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PMAC数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

发布者:会弹琴的鲸鱼3312最新更新时间:2016-10-13 来源: e-works关键字:PMAC  数控系统  关键技术  实现方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 引言

  PMAC(Programable Multi-axes Controller)是美国Delta Tau公司生产的多轴运动控制器,采用高速度的DSP56000系列数字信号处理器,提供全新高性能技术驱动各种类型伺服电机,满足用户在运动控制各个领域的需要Ⅲ。PMAC优异的轨迹跟踪能力和开放特性,是开发高性能数控系统的理想产品。PMAC具有多种接口类型以适应不同的系统构架方式,女flISA和PCI接口类型可构建“PC+PMAC”数控系统、PCI04接口类型可构建嵌入式数控系统。PMAC也能够独立构成数控系统产品,并且可以通过RS232、RS485或USB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通讯。在开发PMAC数控系统中,掌握PMAC的关键使用技术是有效构建数控系统的重要环节。作者在北京理工大学的“PRS.XY型混联机床”项目研制中,采用了“PC+TurboPMAC”模式成功地开发了开放式数控系统。通过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总结了PMAC的部分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本文就有关PLC编程、代码转换以及数控程序跟踪技术和实现途径进行描述。

1 PLC编程技术

  常规PLC(Progra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周期循环扫描,分为3个步骤:集中输入采样、程序运行和集中输出刷新。集中输入和输出方式是PLC的重要特征之一,程序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输入和输出映象寄存器访问I/O端口,而不直接访问物理端口,这样可有效避免控制程序的逻辑混乱。PLC程序一般可通过语句程序和梯形图程序编制,而后者由于与电气图有一定的相似性,逻辑清晰直观、容易理解,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PMAC内嵌了PLC功能,以支持数控系统的逻辑处理和I/O控制,并且具有一般PLC的运行特征,即循环运行方式,但通常是通过语句程序实现的,而且没有明确的集中处理约束,因此在进行复杂PLC程序设计时应借鉴常规PLC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才能保证程序逻辑的准确性。

  要实现PLC的集中输入输出特性,首先要保证I/O语句在程序中的位置,即首先将输入端口的状态数据读入映象寄存器中,使运行程序只检测该寄存器的状态,将输出结果存放在输出映象寄存器中,最后将输出映象寄存器的内容映射到实际物理端口。在配置了ACC一34A端子板的PMAC系统中,程序格式如下:

  (1)数据定义

  上述定义中,M1000和M1002分别对应输入和输出端口物理地址,由PMAC系统即时刷新端口状态;M1001和M1003为对应的映象变量,并指向PMAC固定存储器,以便在上电或复位时自动清零。把缓冲器字节分解成位,并由M变量直接进行位操作,方便了对端口各位的独立操作。

  (2)PLC程序

  上述程序格式完全符合了PLC的基本工作方式,用户程序只需对M1001和M1003映象变量或分解后的M变量操作,不要直接访问M1000币IIMl002。

  梯形图是编制PLC程序的有效方法,将其引入PMAC的PLC程序设计中,代替直接使用编程语句的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PLC程序设计难度。为描述该设计方法,以图1所示典型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为例进行说明。


图1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在PMAC数控系统中,将按钮SBl、SB2、SB3和热继电器KR的常开触点接在端子板的输入端,将KMl和KM2接触器线圈接在输出端,则其控制逻辑可表达为图2所示的梯形图。

 
图2电机正反转控制梯形图

  图2中的M变量分别对应按钮在PMAC中的输入位和输出位,因此M具有逻辑变量特性,即只能取值0或1。容易根据梯形图写出由布尔逻辑表达的PMAC程序语句;

  M900=(M800^1)&(M801IM900)&(M901^1)&(M803^1);,

  M901=(M800^1)&(M8021M90 1)&(M900^1)&(M803^1);

  语句中的“I”是“位或”操作符,表示节点并联;“&”是“位与”操作符,表示节点串联;PMAC中没有“位反”指令,但可使用“异或”操作符“^’’表示梯形图中的常闭节点,即有:

  M按位取反=M^1_M常闭节点

  显然,采用梯形图设计使逻辑关系清晰明了,尤其对于复杂的逻辑程序设计,采用布尔逻辑表达式避免了因大量使用if...Else...Endlf条件语句而造成的逻辑混乱,而且程序语句运算简单,有利于加快程序的执行速度。
 

2 数控代码转换

  PMAC有一套完整的专用数控编程语言,支持用户进行数控程序设计。而对于通用数控机床,编程语言通常采用国际ISO标准规定的代码字符和格式,我国的数控机床标准也是参照ISO制定的,如GB8870—88(代替JB3050—82)等效IS0840标准。因此由PMAC构建的数控系统必须将G、M、T等代码转换为PMAC的专用语言。

  PMAC能以子程序的方式支持G、M等代码的使用,只需在PMAC中编制相应的子程序,将G和M代码转换为PMAC的运动程序表达式,即可实现对ISO代码的支持。子程序的入口地址根据代码字符和后续的功能号确定,G代码的转换子程序格式如下:程序中,M902对应主轴的控制端口,M02代码转换中使用延时指令的目的是停止PMAC的程序预读功能,以免主轴提前停止。

3 数控加工程序跟踪

  数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程序的运行过程进行跟踪,即要求实时显示当前正在执行的数控代码。在“PC+PMAC”的数控系统中,可通过显示界面显示程序执行过程。

  PMAC的在线指令“PE”能够显示当前正在执行程序行的偏置地址,但由于用户程序是以ISO标准代码编制,在PMAC中使用了代码转换,因此用“PE”指令很难捕捉到当前的G或M代码指令,基本上只能返回转换子程序中的PMAC语句在该子程序中的偏置地址,而该地址数据对于用户程序中的任何同功能代码都是一致的,因而无法判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代码。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数控程序跟踪问题,即在用户程序下载到PMAC之前,自动在每一行程序前自动插入标志变量赋值语句,赋值量与对应的用户程序行号一致,但界面显示仍为原始的用户程序。通过标志变量的值即可判断正在执行的代码位置,并可以在界面显示的程序中做明显标记。实际下载到PMAC中程序格式如下:

  程序中的M1变量为标志变量,不能使用“=”赋值格式,必须使用“==”赋值格式。PMAC具有程序预读功能,“=”赋值会在预读时立即执行,导致M1的赋值提前于实际运行的程序代码。“==”是一种同步赋值格式,使用该赋值格式的M变量称为同步变量,同步变量在预读时不会进行立即赋值,只有在该变量的下一个运动程序块开始实际运行时才进行赋值,从而保证了M变量值与当前运行的程序行完全同步。

4 结束语

  本文对开发基于PMAC的数控系统中的有关软件设计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常规PLC的运行原理,将集中输入输出思想、梯形图设计方法和布尔逻辑表达式引入到PMAC的PLC程序设计中,简化了程序设计,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和逻辑清晰度。对G代码和M代码的转换方法做了说明,使数控系统能直接支持广泛使用的ISO代码编程。数控加工程序行的实时跟踪是数控系统的重要实用功能,文中对PMAC由于代码转换而不能有效跟踪程序执行过程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文中提到的设计技术均应用于北京理工大学PRS-XY混联机床开放式数控系统设计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字:PMAC  数控系统  关键技术  实现方法 引用地址:构建PMAC数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

上一篇:开放式纯软件数控系统OpenCNC应用与实现的总体方案
下一篇:基于PC机的微小孔振动钻床数控系统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44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数控系统
引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和掌上电脑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对制造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为数字化制造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制造不仅仅取决于企业上层管理和设计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也取决于车间底层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人机协同的新型数字化制造模式,它把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引进来,创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能充分发挥“人的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分布式人机协同工作模式。车间数字助理(Shop Floor PDA)和新型数控系统构成了这种新型制造模式的两个核心环节。本文只讨论后者。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开放式数控系统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可移动的掌上控制
[嵌入式]
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汽车零部件、摩托车、电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国作为亚洲第三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市场发展稳定,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深入和国际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的机器人市场会进一步加大,市场扩展的速度也会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梳理。 机器人控制技术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是决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具有编程简单、菜单操作、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线操作提示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机器人]
IAR配置ICF到项目的实现方法
以STM8为例: 将项目使用的MCU型号的icf文件拷贝到项目里面,icf一般放在 C:Program FilesIAR SystemsEmbedded Workbench 6.5stm8config 这个目录下. 1、拷贝lnkstm8s207rb.icf 例如,我用的是STM8S207RB,则我会将lnkstm8s207rb.icf这个文件拷贝到我项目里面。 2、设置项目属性 打开项目的Option属性,然后修改linker-- Linker configuration file这项里面的内容为: $PROJ_DIR$lnkstm8s207rb.icf 如图,
[单片机]
IAR配置ICF到项目的<font color='red'>实现方法</font>
CAN总线在嵌入式数控系统中的应用
  CAN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讯总线,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因此,CAN已经在汽车、航空、工业控制、安全防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在数控机床通讯方面,采用较多的是PROFIBUS,完全采用CAN总线通讯方式的目前还没有。本系统采用32位ARM处理器,对CAN总线通信系统进行了尝试。 1 系统构成   图1所示为基于ARM 9多处理器六轴嵌入式数控系统,它具有以下特点:   1)六个伺服电动机各由一个下位机控制。上位机和下位机均以ARM9微控制器为核心,对其API接口进行扩展,通过CAN总线电路进行通讯,组成全数字式的数控系统;   2)上位机还
[嵌入式]
决定超声系统前端IC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指标解析
超声系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最精密复杂的信号处理仪器之一。像任何复杂的仪器一样,由于性能、物理和成本要求的原因,实现时要做出许多权衡。掌握一些系统级的知识对于充分了解所要求前端IC的功能和性能水平是很必要的,尤其是低噪声放大器(LNA)、时间增益补偿放大器(TGC,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ADC)。这些模拟信号处理IC是决定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前端IC的特性规定了系统性能的限度,一旦引入噪声和失真,实际上不可能再去除它们。 在所有超声系统中,在包含48到256芯微同轴电缆的相对较长电缆(大约2m)的末端都带有一个多元传感器阵列。在一些阵列中使用高速(HV)多路复用器或多路分配器来减小发送和接收硬件的复杂性,但以使用灵
[医疗电子]
确保LED显示屏品质的关键技术因素
近年来光电产业的突飞猛进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作为人机信息视觉传播媒体的显示产品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产品标准体系的形成和系列标准的实施,LED显示屏产业在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LED显示屏是目前一块利润较丰厚的市场,除了大型体育场馆,还广泛应用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公路标识牌、机场航班信息显示、码头、港口、火车站、隧道、游戏机、城市广场室外广告牌、政府机关大楼和停车场等,用于实时显示一些动态信息。 一直以来,由于制造工艺等原因,LED的特性有很大不同,当把这些LED制成的显示模组集成为LED显示屏时,如果没有对这些差异进行足够的补偿,那么将导致LED电子显示屏亮度、颜色的差异清晰可见;同时LED显示屏在安装使用一段时
[电源管理]
半导体实现“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与本土需求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下,长期不知负增长为何物的中国半导体产业,终于在环比增长指标项下亮出了红灯。为了应对危机、保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在今年2月国务院通过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2011年)”确定的三大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出了“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这同时也表明,至少到目前为止,自上世纪90年代真正起步的中国半导体产业仍没实现“自主可控”。   人们往往把中国半导体落后的原因归结为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以为只有突破关键技术,才能实现自主可控,所以自主可控的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的核心、关键技术。言下之意,目前的中国IC产业因为缺乏关键技术,而受制于人。但从2008年中国半导体整体表现来看
[模拟电子]
基于SH-3系列单片机的程序设计时的若干关键技术
SH一3是Renesas公司SupezH系列的高端32位RISC构架单片机系列,具有低功耗、高性能、集成MMU、cache和 电源 管理模块等特点,处理速度为60~260MIPs。SH-3包括SH7705、SH7708、SH7709、SH7727、SH7729等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彩色打印机、扫描仪、DVD 解码 器等高端数码设备上。SH7709S是SH-3系列中有代表性的一款单片机,文中介绍方法均在SH7709S的系统中得 到验证。 主要介绍程序设计时三个关键部分:建立中断处理程序结构、初始化C程序中赋初始值的变量和上电初始化流程。 1建立中断处理程序结构 SH-3的中断处理方式与一般处理器不同,没有固定的中断
[单片机]
基于SH-3系列单片机的程序设计时的若干<font color='red'>关键技术</font>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