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芯片,软硬兼施,商业化进程有序推进

发布者:qpb1234最新更新时间:2021-03-02 来源: 驭势资本关键字:智能驾驶芯片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智能座舱硬件升级,“智能化+集中化”架构重新定义软硬件形态

 


人车交互式体验核心,多屏融合智能驾驶舱代表未来。

 

传统汽车驾驶仓的生态系统以碎片化为主,分布式电子控制单元之间信息无法有效交互,导致人与车之间存在交互障碍。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提高,电子控制单元整合是汽车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多屏融合的智能座舱将集成中控大屏+液晶仪表盘+抬头显示器(HUD)+流动后视镜,并搭载高级辅助驾驶(ADAS)、无人驾驶技术和人工智能AI等新时代科技,带来更为智能化和安全化的交互体验。

 

 

智能座舱全产业链分为三大环节:1)Tier0.5级供应商也可称为产业的下游,主要以各大车企和传统Tier1供应商构成,如德赛西威、均胜电子、伟世通等,云计算和车联网的普及使华为、BAT等互联网科技类供应商也分布于产业下游;2)Tier1为座舱提供中控屏、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后排液晶显示器等硬件,同时配合开发信息娱乐解决方案、驾驶显示解决方案和HUD为智能座舱的电子化技术升级;3)传统的Tier2主要供应PCB、显示面板、功率器件等电子产品,未来产业将集中升级操作系统相关软硬件,如增加应用软件、中间件软件、自主定制操作个性化系统、可达成“一芯多屏”的高效能低成本芯片。

 

 

显示面板大屏化

 

新一代智能座舱将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大屏结合,共同对用户体验产生影响,满足消费者对科技感和舒适性的需求。智能座舱是新能源和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标配。攻克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是中国迈入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带动ADAS前装信息渗透率快速提升,加速市场对车用信息云端交互的需求,推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未来发展。在传统机械仪表盘内,新能源汽车电量显示、续航里程等新能源汽车关键信息,以及ADAS车型轨道偏移等信息均无法显示,全液晶显示屏必定是大势所趋。

 

传统汽车座舱的前方普遍以机械或半液晶仪表盘,中间以液晶显示器为主。特斯拉在车内配置了一块17英寸巨屏引领了智能汽车的大屏潮流,随后各大车厂的高端车型逐渐将超大屏作为标配,比如,奔驰新E系采用双12.3英寸高清显示屏通过悬浮效果为驾驶舱带来先锋科技感,左侧显示器显示数字仪表盘内容,而右侧显示器为驾驶员呈现车内信息娱乐(IVI),融合汽车操作系统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从而升级人机交互体验;在宝马i4 Concept的发布中,宝马将所有操作集成在面积非常大的中控中,几乎放弃所有的物理按键,未来宝马的车型座舱内饰都将朝着这个方向设计,一体式悬浮大屏也将成为宝马下一代内饰的核心元素。

 

 

一芯多屏替代多组件

 

集中取代分布。未来智能座舱所代表的多屏融合体验都将依赖于高计算能力的超级芯片。多个分布式的电子单元使每个系统如同“孤岛”一般,难以支持多屏幕融合、多模块互动等复杂座舱功能,“一芯多屏”替代多单元组件的技术将融合每座“孤岛”成为一块“新大陆”。伴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全球芯片巨头纷纷布局推出具备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主控芯片,取代传统分布式的功能芯片,IHS预测在2020年汽车主控芯片市场规模可达到40万亿美元。

 

 

“一块芯片、多屏互交”将成为智能座舱未来趋势,单一芯片可以降低系统复杂度以提高安全性能,并降低成本预算。通过融合云侧终端和V2X场景,底层芯片和车载系统根据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反馈的数据进行计算,了解汽车行驶状态以及各项参数指标,调配车辆至最佳行驶状态。以液晶显示器为例,传统机械仪表盘难以承受大量行车数据,液晶仪表盘通过升级芯片并引入云端数据,构建智能座舱交互平台和界面,未来将升级裸眼3D仪表盘。

 

 

座舱域目前高通一枝独秀。目前,高通已经赢得全球领先的20+家汽车制造商的信息影音和数字座舱项目。目前高通通过骁龙820A和602A汽车平台,在数字座舱领域为汽车提供高水平的计算性能。其中,骁龙820A数字座舱平台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能够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多媒体功能,加上广泛的可视化和操作系统选项组合及神经处理引擎,帮助汽车厂商打造差异化特性,提供卓越用户体验。目前,包括奔驰、奥迪、保时捷、捷豹路虎、本田、吉利、长城、广汽、比亚迪、领克、小鹏、理想智造、威马汽车在内的国内外领先汽车制造商均已推出或宣布推出搭载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的车型。2020年多款上市新车型都搭载了骁龙820A,包括全新领克05、奥迪A4L、小鹏P7及2020款小鹏G3部分车型等。

 

 

高通今年量产的SA8155P芯片更是在主频、算力、制程方面全面领先竞争对手,龙头地位稳固。高通此前在智能移动终端、通信等芯片领域展现出龙头研发实力,目前在座舱域DCU方面也全面领先竞争对手。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外资品牌车厂纷纷围绕SA8155P搭建研发平台,车型落地在即。

 

智能仪表盘驱动人机交互

 

以集合娱乐信息系统和车载信息系统的中控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驱动,液晶仪表盘将成为人车交互的入口和界面。中控系统主要由操作系统(OS)、软件服务和ADAS系统主导的软件所组成。L4自动驾驶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必然趋势,更多围绕乘客的角度去进行HMI设计,随着5G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便利、人性化体验,正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人机交互新模式。3D仪表盘、AR-HUD和媒体后视镜都将为驾驶员提供更便捷和更安全的驾驶信息显示。但特斯拉的Model3摒弃了传统的液晶仪表盘,全采用15寸的中控大屏显示。中控屏中的UI交互设计:屏幕左侧显示车辆行驶数据,包括时速、挡位、剩余电量等内容;右侧以导航功能为背景的多媒体操作系统。

 

 

通过仪表盘内的车载摄像头,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驾驶员的双眼视线使得3D效果实时根据驾驶员的目光调整,实时随动。目前海内外头部车厂已逐渐为高端车型配备车载摄像头,大多装置在仪表盘或内后视镜中,生物识别观察驾驶员的动态,不仅可以个性化定制驾驶员专属模式,还可以确保驾驶员在行车中保持高度精神集中状态以提高安全指数。相比现在主流开发的动作识别和手势识别,奔驰更加直观的方式结合摄像头监控显然比固定模式的手势操作更实用。如喜欢倒车回头看的人,仪表摄像头会在回头的时候自动降下后遮阳帘,若想拉开遮阳帘也不用去找按钮,直接在遮阳帘下方的区域凭空向后拨动,遮阳帘会自动打开。

 

HUD逐渐成为智能汽车标配

 

平视显示器(HUD)运用光学投影技术将车载信息投屏到与视线平行的前方挡风玻璃上,为了帮助驾驶员减轻认知负荷,无需转移视线即可轻松获取行车信息,提高其态势感知能力的应用。另一方面,融合汽车传感器和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功能在一起时,能使驾驶员更轻松地检测到威胁或警告,从而更快地采取行动。

 

 

HUD现已在部分成型上有所应用,比如,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系等,未来AR-HUD有望成为智能汽车的必然配置。奔驰S级拥有面积最大的顶尖AR-HUD,率先支持AR实景导航,给驾驶员提供方向。随着光学、AR、图像识别等技术不断突破,通过特殊设计的光学系统将图像信息精确地结合于实际交通路况中,包含技术有投射、前挡特种玻璃、高精地图、图像渲染和智能驾驶信息等。

 

 

软件定义汽车趋势明朗,使用软件解决硬件控制场景

 

软件定义汽车拥有7层IT架构,智能座舱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率先落地场景,此外特斯拉、小鹏等汽车厂商开始使用OTA解决性能和故障问题,未来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

 

车载开发以定制化为主

 

车企开发自主车载系统方式以标准的定制化操作为主,ROM和超级APP方式为辅。车载系统的构建从下至上为:硬件、虚拟机、系统内核、标准系统服务层、汽车服务和车辆控制、应用程序框架(含中间层)、应用程序和云服务。智能座舱是结合软件和硬件多多元配合下的产品,一个完美的智能座舱需要拥有驾驶辅助、座舱域控制器、沉浸式声学体验、显示屏技术和座舱检测系统等新技术,同时搭配内饰、座椅等传统硬件。

 

 

车企对车载OS布局会根据战略格局以及自身实力划分为3种形式:1)定制化自主开发专属OS;2)ROM方式基于已有系统做上层UI;3)直接采用现成的车载OS并搭建自身的应用软件。头部车厂大多倾向从整车硬件到车载OS都自己开发,形成自身独有的完整生态链。

 

 

车载OS是传统车产实现数字转型的关键,汽车将演变为移动智能终端。目前主流的底层车载操作系统共有四种:QNX、Linux、Android以及WinCE,其中WinCE基本上已经退出市场。从主流车企选择的系统开发方式来看,海外高端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如奔驰、宝马等)和国内车企新势力(如小鹏、蔚来等)都选择自建技术团队,即在底层操作系统基础之上进行定制化开发,形成独有的车载系统。

 

QNX为车载OS领域龙头,全球100%的OEM商和前八家Tier1都是QNX的客户,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或车联网系统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如宝马ConnectDrive、奥迪MMI都用QNX技术。车载OS行业巨头QNX也推出基于软件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凭借实时性交互等优势,集成多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到单一芯片系统(SoC)使系统运行的软件可以打破临界线,甚至横跨不同的操作系统,从而推动安全认证的要求。使用QNX平台的智能座舱不仅享有可靠安全的车载信息系统和娱乐信息系统,还可以通过同一ECU访问Android系统的最新应用程序,如谷歌地图和音乐软件。

 

 

Linux作为一个开发多年的成熟OS,是当下最安全、稳定的操作系统之一,广泛应用于服务器、云计算、超级计算机、银行等领域。基于Linux成熟版本开发的定制化程序,既可以用作驱动件的ADAS仪表显示系统,也可以用于信息娱乐系统。

 

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和其他开源软件的修改版本,让非常多的OEM商通过Android系统进入自研产品、定制化开发的道路,如蔚来、小鹏等。目前,谷歌和黑莓公司都分别为其基于Android和Linux底层系统为基础,建立了OAA联盟和AGL项目开发上层操作系统并完善生态,吸引了全球OEM巨头,Tier1,芯片巨擎作为合伙人。Android系统由于交互延时等问题,在座舱域和驾驶域的性能表现弱于QNX、Linux。

 

 

虚拟机和中间层软件分别辅助车载系统

 

虚拟机辅助软硬件的一体化聚合是未来趋势。Hypervisor(虚拟机)是运行在物理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软件层,可用于同步支持Android、Linux、QNX多系统。根据ISO26262标准规定,仪表盘的关键数据和代码与娱乐信息系统属于不同等级,主流市场中,QNX或Linux系统用来驱动仪表系统,信息娱乐系统则以Android为主,目前技术只能将两个系统分开装置在各自芯片中。然而,虚拟机可以同时运作符合车规安全标准的QNX与Linux,因此虚拟机管理的概念被引入智能座舱操作系统。随着液晶仪表以及其他安全功能的普及,供应商不需要装载多个硬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只需要在车载主芯片上进行虚拟化的软件配置,形成多个虚拟机,在每个虚拟机上运行相应的软件即可满足需求。行业领先虚拟机有:QNX Hypervisor、ACRN、PikeOS和哈曼Device Virtualization,用于服务底层操作系统。

 

 

中间件层位于平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层之间的软件,用于连接各个分布式系统和应用软件。中间件层可以使开发人员避开复杂的底层操作系统,直接在简单而统一的开发环境下接入应用软件,不仅缩短开发周期,还减少系统的维护、运营和管理的工作量。

 

 

智能网联汽车和5G+AIoT实现“人-车-路-云”高度协同

 

无线通信将广泛运用在智能座舱,连接以算法、芯片、操作系统和以ADAS执行、智能中控、语音交互为主的执行层,为OEMs厂商开发测试终端产品打造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中国通信学会发布研究报告《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中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全球车联网领域专利申请累计114587件,美国位居榜首,占30%,中国25%紧随其后。万物互联的基础就是数据在云端可实时传输,外界的信息进行多模交互,为车路协同智能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

 

传统车厂的信息技术及开发架构不足以支持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提供计算、储存和网络支持,因此车厂趋向于深度合作BAT等互联网巨头,共同构建车联网生态推出各自特色的云平台系统,如上汽与阿里联合打造的斑马网络、腾讯与长安汽车的梧桐车辆、博泰的“擎Mobile随身车联网”。

 

 

打通底层到云端的各个技术、生态环境,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全云场景的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促进未来“人-车-路-云”的高度协同。在软硬件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车辆智能网联中最重要的设备为云端数据平台的建设,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连接车内各个ECU获取的数据,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城市建筑、车与基础设施等通信数据交换共享。

 

根据IDC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预测报告显示,可以连接第三方服务平台的车辆以及配备嵌入式移动网络的全球智能汽车出货量在2019年已达5110万辆,同比增长45.4%,预测2023年将增至7,630万台。云计算的优点在于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运用合理的资源分配方式处理数量庞大的数据,并且满足更加弹性和个性化的业务模式更新迭代快(OTA)的需求。

 

 

云端数据可以真正的为自动驾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随着V2X通讯的发展和5G技术的推进,汽车行业将在未来致力于ADAS芯片和车载娱乐信息芯片的相互融合发展。C-V2X无线技术可以快速收集更多信息以及降低延时,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行车安全,并且协作驾驶过程中能够降低能源损耗,提升自动驾驶/半自动驾驶的效率。根据《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我国将重点支持LTE-V2X/5G-V2X的发展,基础建设快速发展为智能网联汽车渗透带来红利。

 

其中地平线已推出了基于征程处理器和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多层次解决方案以及针对现阶段汽车市场亟需的辅助驾驶推出的ADAS、DMS、AR-HUD技术方案。另一方面,高精地图软件的加入也将会很大程度的加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将汽车的舒适、安全和智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语音交互系统

 

未来智能语音交互将成为最主流的人车交互场景。日益丰富的生物识别技术助力智能语音交互系统,依托于AI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的推广应用,为驾驶舱带来更高效、人性化、情感化、个人定制化的行车氛围。为了打造智能音乐座舱,基于驾驶员音乐沉浸式氛围,小鹏配备18个丹拿Dynaudio顶级Confidence系列音响系统,以及20个声道,可通过智能动态音效技术,根据音乐风格、声场位置进行智能调节音效。配备具有独立声源的主驾音乐枕头,并加设了主动降噪、私密通话等功能,更好的实现声源定位从而达到语音交互的提升。

 

 

地平线语音交互技术利用理想ONE车内的四个高灵敏度麦克风,及地平线的声源定位、盲源分离和降噪算法,进而对不同位置乘客的语音指令的精准区分和识别。主流车厂逐渐与第三方应用软件合作,打造符合多场景需求的完整座舱生态体验,并通过手机端的连接实现远程车辆操控、远程车辆信息查看、NFC高安全系数数字钥匙、物联网多端交互模式。

 

 

全球智能座舱市场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增速抢眼

 

2015年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大批风险资本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在交通出行方向的应用。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费者在汽车中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所以提高整个乘坐品质和行驶体验的智能座舱产品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相关市场也得到较快发展。

 

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增速抢眼。根据ICVTank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达364亿美元,同比增长10.3%,随着人们乘车体验要求的提高,智能座舱将加速普及,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46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2019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达441.1亿元,随着中国市场消费升级,智能座舱加速应用,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3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3%,高于全球增速。

 

 

硬件设备渗透率将不断提高。智能座舱的硬件主要分为4大部分:中控大屏(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HUD、全液晶仪表。中控屏是智能座舱的主要硬件之一,目前汽车中控屏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0%,是智能座舱硬件设备中渗透率最高的设备,预计到2025年其渗透率将达到100%。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的渗透率分别为7%和10%,预计到2025年两者的渗透率均会提升至30%;全液晶仪表目前渗透率为30%,预计到2025年其渗透率将提升至70%。

 

 

语音控制将逐渐成为标配。2019年国内汽车智能语音市场规模为14.8亿元,其新车渗透率到2019年底已达到53%,目前科大讯飞以市占率55%占据国内第一,其2019年汽车智能语音出货量600万套,收入3.7亿元。未来,语音控制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预计2020年语音控制新车渗透率将达到60%,语音控制将逐渐成为智能座舱的标配。

 

 

软件定义汽车领域壁垒高,竞争格局清晰

 

由于需要对芯片和基础软件具有深刻的理解和充足的人才储备,故而软件定义汽车行业的壁垒较高,市场参与者较少。中科创达在软件定义汽车领域(虚拟机、OS、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及优化)主要竞争对手包括Luxoft、GlobalLogic、KPIT、Mobica,以及Tier1软件服务商ADIT(博世和电装)、Elektrobit(大陆)、Opensynergy(松下)等。我们将Luxoft、GlobalLogic、KPIT、Mobica大致情况进行梳理。

 

 

Luxoft于2000年创立于瑞士,后于2019年被IT服务公司DXC Technology收购。Luxoft在汽车智能化产业链定位为软件的Tier1,给整车厂和传统Tier1厂商提供软件开发和设计,目前公司提供包括车载HMI、ADAS、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在内的四大类底层软件产品。Luxoft在被收购前,曾披露其2018年车载业务收入约为11.2亿人民币,主要以欧洲市场为主。Luxoft于今年一月宣布将与韩国的LG电子成立汽车合资企业,以LG电子开发的webOS Auto平台为基础,推进生产就绪的数位座舱、车载咨询娱乐、后座娱乐系统和叫车系统的部署。同时Luxoft于今年四月收购自动驾驶软件公司CMORE Automotive,进一步打开其在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发展的空间。Luxoft的母公司DXC Technology的执行副总裁曾表示,“与LG电子的合作将增强Luxoft以开放式平台为基础来设计、开发和部署大规模数位座舱和联网出行解决方案的能力。LG和Luxoft的综合优势将带来巨大的综效,以促进汽车制造商及其主要合作伙伴部署智能座舱等级体验平台webOS Auto。”

 

KPIT于1990年成立于印度,是印度本土增长最快的IT企业之一。KPIT主要为汽车行业提供软件服务和完善的工程技术。KPIT涉及业务广泛,包括提供汽车安全软件、自动驾驶及ADAS解决方案、车联网解决方案、动力系统解决方案等。KPIT2020财年的收入约3亿美金。

 

今年11月KPIT宣布与宝马集团签署大规模订单,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分步骤落地实施。KPIT为宝马电池驱动车型设计了联合动力系统协调单元,其可以为上述车型的下一代电力电子架构提供动力支持,此外还涉及软件开发、集成和维护。这款集成充电器单元实际上就是与车辆控制单元相结合的车载充电器。作为战略合作的一部分,KPIT被提名为为宝马集团下一代11KW联合充电电气化项目的单一源软件集成伙伴。KPIT曾在2018年与宝马集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起开发L3和L4/5级自动驾驶功能。KPIT在合作过程中过帮助宝马将自动驾驶平台内的软件堆栈推荐给第三方,从而使平台更易机场至其他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产品,并开始在整个行业提供可扩展的软件解决方案。

 

 

Mobica是一家于2004年在英国成立的全球软件公司,专注于给汽车OEM和Tier1厂商提供软件解决方案。2019年起,Mobica与行业领先者Mediatek联发科展开了合作,以提供创新的集成数字驾驶舱概念。他们的解决方案基于Android Automotive平台构建,可以保留Automotive OEM数据所有权,并在单个SoC上运行。该解决方案是使用Google的Android开放源代码项目(AOSP)开发的,可让OEM保留数据IP,以用于未来的获利策略。集成数字驾驶舱在单个SoC MediaTek Autus I20(MT2712)上同时运行群集HMI和Android IVI,从而为汽车OEM进一步节省了成本。

 

HMI集群通过ADA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车速表,引导式导航操作,媒体信息显示驾驶员通知。IVI系统提供TomTom连接的导航,媒体播放器,电话集成以及带有图像拼接功能的360度停车辅助摄像头。

 

Mobica汽车销售副总裁Wolfram Ries表示:“Mobica已部署了虚拟化,系统集成和Arm IP专业知识,以创建下一代个性化,多域HMI。然后,所有这些均在联发科基于高性能和高能效选择的基于Arm的单个片上系统上执行。我们很高兴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够说明Arm,Google AOSP,TomTom导航软件,联发科和Mobica在提供下一代车载体验方面的综合功能。”

 

GlobalLogic总部位于美国,是全球领先的体验设计与数码产品开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营设计和工程中心,覆盖行业包含数字媒体、电子、医疗保健、基础设施、金融、零售和电信行业。汽车是GlobalLogic增长最快的垂直领域,据BusinessToday网报道,2018年Globallogic汽车业务营收为近1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了40%,而其总营收增速仅为18.18%。

 

Tier1在智能座舱的布局

 

传统Tier1厂商正在积极布局智能座舱系列产品。以博世为例,在今年10月北京车展上,博世展示了其最新座舱域控制器、全球首款量产车上的曲面仪表显示屏、3D显示、车辆OTA远程升级、数字钥匙等前沿科技。其中座舱域控制器搭载高通8155P芯片,集成多模块的操作系统,能够同时支持仪表、中控、副驾娱乐、HUD、空调、后排等多块显示屏,并且整合了驾驶员和乘员监控(DOMS)、360环视(AVM)、及人脸识别(Face ID)、多麦克风输入、主动降噪等功能。

 

 

自动驾驶也是博世正大力布局的方向。在该领域,博世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逐步推进自动驾驶量产。目前,在L2自动驾驶层面,博世在全球已经有60多个项目进入量产,包括TJA交通拥堵辅助、APA自动泊车辅助等,下一步即将投入量产的是RPA遥控泊车辅助和高速公路辅助系统。而支撑博世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上述突破的,是其完整的自动驾驶产品线布局。比如在感知层,博世已经构建了全面的传感器产品组合,包括超等波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其中博世的毫米波雷达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摄像头发展到了第三代,首款适用于车规的长距离激光雷达也已进入量产开发阶段。通过将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形成互补,为驾驶者提供可靠的路况信息,博世正助力汽车行业加速实现L3-5级自动驾驶。在决策层,博世推出了域控制器DASy,该产品作为集中式整车架构的核心组件,具有高带宽、强算力、大存储容量以及高安全性等特性。DASy可以收集并融合来自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数据,帮助车辆生成周围360度的高精度环境模型,并制定合适的驾驶策略。至于执行层,诸如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亦是博世的强项。在该领域,目前博世最成熟的产品是iBooster+EPS组合,这两种系统都具有直接的机械推进装置,并且可以在整个减速范围内独立制动车辆,形成制动冗余,从而保证车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制动。

 

Tier1汽车智能化产品对比

 

 


关键字:智能驾驶芯片 引用地址:智能驾驶芯片,软硬兼施,商业化进程有序推进

上一篇:英飞凌全新安全控制器平台,可提供更加先进的保护
下一篇:技术前瞻:太赫兹芯片到底能干什么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1 20:55

汇顶科技超薄指纹芯片促进智能驾驶发展
前不久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公开了其最新新车型各种“疯狂设计”的黑科技,其中应用于智能座舱的车规级指纹识别方案来自汇顶科技。汇顶的这一触控芯片已经实现了AEC-Q100测试,满足车规级的严苛要求,并实现商用化,可实现驾驶者个性化账户一键登录,自动同步各项座舱偏好设定功能。 汽车电子芯片是智能汽车中的核心硬件,与其他芯片市场相比,汽车电子行业要求更为严格,具有自己的硬件规格标准-车规级。因为消费类芯片最多造成产品重启,而车载芯片出问题将影响生命安全,因而芯片不良率需要控制在百万分之一,难度极高。然而随着汽车智能化的趋势,车载指纹可以为驾驶者打造专属入口,甚至扩展到移动支付,为车联网生态提供高安全性的基础硬件平台,应用前景广阔,这也为汽车电
[手机便携]
汇顶科技超薄指纹<font color='red'>芯片</font>促进<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发展
黑芝麻智能开芯课堂 智能驾驶芯片 "算力"详解
引 言: 汽车从诞生之初其主要的评价体系以马力为主,随着汽车工业百年的发展,汽车的属性也慢慢的从生产工具,转变成了第三空间。越来越多的新的功能上车,需要越来越多的芯片的支持。而随着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芯片也从之前的单一功能发展到了目前的高性能SoC(System on Chip)阶段。之前的开 芯 课堂从工具链和应用角度做了介绍,今天我们就介绍下实现以上功能的基础——算力。 算力的定义以及分类 算力,简单来说就是计算的能力。一款SoC一般会包含CPU,GPU,NPU及DSP等算力单元。类似于学霸在语文,绘画,数学及理综的学习能力。CPU简单来说主要处理逻辑计算其单位DMIPS,GPU主打图像处理,其单位FLOPS,表示浮点
[汽车电子]
黑芝麻智能开芯课堂 <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font color='red'>芯片</font>
英伟达、高通虎视眈眈,华为和地平线能否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杀”出突围?
随着智能化、电动化等“新四化”概念的深入人心,智能驾驶芯片的赛道也伴随着 新能源汽车 市场的火热,变得倍受关注起来。 顾名思义,智能驾驶芯片便是用于车辆智能驾驶的基础硬件,哪怕是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也离不开智能驾驶芯片算力的支持。 一方面是国内自研芯片情绪的日益高涨,另一方面是指数增长的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国内智能驾驶芯片的赛道终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玩家:华为、地平线、芯驰科技、寒武纪、黑芝麻…… 尽管与英伟达、Mobileye、高通等国外芯片巨头相比,国内的玩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随着资本的押注、政策的鼓励,以及自身芯片技术的迭代更新,地平线、芯驰科技等芯片供应商们,也都进化出了属于自己的特点。 或追求更高
[汽车电子]
英伟达、高通虎视眈眈,华为和地平线能否在<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font color='red'>芯片</font>领域“杀”出突围?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