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致死车祸录像曝光,这样的情况人类驾驶能避免吗?

发布者:数字火箭最新更新时间:2018-03-23 来源: eefocus关键字:Uber  自动驾驶汽车  测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Uber自动驾驶汽车致死事故成为业内,更是普通人关注的焦点。当然这件事情的责任仍有待官方的判定。不过随着致死事故视频的曝光,相信每个人都会对此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作为一个说老不老,说新不新(驾龄21年),而且很喜欢汽车的普通司机和汽车爱好者很想说说看完这段并不完整的视频的粗浅看法。

 

首先看这段视频对于人类驾驶员所处的真实环境:黑夜、光线不好(注:并非没有路灯,从照度看应该与多数我们夜晚行驶路段的照明状况相符,由于路灯存在间隔,肯定会出现所谓的明亮差异,但绝非是漆黑一片)、那么在上述环境下,人类驾驶员会是什么状态(排除酒驾、疲劳等非正常驾驶因素)?

 

 

针对这种典型的夜晚行车环境,相信有经验的司机都会刻意放慢车速,甚至可能放慢到低于该路段规定的行驶的最高限速。但从媒体的报道看,显然Uber的这辆测试车不仅没有刻意放慢速度,而且是在超速行驶(当时该路段的限速应该是每小时35英里/56公里,测试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8英里/61公里)。在此也许有人会称我们对于每小时仅为5公里的时速差距是在吹毛求疵,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不说这每小时5公里的时速差距在遇到紧急或突发状况时(此次Uber致死事故就是如此)所造成的制动距离极有可能导致的对于行人的伤害程度(包括死亡、受伤或者幸免)的差异,仅从将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原则考虑,这5公里的超速绝对不能轻视。由于我们拿不到Uber测试车从100公里/小时到零的制动距离测试(无从对比计算出,超速行驶的Uber测试车比按规定行驶的同款车最终每秒要多出多少制动距离,是否可以避免这次致死事故的发生或者即便发生也能将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只能告诉大家的是,5公里的时速差距意味着,时速61公里/小时的Uber测试车平均每秒钟要比每小时/56公里按最大时速规定行驶的车多出1.39米左右的距离。有经验的老司机可以据此判断下,最终落实到制动上,会多出多少距离?此次事故能否避免或者即便不可避免是否会致死?

 

 

不过,遗憾的是,从视频中我们看到,这辆Uber测试车根本没有采用任何制动或规避措施(直接撞了上去,不要说致死,就是伤害也肯定是最大化),即没有做出任何最大化减少伤害的任何举措(尽管事故不可避免)。这显然已经有悖于人类驾驶的原则,对于目前仍在争议中的自动驾驶与人类驾驶相比所谓的伦理缺失,显然自动驾驶又会面临更加严厉的拷问。

 

到这里,又会有人站出来说,自动驾驶怎么会具备伦理观,简直就是扯淡。没错,正因为如此,我们之所以期待自动驾驶,是希望其在技术或者说技能上能够比美人类,甚至以技术来弥补所谓伦理的缺失。但这点也让我们大失所望。尽管作为人类驾驶员的我们并非要求自动驾驶现在就多么完美。但从Uber的测试车看,所谓的自动驾驶简直是Low得要命。何以见得?

 

众所周知,对于自动驾驶,直至未来的无人驾驶,地图(路况的数据)应该是最基础的。具体到此次Uber测试车,既然是测试(申请允许测试路段),其对于该路段的路况应该相当熟悉,至少该路段有限速应该知道吧(最基本的数据)?那么经过此路段时,该车理应将车速降低到该路段限速以下(至少不应该超速)或者至少具备现在地图导航都具备的超速提醒功能吧。因为这样做,首先避免了该事故最初的隐患之一——超速,俗话说:10次事故9次快。其实在这里我们已经相当放宽对于自动驾驶功能的要求,即自动驾驶理应具备根据路面状况的降速功能(也就是预判功能),而不仅是关键时刻的让人冒出一身冷汗的紧急制动。

 

其次根据媒体的报道,该测试车的所谓自动驾驶设备先进和齐全,至少有4种设备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激光雷达等设备理应具备较人类驾驶员的人眼在夜晚更远和更宽广的视距,但就是在这种人类驾驶员最需要自动驾驶“显身手”,哪怕是“助手”的典型应用环境下,Uber上的任何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设备均未起到任何作用,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哪怕是提醒(例如此前论述的再简单不过的超速提醒)。

 

需要说明的是,从视频看,当时的环境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相当的安静和简单,难道自动驾驶在如此环境下(不存在诸多物体对于设备的观察、干扰和选择)竟然没有识别出一个如此大的移动,哪怕是静止的人(包括可能影响或者干扰正常驾驶的其他物体)吗?既然某些科技企业如此吹嘘这些技术怎么牛逼,为何最关键的时候连最基本的功能都没有了?

 

 

 

 

在此,又会有人说,视频中的人类驾驶员“走神”了,如果不“走神”的话,早些进行干预,这次事故很可能会避免,所以主要责任还是在人类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无关。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是在开玩笑吗?既然安装了自动驾驶系统,我们人类司机恰恰需要在这种环境下,体现出自动驾驶的价值和刚需不是吗?况且开启了自动驾驶功能,驾驶的大部分主动权理应归属于自动驾驶,人类驾驶员此时只是辅助性的角色,如果有的汽车厂商告诉我,即便开启了自动驾驶功能,驾驶者仍需要100%集中在行驶中的汽车上的话,我们花费了额外的费用安装自动驾驶系统意义何在呢?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的初衷不就是要“解放”人类驾驶员吗?这显然是一个悖论。

 

这里我们并非是为这名人类驾驶员开脱,而是既然是自动驾驶,也是在测试自动驾驶,“分神”不是正适合人类驾驶员的习惯吗?也恰恰是考验自动驾驶是否有存在必要性的时候。这里我们再次降低对于自动驾驶的要求,起码在如此安静的夜晚环境下,发现一个物体在移动,且与自己越来越近,是否应该提示人类驾驶员,以引起注意,甚至“接管”汽车?当然这种“接管”绝不是马上就要撞上行人的瞬间,而是要给人类驾驶员以反应,哪怕是最短的反应时间。如果不是,那我们只能认为自动驾驶不仅是无用的,相反还会“逃避责任害人”不是吗?

 

好了,说了一堆,最后假设一下一个正常的人类驾驶员在上述环境下的驾车方式以及对比该过程中如果有自动驾驶其价值应该体现在哪里。

 

首先要遵守该路段的限速规定,甚至出于安全的考虑(毕竟夜晚能见度远不及白天),以更低的速度行驶;眼睛的余光观察道路两边的状况,在发现道路两边有物体(包括人)静止或者移动的状况,再次降低车速,同时采取持续挑远光、鸣笛等措施引起移动物体的注意,且做好随时制动的准备(俗称要备着刹车),待判断出物体确切的走向(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人类驾驶员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规避或者超越物体后提速或者物体仍在移动(没有规避汽车的行为)制动。

 

这里有个重要的变量,那就是人类驾驶员是否能够提前发现道路两边有物体在移动,如果发现了,上述的过程应该可以避免事故或者大大减少上述事故发生的几率。如果没有发现,待发现物体时,人类驾驶员的本能反应就是紧急制动(制动的效果视乎驾驶员的反应能力),但制动的动作一般情况下是会做出的。

 

那么我们看看此次Uber的自动驾驶是怎样的。首先在进入该路段后不仅没有降速,反而是超速行驶(不仅没有体现价值,还为人类驾驶员增添了出事故的隐患);没有发现道路两边静止或者移动的物体(最体现其价值的部分没有体现出来)或者说发现了,没有采取降速或者提醒移动物体注意的措施(是否应该具备还是目前的技术实现不了?),哪怕是提醒人类司机有移动的物体的举措或者功能也没有(最低价值都没有体现),最后就是千钧一发的制动,按理说,近在咫尺怎么也应该发现物体了,制动的动作应该做出,况且从此前传统车厂推出的自动刹车功能看,一旦机器介入制动,其制动的速度和力度要高于人类驾驶员(从不可避免撞击物体而最大化减轻被撞者与驾驶及乘坐者伤害最小化原则),这个特性相当重要,也是自动驾驶价值点的体现,但Uber测试车连制动的动作都没有做出。

 

如果说前面的一切自动驾驶均没有体现应有的价值,反而在某些方面适得其反的话,在最后可以“闪光”的地方也令人大失所望。所以在整个事件的前后,可以说自动驾驶没有体现出任何于人类驾驶员的价值,甚至连辅助驾驶都算不上,难道这就是诸多科技企业宣称的自动驾驶,即便如此,我们依然看到某些科技企业还在宣称在明年将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我们只能佩服人家的胆量。还是那句话,如果这就是自动驾驶的话,说好听的是,是长路漫漫,不好听的我们只能说这个技术只是个伪命题,是某些科技企业营销的噱头。


关键字:Uber  自动驾驶汽车  测试 引用地址:Uber致死车祸录像曝光,这样的情况人类驾驶能避免吗?

上一篇:丰田凯美瑞爆出“泥浆门”,“偷工减料”是真的吗?
下一篇:京沪发放自驾车牌照,百度拿到首批牌照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38

艾德克斯电源新品亮点频出 提供测试领域更多解决方案
艾德克斯凭借60多年的仪器制造经验,专业的研发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IT6500系列超宽范围直流电源在最大功率3KW的基础上,新近推出了6KW超宽范围直流电源——IT6532,电压最高可达160V,电流最高可达240A,超宽范围的电压电流使用率,一台机器可顶多台机器使用,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测试需求,让需求客户的设备采购成本大大的缩减。   除了自动宽范围的优势以外,IT6500系列超宽范围直流电源还具有高分辨率的产品特性,6KW的直流电源回读值解析度仅为4mV/3mA,能够满足客户高精度的测试需求。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对设备的性能有着超高的品质要求,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艾德克斯IT6500系列直流电源,在满足大功率的情况下,
[电源管理]
艾德克斯电源新品亮点频出 提供<font color='red'>测试</font>领域更多解决方案
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绝缘电阻的具体步骤
  绝缘电阻测试仪是测量大容量变压器、高压电机、电力电容器、变压器、发电机、电力电缆、避雷器等绝缘电阻的理想测试仪器。   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绝缘电阻的具体步骤:   1.断开测试设备的电源,放电,并再次清洁设备。(双回线,双母线,当一个电路充电时,不得测量另一个电路的绝缘电阻)。   2.测量前,测试仪应进行开路测试(测量线打开电路,摇动手柄,指针应指“0”)和短路测试(测量线直接短接,摇动手柄,指针应指“0”)。这两个测量线是不允许互相纠缠的。   3、测量时,绝缘电阻测试仪必须平放。匀速转动手柄,使仪表指针逐渐上升,直至出现稳定值,然后读取绝缘电阻值(严禁在有人工作的设备上测量)。   4.对于电容较大的设备,测量完成
[测试测量]
PIC测试配置位的使用
//K程序主要是测试配置位的使用要调用87X.H杳看 //定时中断 //原来4的程序是可能为没有按键放开的程序 //程序5修正按键松开的程序 //biao是指示是否有按键按下如果没有的话就指示为显示4个8 #include p IC .h #include pic1687x.h #define PORTDIT(add,bit) ((unsigned)(&add)*8+(bit)) #define PORTBIT(add,bit) ((unsigned)(&add)*8+(bit)) //__ID LOC (1233) ; //__CONFIG (XT&PWRTEN) ; static bit PORT_0 @ PORTDIT(PO
[单片机]
自动驾驶也能学习?智己汽车IM AD,会进化的智能驾驶
随着科技不断创新与进步,自动驾驶汽车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当下,部分车企受制于技术局限,能够拥有自动驾驶学习能力的车型并不多见。正因如此,拥有着强大学习能力的智己IM AD就显得更加优异——通过学习实时进化,不仅能让驾驶风格更贴合用户的习惯,也会变得越来越懂用户所想。 口说无凭,用事实来证明。不久前,智己汽车IM AD在都市闹市区成功实现全程40分钟0接管,之后又在都市晚高峰时段成功挑战全程40公里0接管。整个测试中,智己汽车IM AD在应对复杂场景下的老练处理手法、拟人化动作,都来源于人工智能超级算法所赋予的智能“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实际测试中,智己汽车遇到了很多行车棘手状况。例如多辆电动车横穿马路、行人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也能学习?智己<font color='red'>汽车</font>IM AD,会进化的智能驾驶
基于信号接口的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实现仪器可互换性和TPS重用性、可移植性是通用自动测试系统(ATS)的发展方向。论述了ATLAS 2K语言和IVI-Signal Interface标准的特点、结构和技术实现。给出了一种基于信号接口的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法。这一方案融合了当前正在发展的各种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技术,为通用ATS设计提供了技术实现途径。 关键词:信号接口 ATLAS 2K语言 IVI-Signal Interface 可移植性 可互换性 自动测试系统(ATS,Automatic Test System)是装备形成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仪器的可互换性和测试程序集(TPS,Test Program Set)的重用性、可移植性是通用ATS的重要指标
[测试测量]
福特测试无司机全自动泊车技术
    福特汽车近日正在测试一项全自动泊车技术,据称即便是狭窄的停车位,搭载该技术的车辆也能应对自如。不过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测试车中没有司机。     福特将这项技术命名为“全自动泊车辅助”,这项技术目前在比利时进行测试。虽然其还没有正式在实车上进行搭载,不过福特汽车表示,他们非常有兴趣将来把该技术投入实际运用。     “想象一下你正驾车进入一个停车场,而停车位仅剩最后一个,当停入车辆后没有空间打开车门”,福特发言人Scott Fosgard在一次记者会中说:“在这种情况下,这(全自动泊车辅助)将帮助司机‘脱困’,司机无需在车内,车辆可以100%自动驶入或驶出停车位。”     全自动泊车辅助使用超声波传感
[物联网]
FPGA技术在车载测试中的应用
汽车在出厂之前,从研发设计到整车下线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各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越来越多,测试系统的可扩展性受到更多的关注。新一代汽车电子系统测试技术着重于在行驶中完成各种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的测试,以便缩短测试时间,完成可靠性检测。汽车测试类型多样,涉及到不同的信号类型。例如,通过多测点的温度测量来检验空调系统的功效;通过监控CAN网络以保证各控制单元或设备间正常通信;通过加速度测量来验证平顺性。这些不同性质的测试,往往需要相应的测试设备来完成,这就要求工程师分别去熟悉这些不同的测试设备。 为了保证顺利完成试验目的,测试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例如,在汽车碰撞试验中
[测试测量]
FPGA技术在车载<font color='red'>测试</font>中的应用
精密电阻测量之小电阻测试
当需要测量的电流较大时,电阻R值往往要求非常小,以避免过大的分压和电阻发热等负面影响,这时选用的取样电阻可能只有毫欧、甚至微欧级别,而且电阻的误差直接影响电流测量精度。 测量超大电阻不容易,测量微小的电阻同样艰难 随着大功率器件的应用,如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推广和普及,线路中的高压或大电流的精密监测给工程师提出了较高的挑战。 “取样电阻”是比较常见的电流测试方式,依据欧姆定律R=V/I ,只需要精确测量已知取样电阻“R”上的电压V,由于电压测量技术非常成熟,因此,获得线路中的电流值并不困难。 当需要测量的电流较大时,电阻R值往往要求非常小,以避免过大的分压和电阻发热等负面影响,这时选用的取样电阻可能只
[测试测量]
精密电阻测量之小电阻<font color='red'>测试</font>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