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运维市场乱象丛生:层层外包,事故不断

发布者:温馨阳光最新更新时间:2019-08-16 来源: eefocus关键字:风电  金风科技  制造业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制造业的过往经验一次又一次例证:一个新兴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其代价往往是乱象丛生。

 

不久前,河南通许风电场迎来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在40度的炎炎夏日,金风大学老师金扬和武淑钧攀上125米的风机,开始拍摄风电整机维护教程。

 

金风大学成立于八年前。最初,这所大学承担着为中国第一大风机商——金风科技(002202.SZ)培养运维人才的使命。

 

彼时,风电行业质量安全事故频发,风机商不得不加大对运维的投资力度。经过八年发展,金风科技已建立起一支超过2300人的运维队伍。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的这一创举颇有前瞻性。

 

不论是陆上风电,还是海上风电,平价压力下风机采购成本不断压缩,驱使风机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运维成为各路风电玩家逐鹿的新战场。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发布的《中国风电后市场发展报告2018》显示,到2018年底,并网五周年以上的风电机组,突破7500万千瓦,占总规模的41%。

 

这为运维市场创造巨大空间。开发商、整机商和第三方都盯上了这块利润丰厚的蛋糕。据「角马能源」不完全统计,目前,具备风电运维能力的公司已有一百余家。

 

但风电平价时代即将到来,正待狂欢的风电运维市场不得不尽力下降成本,以应对行业新巨变。

 

而在激烈竞争中,种种乱象正在上演。

 

运维乱象

丛生乱象中,代价甚至是鲜活的生命。

 

4月12日下午,甘肃民勤周家井风电场中一声巨响打破平静,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

 

一台85米高的风机轰然倒塌,四个年轻生命从相当于30层楼房的高度高速坠落,当场身亡,其余两人也身受重伤。

 

三个月后,国家能源局通报这起事故。武威市人民政府批复的《武威市民勤县红砂岗“4·12”风机坍塌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这起惨案系由运维人员操作严重违规所致。

 

除了周家井悲剧,各类风电事故正呈上升趋势。一份由业内机构统计的《风电40起事故案例》显示,因运维不当导致的事故约占13起,占比32.5%。

 

“许多风电事故是因为运维人员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在降成本的驱动下,最后出现在运维现场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民工,他们一方面缺乏专业的运维知识,另一方面,对现场的危险点不敏感。”中广核新能源运维事业部副总经理董礼在接受「角马能源」采访时说。

 

这些事故背后,反映出基层运维人员缺乏系统培训。

 

事故发生四天前,周家井风电场四名殒命的运维工作人员刚与天津万德莱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入职,后者还未来得及安排必要的岗前安全培训。

 

周家井风电场地处风力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六年前,甘肃省曾斥资近80亿元,在此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但这座孤立在沙漠戈壁之中的风电场长期陷入人员流动之困。

 

事实上,中国早年的风电场大多建在偏远的“三北”地区。恶劣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难以吸引成熟的运维人员长期驻守。人员不断更替,无疑加重专业技能培训的负担。

 

此外,运维公司还不得不直面另一层困境。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新政出台,风电行业进入平价上网的最后过渡期。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首次调低海上风电电价。同时,明确自2021年起,陆上风电将全面实现平价上网。

 

早年,风电行业曾因价格战导致质量问题频发。如今,平价上网时代即将拉开帷幕,风电全产业链承受降价压力,业界对质量问题的担忧随之加重。

 

根据Wood Mackenzie电力与可再生能源事业部的最新研究《风电场运维的数字化技术》,全球陆上风电运维成本将于2019年达到近150亿美元。其中,57%(85亿美元)源于因部件故障而产生的非计划性维修成本。

 

这项研究显示,每年每台风机的非计划性维修成本可达到3万美元,主要是维修和备件成本。但备件提前准备过多,又会增加库存成本,加剧现金流压力。

 

“降低运维成本的关键,首先在于风电机组的可靠性。这需要投入技术研发经费,并采用更可靠的零部件。但这一块和平价时代降成本相互矛盾。”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教授刘永前表示。

 

他指出,风电行业后续的发展,要在这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风机的运维成本。

 

重重困境之中,部分公司对智能运维寄予厚望。

 

但业内人士反映,现阶段,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风机乃至后期运维平台,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降本效果。机器人成本高企,且尚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成本不降反升。

 

由于技术不成熟,中国风电运维依然停留在“治病”阶段,其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带来的“预防”式维护,短期内并不能完全实现。

 

风电运维江湖风云再起,这个百亿级细分市场释放出的丰厚利润与棘手难题相伴而生。

 

不过,刘永前对智能运维的应用前景满怀希望,他正期待着风电机组诊断技术突破的曙光。

 

但制造业的过往经验一次又一次例证:一个新兴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其代价往往是乱象丛生。

 

爆发前夜尽管如此,上百家公司仍在等待着风电运维市场的爆发。

 

几天前,金风科技官方微信发表一篇题为《转型中的金风科技:在运维服务的商机变化中探索》的文章。

 

文章提出,以往被认为是“打包免费送”、“低附加值”的风电服务,未来将会成为整机商的盈利重点和竞争态势的分水岭。

 

仅仅三个月前,金风科技宣布与巴西风电运营商Energimp签署一份为期十年的运维管理服务协议,为后者旗下270MW风力发电厂提供运维服务。

 

在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风电大佬武钢试图发力风机运维,以实现收益率的最大化。

 

截至2018年底,金风科技后市场服务业务在手订单金额为人民币4.89亿,国内外后市场服务业务在运项目容量接近7GW。

 

武钢在风电运维领域布局已久。早在21年前该公司成立之初,这位致力于风机国产化的业界大佬就已经意识到培养运维团队的重要性。

 

2005年,国家发改委出台“风电设备国产化率70%以上”的政策,风电行业进入井喷期。

 

但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导致风机脱网、安全事故等频频发生,加上越来越多的风机退出质保期。到2011年,业内普遍预测,风电运维市场即将迎来爆发。

 

当年,金风科技成立金风大学。两年后,该公司又在中国海上风电第一大省江苏挂牌成立金风大学海上风电培训中心。

 

金风科技彼时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华锐风电也不甘示弱。这家曾经的中国第一大风机商一度组建起一支800余人的专业化运维服务团队,并拥有9000余台陆地、海上和潮间带风电机组的运维服务经验。

 

尽管后来华锐风电深陷危机,但其运维业务依然平稳发展。2016年,该公司成立专门的运维子公司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

 

正当整机商们大张旗鼓地征战运维市场时,另一支新兴力量也悄然崛起。

 

金风大学成立当年,李精家的北京优利康达科技有限公司默默度过八周年纪念日。

 

以优利康达为代表的第三方运维公司机制灵活,可迅速跟踪业内最新风电科技成果,因而受到业界青睐。2016年,优利康达一跃而成为第一家以风电运维为主营业务的新三板公司。

 

然而,业界翘首以盼的运维市场大爆发并未如期而至。

 

开发商逐渐在与整机商的博弈中占据上风,后者不得不将质保期从2年延长至5年。运维市场的崛起也被迫推延。

 

但博弈惊醒开发商。此后,龙源电力、大唐、华能、中广核等开发商加大对风电运维的投资力度,试图在行业爆发前夜提前卡位。

 

三年前,中广核首艘海上风电运维船——“广核1号”在江苏扬州长江码头下水,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专业运维船的开发商之一。

 

此前一年,该公司所在的广东,被国家能源局划为海上风电四个重点发展省份之一。

 

中广核旗下新能源学院专门开设风电运维相关专业。如今,中广核已经拥有一支超过3000人的专业运维团队。

 

为数众多的第三方运维企业,不得不在开发商与整机商的围剿下夹缝求生。除优利康达等头部公司外,去年,大多数第三方运维企业经营惨淡。

 

如今,运维市场再度受到热捧。但这个爆发于平价时代前夜的市场,未来发展之路荆棘丛生。


关键字:风电  金风科技  制造业 引用地址:风电运维市场乱象丛生:层层外包,事故不断

上一篇:国内3D打印产业进入成长期,铂力特/先临三维备受关注
下一篇:5G并非华为主要目标? 人工智能产业才是终极目标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2 01:16

重力储能设施中可以重复利用退役风电叶片
  意大利Enel Green Power和瑞士储能公司Energy Vault最近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旨在将退役的风力涡轮机叶片整合到Energy Vault的重力储能技术中。   声明中解释说, 在风力发电场的部件中,叶片是最难回收的 ,因为它们是由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制成的。该项合作希望将复合材料集成到Energy Vault用于重力存储的块体中。   Enel Green Power公司的Irene Fastelli表示:“这种材料的使用使砖块更加稳定和坚固,增加了耐久性,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Energy Vault的技术基于与抽水蓄能系统类似的原理。它使用大块的固体材料
[新能源]
浪潮发布公告称无意进军半导体制造
  3月12日凌晨消息,针对“浪潮拟进军半导体制造业”的传言,浪潮集团旗下一香港上市公司昨晚发布公告澄清:浪潮“并无进军半导体业务领域的任何计划或构想,也无分批投入百亿元的任何计划”。   昨日,有媒体报道援引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的话称,浪潮在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准备进军半导体制造行业,并称发改委已经立项,将会分批次的投入上百亿,浪潮希望国家、山东省政府和企业各投三分之一资金在此项目上。   针对这一报道,浪潮集团旗下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浪潮国际(8141.HK)昨晚发布澄清公告,非常肯定的表示,浪潮“并无进军半导体业务领域的任何计划或构想,也无分批投入百亿元的任何计划”。   浪潮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向新浪科
[焦点新闻]
企业导入物联网需跨部门通力合作
要在企业中成功导入物联网(IoT)策略,需要公司内外各个不同部门的合作,一个成功的计划,要能回头整合到企业原本的运作当中,改善企业营运的各个层面。 据Forbes专栏指出,许多公司都在计划数字转型,第一步可以先了解目前系统与流程的状况,也就是检视现有的运营系统、信息科技系统、商业流程、以及组织架构,如此才能了解该怎么做才符合企业目标。 导入物联网的一大挑战,就是要让大家看到价值,也就是要了解物联网能够省下多少时间与精力。近期Forbes Insights的研究调查了500位主管,其中31%表示,导入物联网策略的最大挑战,就是跨部门的合作。 在企业内部,物联网策略必须涵盖资深管理层、运营、IT和安全部门;除此之外,产
[网络通信]
制造业补短板将“六路并进” 突出两化融合主线
今年我国在继续抓好“中国制造2025”既定目标任务实施的同时,还将在强化创新、补齐短板、促进融合、优化结构、扩大开放、营造市场环境六个方面加大力度,将出台推动重大短板装备创新发展指导性文件,并启动一批重大短板装备工程项目,提高供给能力。 制造业补短板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强劲,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但作为制造业大国,“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存在。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尽管我国装备自给率达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在高端装备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靠进口。 下一步,我国将在六个方面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一是以更大力
[工业控制]
制造业混合云部署速度预计将超全球平均水平
未来两年制造业企业多云应用预计将翻倍 企业云计算领导者Nutanix近日公布了其企业云指数报告中对制造业的调研结果,旨在评估制造业企业对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计划。报告显示制造业在混合云使用和部署计划方面已经领先全球各行业的平均水平。目前,生产制造类企业混合云部署渗透率已达19%,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制造商还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混合云部署的渗透率提高一多倍至45%,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4%。 咨询机构IDC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制造业目前正处于“创新困境” 1:尽管制造商本身渴望推动创新和变革,但其现有的IT系统可能束缚了其创新和变革的步伐。“工业4.0”等数字化变革为制造商创造了打破创新困境的新机遇。 为此,企业管
[物联网]
<font color='red'>制造业</font>混合云部署速度预计将超全球平均水平
上海加快打造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日前,上海发布《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上海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牢固树立“上海制造”再出发的战略思维,构筑上海制造发展战略新高地,加强“四名”引领,实施“六创”提质行动,重振“上海制造”辉煌,擦亮新时代“上海制造”名片,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赋予“上海制造”新使命、新内涵    上海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1978年,上海工业总产值达到207亿元,占全国1/8,利税总额占全国1/6,近200项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70多项工业产品赶上或接近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大白兔奶糖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上海品牌。随着
[工业控制]
制造业探索智能化 机器人成焦点
    从2011年年底顺德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全国唯一的“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去年首办第一届智博会,到下周即将举行的第二届智博会,参加的企业由凤毛麟角的37家到今年的100家,顺德的智能制造之路悄然提速,配套企业逐步冒出。另一方面,政府的推动力度继续加大,规划建设约5200亩的“广东智能制造产业(顺德)基地”。   裸眼3D眼镜、72小时下单个性化服装打造、超级机器人、无人工厂……一系列新潮理念不断冲击着企业家的思维: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之下,联姻智能化,贴上高科技的标签,会转身成新一代“高富帅”,还是会因水土不服而消耗大量资本?   对于大部分市民和企业家来说,对制造工厂的传统印象,大多还存留在工人通宵达旦加
[手机便携]
工业 4.0 时代制造业的范式跃迁
作者:是德科技产品营销经理 Choon-Hin Chang 摘要 工业 4.0 的特点是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和制造流程,它标志着制造业进入了一个产业革命的新阶段。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逐步通过加速自动化和数据交换以及采用智能系统等方式来创建一个更加互联和高效的生产流程。 此篇是德科技署名文章旨在探讨工业 4.0 技术如何变革制造业,并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文章深入分析了物联网 (IoT)、人工智能 (AI)、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技术和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等技术对制造业产生的深远影响。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制造商在采用这些技术时面临的挑战和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为加速工业
[测试测量]
工业 4.0 时代<font color='red'>制造业</font>的范式跃迁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