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AIoT芯片,为何成兵家必争之地?

发布者:MysticSerenade最新更新时间:2019-08-13 来源: eefocus关键字:AIoT  人工智能  AI  物联网  芯片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年来,AIoT这一词汇渐渐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所谓的AIoT,即AI+IoT,意思是将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形成新的一门融合学科。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物联网设备将趋向于智能化,从而形成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使“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进化。

 

当然,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求是密不可分的。人们面对智能化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多,AIoT就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场景,人们需要为其提供更高效的计算以获得更快的响应。


值此背景下,AIoT芯片应运而生,在面向AIoT场景任务时,它比传统通用芯片在算力及功耗上的更加具备优势。


AIoT芯片是什么?

什么是AIoT芯片?众所周知,IoT设备与手机这类移动通讯设备是不一样的,IoT设备多种多样,面对的场景应用也不同,对AI算力的要求也有所差别。

 

现阶段尚未开发出能够跨设备形态存在的通用芯片架构。因此,只有从IoT的场景出发,设计定制化的芯片架构,才能在大幅提升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和成本。

 

同时满足AI算力以及跨设备形态的需求,这样的专用芯片,被称之为AIoT芯片。

 

实际上,AIoT芯片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芯片个体,目前市场首批AIoT芯片几乎都是结合了CPU、GPU、FPGA和DSP等核心零部件组合而成。

 

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AIoT芯片与传统芯片相比确实存在不少差别。

 

在这里我们以自动驾驶场景为例,介绍下AIoT芯片和传统芯片的区别:

 

从性能层面出发,当自动驾驶在遇到路面前方的红绿灯时,如果采用CPU进行运算,那么车辆可能已经产生了闯红灯等违章行为,因为运算速度太慢,还来不及反应。

 

如果采用GPU进行运算,运算速度会大幅增加,但同时也会产生巨大功耗,很有可能汽车确实在遇到红灯时停下了,可能不是因为红灯才停下,而是耗能都供给了GPU运算之用,已经没有多余的能耗继续前行了;相比之下,采用AIoT芯片不仅能大幅提升自动驾驶过程中的运算速度问题,还能减少能耗。

 

从工艺制造层面来说,AIoT芯片由于应用场景和AI算法相对确定,因此在硬件设计上要求更加专业化。

 

传统的CPU和GPU芯片采用基于指令流的冯诺依曼式计算架构和计算模式来运行,而AIoT芯片多采用类脑或仿脑的架构方式,能够突破内存墙的计算瓶颈。


因此,相较传统芯片而言,AI芯片可以利用更低的主频、更小的芯片面积,完成AI计算任务,实现成本、功耗、算力等多样化需求之间的完美平衡。


这些企业启动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华为

华为除了在移动芯片领域具有代表作海思麒麟芯片以外,在AIoT芯片领域同样不甘示弱。率先切入的应用领域也相当贴近百姓的生活,那就是智能电视。

 

华为荣耀最近推出的鸿鹄818性能颇为强悍,搭载VideoDecoder模块可以支撑8K@30Hz的视频播放,播放8K视频,相当于播放4倍的4K视频。这代表着采用鸿鹄818芯片的设备在打开目前主流的4K视频时,从点击到开始播放仅需1.3秒,相比竞品速度快了近一倍。

 

荣耀还曾表示,是以做手机的精神来做智慧电视。可以想象在这款产品上,将会有很多在传统电视上无法想象的新功能,而出色的芯片性能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


百度

2018年7月,百度在AI开发者大会发布了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其中包含训练芯片昆仑818-300、推理芯片昆仑818-100,主要面向AI大规模运算需求。

 

时隔一年,百度又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今年的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新推出鸿鹄芯片,继昆仑芯片发布后芯片层面又一力作。

 

作为百度自主研发的AIoT芯片,鸿鹄片主要面向智能语音应用,而且还采取了车规标准设计,无论是在智能硬件上,还是在未来汽车智能语音应用上,都留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阿里巴巴

阿里近年来对待科技研发格外的积极,除了最早成立的“达摩院”、“罗汉堂”以外,又成立了一家芯片公司“平头哥”。

 

正所谓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平头哥”在芯片研发领域也不落人后。就在最近,“平头哥”正式发布了首款AIoT芯片,名字也很有意思,名叫玄铁910。

 

要知道,“玄铁”之名来自于金庸小说中独孤求败所用的第一神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后被郭靖夫妇熔铸成倚天剑和屠龙刀。这莫非意味着,玄铁910将成为AIoT芯片业界“神器”般的存在?

 

果然,据资料显示,玄铁910已成为目前业界性能最强的RISC-V处理器之一,算力高居全球第一,Coremark跑分更是超过第二名40%以上。

 

玄铁910单核性能达到7.1Coremark/MHz,主频达到2.5GHz,性能极其强大,能应用于5G、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未来,平头哥还要打造面向汽车、家电、工业等诸多行业领域的智联网芯片平台。


小米

可能很多人无法想象小米也会是AIoT芯片布局者之一。小米旗下华米科技曾发布了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AI芯片“黄山1号”,它由RISC-V开源指令集构成,集成了AI神经网络模块,可在不联网的情况下进行本地的数据运算和处理,通过内置HeartRate、ECGEngine、ECGEnginePro、Arrhythmias四大驱动引擎,华米科技实现了对心率、心电、心律失常等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可广泛应用在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中。

 

今年4月,小米集团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旗下松果电子团队重组,部分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专注于IoT芯片;松果电子则继续专注于手机SoC芯片研发。

 

小米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不难理解。手机芯片是一项研发投入极高、回报周期长以及长期技术沉淀的工作。

 

自从2017年澎湃芯片S1沉寂之后,小米的手机芯片研发陷入了僵局。即使是海思麒麟芯片从研发到商用,再到抗衡国际厂商也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但反观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很早就开始了布局,如今已经形成了“小米生态链”的优势,AIoT已经成为小米最为重要的战略方向,布局AIoT芯片也是意料之中。


联发科

在今年4月,联发科发布了两大AIoT芯片平台,分别是i300和i500。

 

i300适用于语音和视觉设备应用,能够用于开发面向家庭、物联网及其他便携设备的产品;i500则集成了更强大的AI处理器,双核AI处理器(DSP)工作频率达500MHz,支持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加速和计算机视觉应用,适用于面部识别、对象识别、场景识别分析、光学字符识别等场景。

 

7月,联发科又推出了最新一代AIoT芯片平台i700,采用八核架构,集成了两个工作频率2.2GHz的ARMCortex-A75处理器与六个工作频率为2.0GHz的Cortex-A55处理器,同时搭载工作频率为970MHz的IMG9XM-HP8图形处理器,还搭载了联发科技的CorePilot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楼宇和智能制造等领域。


恩智浦

恩智浦可谓是AIoT芯片里“骨灰级”玩家之一。早在18年2月,恩智浦就推出了AIoT芯片,这款芯片集恩智浦的i.MX应用处理器系列和Wi-Fi/蓝牙解决方案于一体,并集成到更小的尺寸空间中。

 

这不仅解决了当下物联网设备中实现定制化芯片的尺寸极度受限的难题,而且还提供了更高的跨系统效率。这种前瞻性的设计也给后来的布局者带来不少灵感。


紫光展锐

今年7月,紫光展锐在ArmPSA安全架构技术研讨会上分享了基于Arm PSA框架的安全AIoT芯片解决方案。

 

据了解,这套AIoT芯片解決方案面向业界客户端到端,具备安全可信运算能力和通信能力,能实现智能化识别并支持不同厂商设备间的协议和资料交换,解决物联网碎片式的互通问题,同时还将兼容各种厂商设备的接入方式,实现24/7实时管理和失效预测,并对无线网络频谱和服务进行优化,为用户提供优异的使用体验。


云知声

2018年上半年,云知声推出了首款AIoT芯片UniOne,并带来其解决方案雨燕(Swift)。据悉,该芯片由云知声自主研发,采用云知声自主AI指令集,搭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eepNet、u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支持DNN/LSTM/CNN等多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性能较通用芯片方案提升超50倍。

 

雨燕(Swift)则采用了CPU+uDSP+DeepNet架构,支持8/16bit向量、矩阵运算,基于深度学习网络架构,可将面向语音AI的并行运算性能发挥到极致,在更低成本和功耗下提供更高的算力。


中天微

此前,在中兴事件期间,芯片一词渐受重视,“自主造芯”的企业也成为了国内资本热捧的对象。也是在那时,阿里收购了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IPCore公司中天微。

 

完成收购后不久,中天微就发布了全新AIOT芯片,作为全球首款支持物联网安全的RISC-V处理器,这款芯片也是全球首款带TEE的RISC-V嵌入式芯片。中天微表示,“自主架构CPU+RISC-V兼容”硬件架构将逐渐融合在在阿里巴巴物联网战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瑞芯微
CES2019消费电子展上,瑞芯微发布旗下内置高能效NPU的AIoT芯片解决方案:RK1808。

 

据悉,RK1808AIoT芯片CPU采用双核Cortex-A35架构,NPU峰值算力高达3.0TOPs,VPU支持1080P视频编解码,支持麦克风阵列并具有硬件VAD功能,支持摄像头视频信号输入并具有内置ISP。

 

此外,RK1808具备极致低功耗、超强AI运算能力、丰富的AIoT应用接口以及易于开发的特性,也将高效赋能AIoT生态链及开发者对技术与场景匹配的需求。


布局AIoT芯片解决了怎样的行业痛点?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如今AI和IoT已经发展到了应用场景落地的那一步,但是物联网的发展,让很多上游芯片厂商意识到,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不只是联网这么简单。

 

比如智能家居单品,从之前的满足联网需求,人们还希望产品更聪明,更能自主的理解用户对某个动作的理解,提前预判,让用户省心,这其实就要求产品能拥有人工智能,AIoT芯片恰恰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AIoT芯片能让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更聪明,也能形成一个完成的智能系统,还能对碎片化的物联网系统进行更智能化管理。

 

为何芯片厂商纷纷研制AIoT芯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和算力。传统的芯片设计是模块化的设计,如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芯片设计想互独立,这样既增加了成本,也让功耗增加,算力大打折扣,也不便于打造智能系统,AIoT芯片是搭建智能物联网最好的选择。

 

AIoT芯片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解决方案,而仅仅是做一颗芯片,这需要很多相关厂商的协助,生态系统建设是这些厂商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AIoT芯片潜力无限,未来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AIoT技术深入应用到各个生活层面,物联网设备之间将加速数据交互,促进数据融合,形成全新的智能物联生态系统。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智能。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生活场景需求。

 

对AIoT厂商来说,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包含了感知层、接入层、网络层、服务管理层以及应用层五个层级的技术建设。

 

其中,感知层就如同AIoT设备的大脑中枢,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AIoT芯片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品的好坏。加上如今芯片制造工艺的成熟,以及AI算法算力的加速演进。

 

可以预见,AIoT芯片必将成为未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谁掌握了AIoT芯片,也就等于在AIoT领域站稳了脚步,为未来智能网联生态系统一体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AIoT  人工智能  AI  物联网  芯片 引用地址:一颗AIoT芯片,为何成兵家必争之地?

上一篇:中国半导体行业富豪榜:哪些大佬更会赚钱?
下一篇:“娇弱”的半导体、电子产业,为何天灾面前“不堪一击”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3 08:23

从智能手机到无人车,AI芯片在爆发
芯片战争未曾停歇。飞速发展的自动驾驶为芯片厂商带来了新的机会,IC设计商尝试推出更适用于AI场景的芯片,晶圆与封测厂商图加速换代生产线,以便赶上下一波AI时代的“潮流”。为了更直观的理解AI芯片,我们需要“拆解”两部iPhone。 揭开iPhone 4后盖,卸下主板PCB,可以看到一块拇指大小黑色塑料片。这是苹果第一代自家产的SoC(片上系统),名为A4处理器,它被焊接在iPhone 4主板背部,曾与乔帮主一同站在2010发布会舞台上。如今苹果自产SoC升级到了A12X,除了运算能力的增长,其内核架构也随着工业界芯片制造工艺进化而日趋精湛。 8年前的A4处理器撑起了iPhone的市场地位,这块搭载ARM核心、内部脉冲震荡可
[物联网]
从智能手机到无人车,<font color='red'>AI</font><font color='red'>芯片</font>在爆发
锐芯微:高端图像芯片AS09处在研发阶段
日前,锐芯微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表示,公司高端图像芯片定制业务的AS05已于2016年6月实现量产,目前AS07、AS08处于小量产阶段,AS09处于在研阶段。 而高灵敏度摄像机芯业务的P2020、P2050、P4050、P2028型号产品相继实现量产。2017-2019年度、2020年1-6月,上述高灵敏度摄像机芯四款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占当期高灵敏度摄像机芯的收入比例分别为82.74%、60.29%、92.26%、92.41%,为高灵敏度摄像机芯的主打产品。 与此同时,其还在不断开发新的型号产品,如P2150、P2059、P4111、C2201、C3120等。其中,C2201、P2059目前处于小量产阶段,其余处于在研阶段。 数据
[手机便携]
【C51自学笔记】D/A转换器++DAC0832芯片+A/D转换器+ADC0804芯片
D/A转换器:数字量D和模拟量A之间的转换。 D——》A:((高电平-低电平)/2^8 )*n n:输出的八位对应的十六进制数据对应的十进制 基本原理: 性能指标: 1、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输入数字量的最低有效位(LSB)发生变化时,所对应的输出模拟量(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它反映了输出模拟量的最小变化值。 分辨率与输入数字量的位数有确定的关系,可以表示成FS/2n。 FS表示满量程输入值,n为二进制位数。对于5V的满量程,采用8位的DAC时,分辨率为5V/256=19.5mV;当采用12位的DAC时,分辨率则为5V/4096=1.22mV。显然,位数越多分辨率就越高。 2、线性度 线性度(也称非线性误
[单片机]
【C51自学笔记】D/A转换器++DAC0832<font color='red'>芯片</font>+A/D转换器+ADC0804<font color='red'>芯片</font>
路透社:剑指英伟达,英特尔推游戏图形芯片
当地时间1月4日,路透社报道称,英特尔表示,公司已经开始出货针对 PC 游戏玩家的新图形芯片。长期以来,这个不断增长的细分市场长期一直被该芯片制造商所忽视,并由其竞争对手英伟达主导。 报道称,英特尔的Arc图形芯片帮助视频游戏和其它内容看起来更加逼真。该芯片是英特尔多年来在市场上的首次尝试,并将与英伟达直接竞争。 英伟达在最近一个财年的图形芯片销售额为 98 亿美元,增长了 29%。 在周二(4日)举行的消费电子展上,英特尔表示已与 PC 制造商达成协议,为50 种不同的机型提供该芯片。其中的PC 制造商包括戴尔、联想和三星电子。 相比之下,周二早些时候,英伟达表示,其最新的针对游戏玩家的图形芯片已经被PC制造商的160个机型
[手机便携]
英特尔今天50岁,一文看尽芯片50年发展史
作者:Grace 【新智元导读】 7月18日,英特尔迎来了它50周岁的生日。这位CPU巨头50年来曾带来PC市场的辉煌,如同PC时代的催化剂,只要有计算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他也曾一度有着芯片领域垄断的地位;而他也被公认错过了移动市场,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如今,在AI时代浪潮下,英特尔能否握紧第一张船票,航行在AI阵列的前端呢? 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英特尔,那会变成什么样? 再直观一点,想象一下没有CPU的世界将是什么样? 如果没有CPU,可以说几乎一切都无法正常运转了。所以,除非没有人用半导体,除非我们不用电脑和手机了,否则Intel不会消失。 这家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一
[半导体设计/制造]
英特尔今天50岁,一文看尽<font color='red'>芯片</font>50年发展史
西部数据警告东芝 称出售芯片业务将严重违反合资协议
  美国 西部数据 (WD)(WDC.O)警告 东芝 (6502.T),在计划中的出售芯片业务之前拆分该项业务,会违反双方的芯片业务合资合同, 西部数据 将不会坐视 东芝 践踏自身的权利。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    西部数据 与 东芝 在日本有一座合资芯片工厂。据路透所见的一封由西部数据发给东芝的信件,前者表示拆分举措将“非常严重违反合资协议”。   这一反对意见或令东芝出售芯片业务的努力变得复杂化。东芝的芯片部门是全球第二大NAND芯片出产商,东芝给其估值在180亿美元左右。   东芝为一位发言人未立即就此置评。   西部数据还表示,招标出售芯片业务并非是最符合东芝股东利益的做法,西部数据希望与东芝进
[嵌入式]
抢了人类编辑饭碗的AI算法,会笑到最后吗?
AI 夺权,“备胎转正”的戏码,在媒体行业再次上演。 5 月底,微软宣布将解雇 50 名从事新闻报道筛选和策划的编辑,取代他们的正是已经与这些人类编辑们共同工作了一段时间的 AI 编辑。 受此影响,英国新闻协会负责在 MSN 网站及微软 Edge 浏览器上维护其新闻主页的约 27 名编辑,被告知将在 6 月底被解雇。 尽管微软特别声明,此次裁员和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的新闻媒体的广告收入下滑,没有直接相关,但通过 AI 技术来削减新闻团队的人力成本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 对于这些无奈“中枪”的新闻编辑来说,曾经为他们提供各种新闻、筛选建议的 AI 算法推荐,竟然是这样一个“暗中磨刀”的心机 AI。 在报道
[嵌入式]
抢了人类编辑饭碗的<font color='red'>AI</font>算法,会笑到最后吗?
整合基带 三星彻底摆脱高通芯片
    从目前的种种传闻来看,三星的最新旗舰Galaxy S6将会弃用高通芯片。同时,根据最新的消息来看,三星的芯片已经有能力整合独立基带芯片,这意味着三星或许将彻底摆脱高通在芯片上的支持和控制。   一直以来三星都有独立研发的芯片,同时作为零配件代工厂商,自家的14nm芯片工艺也领先于业内。但是由于高通在基带芯片上的优势,在通讯模块上三星一 直对高通有所依赖。据韩国媒体报道称,三星电子的系统LSI部门正在努力开发新的高性能单芯片方案,将应用处理器与通信基带整合到一起。   事实上,去年7月份三星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款集成LTE Modem-AP解决方案的试验品处理器 Exynos ModAP,原生支持4G LTE网络连接。所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