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介绍称,蔚来成立了专门的内部跨部门组织负责全球市场策略规划,目前已经逐步进入执行阶段。11月初,有媒体报道称,蔚来正在筹建出海事业部,初步计划在2021年将旗下产品销往欧洲。此外,上汽集团、吉利领克等企业也于下半年发布了出海欧洲的最新规划。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至欧洲,宣传效果要大于实际意义。要真正立足海外并实现盈利,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的铺设,以及充电网络的建设,这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并且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电动车型“扎堆出海”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在传统燃油车出口萎缩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可谓亮眼。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处长高阳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指出,新能源汽车国际化步伐提速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一大亮点:经过多年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已成为先发优势,产品可靠性不断增强。随着各国为应对大气污染而出台电动汽车支持政策,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批量出口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欧洲作为中国整车出口的第二大市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态势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19年,欧洲27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5%达55.9万辆。同时,电动汽车占欧洲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也从2018年的2.5%上升至2019年的3.5%。
另据乘联会统计,2020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4.0%至31.3万辆,而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2%,达到40.3万辆。欧洲或超越中国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
政策方面,今年9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调整为较1990年至少减少55%(此前是减少40%),要求更为严格,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提升,使中国车企看到了这一市场的潜力和机遇。
上汽大通销售公司海外事业部总经理杨峻岭认为,在燃油车领域,中国汽车品牌相比传统欧洲品牌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借助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个切入点,上汽通过产品差异、渠道差异、业务差异、定价差异等模式能够立足欧洲市场。
目前,上汽集团自主品牌MG和MAXUS已经进入英国、挪威等十余个欧洲国家,年内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点将超过200家。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汽MG和MAXUS新能源汽车在欧洲销售了近1.2万辆,创历史新高。
10月20日,上汽集团宣布欧洲自营航线首发启航,近1800辆MG新能源汽车运往欧洲。同时,该公司提出:到2025年,上汽自主品牌将力争在欧洲突破“十万辆级”的市场规模。
上汽规划的10万辆级市场规模专指新能源汽车。据《财经》报道,上汽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爱民表示,未来三年欧洲会大力推动碳排放减排,但欧洲新能源车起步相对较晚,这为上汽新能源汽车进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窗口期。
今年9月,领克汽车发布了“欧洲计划”,准备在当地率先推出PHEV和HEV车型,并且支持用户自行选择订阅式短租、长租或者直接购买的方式使用车辆。
早已将纯电动客车推向欧洲市场的比亚迪,也开始着手准备乘用车的出海。2020年5月,该公司与挪威当地经销商合作,计划在年内将唐EV车型投向当地市场。同时,汉EV车型也将在欧洲市场适时发售。
此外,奇瑞汽车、长城汽车均制定了“进军”欧洲的规划,试图抓住海外市场的发展机遇。
新势力们“弯道超车”
除传统车企外,蔚来、小鹏、爱驰等新造车势力也开始着手国际化业务,并将欧洲作为首个进入市场。
2020年6月,小鹏汽车开始面向挪威销售欧洲版长续航智能SUV小鹏G3i,并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开展销售和售后服务。9月,该公司首批欧洲订单、共100辆汽车正式发运出口。预计到11月,小鹏汽车可以完成首批挪威车主的交付。
今年7月,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介绍称,蔚来成立了专门的内部跨部门组织负责全球市场策略规划,目前已经逐步进入执行阶段。8月份,李斌再次对媒体表示,蔚来“希望明年下半年可以尝试进入一些更欢迎电动汽车的国家”。11月,有媒体报道称,蔚来目前已经成立了出口业务团队,计划两年时间在欧洲销售7000辆汽车。同时,服务无忧、一键加电等服务也将配套提供。届时,海外第一家NIOHouse或将落地丹麦的哥本哈根。
爱驰汽车也在欧洲获得批量订单,于今年5月向当地运送了500辆定制欧版U5,用于科西嘉岛内开展汽车租赁业务。
汽车品牌为何选择欧洲而非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欧洲的法规标准比美国更容易满足,这是造车新势力选择欧洲市场的原因之一。此外,蔚来和小鹏这样的中大型电动车在欧洲面临的竞争压力要远远小于美国,这使他们有机会在当地取得立足的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欧洲的汽车测试标准和法规比中国更为严苛,如果造车新势力能够成功跨过这道准入门槛,则意味着自身的技术足够成熟,质量足够可靠,从而获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在张翔看来,造车新势力出口欧洲的宣传效果要大于实际意义。通过开展出海业务,有助于这些企业树立自身国际化、高端的品牌形象,推高公司股价和市值。
立足面临“N重挑战”
中国新能源车企进入欧洲市场,在初步取得良好的品牌效应之后,仍要面临中长期出海业务难以形成规模、盈利能力差的难题。
上汽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爱民曾公开表示,在新能源快速发展时期,上汽在一些市场还需要持续投入,除了打品牌、提形象,最后还要能够适度的盈利。为此,上汽对MAXUS品牌的定位为政府用车,尤其是邮政系统用车,原因是邮政用车频繁,检验质量的效果明显,同时曝光度高,有助于品牌宣传。定价方面,则是根据产品在当地的使用度和需求度而制定,并非盲目以低价进入市场。
此外,上汽乘用车统一采用MG标识,这一起源于英国的汽车品牌进入欧洲,消费者的接受度更高,有助于快速打开当地市场。旗下车型MGEZS获得了EuroNCAP的五星安全评价,也能起到较强的宣传效果。
张翔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至欧洲,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的铺设,以及充电网络的建设,这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并且投资回报时间较长。
面对这一难题,领克汽车在欧洲与沃尔沃品牌共享售后保养体系,省去了售后网络铺设的费用;首推混合动力和插电混动车型,则减轻了对于充电网络的依赖。
不过,对蔚来而言,要将重度的售后服务和电能服务移植到欧洲,或面临较大的资金投入压力。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统计,欧盟的可充电汽车销量在过去三年间增长了110%,而充电桩的数量仅增长了58%,这表明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与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并不一致。
针对造车新势力,张翔建议这些企业应该谨慎开展出海业务。从盈利的角度出发,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把本土市场做大,而非盲目向欧洲出口。目前,小鹏、蔚来等品牌的保有量都非常少,经验还需积累,而且欧洲的质量监督、认证更为严格和复杂。如果贸然大规模布局欧洲市场,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品牌可能会受到致命性的打击
上一篇:乘联会发布的零售销量数据,新能源汽车销量太抢眼!
下一篇:福特将投资1亿美元,为电动版全顺货车生产提供支持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7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