,长江存储的产能扩充不可能盲目地马上扩大到月产10万片规模。但是历来存储产业就是像一场赌局,对于中国半导体业是没有退路,只有迎头努力往前赶。长江存储上马的意义,不能完全用市场经济的概念来注释,其中技术方面的突破是首位,其次是降低制造成本,逐渐缩小差距。争取在未来全球半导体业处于上升周期时,存储器价格有所回升,那时长江存储才有希望实现成功突围。 
 
关键字:NAND 引用地址:3D NAND风暴来袭,中国存储器厂商如何接招?

上一篇:美光3D NAND采创新晶圆制程降低成本
下一篇:英特尔发布多系列3D NAND固态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36

长江存储公开全新3D NAND架构,应用产品预计2019年实现量产
    今日长江存储正式公开了其突破性技术——XtackingTM。据悉,该技术将为3D NAND闪存带来前所未有的I/O高性能,更高的存储密度,以及更短的产品上市周期。同时,该技术可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数据中心和企业应用等领域,并将开启高性能、定制化NAND解决方案的全新篇章。 目前,长江存储已成功将Xtacking TM技术应用于其第二代3D NAND产品的开发,该产品预计于2019年进入量产阶段。 据长江存储介绍,采用XtackingTM,可在一片晶圆上独立加工负责数据I/O及记忆单元操作的外围电路。这样的加工方式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先进逻辑工艺,以让NAND获取更高的I/O接口速度及更多的操作功能。存储单元同样也将在另一
[手机便携]
铠侠目标 2031 年推出 1000 层 NAND 闪存,重组存储级内存业务
4 月 7 日消息,据日经 xTECH 报道,铠侠 CTO 宫岛英史在近日举办的第 71 届日本应用物理学会春季学术演讲会上表示该企业目标 2030~2031 年推出 1000 层的 3D NAND 闪存,并对存储级内存(SCM)业务进行了重组。 铠侠与西部数据携手开发 NAND 闪存技术,目前这对合作伙伴最先进的产品是 218 层堆叠的 BICS8 3D 闪存。BICS8 闪存可实现 3200MT/s的 I / O 速率。 另一家主要 NAND 企业三星在 2022 年的技术日上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当时三星预测到 2030 年实现 1000+ 层堆叠的 3D NAND 闪存。 提升堆叠层数是提升单颗 3D NAND 闪存颗粒容量的
[半导体设计/制造]
技术科普:DRAM、NAND的本质区别
DRAM是我们每天都会打交道的存储之一,可能大家对DRAM缩写较为陌生,翻译成中文便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为增进大家对DRAM的了解,本文将对DRAM工作原理以及DRAM和NAND之间的区别加以介绍。如果你对DARM具有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下面就DRAM与NAND在工作原理上做比较,弄清两者的区别: 什么是DRAM?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最为常见的系统内存。DRAM 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为了保持数据,DRAM使用电容存储,所以必须隔一段时间刷新(refresh)一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
[嵌入式]
技术科普:DRAM、<font color='red'>NAND</font>的本质区别
Hyperstone引入用例追踪器来优化NAND闪存的配置和管理
通过启用追踪和分析应用程序使用闪存方式的能力,制造商现在可以为任何用例确定最优的闪存存储技术。 Hyperstone很高兴提供客户访问其用例追踪器技术,该技术利用其在NAND闪存管理方面的专长来追踪和分析客户的独特用例。在现场收集并由Hyperstone工程团队分析的数据为制造商提供针对其特定用例的定制化建议。 追踪工具的启用通过HySMART工具的固件扩展来实现。所获得的数据存储在标准存储卡上,并由主机和存储器之间的通信产生。诸如顺序和随机读模式,传输数据大小和读写数据总量等数据,在应用程序运行时由用例追踪器获得,从而对客户的特定用例提供独特的洞察力。Hyperstone然后使用其hySMART软件来分析这些数据,以确
[嵌入式]
Hyperstone引入用例追踪器来优化<font color='red'>NAND</font>闪存的配置和管理
西部数据96层3D NAND已开始交货,加速2D3D产线转换
就在西部数据 (Western Digital ) 与日本半导体大厂东芝 (Toshiba) 就出售半导体部门,给予贝恩资本 (Bain Capital) 所领军的美日韩联盟一事达成和解之后,日前西部数据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关于与东芝合作的各项协议细则。另外,还提出 NAND 快闪存储器的生产计划,并宣布开始将 96 层堆叠的 3D NAND 快闪存储器交付零售商销售。 在会议上,西部数据报告了采用BiCS3和BiCS4 等3D NAND快闪存储器的生产状况。由于 BiCS3 技术所生产的 3D NAND 快闪存储器,最大堆叠数目只能到 64 层堆叠,而 BiCS4 技术所生产的 3D NAND 快闪存储器,其最大堆叠数目可达到
[半导体设计/制造]
3.移植uboot-使板卡支持nor、nand
在上一章,我们添加了nor,nand启动后,uboot启动出如下图所示: 上面的Flash: *** failed *** 是属于uboot第二阶段函数board_init_r()里的代码, 代码如下所示(位于arch/arm/lib/board.c): /*第二阶段*/ void board_init_r(gd_t *id, ulong dest_addr) //gd uboot重定位地址 { ... ...   puts( Flash: );            //打印flash:   flash_size = flash_init(); //初始化nor_flash  
[单片机]
3.移植uboot-使板卡支持nor、<font color='red'>nand</font>
抢攻全球NAND Flash市场,美光宣布在新加坡兴建第3工厂
在市场 NAND Flash 快闪存储器供应仍有缺口,导致价格已就维持高档的情况下,包括国际大厂三星、SK 海力士、东芝,以及中国厂商长江存储存纷纷宣布扩产以增加产能之际,7 日美商存储器大厂美光(Micron)也宣布扩产,以补足市场供不应求的缺口。 美光指出,继目前在新加坡拥有 Fab 10N、Fab 10X 两座 NAND Flash 快闪存储器工厂之后,将在当地兴建第 3 座 NAND Flash 快闪存储器工厂。新工厂的占地面积约 16.5 万平方米,计划 2019 年年中前后完工,2019 年第 4 季开始投产。 不过,美光没有公布新工厂的具体投产 NAND Flash 快闪存储器类型和产能。但是,根据外界的预估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东芝:面向便携设备32GB嵌入式NAND闪存
  东芝发布了32GB大容量嵌入式NAND闪存的新产品。用于手机和摄像机等便携设备。将于2008年9月陆续开始样品供货,08年第四季度起开始量产。封装采用169端子的FBGA,外形尺寸为14mm×18mm×1.4mm。   新产品使用了8枚基于43nm工艺的32Gbit芯片。能够以约17Mbit/秒的平均比特率记录HDTV影像4小时,以约9Mbit/秒记录SDTV影像7.3小时,以416Kbit/秒记录QVGA画质单波段影像170小时。   因内置了依据多媒体卡协会(MMCA)规定的存储卡规格“MMCA Ver.4.3”和SD卡协会(SDA)规定的“SDA Ver. 2.0”等的控制器,因此无需开发写入块管理、错误订正和驱动软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