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量产,虽然并非严谨逻辑推理的科学预测,但是作为整个产业逐渐达成的共识,有助于形成资源、资本、人才大力投入,促进这一预言自我实现。
如今,无人驾驶的赛道进入群雄逐“路”、合纵连横的战国时代。未来是否会诞生一方霸主,还是保持割据状态,留给参赛者揣度徘徊的时间并不多。
关于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发展现状,赛道各路参与者的竞争,目前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以及未来发展,《商学院》记者采访了研究无人驾驶技术解决方案的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吴甘沙,他曾任英特尔首席工程师,在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任职16年。2016年1月辞职创业,致力于将智能驾驶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
智能驾驶技术很难一步跃进产生颠覆
吴甘沙介绍,无人驾驶和智能驾驶是两个不同的切入点。传统所称的智能驾驶或智能网联汽车是官方比较广为接受的说法,其中包括了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更多是人机共驾,按照国际通用的级别来分,一级自动驾驶就是人驾驶,机器偶尔会发挥作用;二级是机器在开车,只不过人要去监控;三级是机器开车,人不用监控,只需要在一些突发情况提供支援。四级以上则是无人驾驶,也称为全自动驾驶或自主驾驶。吴甘沙告诉记者,传统汽车厂商一般是从二级、三级开始往上走,而一般互联网造车厂商和出行服务厂商希望从四级直接开始。
智能驾驶现阶段还是场景化技术,无法像人一样学了驾照全世界都可以开车。比如特斯拉的Autopilot,严格来说只能在封闭的结构化的高速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行驶。驭势科技所研发的针对景区、机场等环境的摆渡车,只能在封闭场景行驶,也有一些技术专门是针对物流。“它都是跟场景相关。”吴甘沙说。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被认为是四级里技术最为领先的,但需要加上一个限制,就是在城市道路上。“这本身确实也是最难的了。”在他看来,最先进、最成熟和最快落地是三个不同的维度,“谷歌可能是非常先进的,但它不一定是能够落地的。特斯拉 Model S虽然不是最先进,但是最成熟的技术,也是可以落地的。”
2015年,谷歌的Waymo达到每开1300英里,需要有人干预一次。2016年,每开5000英里需要干预一次。美国驾驶员的平均水平是165000英里出一次小事故,每9000万英里就出一次致命的事故。所以,现在还看不到突然跃先式能够超越人类的水平,还是渐进发展过程。即使技术成熟了,还需要形成很好的商业模式,所以并不是一蹴而就。
技术探索期,中国有弯道超车机会
吴甘沙认为,目前无人驾驶领域合纵连横是一个大趋势,因为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另外一方面,行业参与者很清楚自己的短版,在补短板时,又能保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受影响,这样才能实现共赢的可能。一直坚持闭门造车的谷歌,在2016年也第一次与传统汽车厂商开始合作,选择了美国的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宝马也先后宣布与芯片巨头英特尔、以色列汽车供应商Mobileye以及百度、IBM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在无人驾驶技术迎来黎明的前夜,各路群雄争霸,传统汽车厂商和互联网巨头、初创公司等合作大于竞争。
无人驾驶领域的创业团队有一种路径就是“先纵再横”,深耕某一垂直细分市场,从用户需求出发,一直钻研沉淀,做出整套解决方案,成为这个领域真正的隐形冠军,然后再横向的扩展。他对于创业公司未来想象空间是,也许会存在农村包围城市的机会。
虽然,中国在传统汽车工业处于跟随位置,但是,吴甘沙认为,在无人驾驶领域中国有可能弯道超车。从市场端看,中国是最大的市场,无论是汽车制造、销售,还是出行领域。从汽车的四化——电动车、共享出行、智能化、网联化方面来看,中国都有后发优势。比如中国的电动车制造生产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共享出行世界领先,这也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带来机会。特别是智能驾驶跟共享化结合后,传统国外汽车的品牌优势将不再,因为用户打车时候不会在意汽车品牌。
从技术端看,中国在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基础并不薄弱。无论人工智能、大数据,包括4G,5G,无线通讯等并不落后。从智能驾驶角度,虽然中国起步稍微晚一点,但是,加速度非常快。“目前谷歌毫无疑问领先,但是,我相信这个差距可以在三五年之内被弥补。”
传统汽车厂商的危机和出路
传统汽车生态在一百多年时间几乎是一成不变的生态。一辆汽车传统车厂约赚1400美元,这辆车生命周期以14万英里来计算,一英里的利润为一美分,而如果无人驾驶未来承担出行服务,摩根士丹利为谷歌Waymo预估一英里利润为1.25美元,这将是传统车厂的125倍,所以,摩根士丹利认为到2030年谷歌的Waymo 估值将达到700亿美元。“整个商业模式和价值链被重构,使得价值流到了新的地方去了。传统厂商需要做一些改变。”他说,从接触用户开始,在整个汽车的生命周期里面去运营用户。再而可以做出行服务,比如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等,比如吉利集团投资的曹操专车。
除此以外,传统汽车厂商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上面其实也不可小看。今年10月,纽约州州长透露,通用汽车旗下使用Cruise公司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雪佛兰Bolt很快将会在曼哈顿上路测试。最近,通用汽车市值又重新超过特斯拉。在2016年,通用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Cruise Automation后,把自身汽车制造的能力整合进去,度过文化磨合期,能力就显示出来了。“技术的获得我认为是他们能够做到的,因为他们有钱。”但吴甘沙也指出,汽车厂商未来要去克服的是基因、思维问题。
2021年实现量产的目标更多是一种愿望
2021年是无人驾驶技术交“成绩单”的关键一年,多家公司纷纷把无人驾驶车辆量产目标实现定在了这一年。最早的是百度,在2015年年底宣布了这一目标。到了2016年,宝马、沃尔沃、福特也在不同场合公布了2021年的量产节点目标。谷歌则把面向消费者量产的目标定在了2020年。不过,2017年,福特研发及高级工程副主席Ken Washington表示,将无人驾驶汽车正式推广到个体消费者群体当中至少在未来10年还是无法实现的,只是计划2021年为网约车提供服务。那么2021年会有一批成熟的L4级别无人驾驶汽车上市吗?
吴甘沙表示,这个不好说。“其实我问了很多人,为什么是2021年?他们说,我们2016年开始做,五年计划,到2021年(该有一些成绩)。”可见,这个目标更多代表一种愿望,但并不是一个基于证据、严谨逻辑推理的科学预测。可以带来的好处是,整个产业能够达成共识,有助于形成资源、资本、人才大力投入,促进这一预言自我实现。“大量投入肯定会加速技术本身产值和商业化。”
上一篇:英国推动车联网技术实际路测
下一篇:自动驾驶:最强游戏规则颠覆者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