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遭遇现实碾压,还能如何证明自己?

发布者:明月昊天最新更新时间:2019-07-25 来源: eefocus关键字:蔚来  智能电动汽车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在几乎是蔚来汽车和创始人李斌最需要成就激励的时刻,这家颇具传奇的公司超越了自己,但正在被现实碾压。

 

你可以想象:一群本来已经财务自由的成功创业者推着西西弗斯大石推上去又滑下来的那种滋味。但商业的世界就是这样质朴和残酷,贵族和平民在价值创造上有着平等的机遇,没有战士因为满身伤疤而成为英雄,公众只为凯旋鼓掌。这也意味着蔚来“富二代”或“创二代”的出身使它需要经得起更多批判和嘲讽,需要同样用寻常路的跋涉证明自己。

 

进入2019年,媒体上出现了多篇质疑文章,这些文章犀利但不乏诚恳。很多分析的主基调都是“看懂了蔚来的挑战”以及“感受到确定的风险”,主要从三个角度挑战蔚来的创新驱动战略,其一是其对标特斯拉的领先性。要知道特斯拉价值主要是建立在用“智能”重构电动汽车的新系统,进而拉升了关于百年汽车业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想象,但从蔚来身上看,他要在中国承载世界对特斯拉的追捧并没那么容易;其二是对产品力的完美主义探究。实际上几乎每个试驾过蔚来的人都是好感居多,但对其安全系统的质疑一直不乏报道,虽然这些还没有造成严重事故,但背后问题是——经济下滑和资本市场狂热退潮过后的消费心理,正在趋于保守,这对蔚来是一个舆论挑战;其三是挑战蔚来在新一轮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蔚来描绘的智能交通创新、智能终端创新、电动生态创新,本质都是通过智能和互联网重构汽车产业链,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都开始显得遥远,也已经在后来者小鹏、理想、威马、零跑,还是上汽、广汽,甚至奔驰宝马等传统巨头眼中,都已经是普遍布道的思维,先发优势的蔚来都没有了一骑绝尘的效果。

 

没有神话的预期,注定眼前出现的都是材米油盐的问题。用一位业内专家的话来看:智能电动汽车第一圈的长跑已经结束了,蔚来成功脱颖而出,奠定了探索者的地位,但第二圈注定关注制造能力和产品力,第三圈也许真正落地基础研发平台和智能生态创新,蔚来没有平庸,但做好所有事情需要时间。可见,客观审视蔚来,它获得了阶段性成功,但它必须挤掉之前拉高公众预期的舆论泡沫,和预期抢打地基的时间。本文,周掌柜咨询团队将从宏观视角分析蔚来战略进化的可能路径,我们认为蔚来必须打破基于5年前高亢资本市场环境出发的三个“战略假设”。

 

排除“资本可以驱动并引领创新”的战略假设

蔚来在行业的战略定位其实已经从“造车新势力”悄然转变为后发“新势力”的战略对标,这也就意味着,全行业可能潜移默化的通过对比研究消化蔚来的先发优势和势能。通俗一点说,做一个跨行业对比,应该说苹果和三星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先发优势,就是其成为行业中心后,被诸多厂家生生PK掉的。很多人都会记得华为、小米和OPPO、vivo如何在发布会上“吊打三星”、“吊打苹果”的,正是因为这些公司非常强大,所以后来者不会用“平衡博弈”全面对标,往往选择“不对称博弈”找到你的弱点,最开始的电池、中间的系统卡顿和后来的拍照就是两家被持续对标的点,但友商和媒体都不会去对比屏幕、对比生态盈利能力这些强项。舆论战中,后发者往往不断放大先发者的弱点,然后不对称攻击。所以,此时此刻的蔚来已经不能一味的把自己当成行业领先者的“造车新势力”拼命奔跑了,一定的防守姿态,以及务实品牌传播尤为重要。也就是要抱着打持久战的心态面对后面的竞争,需要更亲民的姿态回应后来者的挑战;

 

所以,进入长跑的第二圈,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其实已经没有完美的产品,无论高端还是低端都是和消费者妥协的结果。宏观看汽车行业未来的主要竞争点应该是在15-25万的腰部档位,比亚迪的宋Pro其实也是17-22万左右的腰部价格,小鹏14-25万,广汽、上汽、威马等卡位都是对标蔚来的腰部品牌。或许这个时刻,蔚来可能需要抛开基于五年前的“战略假设”,找到品牌和产品之间的最好支点。当然,我们看到ES6其实已经下沉到30万左右,或许需要继续下沉到15-20万区间,这个区间蔚来的品牌优势可能会更大化发挥。

 

排除“颠覆式改写汽车行业”的战略假设

如果我们在2019年的新时期,再来对比蔚来汽车2015年创业时期的市场环境,不由得发现了几个深刻的外部环境变化。比如,互联网的领先势能消失,全球化有逆转倾向,本土制造业的实业精神正在被唤醒。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品牌往往是通过价值观的媒体化强势植入获得一个机会窗口,这个窗口中通过同属于那个时代的激进创新者获得支撑,不断迭代形成强有力的产品,但这个时代在互联网红利下滑中,高端人群对中低端消费者的媒体引领作用正在消减,体现在KOL的引领性降低,草根口碑效应重新主导很多产业;再比如,蔚来造车的能力和性价比定位在2015年的时间点完全是对标特斯拉的,特斯拉在汽车产业就像苹果在手机行业一样,拉升了行业创新门槛,同时给后来者更大的空间保持性价比优势,ES8在40-50万的定价优势也是相对于80-120万的特斯拉显示出的优越性。但特斯拉并没有向苹果那样不断拉高价格,而是开始用Model 3向35万价位放量,这给蔚来带来了新的战略不确定性。所以,在电动汽车激烈竞争的今天,小鹏、威马、广汽和上汽的腰部产品,客观上成为了对标蔚来新的“造车新势力”,他们用更强大的成熟品牌势能,不断在底部攻击蔚来,反而在特斯拉进入中国之前,蔚来情愿不情愿的站在前排成为了“高端旧势力”的代名词。这两个压力正在传导给蔚来的最新战略。

 

而且,我们可以再梳理一下智能电动车出现之前的汽车行业发展路径,背后有几个值得思考的大逻辑:其一,交通工具进化的核心推动力是动力系统。从德国人卡尔·本茨(1844~1929)于1885年10月研制成功的第一辆纯粹意义的汽车。汽车行业的发展一直是动力系统、安全性和舒适性之间滚动上升,今天的电动汽车重视电池续航和驾驶体验的逻辑也没有例外,从资料上看,在2010年6月,美国的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位于日本之后,而特斯拉正是基于日本和美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优势迅速崛起,比亚迪的起点同样是电池;其二,所有汽车历史性巨头都是从大规模生产入手。1903年成立的美国汽车行业的巨头福特因为提倡“人人都买得起”的汽车,并改良T型车生产方式迅速成为巨头。大众汽车(德语:Volkswagen)的德语名字的意思就是“国民汽车”。而日本丰田汽车崛起为世界霸主的路径,不仅靠1973年之后石油危机带来的节油车需求,也因为其丰田生产方式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进行专业化生产。历史性的汽车巨头都拥有普惠使命;其三,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品牌背后,都承载着国家的制造业精神。美国产品以林肯为代表展现了美国霸气的文化,德国车代表着德国的严谨和精密,日本车体现了日本国家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追求,比亚迪、吉利等新晋汽车巨头都拥有明显的中国制造亲民进化基因。可见,从传统汽车行业进化来看,切入点、生产方式、文化承载是三个历史性的进化要素背后都有着根植于市场的大逻辑,如果现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假设不是颠覆式创新,那中国制造的灵魂是什么?蔚来战略则必须清晰回应。


排除“人才可以买到,组织靠大佬”的战略假设

首先来说说蔚来的浓厚的精英意识。比如ES8的发布会上,几乎大家耳熟能详的雷军、沈南鹏、马化腾、李想、刘强东等互联网名人都在为其背书,甚至镜头多次切换章泽天(奶茶妹妹)的身影,明星范儿十足。而某知名评测媒体人的试驾视频和李斌访谈中,海阔天空的谈论理想和未来的同时,大家共同的聚焦点都是他们共同好友对此的评价,依然是大佬视角。所以,不得不提醒蔚来的是,其品牌营销和传播中,由于过度通过强势人物展现压迫性观念,实际上带给普通人一种疏远感,而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亲民牌“不仅是战术也是战略。

 

其次,在蔚来的品牌传播中,多次渲染无可挑剔的成功。整个未来的发展故事多次被概括为1116天,创造了历史,艰辛而充满快乐的3年,创造了世界最安全的ES8,打造了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世界级的研发体系以及零部件供应体系。但客观讲,这些故事更适合内部员工激励,对于外部的传播中确实无形拉高了消费者预期。

 

再次,其全球化能力的展现则显得离用户较远。比如李斌多次访谈中讲述NIO EP9的性能,如何勇夺冠军,突破世界记录,也包括美国、欧洲的全球性联动研发实验室等等。不可否认这些在国外顶尖汽油车的营销中非常普遍,可从第三方视角去感受的时候,不免产生一种远离中国消费者生活场景的不真实感,这种不真实感带有互联网时代全球化的惯性,但容易成为被挑战的关注点;

 

最后一点,全方面的完美主义似乎已经彻底超越了成本思维。比如说女王副驾,脚托真皮,加热、通风、按摩的座椅,医疗级滤芯的空气进化系统,人工智能导航等等。应该说,能同时做到这些是非常了不起的,不过这些完美化内容无论从用户预期还是可持续性上后期压力都很大。而品牌的基本逻辑应该是承载用户差异化情感,而非完美主义。

 

综上分析,我们不由得开始追问三个问题:蔚来战略研究的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市场还是投资人、商界名人和大佬?蔚来是否还需要单纯对标特斯拉的战略和成长路径?蔚来是否需要战略性聚焦中国?

 

或许抛弃精英思维的执着,眼前有几点举措值得考虑,包括:一、以内生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为核心战略,以通用研发平台投资作为主要方向。这一点比亚迪2010年曾经一次性招聘1万名毕业生,很多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见其长期内部培养人才的重视程度;二、产品价格继续亲民化下沉,打好地基争取时间,比如在15-20万左右的产品中,形成品牌调性和产品性价比的完美融合,建立高中低三档的产品体对。下沉最核心的意义就是为产品稳定性争取更多时间;三、战略性回归中国市场的内生性管理组织。要知道,枭雄整合是世界性管理难题,大佬越多整合成本越高,打持久战有大后方(依托有独家支持的地方政府)以及有低成本、一致性人才极其必要,注定成长型公司都要吃低成本的人才红利;四,聚焦实用性应用研发,果断削减偏离产品的生态研发投入。从现在的全方位研发展开来看,几年内达到现在的规模是非常了不起的,但面对激烈的性价比竞争,比照华为曾经拥有的矩阵式充分研发的成本是运营商业务先买单的,特斯拉的不完美式迭代是裹挟美国文化高势能由中国消费者买单的,目前李斌考虑拆分NIOPower单独融资是非常务实的,这方面的切割客观讲需要更激进的行动,背后是对新型竞合关系的思考;五,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城市里,尽快确定利益最大化的战略中心。战略中心的标准应该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蔚来可以普及出租车的城市。

 

以上对蔚来的粗线条战略分析,总体看还是基于我们对这家公司的看好和期待。基于我们总体研究评估,我们认为3年的时间轴静态来看,蔚来260亿人民币左右的市值,第一步的对标目标应该是比亚迪三分之一的500亿,第二步是特斯拉3000亿市值的三分之一1000亿,第一个目标主要是看产品的稳定性,第二个目标主要看放量的能力。但前提是蔚来必须重回“边缘中心”获得比较优势,但现状是蔚来成了行业的“现实中心”,这非常危险,如图:

 

 

现状看:蔚来汽车的“边缘创新”环境发生急剧恶化,已经从过去的边缘成为全行业对标中心,由此品牌将出现系统性挑战。比亚迪为代表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威马代表的性价比和广汽等代表的品牌能力,都可能从现在的“边缘中心”进化到未来真正的中心。对标特斯拉已经不现实。蔚来目前显然将“增长战略”带有强烈“创新战略”惯性,或者说应该更决断的转向“增长战略”,而增长战略需要“简单系统”而不是蔚来目前描述的“复杂系统”。增长战略如果作为核心,是否需要重新审视私有化?保证公司不被资本市场绑架持续健康发展,也很值得思考。我们评估蔚来至少需要3年调整渡过挑战,但前提是战略聚焦。


此刻正是蔚来最重要的生死转折点,如果完成了新的战略转变,借助特斯拉进入中国后重新拉开的创新预期,蔚来依然可以重回最好的战略位置。而如果没有止血、没有极具勇气的自我颠覆,等奔驰、宝马、奥迪、上汽、广汽甚至一汽这些“造车新势力”兵临城下的时候,“城下之盟”在所难免。


蔚来战略正循环,从摆脱“中心化傲慢”开始,从回归边缘开始,从瘦身和聚焦开始,但根本的路径还是“持续卖车”。这方面相信二次创业的李斌能超越我们所有人的期待!


关键字:蔚来  智能电动汽车 引用地址:蔚来汽车遭遇现实碾压,还能如何证明自己?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退坡,自主车企将如果应对?
下一篇:汽车实用功能及性价比成焦点,智能车载终端如何定位?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21 22:23

智能电动汽车断网怎么办?小鹏、蔚来车主遭遇车联网失效惊心时刻
10月16日, 小鹏 车主和部分 蔚来 车主的微信群炸开了锅。据车主反馈,车辆的车机系统出现大面积断网,车机内部显示有信号但无法正常联网。虽然断网期间车辆可以正常行驶,车机系统亦能正常操作,但诸如在线音乐,导航信息,车载智能语音系统等功能通通无法正常使用,这引起了大批车主的不满。 当日晚上, 蔚来 官方发布公告,技术部已初步查明为运营商网络问题,导致车辆的APP端远程控制出现异常,目前正与运营商沟通并解决问题。而 小鹏 官方亦发布公告称,初步调查为运营商网络参数异常,会出现车机无法上网、APP无法进行远程控制等异常状况,目前正在推进运营商加快网络修复。 据轱辘哥了解, 小鹏 和 蔚来 汽车采用的均是中国移动物联网卡,所以采
[汽车电子]
同样主打智能电动汽车蔚来和小鹏有哪些不同?
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小鹏G3在广州正式上市并启动交付。三天之后的12月15日,蔚来汽车发布了第二款量产车ES6。   关于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问题,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和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经立下一个关于新势力能否在2018年交付一万台的“赌约”,赌注为一辆小鹏G3和一辆蔚来ES8。   目前看来,李斌即将赢得这场赌局。根据蔚来对外公布的数据,截至12月15日,蔚来ES8已经交付9726台,第10000辆ES在11月27日已经下线。   当被记者问到此前的赌约,何小鹏和李斌给出了一致的观点,赌局输赢并不重要,造车新势力之间不是竞争对手,现在的目标是要将市场的“蛋糕”做大。   路径选择不一 尽管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上百家造车新势
[嵌入式]
蔚来ES8电动汽车的高压线束安全设计拆解
蔚来,一个谈起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就无法避开的词汇。不过,就在外界争论李斌算不算2023年最惨的人,蔚来第一款上市的ES8已经有车主跑了10万公里了。 10万公里意味着什么?这甚至已经是一些电动车电池质保过期的节点。包括电池的安全、耐久,都有可能在这个时间点出现问题。作为一名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工程师,比起那些商业八卦,我更关心蔚来ES8在10万公里之后,三电方面是否会暴露一些安全问题。 前段时间拆车坊做了一期蔚来ES8 10万公里的拆车,我在网上看了全程直播,对于拆车坊的专业性我持保留意见,不过通过一些现场记录,我认为还是有不少信息值得探讨。 蔚来汽车1-11月交付数据 来源:蔚来汽车官方 一、电动汽车高压安全设计需求 我
[嵌入式]
<font color='red'>蔚来</font>ES8<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的高压线束安全设计拆解
福特CEO:没打算拆分电动汽车或燃油车业务,必须超过蔚来和特斯拉
北京时间2月24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当地时间周三,福特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在网络直播的沃尔夫研究会议上表示,没有拆分电动汽车或汽燃油车业务的计划。    他还补充道:“我们知道蔚来和特斯拉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必须击败他们,而不仅仅是与他们旗鼓相当。而且我们还必须击败内燃机领域的竞争对手。”    一些投资人曾推动福特和其竞争对手通用拆分各自的电动汽车业务,以此方式来更好地挖掘这些业务的全部价值。当前,特斯拉不但是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    福特此前否认了有关他们正在考虑拆分电动汽车或内燃机车辆业务的报道。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在上个月表示,他们将在24个月内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每
[汽车电子]
福特CEO:没打算拆分<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或燃油车业务,必须超过<font color='red'>蔚来</font>和特斯拉
蔚来7月交付电动汽车不足千辆,新造车势力的未来在哪?
据外媒报道,电动汽车初创企业蔚来公司7月份只交付了837辆电动汽车,较6月份下降了近38%,这主要是因为该公司自愿召回了数千辆高性能的ES8 SUV。 受汽车销量下滑消息影响,蔚来股价开盘后一度下跌超过5%,其后企稳回升。截至收盘时,蔚来股价为3.03美元,跌幅为3.19%。 今年6月份,蔚来主动召回了近5000辆ES8 SUV。此前,该公司多辆电动汽车在中国发生电池起火事件,随后的调查显示,电池组的设计存在漏洞,可能导致电池短路。自2018年6月上市以来,蔚来公司销售的1/4 ES8受到召回事件的影响。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在声明中表示,通过优先考虑电池产能,该公司完成了4803辆ES8的召回,这对7月
[嵌入式]
因动力电池问题,蔚来召回4803辆ES8电动汽车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受委托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19年6月27日起,召回部分搭载了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动力电池包的蔚来 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使用的动力电池包搭载了规格型号为NEV-P50的模组,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走向不当的情况,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导致被挤压的电压采样线束表皮绝缘材料磨损,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线束绝缘层烧损从而引起电池包热失控和起火,存在安全隐患。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动力电池包,以消除安全隐患。 近期,国
[嵌入式]
因动力电池问题,<font color='red'>蔚来</font>召回4803辆ES8<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
蔚来上海又自燃?电动汽车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5月16日晚,蔚来汽车官方微博公布消息称,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礼路附近的一台蔚来ES8出现自燃冒烟情况,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将烟雾扑灭,现场未出现人身和其他财物损失。车辆出现烟雾原因未明。蔚来已经启动调查,待原因查明后将及时进行公布。 在上海嘉定发生自燃事故的蔚来ES8 在这之前不到一个月,4月22日,西安蔚来授权服务中心一辆正在维修中的蔚来ES8也发生燃烧,车辆被烧毁。 随后经过一番调查,蔚来官方给出的原因称:“该车辆在送修前底盘曾经遭受过严重撞击,导致动力电池包左后部外壳与冷却板大面积变形。电池包内部结构在被挤压的状态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短路,最终引发火情”,由于蔚来未检测底盘,故未发现此情况。 此外,蔚来还提醒用户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蔚来</font>上海又自燃?<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99%的中国电动汽车创业公司都得死,蔚来为啥认为它能成功
蔚来汽车 旗下投资公司蔚来资本(NIO Capital)认为,在中国数百家 电动汽车 初创企业中,只有1%的公司能够在需要大量技术投资的行业中幸存。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朱岩(Ian Zhu)说,尽管如此,蔚来资本仍然会非常谨慎地投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他称,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正试图筹集一支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在岸基金,倾向于投资创业公司和传统汽车厂商之间的联合项目,因为它们可以将创新与实际的制造能力相结合。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一大群人,来从头开始打造汽车。因此,这些电动汽车创业公司的存活率会非常低,”朱岩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努力引领世界,吸引了无数投资者将数十亿美元投入初创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