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们陌生的“另一个海信”。10多年前,它们还都只是研发人员头脑中的“灵光乍现”,10多年后的今天,它们却已在塑造海信的未来。
新动能的培育是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所有徘徊在发展十字路口的企业最艰难的抉择。海信的样本因此具备了细读的价值。
>>激光电视
周厚健亲任产品经理
激光电视的发展,只有回到海信电视的发展框架之中才能准确描述。
现在的海信是当之无愧的“彩电之王”。连续13年国内市场第一,如今在国际市场上也可以和三星这样的巨头掰掰手腕。
而十多年前的市场格局却完全不同。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巨头,中国彩电企业的产品无法摆脱同质化的困境,“价格战”成为唯一有效的竞争手段。
工程师出身的周厚健不甘心。这个技术狂人坚信,技术带来的问题只有通过技术才能解决。
2001年,海信电器濒于亏损,但仍以巨资投入研发彩电芯片。4年之后,国产第一枚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音视频处理芯片——信芯诞生,它打破国外芯片对于中国彩电业全行业的垄断,并迫使同类国外芯片的价格在半年后降低了50%。
2005年,液晶电视机爆发式增长,中国彩电业面临的危机堪称生死一线。韩国、日本等上游企业完全控制了液晶面板,甚至连模组(模组就是电视的屏,这个屏由玻璃(面板)、驱动和背光灯综合而成)等核心器件一并集成,留给中国彩电整机企业的只有套上机壳、拧上螺丝等简单的组装加工空间。
海信再度率先出击,坚持做自己的液晶模组,逐渐向产业链上游突破。2007年,第一条国产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投入生产,打破了面板厂家欲向平板电视整机方向进行延伸垄断的如意算盘,也为日后海信在背光领域的技术突破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周厚健的内心不可遏制地生长。近40年,中国彩电企业就是被外国技术牵着鼻子走,而这个鼻子,就是“屏”。能不能直接绕过“屏”,另起炉灶?
几乎与模组生产线投产同时,海信设立了光学投影研究所,从底层技术开始进入了激光电视的研发。
也许是寄托着彻底摆脱受制于人,重新定义彩电游戏规则的热望,从那一刻起周厚健就深度介入,某种意义上,他就是海信“激光电视”项目的首席产品经理。在中国家电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中,还在研发一线战斗的,周厚健大概是唯一一人。
2014年,海信推出全球首个自主研发的激光电视。今年7月,海信又发布了世界第一台4K激光电视。9年的积累,海信从研发、设计、整机生产完全自主运营,已经取得了相关217项专利技术。
对激光电视,周厚健信心很足。他说,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条件是成本大幅下降。而现在激光电视100寸的价格变成6万了,约是普通100寸液晶电视价格的十分之一。这个产品如果坚持推下去的话,它一定会在大屏上取代屏显电视。
>>智能交通
从核心技术突破
智能交通的棋子,海信早在1998年就布下了,而它一鸣惊人则要等到10年后。凭借在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系统上的惊艳表现,人们总是把智能交通与西门子、美国泰科(Tyco)等国际巨头画等号的刻板印象才终被打破。
“依靠科技创新打破进口依赖,是破题‘供给侧’的关键。” 周厚健不无感慨地说,十几年前海信的智能交通产品甚至进不了政府采购清单,2012年到2015年,国内亿元以上的智能交通大项目海信的中标额占比42%,并直接把相关产品的价格拉下2/3。
智能交通的培育、发展,海信同样走的是“研究所—公司”这一技术孵化的路径。海信集团技术中心网络所是它的前身,当时海信在社保、教育、呼叫中心、ERP等多个领域都有尝试。1999年在多轮调研后,海信发现,这些领域都已相对成熟,而且已经诞生了多个行业“霸主”,而智能交通国内刚刚起步,虽然市场上都是国外公司,但是它们面对中国独特交通情况时的“水土不服”,让海信看到了机会。
“中国道路交通人车和非机动车混合的交通流、电网的不稳定,导致进口设备经常出故障。”海信智能交通负责人陈维强回忆说,“像北京,一打雷下雨,信号灯就可能出问题。”
因此,在起步之初,海信就没有再选择国外产品计算“交通流量”的算法,而是针对中国的道路交通特点独创了计算“交通强度”的算法,并且不断完善。
这一技术上的独辟蹊径,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4月30日,海信的智能交通系统首先在青岛公交旅游线路501上试用,然后逐步在青岛、烟台等地全面落地。
2005年,在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系统招标的技术检测中,海信在软硬件质量和稳定性上、软件的支撑上、算法的适应性上都超过了国外的产品,在小批量使用后,北京交警部门的反映是比测试的效果还要好。海信得以顺利中标。2008年至今,海信交通信号机在北京投入使用已经8年,年故障率仅3.6%,优于国外品牌5%的国际标准。
海信在这次北京奥运投标中“一战成名”。从那以后,2009年济南全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2011年乌鲁木齐中国-亚欧博览会和贵阳少数民族运动会、 2016年杭州G20峰会,几乎所有大型活动的承办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海信都参与搭建。现在,海信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铺设”在中国100多个城市。据《2016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海信的城市智能交通最终用户订单业绩排名第一,2011-2015年城市智能交通企业业绩总排名第一。
>>医疗电子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现在,医疗电子行业热得发烫,“健康中国”写入“十三五”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专家预测这将是一个10万亿元的市场。而等待这一时代机遇的到来,海信同样准备了近十年。
早在10年前,凭借在显示技术以及制冷技术上的厚实积累,海信就开始在医疗电子领域进行储备。但除了医用低温冰箱之类的硬件产品,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这时候,海信固执坚持的“研究所—公司”技术孵化产业的路径优势显现无疑。虽然短时间看不到产业化的方向,但医疗电子这个方向,从未被放弃,而是在研究所层面始终被保留着。就像一个种子,等待破土的时机。
“现在海信的研究所里,还有好几个天马行空的项目‘放在那里’,它们也可能被时间、被市场淘汰,也有可能在下一个一十年,决定海信的命运。”一位海信的负责人说。
真是应了“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句俗话。就在海信医疗电子期待突破时,距离海信集团不到10公里的地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董蒨教授正为他的课题发愁。
董蒨当时正承担着一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儿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决策系统开发”。课题目标要求不仅要实现该领域重大突破,即将肝脏病患的CT数据变成三维的数字肝脏以指导临床手术,建立新一代小儿肝脏肿瘤三维重建手术评估系统,开发小儿肝脏肿瘤模拟手术导航系统,最后还要形成一个大的人类肝脏数据库系统。
而他与团队缺少技术方面的支撑,尤其是计算机与显示技术缺乏,课题立项一年半,仍然没有多少进展。
直到2013年1月,董蒨与周厚健一次偶然的见面打破了僵局。双方技术人员很快进入联合研发阶段。2013年10月,海信集团与青大附院成立了“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半年后,双方合作的成果海信CAS现身,并在董蒨的手术中应用。
“很多手术,没有这个系统,我以前也不敢做。”董蒨说,传统的方式首先会拍CT,都是一张张平截图,医生做手术时,只能在脑子里将其“还原”成三维的肝脏,这种手术存在极大风险。而海信CAS简单说就是3D肝脏,将1000多张原始CT片中的数据输入系统,自动建立虚拟立体肝脏,手术前,医生就能精确了解肝脏和肿瘤的各种情况,甚至连一根微小的血管都能看清。而董蒨为CAS的改进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4年3月,青岛海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随着产业化推进的速度,海信已经获得了来自行业和医疗机构的认可。
海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简称CAS)被权威机构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拿到国家医疗器械产品认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专家的评价是,这一系统彻底改写了外科医生手术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打破了中国高科技数字医疗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窘境。
目前,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已在国内清华长庚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30多家三甲医院临床使用,完成手术已达1000余例。
>>光通信
在行业最低谷进入
海信涉足新的产业并没有忽视资本的力量。只不过一脉相承,海信并购时最看重的永远是人才、永远是核心技术。
海信是在2003年光通信行业最不景气的时候,决策成立光通信公司正式涉足光通信行业。那时行业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见光死”。
这一选择虽有机遇但挑战巨大。机遇是,在行业收缩时进入可以有效降低投入强度,招聘到一流专业人才,同时可以利用行业调整期培养发展起海信自己的研发队伍。挑战则是行业低迷期,市场开拓异常困难,要承受短期看不到回报的压力。
回到海信技术立企这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权衡之后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显得顺理成章。
2005年全球首家推出商业化GPON OLT光电转换模块。从而一举确立了海信在光通信器件领域FTTH(光纤到户)的专家地位,并成为Alcatel的独家供货商。2007年,全球首创10G PON高速突发模式光收发一体模块,大大加快了10G PON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近年来,海信先后收购了光模块著名的代工厂商东莞新科、美国优秀的激光器芯片生产厂商Muliplex和巨康,进一步奠定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2015年,海信在接入网方面保持了世界第一,光电业务增长18%,产品增加超过75%。
复盘“另一个海信”的成长轨迹,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产业就像一块块“拼图”,当我们把它们有机地拼凑在一起时,一个新的图景开始浮现。
海信这样描述它:以智能交通为敲门砖,以智慧城市运营平台(IOC)为基础,集成海信远程医疗、光纤入户、智能家居等相关产业,快速切入智慧城市市场,海信计划在3年内形成海信智慧城市产业化比较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国内智慧城市产业领导企业。
那时的海信,可能又要完成一次令人瞠目的“变形”。
上一篇:果粉的会心一击,Apple Car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下一篇:小忆机器人CEO:我给产品打70分,但没几个比我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