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威胁从何而来 会被量子计算攻破吗?

发布者:huanhui最新更新时间:2018-03-23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关键字:量子计算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颠覆性、划时代、革命性……量子计算光环太多,又有不近人情的“高冷”。另一边,开年以来,区块链火得一塌糊涂。网上热传的“3点钟不眠区块链社群”,神秘而火爆。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最近,它俩不期而遇了。据外媒报道,一台具有4000个以上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就能瓦解区块链。若有人能做出这样的量子计算机,就能解出并验证每笔交易,未来产生的所有加密货币都会被其垄断,加密货币的信任系统也将被瓦解。

  这听起来很可怕。俩“神仙”似乎要打架,是真有此事还是杞人忧天?

  “攻链”威胁从何而来

  在量子计算威胁区块链的相关论述中,持有此观点的一方给出的论据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量子计算会威胁比特币的安全协议;二是算力更大的量子计算机能垄断“挖矿”。

  诞生于2009年的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最著名的应用。比特币的安全协议涉及两种类型的密码学,即挖掘过程中使用的散列函数和用于在区块链上提供数字签名的非对称密码术。

  在“击破论”支持者看来,量子计算机可能会对这两道安全防线产生巨大威胁。未来,量子计算机能很快破解哈希函数,从而垄断整个区块链,让比特币的安全协议“作废”。

  “挖矿”是指利用芯片的计算能力,在比特币全球网络中不断进行哈希运算,比对手更快地求解,找出符合特定要求的随机数,以此赢得在公开账簿上的记账权,从而获得系统奖励的比特币。本质上,“挖矿”是个数学问题。

  比特币常说的“51%攻击”就是指在区块链中,如果一个矿工组拥有整个网络51%的算力,他们就会永远比其他拥有49%算力的矿工组更快地处理区块。也就是说,他们将垄断整个区块链,得到之后产生的所有比特币。

  针对量子计算机威胁“挖矿”的问题,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戴夫士·阿加沃尔和该校研究人员在2017年10月发表了相关论文。他们认为,至少在未来十年内,ASIC矿机(使用ASIC芯片作为算力核心的矿机)的“挖矿”速度会比量子计算机快,但十年后量子计算机的“挖矿”速度将大幅提升。

  “攻破”一说为时尚早

  针对“40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能瓦解区块链”的说法,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研究员吴振华表示这并非空口无凭。

  “这个是有依据的,是比对了枚举法破解区块链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4000个量子比特的计算能力之后做出的判断。当然要求也很高,需要4000个量子纠缠的比特,同时要保证极低的错误率。”吴振华解释说。

  而现实情况是,目前的量子计算机最多实现72比特的计算能力,并且越往上增加难度越大。

  作为国内最早的区块链技术研究者之一,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袁勇的态度非常明确:“总体上来说,我不太认同量子计算对区块链产生威胁(的说法)。”

  “首先,对方并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量子计算和区块链,或者说量子计算跟密码学一定会呈现共生演化的趋势,二者互相促进,不能用十年后的量子计算与现有的比特币密码体系相提并论。”袁勇说,“我相信密码学体系和区块链的技术一定会有相应的手段应对量子计算的威胁。”

  针对量子计算算力惊人的观点,袁勇也予以了反驳。据他介绍,比特币的共识算法是以算力为基础的,因此可能面临量子计算的威胁。但是区块链技术体系中的共识算法自PoW(即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之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目前至少已有30余种共识算法。很多其他加密货币的共识算法都不是以算力挖矿为基础,例如权益记账、代表记账、随机记账等。此外,还有Paxos和Raft传统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可以运用,这些共识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御量子计算攻击。所以,如果量子计算确实产生威胁,区块链可以通过切换共识协议来解决。

  袁勇解释说:“当然,这些新共识协议,特别是用于公有链的共识协议,还未能证明其有效性,目前最安全的还是比特币的PoW共识。但这些共识算法的未来可期,我们实际上有很多选择。”

  袁勇笑道:“量子计算对比特币有威胁,但它对传统银行体系的威胁更大。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以体量来说,还轮不到比特币‘杞人忧天’。”

  短期内或难实现“量子霸权”

  量子计算近来捷报频传。3月6日,谷歌宣布推出一款72个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计算机Bristlecone(“狐尾松”),其错误率低至1%,与9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持平。此前,IBM刚刚曝光其50个量子比特量子原型机的内部构造。

  本土力量也不甘示弱。近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正式发布中科院联合阿里云打造的11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的云平台,这是继IBM后全球第二家向公众提供10量子比特以上超导量子计算云服务的系统。郭光灿院士团队也介绍其本源量子计算云平台已成功上线32比特量子虚拟机,并已实现了64量子比特的量子电路模拟,打破IBM Q的56位仿真纪录。

  这一系列动作,让今年的“量子霸权”争夺战来得比预期更早。“量子霸权”又被称作量子优越性,即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优于现在的任何一台经典计算机,达到“量子霸权”才算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可以颠覆现有计算行业,它能轻易通过枚举算法解决大量现有复杂算法才能解决的问题,对量子效应实现直接模拟仿真。但吴振华表示:“虽然量子计算的功力没有被夸大,但它的实现难度很大。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很多观点或报道(对量子计算的预期)过于乐观。”

  谷歌推出的量子计算器Bristlecone能够支持多达72个量子位,号称“为构建大型量子计算机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原理证明”。而如果能将量子处理器的错误率控制在足够低的水平,在解决明确的计算科学问题时就能超越传统硅计算机,实现所谓的“量子霸权”。

  但实现“量子霸权”要克服很多困难,何时成真还没有定论。

  量子计算伴有噪声,即随机波动和错误。对此,技术乐观派们认为“降噪”是个技术性、工程性难题,迟早可以解决。

  另一拨人却不这么想。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数学家吉尔·卡拉伊是反量子计算的代表人物,他一直关注量子计算复杂度与噪声问题。在他看来,噪声的降低必然伴随着量子比特数指数式的增加。由于后者无法实现,因此“量子霸权”也难以实现。

    以上是关于嵌入式中-区块链威胁从何而来 会被量子计算攻破吗?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量子计算 引用地址:区块链威胁从何而来 会被量子计算攻破吗?

上一篇:UNITYSC收购HSEB DRESDEN GMBH成为半导体制程控制领域的全球领导
下一篇:手机充电器革命技术出现:体积减半,看完想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38

中美日三国逐鹿量子计算,谁领风骚?
量子计算机将在新药研发和密码破解等各方面超越传统计算机,对产业界和国家安全战略产生巨大影响,引发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都开始发力。 三国逐鹿量子计算机研制领域,谁领风骚? 市场潜力足 战略意义大 量子计算机在执行某些大规模计算时,速度比最好的传统计算机快得多,能在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天气预报、药物分析等领域“大显身手”。 《日本经济新闻》7月6日报道,如果借助量子计算机开发出划时代的电池和药物,将让全人类受益。发展到更高水平,量子计算机有望破解网络密码,从而影响安全,而掌握量子技术的国家将在高科技领域掌握主导权。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量子计算机有望创造8500亿美元的利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美日三国逐鹿<font color='red'>量子</font><font color='red'>计算</font>,谁领风骚?
D-Wave的量子计算机“真伪论”尘埃落定
    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USC)的研究小组宣布,验证了加拿大D-Wave Systems公司制造的量子计算机(QC)的运行情况,确认“正如想象的一样,发挥出了量子力学的效应”。这意味着承认D-Wave的QC是“真的”。 NASA和谷歌都已购买        D-Wave公司于2007年1月首次发布了16量子位*QC处理器(图1)。后来又增加了量子位数,于2009年11月开发出了128量子位的处理器“RAINIER”,2012年9月开发出了512量子位的处理器“Vesuvius”,并且还实现了产品化,配备RAINIER的QC“D-WaveOne”已于2011年5月
[手机便携]
瞄向了量子计算?AMD公布一种新量子计算架构
据外媒Tom’sHardware报道,AMD和一个研究团队日前提交了一项专利申请,通过采用传统的多 SIMD(单指令多数据)方法,来构造一种更高效可靠的量子计算架构。 这项名为“多SIMD量子处理器中可靠性计算的前瞻性隐形传态(Look Ahead Teleportation for Reliable Computation in Multi-SIMD Quantum Processor)”专利,旨在以更新颖有效的方式提高量子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性能。它描述了一种基于量子处理区域的量子架构。 报道称,当前在通往量子发展和最终量子霸权的道路上有两个主要障碍:可扩展性和稳定性。由于量子态是一种十分敏感且变化无常的物质,随着量子系统中量子
[手机便携]
瞄向了<font color='red'>量子</font><font color='red'>计算</font>?AMD公布一种新<font color='red'>量子</font><font color='red'>计算</font>架构
上海交通大学实现世界最大规模光量子计算芯片
  一个个肉眼看不见的单光子穿过透明的“玻璃片”,几秒之后,显示屏幕上呈现出单光子的二维量子行走演化结果。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一个量子计算过程完成,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枚“玻璃片”。在灯光下,从某个角度看去,这枚完全透明的“玻璃片”上隐约闪现几道光谱。原来一平方毫米的“玻璃片”范围内“雕刻”了几千个光波导,所以就像光栅一样呈现为彩色。   这就是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大规模的光量子 芯片 。相比于传统的计算机,这枚光量子 芯片 可以针对特定问题实现算力加速。以此为内核,在绝对计算能力上有望超越传统的经典计算机。    光量子 芯片 的算力到底有多大   光量子芯片实现了
[嵌入式]
中国自主量子又迈一步
本周末,一则量子计算的消息刷爆朋友圈。据本源量子公众号,1月6日,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该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 付斌|作者 电子工程世界(ID:EEWorldbbs)|出品 国内量子的又一里程碑 本源量子本次交付的是超导量子路线的产品,量子计算国际上主要包括超导量子、离子阱量子计算、光量子、中性原子量子、半导体量子、拓扑量子几种技术路线,其中超导量子是迄今最为瞩目的路线,也是突破和发展最迅猛,IBM与谷歌量子计算机均采用超导技术路线。 量子计算的主要技术路线,图源|光子盒 《第一财经》报道显示,“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国自主<font color='red'>量子</font>又迈一步
刷新世界纪录,潘建伟团队实现18个量子比特纠缠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3日凌晨消息,国科大网站发文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刘乃乐、汪喜林等通过调控六个光子的偏振、路径和轨道角动量三个自由度,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该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从投稿经国际同行评议到被正式接收,只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 由于量子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在价值,欧美各国都在积极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资源,开展国家级的协同攻关。例如,欧盟在2016年宣布启动量子技术旗舰项目;最近,美国国会也正式通过了“国家量子行动计划”;此前,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IBM等也纷纷强势介入量子计算研究。 多个量子比特
[嵌入式]
秒杀超算,量子计算机都有哪些应用?
量子物理学听起来玄而又玄。在微观领域,粒子所呈现出的异于经典理论的量子现象至今仍困扰着物理学家。与此同时,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也正在合作,尝试着利用量子世界中的一些特点建造出能力远超电子 计算机 的 量子计算 机。人类对于量子计算的研究起步较晚,想要取得任何进展更是不易,需要在多个领域之间相互配合进行系统工程研究,但量子计算目前所展现的潜力已经使这个领域的研究成为人类科技发展的焦点之一。   为什么全世界都会研究量子计算?     电子计算机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电器。在各种各样的功能之下,电子计算机是通过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各种逻辑器件作为最基础的计算单元,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信息都被转换为电子计算机中的“0”和“1”两种信号进
[嵌入式]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采用量子禁闭把光波与电子连接起来,高密度、片上电光通信及高速量子计算成为可能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采用量子禁闭(quantum confinemen)来把光波与电子连接起来,所创造的电光耦合敏感性足以对单一电子作出响应。 在量子层利用表面胞质基因构成的组合电光通信信号载子是像三极管一样器件,能够把光与电连接起来。由光线的量子禁闭产生的表面胞质基因沿着一维的纳米线波导—光线波在纳米线中与电子相呼应。通过耦合其光和电特性,研究人员表示,表面胞质基因使高密度、片上电光通信及高速量子计算成为可能。 “表面胞质基因是一种沿着金属纳米线表面传播的光线,它耦合到电子,并使一些非常特殊的特性和工作模式成为可能,”Darrick Chang说,哈佛大学Mikhail Lukin教授实验室的博士投考人Darrick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