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基础薄弱是走向制造强国的主要瓶颈,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最难解决的瓶颈问题。中国制造要由大变强,要变成一个优质制造,而不是一个劣质制造。因此,强化工业基础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产业转型瓶颈难破:工业强基已成智造革命重中之重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我们已经渡过了智能制造的培育期,正在进入发展期、成长期。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最难解决的瓶颈问题。工业基础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表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
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瞄准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心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四大制造”,分别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和优质制造,再加上工业强基,基本就构成了中国制造最主要的几个方面。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其根本动力在于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数字化网络化普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战略突破、大数据的爆发和集成创新兴起。例如,随着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和数字化网络化广泛而深入地应用,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刻的融合,一种全新的创新方法以集成式创新出现。这些企业使用的技术并不是最新的创造,但这些技术的组合就是革命性的创新。在这方面,苹果的产品、特斯拉电动汽车都是集成式创新的成果。
智能制造将使我国制造业发生革命性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给传统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传统制造+互联网将会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最终将走向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具有信息感知、优化决策、执行控制、深度学习功能的制造系统,旨在高效、优质、柔性、清洁、安全、敏捷地制造产品和服务用户。智能制造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我们已经渡过了智能制造的培育期,正在进入发展期、成长期。
智能制造将在三个方面对传统制造业产生重大作用。
第一是产品创新。把传感技术以及软件植入到产品当中,就可能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发生质的变化。比如智能的工程机械、智能玩具、智能家具、智能洗衣机、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电饭煲等。当然这些产品从现在来看,它只是智能的一个初级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的智能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是制造技术创新。在制造过程当中,从它的设计到制造,都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大大缩短。为什么运-20从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立项到现在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成功了呢?就是利用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个性化的生产将会成为趋势。
第三是产业模式创新。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将大大促进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发展,深刻地改革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例如,个性化批量定制生产将成为一种趋势,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瓶颈问题:工业强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现在智能制造各个地方都非常重视,但是对工业强基的关注度显得比较冷清。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最难解决的瓶颈问题。之所以要强调加强工业基础,就是在工业基础这方面我们欠账太多。中国制造要由大变强,要变成一个优质制造,而不是一个劣质制造。
“四基”薄弱和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最大问题。建设制造强国第一个十年的核心任务,就是夯实基础、缩短差距。同时,工业强基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
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表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
产品的质量取决于两大因素:第一个就是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如果关键零部件不是优质的,我们绝对做不出优质的产品。第二就是劳动者是不是敬业。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好好做。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要靠数字化网络化的机器来代替人从事重复性的劳动,二是要培养敬业精神,或者说叫“工匠精神”。
怎么来解决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的质量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现在各种新式的飞机层出不穷,但是飞机的发动机却不是我们做的。发动机里边最关键的是耐高温叶片,它的制造工艺和材料问题,我们还不能完全解决。所以如果我们那些关键的零部件不能够解决,中国制造就难以取得长足发展。
工业基础薄弱是走向制造强国的主要瓶颈,强化工业基础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当前,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正联合组织开展“工业强基战略研究”项目。项目研究将历时两年,由40多名院士和100多名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为国家制定《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提供科学扎实的基础。
工业强基必须重点突破,“工业强基战略研究”项目提出了318项重点工作,包括97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部件,108项关键基础材料,65项先进基础工艺,48家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同时提出了应重点突破的39项标志性项目。同时,现阶段强化工业基础单靠市场、单靠企业难以解决,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上一篇:人工智能VS人类智能,一个未知的矛盾对立理论
下一篇:以技术为帆航行智造蓝海 国产机器人在竞争中成长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58
- Vicor可最大限度提高AI、HPC和数据计算性能的电源解决方案
- MPS EMI 知识充电节盛大开启!赚积分赢好礼!
- 新用户限时福利:e络盟商城迎新季,全场包邮+打折~买一只电阻也包邮!
- 倾听您的声音——TI 电机驱动主题有奖调查
- 闯关赢好礼!美光出货 232 层 NAND,扩展 3D NAND 技术边界
- 晒出TI C2000的使用经验或优秀设计作品!
- 有奖直播:基于GaN 的高频(1.2MHz)高效率 1.6kW 高密度临界模式 (CrM) 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 (PFC)转换器的应用介绍
- 【说出你的故事】跨平台转换——你做?还是不做?
- 有奖直播|魏德米勒 OMNIMATE® 联接技术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