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新年内部讲话:华为要收缩企业业务,继续做减法

发布者:中华古风最新更新时间:2021-01-04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华为云  任正非  亚马逊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此前在华为企业业务及云业务汇报会上的发言于华为心声社区曝光。

 

关于企业业务,任正非表示,企业业务要聚焦战略重点,继续做减法,收缩企业业务作战线,认真弄清楚作战模型,有所有有所不为,不能面面俱到。原来确定的四个行业,不要再增加扩大作战面,把战略打散就没有战斗力了,因为华为力量有限,确定要做的项目就做好做精,标准化的梯次递进,逐步走向做厚、做多、做强。

 

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 4540 亿元,其中,企业业务收入为 363 亿元。

 

关于云业务,任正非指出,应正确理解和定位云优先,对内优先选择用云方式为客户提供 IT 基础平台服务,对外就是客户迫切优先选择华为云服务。“我们要面向客户的算力和分布式存储(不含企业存储)需求时要以华为云优先;也就是当客户对服务器、分布式存储、虚拟化、私有云有需求的时候,要引导云服务优先;混合云要以云服务的商业模式优先;行业解决方案的底座要以华为云优先”。

 

在他看来,政府、企业上云已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大企业的非敏感数据应用、政企的新型创新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地承载在公有云上;另一方面,很多政府企业的核心数据,核心业务仍需承载在自建数据重心或专属云上。

 

他提出,华为面向客户提供公有云、混合云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三种产品形态。公有云和混合云要坚持硬件同构,软件架构统一;公有云和混合云要做好客户选择,不要试图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基于“服务器+虚拟化软件”,联合合作伙伴,满足多样性的政企自建数据重心和 IT/OT 系统的需求。

 

任正非认为,将来所有应用都会长在“云土地”上,华为云已上线了 200 多个服务,发展了 150 多万开发者和近 2 万个合作伙伴,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向更大方向发展的基础。

 

“华为云不是华为传统硬件设备的领先优势,开发产品并销售产品,而是华为面向客户商业模式的改变,即由卖产品改变为卖云服务。必须构建卖云服务的能力及支持面向客户提供云服务的运营、运维能力。华为向亚马逊、微软学习的同时,也要将本身 30 年的网络积累做成云服务市场独有的优势,开创更大的空间,构建差异化特色。”任正非坦言,华为不可能简单采取阿里、亚马逊等企业一样的道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他们有用不完的美国股市的钱。我们如何发展,要找出一条路来,而不是简单模仿”。

 

通信专家马继华说,华为多年来就善于做减法,任正非的一贯思想都是不能把精力资源放在非战略赛道上,当然,做减法的前提是先做了加法,有得减。“在企业业务和云计算方面,华为有自身优势,但发展较晚,自研技术底层也存在缺憾,一味和阿里、亚马逊死磕,得不偿失,没有必要,还不如差异化发展,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以下是发言全文:

按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任总属不太懂的一家。他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访谈,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抛出一块‘粗砖’,供探讨、批评、参考。”

 

一、正确理解和定位云优先。对内我们优先选择用云方式为客户提供 IT 基础平台服务,对外就是客户迫切优先选择华为云服务。

我们讲云优先,不是讲华为公司所有领域都以云优先,而仅仅在 IT 领域要优先实现以下几点:1、面向客户的算力和分布式存储(不含企业存储)需求时要以华为云优先;也就是当客户对服务器、分布式存储、虚拟化、私有云有需求的时候,要引导云服务优先;2、混合云要以云服务的商业模式优先;3、行业解决方案的底座要以华为云优先。

 

当然我们期望以华为云优先为客户提供服务,但客户不一定会选择我们,只有华为云提供的云服务做到最好,客户才会优先地选择我们。当然,云服务好的基础是华为云平台必须做得好。而不是技术支持人员没有让客户明白我们的云服务是什么,就塞给人家一堆“土豆”;或者“土豆”太多,有些没有用上。我们引导客户数字化,首先引导他们使用华为云提供的云服务。我们的价值观与宗旨,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在客户利益至上、我们的云服务上,我们还要踏实努力。让客户用电一样方便使用华为的云服务,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聚焦在做好我们的华为云平台及其提供的云服务。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服务能力、多个责任中心,力量碎片化。华为云首先要在极致性价比、可用性、数据安全性等基础能力上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针对所聚焦的行业、聚焦的场景做好使能层,构建好云生态体系,构筑有竞争力的获客能力。

 

政府、企业上云已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大企业的非敏感数据应用、政企的新型创新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地承载在公有云上;另一方面,很多政府企业的核心数据、核心业务仍需承载在自建数据中心或专属云上。自建数据中心也会从简单的虚拟化走向云架构,一般由客户自己进行维护,这些客户同时要求享受公有云的高阶服务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华为云混合云解决方案。专属云本质上依然是公有云,是针对特定客户而建设的公有云,亚马逊建设了 GovCloud 政府云,只服务于美国政府,由亚马逊进行维护。因此,公有云、专属云和混合云,甚至包括非华为私有云将长期共存,以解决客户的不同需求。因此,华为云解决方案最终形成的结构是:一套技术架构,支持公有云、专属云、混合云等商业形态;两种交易模式,一是卖给客户、产权属于客户、客户自己维护的混合云,二是产权属于华为、由华为维护、客户订阅云服务的公有云(含专属云);三种部署方式,一是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里面,与公有云分开运维的私有部署,二是部署在华为建设的数据中心里面,由华为运维;三是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里面,作为公有云的延伸,由华为运维。

 

华为面向客户提供公有云、混合云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三种产品形态。公有云和混合云要坚持硬件同构,软件架构统一;公有云和混合云要做好客户选择,不要试图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基于“服务器+虚拟化软件”,联合合作伙伴,满足多样性的政企自建数据中心和 IT/OT 系统的需求。

 

华为要打造领先的 ICT 基础设施,要在联接、计算与企业存储和华为云三方面都取得胜利。在继续增强联接的同时,强化软件力量的建设,构建一个好的华为云平台、云生态,把适合上云的行业场景牵引客户优先上华为云,成为政企上公有云的首选。通过客户上华为云,反逼华为的平台进步。我们要将联接、计算与企业存储和华为云有机融合,构筑面向所聚焦的行业场景的行业“智能体”,助力智能升级。

 

内部统一组织,是靠打胜仗来牵引的,在打胜仗中不断来组合队列。从小交换机开始,从传输开始,从 2G 无线网开始,从简单的路由器开始……无不是用胜利来牵引。为什么四野的队伍这么彪悍?是因为他们跟着林总一直打胜仗。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从海南岛又打到朝鲜……,他们总信任林总,全部统一在林总的意志中。林彪并没有做多少思想工作和说教,靠胜利言传身教。华为云业务的组织优化,能不能先从点开始,从胜利中总结出经验来。我们不可能简单采取阿里、亚马逊……一样的道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他们有用不完的美国股市的钱。我们如何发展,要找出一条路来,而不是简单模仿。

 

华为云不是我们传统硬件设备的领先优势,开发产品并销售产品,而是华为面向客户商业模式的改变,即由卖产品改变为卖云服务。必须构建卖云服务的能力及支持面向客户提供云服务的运营、运维能力。我们向亚马逊、微软学习的同时,也要将本身 30 年的网络积累做成云服务市场独有的优势,开创更大的空间,构建差异化特色。

 

二、我们要研究领先的华为云是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哪些核心颗粒的先进而构成竞争能力的。

能不能像存储产品一样建立面向未来领先世界的架构,有哪些关键的短木板、新介质、新算法、新架构甚至新理论等需要突破,组织起各阶、各类的“突击队”,让科学家、专家、工程师提前自由地去研究,找到解决办法。比如,有没有新的先进软件架构、有没有新的工具方法、有没有新的算力架构、有没有新的编排算法、人工智能的算法 …… 等等,一样一样地做好。在算法、算力、核心网、鸿蒙、鲲鹏生态、先进的软件架构 / 方法和工具以及工具的科学归一化、代码仓统一与优化……,以及人工智能在我们网络平台优化中的应用,一样一样踏踏实实地把这些颗粒做好,以便形成团粒结构的“黑土地”。再把连接这些颗粒的操作系统也做好,方便客户在上面发展。我们要聚焦在关键客户需求上,利用好华为自身内部 IT、终端云、GTS 云的典型需求,培养一批队伍,这批队伍就在战斗与实践中拥有了理解政企对华为云的需求;然后一部分人再深入去理解支持万物生长的云是需要什么样的“黑土地”,“黑土地”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让万物生长。“黑土地”这个词是徐直军发明的,他应诠释一下。

 

技术架构要保持持续性,专家团队决策体系的迭代也要科学稳定,行政主官不要干预技术决策。软件架构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持续优化的发展,我们公司的软件是不错,但要进入直接竞争领域,要超越对手,就需要不断地改革。十年来我们的混合云技术架构经过了几次反复,导致时间上的浪费。

 

最底层的技术架构是最核心的,需要高手。底层架构的开放性、扩展性、稳定性、持久性、安全性、效率,决定了后续软件的发展潜力、研发效率。高级专家团队,人少而精,事少而明,有利于冷静思考,他们要有长期稳定的担当,不要草率地换人。

 

三、将来所有应用都会长在云土地上,但现在还不是,如何建成“黑土地”是我们努力的任务,应一步一步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云上线了 200 多个服务,发展了 150 多万开发者和近 2 万个合作伙伴,已初具规模,具备了更大方向发展的基础。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抓住政企数字化的机遇,在互联网、政企两个赛道上都获得更好的发展,达到世界领先。

 

首先要肯定我们的华为云平台是基本可用的,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在新的场景下(5G、800G、人工智能……)高速社会下如何进步,有没有机会达到世界先进,甚至领先。传统互联网公司在政企场景下有困难,在新形势下,我们有机会,突破点在哪儿。

 

新的一年里,我们在软件的架构、方法和工具上要加大人才投入。敢于引进大架构师、全球软件大赛的优秀人才,努力从我们的队伍中培养造就各级各类各阶的架构师,根据能力、贡献及时提拔他们,职级、薪酬也要及时匹配。云平台、云生态要向先进的公司学习,不要简单模仿。努力在平台架构中,加大优化的力量。我们是一个传统的硬件先进的公司,世界上转型为软件先进公司的例子还没有,我们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如何建立客户喜欢的“黑土地”,如何让伙伴生态生机勃勃,如何保证软件能扎到根,避免被切断的风险。

 

四、华为云对我司,既是一个产品提供,也是一个运营平台。质量与敏捷的运维能力是关键的要素。

硬件资源的池化、软件分布化、运维敏捷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服务的多样性……,我们是向亚马逊学习,还是向微软学习?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学习。面向行业客户提供云服务应该走微软的道路,优先为大行业、大企业服务的道路,聚焦深耕几个关键行业,打造“黑土地”。我们耕耘企业业务多年,有一个庞大的企业销售服务队伍,有一定的基础,联合客户、行业领先的应用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等生态伙伴,开展联合创新,积累和沉淀行业的关键知识资产,这样好的经验不要丢掉,每年做好两、三个行业,几年后最终能达到几个、十几个行业,就是不得了!微软就是通过与客户的联合创新,持续构筑了竞争优势。我们要与关键客户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把一些有前途、有大需求的颗粒抽出来,组成以全要素、全业务、全编成,拥有独立作战能力与权力的“军团”。我们也要学习亚马逊,把 IAAS、PAAS 做好,我们是有基础的。我们这么多年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是有可能把云基础平台即“黑土地”做好的,发挥联接+计算的优势到极致。我们聚焦在一、两个行业,搞清它的经验模型与算法,切实在行业打造有领先的能力。让客户接受我们。例如 Oracle 以一个数据库就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客户成功,不要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五、我们全力以赴抓应用生态建设,像亚马逊一样建立大生态。没有应用,华为云就可能死掉。

移动互联网应用、企业应用、政府应用、煤矿应用、机场应用、平安应用、GTS 应用、公司内部 IT 应用,都是我们生态发展的机会窗。终端云的良好发展给我们做了榜样,南研所的弟兄们重现了英雄本色。当前生态伙伴调用接口的管理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生态型业务发展的最核心瓶颈,我们当前从管理意识、流程到组织保障都不够。我们一定要建立优良的架构,简化内部的消耗,我们一定要实现敏捷优质服务。我们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敏捷的为客户服务。利用好华为自身内部的 IT、终端云、GTS 云的典型需求,服务好内部客户,培养一批队伍,这批队伍就有理解政企对云的需求。现在内部客户的体验有待加强,不要浪费了需求的价值。

 

阿里云、腾讯云、AWS 推出越来越多的软硬融合的设备,华为的优势在硬件,我们要加强软件、应用生态,不应放弃硬件给华为云带来的优势。保存底层架构的稳定性与高效率,发挥联接+计算的综合优势,持续迭代优化Ⅰ(IAAS)层架构,并牵引计算、存储、网络等Ⅰ层面向云场景的进一步创新。

 

六、云 BG 与 EBG 的关系:“作战综合化,能力专业化”,企业业务和云与计算业务应按这个原则对一线作战及组织进行优化,提升一线效率,最终要形成场景化的合成作战。

为支撑云与计算产业的商业成功,加强专业能力构建,要清晰知道几个行业,深入进去,做世界最理解它们、服务它们最好的组织,它们就会优先选择我们的华为云,这是我们的任务。公司从机关到一线都做了比较大的组织调整。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实践,新组织架构促进了一线的资源投入,提升了产业生态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云与计算 BG 应重点抓好华为云平台的建设,抓好产业生态的建设,做大产业空间,同时抓好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建立一支真懂云和计算业务的专业化队伍;EBG 作为统一客户界面,要更多贴近客户,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强力的推动专业部门打造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现在一线有的代表处专业化分工过细,接口多了,干部多了,汇报多了,实际干活的人却少了。二是,资源投入增加了,作战效率却降低了。三是,内部沟通成本高,“一线分成两个组织后没感觉有什么好处,两个组织反而会增加很大的沟通成本”;“在政企做了决策以后,再到云那边沟通,两边频繁开会,没有原来那么高效。”。四是,等级森严的组织层级、部门墙,导致分工过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客户却难受了,本应该团结一致为客户服务的力量存在内卷。

 

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 IT 架构又是围绕着组织架构来构建的,也就是说组织有多碎片化,IT 就有多碎片化。现在多个 BG 的作战流程不同,IT 系统当然也不同,连销售管理都拉不通。

 

这些问题既降低了内部运作效率,也直接影响了客户和伙伴的满意度。我们要在一线形成场景化的合成作战,“飞机”“大炮”“机关枪”……都应统一指挥。建议按“作战综合化,能力专业化”的原则对代表处组织进行优化。

 

七、企业业务要聚焦战略重点,继续做减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一,企业业务要收缩战线,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面面俱到。原来确定的四个行业,不要再增加扩大作战面,把战略打散就没有战斗力了。因为我们是力量有限的公司,确定要做的项目就一定要做好、做精。我们要抓住一点,标准化的梯次推进,逐渐走向做厚、做多、做强。你们要抓住自己能做的领域,将兵力扑上去,扎扎实实做好,才可能真正找到比别人更好的方案。

 

第二,我们的队伍建设要明确强调,立足于联接,立足于华为云,但我们要知晓服务对象的工业,要知晓服务对象的 Know-How,然后在算法上和别人合作。什么叫工业互联网?首先它的本质应该是工业,比如航空、汽车、交通、钢铁、煤矿……。第二是联接,联接这个产业,我们最熟悉,全部电子工程就是为了联接。第三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又分为数据、算法、算力和 Know-How。数据是客户的,有的算法是与合作伙伴合作做的;Know-How 是行业、企业他们数十年的摸索积累与千万次验证,反复建模,留下的理论与经验结晶,这是我们最不熟悉的;我们能做的主要是算力这一部分。因此,我们只能做一个支撑平台——“黑土地”,从而支撑上面生长的个性化的应用。我们要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去包打天下,把别人的活给做了,做得很粗糙,也做不好,最后我们就没有战斗力和竞争力。

 

第三,后续的汇报,首先讨论如何收缩作战面,第二讨论作战模型。我们要讲清楚作战的战略方针,要讲过河的“船”和“桥”,不能“口号治企”。领袖要有架构性思维,领袖的责任是讲明方向、发现问题。比如,部门成长架构是什么,业务成长的架构是什么?哪些事是你一定要做好,做到什么程度?你们要看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邓小平就是在关键历史时刻的几个讲话,国家战略就转过来了。领袖要结构性地思考问题,能看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扑上去用“刀子”插进去,就能抢占市场。

 

报送: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主送:全体员工


关键字:华为云  任正非  亚马逊 引用地址:任正非新年内部讲话:华为要收缩企业业务,继续做减法

上一篇:LG或将正在设计包含可卷曲屏幕的笔记本电脑
下一篇:宝明科技:计划投资15亿元在合肥建立新型显示器件制造基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8 05:39

华为不可能离开深圳
    华为曾经是个神秘的公司,而这种神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创始人——任正非。江湖流传着他的创业传奇,网络传播着他的管理语录,但在几十年里,任正非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几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如今,任正非已年届70,正当人生步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在境界,他决定公开表达自己的企业管理思想,向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华为”。 16日上午,任正非自华为成立以来首次坐到国内媒体面前,就公司发展、企业管理等问题在深圳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华为不可能离开深圳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世界级的企业,华为2/3的销售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任正非借南方日报的提问调侃了“总部搬迁”的不实传闻。他承诺,“华为不可能离开深圳,不可能离开广东”。   所有家人都不
[手机便携]
2020年亚马逊AWS存储业务持续飘红,直逼100亿美元营收
据国外媒体报道,靠网络销售图书起家的电商巨头亚马逊,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他们AWS云计算服务的营收已连续25个季度保持增长,最近3个季度都超过100亿美元,远高于其他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外媒最新的报道显示,在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中,存储业务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业务,外媒预计,亚马逊AWS存储业务今年的营收将超过80亿美元,并有望达到100亿美元。 就规模而言,亚马逊AWS存储业务接近百亿美元的年度营收,已超过了众多的存储服务提供商。外媒在报道中就表示,虽然目前并没有太多的数据,但今年超过80亿美元、有望达到100亿美元,可能意味着亚马逊AWS存储业务的规模比云数
[物联网]
2020年<font color='red'>亚马逊</font>AWS存储业务持续飘红,直逼100亿美元营收
亚马逊手机正在测试 今年或明年年初量产
    亚马逊做手机这个消息大家这几周应该早听到了。这不,连美国最知名的华尔街日报都开始为期造势了。华尔街日报也得到确切的消息,亚马逊正在测试其手机。 亚马逊手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量产(图片引自theverge)   该媒体还得到消息,现在亚马逊正在于亚洲供应商进行磋商,洽谈合作事宜。有可能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进行批量生产。手机的屏幕大概在4吋到5吋之间。这无疑又是一部大屏手机。亚马逊手机最大的亮点无疑就是旗下的电子图书、视频和其他内容。不过对于这些很吸引人的服务项目用户可能考虑最多的还是手机配置以及价钱。
[手机便携]
机器人取代人类?亚马逊:推行全自动化仓库至少要十年
虽然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在亚马逊未来的物流网络当中一定会占有一席之地,但目前仍不知道这些机器人占有多大的份量。根据《路透社》报导,亚马逊机器人物流负责人Scott Anderson表示,亚马逊至少要花上10年,才有可能让仓库实现完全自动化。 Anderson表示,目前的技术仍然面临很多限制,离全自动化的仓库仍有很大的距离。 根据《The Verge》报导,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劳动机器人都被设定为专门做单一的技术,如果要让机器人做其他事情,就必须要耗费大量时间及金钱重新编程。而可以一次做不同事情、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移动的机器人目前仍在研发当中。 若想要让机器人辨识,或拿起不曾见过的物件都需要用到复杂的软
[手机便携]
智能制造装备受热捧 谷歌亚马逊押注机器人
  智能制造装备迎来战略性发展契机    机器人神通广大蓝海在前一杯羹尝鲜结缘利润在后   在影视文学中,机器人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或有情有义拯救人类于水火间;或阴暗邪恶致人于险境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机器人尚未如此神通广大,但也已在工业、服务、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施展身手。   一周前,谷歌宣称收购了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这已是谷歌近半年来收购的第8家机器人公司。受此带动,上周,a股机器人板块在大盘萎靡的情况下逆势上涨。从年初至今,机器人股价已上涨近6成。蓝海在前,近期国内多家上市公司也向机器人领域挺进,意图分一杯羹。   【战略】   谷歌亚马逊押注机器人   谷歌日前宣布收购波士顿动力公司,对于收购价以及相关财务信息谷
[机器人]
亚马逊/优步投巨资,属于无人机的时代要来了?
低功率雷达可以帮助实现飞行汽车和无人机交付在美国政府的飞行检查演示中,一架单引擎飞机在雷声公司制造的低功率雷达的帮助下着陆。   你的下一个披萨家伙可能是无人机。   亚马逊,优步和其他一些公司在未来将投入巨资,包括无人机交付服务和出租车队。但首先,政府需要梳理新的飞行规则,法规和标准,并对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以确保为这么多的无人驾驶飞机提供友好的天空。空中交通自编必须为拥挤的低空空域建造基础设施,这对于天空和地面人员来说是安全的。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特别是涉及到城市地区时。     雷声公司有一项技术可以帮助实现新的无人机经济。它被称为低功率雷达,而不是一个大规模的雷达安装,它由更小的1米见方的有源电子扫描阵
[嵌入式]
亚马逊将于下周二推出Android应用商店
    北京时间3月19日上午消息,消息人士透露,亚马逊将于下周二推出Android应用商店服务。   去年9月时有消息称,亚马逊Android应用商店将类似苹果App Store,应用只有在经过审核后才能进入该应用商店。这与谷歌Android电子市场的开放政策相反。   本周早些时候,一名Android爱好者发现,亚马逊的Android应用商店网页 http://www.amazon.com/apps 提前上线,其中展示了48款应用及其价格。   消息人士表示,用户可以通过亚马逊网站,或是Android设备上的亚马逊客户端来购买应用。此外,如果亚马逊销售的应用中包含购买其他应用的链接,那么这些链接必须经过亚马逊的应用商店。
[手机便携]
华为CMO张晓:在21世纪打造新的高科技公司
    凤凰科技讯 4月5日消息,昨日应伦敦商学院邀请,华为消费者业务CMO张晓云向来自多个国家的MBA学生做了一场主题为《打造21世纪的高科技公司》的演讲,在演讲上张晓云分享了华为的很多故事,并且也让人们明白了华为是为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 华为消费者业务CMO张晓云 在最开始,张晓云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她认为很多人都认为来自华为分享的嘉宾很可能是一位男士,并且是一个技术控,而自己显然和人们的认知有所不同,张晓表示自己已经在华为工作了近15年,最开始是艺名研发工程师,并且跨越了多个领域。目前,张晓云负责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全球品牌和营销。 之后,张晓云问了在场各位三个是否到过中国?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两个简单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