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推进实现汽车轻量化

发布者:创新思绪最新更新时间:2017-12-22 来源: 21ic关键字:汽车轻量化  3D打印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工信部等12部门发文推进3D打印在汽车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复杂、关键零部件轻量化。


 

捷豹全新XFL采用全铝车身

刚刚从萌芽期迈入成长期的中国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产业在今年将创造超过百亿的产值。12月13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计划指出,增材制造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

计划明确,推进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汽车、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家电、模具、铸造等重点制造领域的示范应用。其中,在汽车新品设计、试制阶段,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实现无模设计制造,缩短开发周期。采用增材制造技术一体化成型,实现复杂、关键零部件轻量化。

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同步发展水平,工艺装备基本满足行业应用需求,生态体系建设显著完善,在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国际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要培育2—3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推动一批技术、装备、产品、标准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之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未来主要分三个阶段实现汽车逐年减重。第一阶段为2016年至2020年,实现整车比2015年减重10%;重点发展超高强度钢和先进高强度钢技术,实现高强度钢在汽车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第二阶段为2021年至2025年,实现整车比2015年减重20%,车身采用钢铝等多种混合材料,增加镁合金和碳纤维零部件的应用比例,单车用铝量达到350kg。第三阶段为2026年至2030年,实现整车比2015年减重35%,重点发展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混合车身及碳纤维零部件的大范围应用,单车用镁合金达到45kg,碳纤维使用量占车重5%。


关键字:汽车轻量化  3D打印 引用地址:3D打印推进实现汽车轻量化

上一篇:myFC研发一款电动汽车增程器
下一篇:苹果的无人驾驶:“自主导航系统”的专利申请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11

英国首次将3D打印拓展到人类胚胎干细胞范围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和一家干细胞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真空阀门式(valve-based)三维(3D)打印技术,首次将3D打印拓展到人类胚胎干细胞范围。这一突破使得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打造”移植用人体组织和器官成为可能,打印结构还能用于药物测试,加速改良测试过程。相关论文发表在2月5日出版的《生物制造》杂志上。   近几年来,3D打印的方法已逐渐发展到生物制造领域。罗斯林·塞拉博干细胞技术公司商业开发经理詹森·金说:“通常,实验室培养细胞是在二维平面生长,只有少数细胞能用三维打印方式。人类干细胞太敏感,难以用这种方式来控制。我们是世界上首次将人类胚胎干细胞打印出来并进行培养的。”   打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模拟电子]
英国首次将<font color='red'>3D打印</font>拓展到人类胚胎干细胞范围
我国专家率先3D打印全颈椎助患者颈椎“再生”
28 岁的小文笑容爽朗、颈部挺拔。其实她的整个“脖子”是用 3D 技术打印出的颈椎钛合金假体。肖建如教授研发团队为患有颈椎巨大软骨肉瘤的小文实施了首例 6 节段颈椎切除术,并为她安装上首个全颈椎的 3D 打印人工颈椎椎体,令其颈椎“再生”。下面就随医疗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上海长征医院 27 日披露,该院骨肿瘤外科 (长征脊柱肿瘤中心) 肖建如教授研发团队为患有颈椎巨大软骨肉瘤的小文实施了首例 6 节段颈椎切除术,并为她安装上首个全颈椎的 3D 打印人工颈椎椎体,令其颈椎“再生”。 巨大超长节段肿瘤彻底切除与脊柱稳定性重建,这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尚无先例报道。据知,长征脊柱肿瘤中心是亚洲最大的脊柱肿瘤治疗中心。该手
[医疗电子]
3D打印软体机器人使用形状记忆聚合物向前和后退
去年11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解释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如何成为制造适应性材料的催化剂,这种材料一旦加热就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该研究小组在试验中使用了 3D打印 、可编程设计和热粘弹性超材料,Kristina Shea教授和她的博士生(Tim)Chen为实验开发了3D打印形状记忆聚合物条带。 现在,Shea教授和她的团队已经与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在3D打印和软 机器人 的概念研究的新证据中使用这些条带。研究小组创建了一种3D打印的迷你潜艇,不需要推进剂,电源或引擎。Shea教授解释说:“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有前途的推进装置,它完全可以3D打印,可以
[嵌入式]
3D打印无金属柔性胶状电极问世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不含金属的果冻状材料,它像生物组织一样柔软而坚韧,并且可以像传统金属一样导电。图片来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据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一种不含金属的、类似果冻的材料,它像生物组织一样柔软和坚韧,同时可像传统金属一样导电。这种材料可制成打印墨水,有朝一日或成为功能性凝胶基电极,且具有生物组织的外观和手感。 研究人员表示,胶状电极有可能取代金属来刺激神经,并与心脏、大脑和身体其他器官连接。 研究人员希望导电聚合物和水凝胶的结合将产生一种灵活的、生物相容的和导电的凝胶。但到目前为止制造的材料要么太脆弱,要么电气性能很差。为了分别保持导电聚合物和水凝胶的电气和机械
[医疗电子]
<font color='red'>3D打印</font>无金属柔性胶状电极问世
增材制造技术详解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技术,在制造生产领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流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如今,增材制造不仅仅应用于产品的外观设计、工艺辅助的间接制造,也延伸到了多类零件的直接制造,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制造、注塑模具等领域。 海克斯康旗下的增材制造解决方案专注“打印效果”控制,精确地预估、处理零件复杂结构,致于“打印件”的一次性成功,为增材制造的精密性保驾护航。 01精确测试飞机“打印”零部件 问题挑战——残余应力与变形 构建测试昂贵耗时 应对飞机制造小批量、多样化的订单需求,增材制造成为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技术推动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防实体之一的BAE公司,在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零部件时,面临了残
[物联网]
增材制造技术详解
3D打印走下“工业神坛” 警惕重蹈激光打印覆辙
    透过于17日至19日举办的2013中国(珠海)国际打印耗材展览会和3D打印应用及数码图文快印展览会,不难发现,在我国,3D打印机已从“工业神坛”上走了下来,一个全民创造、大众化的3D打印时代即将到来。专家认为,如果不重视技术创新而盲目跟风,很快就会有一批公司消失。   3D打印吸引眼球   此次耗材展有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432个客商参展,也吸引了近万名海内外专业买家参观。最吸引观众的是在珠海首次集体亮相的3D打印机和打印产品。   在3000平方米的3D打印专区,逾10家国内3D打印企业争奇斗艳。在现场作业的一台台外箱长、宽、高分别约为620、465和660毫米的3D打印机,利用激光束和热熔喷嘴,将一圈圈A
[手机便携]
3D打印“肝单元”,家属可以不用捐肝了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3D打印已率先在医疗领域获得应用上的突破。这主要因为医疗行业(尤其是修复性医学领域)个性定制化需求显着,鲜有标准的量化生产,而个性化、小批量和高精度恰是3D打印技术的优势所在。   日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在杭州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的生物3D打印工作站“Regenovo 3D bio-print WorkStation”。利用这款新的生物3D打印设备,科学家们“打印”出肝单元“Regenovo 3D Liver”。     这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包括院士在内的专家鉴定组的肯定,认为其不但推进了3D打印人工组织器官的研发进程,也为新药筛选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将推动中国新药创制与
[嵌入式]
科学家研发全新3D打印材料 旨在治疗难治愈骨损伤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听说植入式“脚手架”状材料可以帮助治愈骨骼受伤。科学家们现在已开发出一种新型材料,专门针对难以治疗的骨软骨损伤。   我们手臂和腿部的长骨在每一端都有一层光滑,薄薄的软骨,逐渐过渡到下面的硬骨。这种双密度组合被称为骨软骨组织,当它产生裂缝或以其他方式受损时,可导致诸如致残性关节炎的病症。虽然这种伤害经常困扰运动员,但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发生这种伤害。   对于更均匀类型骨骼的损伤,各种科学机构已经创建了前面提到的“脚手架”。植入于损伤部位的三维材料基本上为骨细胞提供了一个栖息点,帮助它们从相邻的骨骼中移入并开始繁殖。最终,它们只是从材料中取代,取而代之的是它无害地溶解。 现在,来自马里兰大学和莱斯大学
[医疗电子]
科学家研发全新<font color='red'>3D打印</font>材料 旨在治疗难治愈骨损伤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