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电池之困,这四问能够解答吗?

发布者:心灵之窗最新更新时间:2018-05-07 来源: eefocus关键字:特斯拉  电池之困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承诺“重组”。“我很有信心在第三季度实现现金流转正。这并不确定,但我认为很有可能。我们本月会展开重组,并确保能够开始实现这个目标。具体而言,我们使用的第三方公司数量已经失控。我们会理顺此事。”马斯克如是说。

  中国建厂,特斯拉要解决电池之困?

  我们也关注到,特斯拉计划在今年年底宣布新的SUV工厂选址。新的工厂可能创造几千个新就业,不仅来自工厂本身,还包括一些在工厂周围设置的供应商。马斯克表示,这款长续航电动汽车大约会在2年内开始生产。这将是继Model S、Model X和Model 3之后,特斯拉的第四款量产车。

  马斯克在第一财季电话会议上宣布,新工厂的选址最早将在今年夏天公布,最晚会在年底公布。他还表示,该公司将会宣布第二家超级电池工厂在中国的选址。特斯拉目前只有一家汽车工厂,位于加州佛利蒙,原先是丰田和通用汽车的合资工厂。特斯拉还在内华达州拥有一家超级电池工厂。马斯克还表示,这两个工厂产能都很满,无法额外增加产量。“佛利蒙不能在生产Model Y了。”他说,“已经拥挤不堪了。”

  特斯拉的汽车工厂与超级电池工厂相距超过200英里。马斯克表示,今后的所有特斯拉工厂都将在同一个地点生产汽车和电池。外界因此怀疑中国的超级工厂也将生产Model Y,但马斯克并没有确认。特斯拉目前所有的生产都在美国完成,部分买家也将此视作一大卖点。随着我国积极推广电动车发展计划,尤其是取消了海外厂商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时的持股比例限制,因而大大增加了吸引力。特斯拉选择在中国建厂也完全符合预期。

  其实市场对于特斯拉是爱恨交加的,一部分用户觉得它引领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尤其是对新能源车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用户认为它必将倒闭,产能跟不上发展需求。

  对冲基金为何看衰特斯拉?

  有对冲基金对特斯拉一直不感冒,唱空特斯拉的论调也一直弥漫市场。有分析师甚至表示,特斯拉与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的败笔之一的安然的结局将类似。安然在2000年8月23日创出90美元的历史新高之后,该公司股价一路走低,在300多个交易日后股价清零。特斯拉股价自2017年9月18日创出385美元的历史新高之后,同样也一路走低。看空的分析师表示,特斯拉逃不出最终破产的命运。

  有人预测,特斯拉将在未来3—6月内破产。也有人说,如果没有华尔街银行或私人投资者的支持,破产是特斯拉的唯一出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并不以为意,他表示,特斯拉将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产生盈利和正现金流,所以并不需要筹集资金。而之前有投行的研报表示,特斯拉今年需要融资25亿美元至30亿美元。当然看空的分析师有很多理由不信任马斯克所言,毕竟,早在2016年的时候,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将会实现盈利,也不需要更多的资金。但事实并非如此。

  甚至还有投资者把马斯克告上法庭,理由是就Model 3产能目标一事对他们进行了误导,结果他们在对特斯拉进行投资之后蒙受损失。2017年6月,特斯拉股价创下385美元的最高纪录,随后该公司股价一路下跌,至今跌幅已经达到了大约22%。

  马斯克“赤膊上阵”睡地板,老板“监工”无所不用其极?

  近日,有消息称,最近,马斯克很忙碌,甚至连回家洗澡的时间也没有,直接睡在工厂地板上。对此,他表示,“我不认为人们在经历艰难的时候,而CEO却像在度假。”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印证,特斯拉的产能确实遭受了困难,需要老板亲自来督阵了。

  来自高盛集团分析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特斯拉“目前的Model 3车型可持续生产率很可能还在(每周)2000辆以下”,具体而言大概在每周1400辆左右。信用评级公司穆迪将特斯拉的信用评级从B2下调至B3,并将其前景从稳定转向负面,理由是特斯拉Model 3产量严重不足以及公司财务状况紧张。要知道Model 3是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他们需要凭借Model 3获取足够的利润。

  此外,美国当地3月29日,特斯拉在一份发给顾客的通知中表示,在寒冷地区,Model S车型的动力转向螺栓可能会出现过度腐蚀,进而可能导致动力转向系统出现问题。受影响的是特斯拉在2016年4月之前生产的Model S,于是特斯拉共计召回12.3万辆车。因为召回问题,特斯拉的股价下跌了近4%。

  特斯拉只有一家组装厂,就是湾区Fremont的工厂;这里曾经是丰田和通用汽车的工厂。目前所有的车型,Model S、Model X和Model 3都来自于这家工厂。特斯拉在2010年买下了这个工厂,并在2017年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提出了2018年产能50万辆的宏伟目标。按照目前的产能进展,这个目标基本不可能完成,第一季度总产能还不到3.5万辆。

  为何Model 3的产能上不来?

  众所周知,特斯拉推出Model 3以来,持续出现了生产延迟,跟最初的预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这让市场颇不满意。此前,特斯拉表示,Model 3周产量今年第一季度结束时将达到2500台,第二季度结束时,将达到5000台。但却与事实极不相符。

  而造成产能上不来的原因之一,就是马斯克在汽车生产方面过于相信机器人和自动化。4月初,马斯克称他将负责对Model 3的生产进行直接监督。马斯克还认为,应该有一个人在前线指导,这就是他一直睡在工厂的原因。不过,我们也关注到,马斯克曾在Twitter上表示,在Model 3的生产中,特斯拉所使用的机器因为其复杂性而拖慢了车辆的生产进度。马斯克表示:“特斯拉使用了过多的自动化设备,而这是一个错误。确切的说,这是我的错误。我低估了人类员工的能力。” 马斯克在给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他希望在六月底之前将Model 3车型的产量提高到每周6000辆。

  而且,特斯拉还暂停了产品线进行升级。马斯克表示:“我们将会暂停3-5天,从而进行全面的升级。在升级之后,下个月Model 3的周产量将会达到3000-4000辆。下一次升级会在5月底开始。到了6月底,Model 3的周产量将达到6000辆。”当然马斯克是不是能兑现这种产能预期尚需要观察。

  据统计,特斯拉在过去12个月里平均每分钟“烧掉”8000美元,按照这一速度,特斯拉将于今年8月份耗尽目前的现金储备。可见,马斯克确实是需要钱的。最新财报显示,特斯拉2017年全球营收增长达到近12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67%。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较2016年同比增长超过90%,成为特斯拉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BAT都纷纷“插手”智能汽车领域,在电动车市场也有布局,未来的争夺会不会和特斯拉形成正面的抗衡,或许都存在着不可确定性。


关键字:特斯拉  电池之困 引用地址:特斯拉的电池之困,这四问能够解答吗?

上一篇:帝斯曼Akulon Fuel Lock让汽车天然气瓶减重同时远离渗漏烦恼
下一篇:电池采购空缺 大众表态正在华寻找第二家电池供应商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50

很突然、很惊艳,马斯克公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自研超算Dojo亮相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特斯拉的自动化能力很强,不用来造机器人就太浪费了。 「非常抱歉,我们遭遇了一点技术问题,希望以后这可以用 AI 来解决。」今天的活动延迟了半个多小时,伊隆 · 马斯克这样做了开场白。 北京时间 8 月 20 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特斯拉 AI 日」开始了。在活动上,伊隆 · 马斯克向全世界展示了特斯拉在自研超级计算机 Dojo、FSD 软件等内容上的最新进展。 按照马斯克本人的说法,吸引最好的 AI 人才加入特斯拉似乎是本次活动的唯一目标。 当然,这次发布向世人宣告的远不止于此,有关通用机器人的计划让我们始料未及。 纯视觉自动驾驶系统和 HydraNets 首先,特斯拉最
[机器人]
电动汽车新革命,特斯拉秘密研制双离合变速器将续航提高40%
特斯拉秘密研制双离合变速器 特斯拉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最新消息显示,特斯拉正在研发一种创新的双离合变速器技术。这项技术的研发成功将使特斯拉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续航能力大幅提升,为电动汽车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上,电动汽车使用的是单速电机,这在保持高速行驶时会对电能消耗造成很大的压力。而特斯拉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干式双离合变速器,通过这种变速器的运用,特斯拉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电机转速可以大大降低,从而减少功率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实验中,特斯拉的工程师们测试发现,新型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的传动率高达95%,几乎没有传动损失,相比之下,传统的液压变速器只有70%的传动效率。这意味
[汽车电子]
电动汽车新革命,<font color='red'>特斯拉</font>秘密研制双离合变速器将续航提高40%
戴姆勒新电池工厂究竟有何玄机 敢叫板特斯拉
  作为汽车的发明者, 戴姆勒 在汽车产业迎接崭新时代的时刻,选择了一个激进的战略。根据其瞰思未来战略,计划将在2022年前推出十款全新纯电动车型。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当然,众所周知,特斯拉之所以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还在于其拥有的核心 电池 技术,技术先进的超级 电池 工厂更是其在传统车企面前炫耀的“资本”。      戴姆勒新电池工厂究竟有何玄机 敢叫板特斯拉?   而 戴姆勒 显然并不愿意让特斯拉“得意”太久。在上个月,其宣布在德国本土兴建全新超级 电池 工厂,预计在2018年投入使用。据悉,该工厂未来将为 戴姆勒 集团旗下各品牌生产的电动汽车提供电池组。这被外界视为这家德国汽车
[汽车电子]
特斯拉小心,苹果要建电动汽车充电站了
关于 苹果 计划打造 电动汽车 的传闻一直不断,而从最近的消息来看,这项神秘项目似乎又有新进展。苹果正在与汽车充电站制造商进行洽谈,并雇佣了该领域的工程专家,似乎正在为驱动电车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奠定基础。   苹果非常关注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缺点”:给电池充电。公共充电站的短缺以及充电时间过长都可能是苹果的一个切入点,苹果的简单设计常常给消费性电子产品带来变革。而从未公开承认汽车项目的苹果对此未予置评。消息人士或者LinkedIn简介也未明确表示苹果正在为电动汽车建造充电站。然而,2015年,有汽车行业的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苹果正在研究自动驾驶电车(EV)。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正在询问充电站公司有关充
[嵌入式]
马斯克要借机器人助特斯拉超越现金之王苹果?
  机器人要赶超人类了吗?这个答案我不知道,各路专家各有说法,但是还真的是有人图谋很大,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越加迅猛,要吸引了很多巨头介入,CEO伊隆·马斯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光有火箭、汽车还不够,还要玩机器人。甚至方言要超越苹果,马斯克凭什么让特斯拉超越手握2500亿美金的现金之王苹果?   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认为,凭借机器人软件,特斯拉的市值能达到苹果的水平。而他很快就能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分布在美国各地的3处工厂,特斯拉的自动化生产能力即将展示其价值。如果马斯克能实现关于自动化生产的目标,那么特斯拉将至少获得相对于苹果的某一方面优势。   马斯克曾于2015年表示,特斯拉的市值将
[机器人]
特斯拉发布“完全自动驾驶”Beta版 美国运输部门呼吁加强监管
在一片“特斯拉上315晚会”的呼声中,特斯拉终究还是没有出现在晚会上,有专业人士分析,虽然近期爆出了多起疑似特斯拉刹车失灵的事件,但并没有权威机构给出最终结论,因而让特斯拉无缘晚会。 但是特斯拉毕竟是新能源和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在美国也同样备受关注。日前, 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借用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发出呼吁,要求就公共道路上的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制定更严格的法规。 在向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送的一封信中,NTSB负责人罗伯特·萨姆沃尔特(Robert Sumwalt)多次提及特斯拉及其开发的半自动驾驶系统,他写道,“特斯拉最近发布了其L2级自动驾驶系统的Beta版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特斯拉</font>发布“完全自动驾驶”Beta版 美国运输部门呼吁加强监管
在这场变革中,国有车企们路在何方?
当前,合资股比开放的靴子已落地, 特斯拉 在华独资建厂也已提上日程, 新能源 与智能网联的发展日新月异,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这些都将倒逼国有车企由内而外进行变革。   “双百行动”的正式启动,入围央企及地方国资骨干企业将成为改革尖兵,各省市也陆续制定相关政策助力改革。在这场大变革中,汽车行业若能够借此轮政策 东风 ,搞活企业,快速形成更为灵活的管理体制,吸纳多种非国有资源,大力推进自主品牌业务的发展,承担起自主创新和由大变强的使命,将真正享受到 国企 改革带来的红利。   那么,在这场变革中,国有车企的代表 一汽 、东风、长安、奇瑞又有哪些“大动作”呢?   一汽     一汽集团拥有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两个整车上市公司,一汽集
[嵌入式]
松下考虑为特斯拉在美国新建电池工厂
据报道,松下公司正考虑在美国建造一家新的电池工厂,为特斯拉供货。目前,松下正在评估几个候选地点,包括俄克拉荷马州,因为它靠近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的新工厂。松下计划在该工厂生产一种新型高容量电池,目标是最早在2024财年开始投产。另外,松下准备独立运营该新工厂。 选址还将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补贴和其他支持措施。是否建厂的最终决定,将取决于这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盈利能力(松下将从2023财年开始在日本和歌山县(Wakayama)的工厂生产这种电池)。 松下的目标是为特斯拉的CyberTruck皮卡车和其他车辆供应这种新型电池。此外,松下还正寻求加强其在欧洲和美国的高端车型(电池)业务。 当前,松下已与特斯拉在内华达州联合运营了一
[汽车电子]
松下考虑为<font color='red'>特斯拉</font>在美国新建<font color='red'>电池</font>工厂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