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湖智造:用“搭积木”的方式颠覆传统,赋能协同作业

发布者:Xiangtan最新更新时间:2021-04-29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公有云  智能制造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图 | 周宇翔在车间工作

 

虽然当下的智能制造赛道很火热,但当初的黑湖智造却不是“踩着风口创业”。

 

现如今,智能制造产业链企业已经到了“吃红利”的时候。

 

但在早年间,为了更精准地找出制造企业的“痛点”,有这么一群人曾经以工人的身份深入企业车间,亲自体验车间制造环节。

 

最终,他们找到了。也正是这一场亲身经历,造就了现在的“黑湖智造”。

 

方向走偏后,他们亲入工厂车间

毕业之前,周宇翔曾在香港的一家投资银行进行实习,也是恰好被分到了制造业海外收购小组,服务相关企业完成海外兼并/收购。

 

正是这一段经历,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外制造业的差距——信息化。“虽然中国工厂在设备、生产流程、质量标准等方面并不比国外弱,但还在利用人、纸单、Excel这类原始的沟通工具来管理工厂,而德国工厂已经基本完成了信息化。”也是这个理念差距,让国内企业即便收购了海外工厂,在磨合上也面临融合难的问题。

 

这一段实习经历,让周宇翔看到了制造业的机会。于是他在2015年毕业之后就回到国内,与两位计算机专业的朋友一起创业。

 

但是,“我们的方向走偏了。”周宇翔说到。

 

这是怎么回事?

 

最初的方向上,周宇翔团队的想法是基于工厂内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继而做到故障预知、生产线路径优化等等。事实上,这一项目的逻辑并没有问题,毕竟现在也有许多公司正在从事这一方向,但是错就错在时间节点。

 

正如周宇翔在实习经历中所感知的,彼时的国内工厂,即便是伊利、蒙牛、三一重工这类大企业,连生产环节的数据工作都还没做好,何谈支撑算法模型的运转?

 

自然而然的,周宇翔团队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随即解散了团队。但是,这一系列操作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放弃。

 

用他的话来说,这一次失败的教训就是仅仅相信算法,并没有实地调研工厂。为此,他们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以工人的角色深入工厂流水线。

 

 

过程中他们发现,现有的信息基础不能够支撑生产线去适应高速柔性灵活的动态调整任务,即便是采用了西门子等外企的工业软件,也存在高成本、上线慢等因素。为此,周宇翔他们思考:什么样的产品形态或技术,让我们能够颠覆过往传统工业软件的上线模式?

 

很快的,他们就在工人室友身上找到了答案——手机。“谈了这么久的数字化,为什么不能把手机App+公有云这么一个可以柔性开发和灵活配置的产品形态渗透进工厂呢?”

 

第二次尝试,他们从底部打破传统

带着这个想法,周宇翔他们走出工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不过吸取之前的教训,这一次他们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先行将基于App开发的应用让工人们去试用。事实证明,这个产品方向是对的。

 

这之后,周宇翔团队花费了2年时间,将产品从最初的一个移动端App进化为现如今覆盖移动web端的全栈式应用。

 

就产品而言,黑湖智造的核心有三点,分别是移动端、公有云和数据。

 

具体来看,现如今黑湖产品的灵感就来自于工友们玩手机的场景,基于手机这类移动端设备,用周宇翔的话来说,除了便宜,不用客户去重新购买硬件做嵌入式改造开发,最重要是利用这类设备的“可移动性”,实现最后一米实施数据驱动的协同。

 

而需要注意的是,黑湖智造打造产品的初衷就是实现工业场景内的“协作”,但这里的协作并不单单指某一工厂内的互通协作,而是多个工厂,以及供应链上下游跨地域、跨时空的协作。

 

“这就是公有云的价值,帮助我们连接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甚至是不同国家的工厂,让集团和产业链整个运作效率实现提升,而不是单工厂单点的效率提升。”

 

 

说完数据采集和云端连接,于一个工业协作平台而言,接下来的重要环节就是数据的分析了。

 

用周宇翔的话来说,只有线上化、结构化、关系化的数据才能够被成为“数据资产”,才有被分析的价值,否则就只是数据垃圾。

 

而要做到这些,面临着跨部门数据定义标准不同、各部门之间数据孤岛等问题。针对这一点,黑湖智造方面作了抽象化建模,将生产线所有活动分为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以及设备维护四大版块,再将每一个板块分为规划层、执行层以及数据分析层。

 

“这12个模块,让我们的每个数据都能够产生关联。届时,基于关系化的数据分析,当次品率升高时,我们就能够找到原因是原材料进场前就存在瑕疵,还是说设备维护周期延长导致的生产环节出问题。”周宇翔表示。

 

具体到产品,目前的黑湖智造有两大核心产品——“黑湖智造协同平台”和“黑湖小工单”,分别面向中大型企业和小型制造企业。

 

具体服务过程中,黑湖智造也遵循着一个三步走的原则。当然,这里的三步走并不是过往部署传统工业软件的“先咨询,后改造,再数字化”路径,而是“先数据透明,后定位问题,再分段优化”:

 

第一步,低成本高效率地推进全面的数字化;第二步,通过沉淀下来的精确客观的数据定位问题;第三步,借助分析和决策模块,赋能工厂各层级去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这其中,因为采用了“云原生+微服务”的架构,一方面黑湖将各类服务分别打包成小组件,让软件部署过程就像“搭积木”一般,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变样的个性化服务。

 

另一方面,除了承担连接作用,“云原生”架构也让黑湖在新需求、新组建的开发上也能做到敏捷、高效。

 

也正是这种服务架构,让黑湖智造能够在一周内就完成系统培训,4-6周内完成系统上线,解决了过往传统工业软件上线慢、磨合周期长的问题。

 

 

都是智能制造,但是“我们不是踩着风口创业”

可以看到,黑湖智造的创业时间点还是很微妙的,正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不过,用周宇翔的话来说,彼时国内对智能制造的创新并没有如今的重视,也因此他们并不是踩着风口创业的。

 

而先发优势很重要,“我们投入两年多时间,也才得到了今天我们还未必算完美的产品。”周宇翔说到,“如同ofo与摩拜打得火热时做共享单车一样,现在有很多创业者进行工业互联网创新时,要想追上先发队列,站在品牌效应、市场占比、客户群体等角度,其难度也是不容小觑的。”

 

他接着提到,黑湖智造的团队融合了一帮有最前沿框架技术,经过最佳技术实践的技术专家,也有一帮对工业有自身经验,了解每一种场景的专家,“这两类群体的融合,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很高的壁垒。”

 

此外,虽然从2019年初才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但是黑湖智造已经积累了如华润集团、中国兵器、农夫山泉等一批头部客户,同时黑湖智造也没有忽略那些中小型客户。

 

“几点加在一起,我们的网络效应还是挺明显的。”这一点在黑湖智造的收入上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如同“黑天鹅”的2020年,实现业务增速超300%的成绩。

 

而就在今年2月份,黑湖智造也完成了由淡马锡领投的5亿元C轮融资。算上创业初期的天使轮,成立后5年来,黑湖智造共进行了5轮融资,累计总额超过8亿元。

 

另外,黑湖智造也已经成为了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的第二期校友企业。微软创新赋能暨生态加速计划-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是微软创新赋能暨生态加速计划在全球落地的首个项目,创新中心集园区产业及政策优势、微软全球创新生态资源和蒲公英孵化器专业运营投资经验于一体,聚焦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招募和遴选,第二期将加速15-20个优质项目,扶持20个项目转型升级,并协助大企业共建创新生态。


关键字:公有云  智能制造 引用地址:黑湖智造:用“搭积木”的方式颠覆传统,赋能协同作业

上一篇:华为或将在今年7月发射两颗卫星
下一篇:工业机械手控制方式的分类以及它的特点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0 14:13

工业机器人取代一线工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
每当提及企业大规模机器换人的潮流,将抢夺工人饭碗时,便会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争议。的确,部分机械工人必将被机器所取代,这也是全球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但这是否意味着工人变得不再重要?下面就随工业控制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工业机器人取代一线工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机器换人究竟是一个拉式需求,还是一个推式需求。究竟是机器换人导致一线工人下岗,还是因为找不到一线工人而寻求机器换人?答案是后者,中国多地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进行机器换人,背后是当地工业人才严重不足、企业极力争抢工人的现实。 在做中国市场中长期规划,调查发现,目前根本不存在大批一线工人下岗的隐忧,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沿海地区,一线工人供给
[工业控制]
国产机器人要发展,三个方向让你选
2015年末,国产机器人产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据机器人行业报道称,截至目前,中国正在服役的机器人已占全球总量的9%左右,2015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将达7500台,同比增长36.6%。   回顾2015年,受益于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国内机器人产业实现了稳定增长,尤其是在《中国制造2025》勾勒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发展蓝图,将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十大重点领域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再次提速,步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期。不过仍需要看到的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弱、竞争能力差等产业发展瓶颈仍存在。在带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机器人产业被寄予厚望,因而展望2016年,机器人产业亟须补足短板,
[嵌入式]
智能制造浪潮席卷 这家光学巨头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春节过后,“中国制造”迎来了好消息。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占比比重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 尽管全球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但我国制造业依然交出了优秀成绩。有的制造企业甚至逆风翻盘。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全国仅90家企业入选,欧菲光榜上有名,荣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成为光学影像领域行业上榜企业。 疫情之下,欧菲光有何制胜秘诀? “智”造业前景广阔 回顾2020,疫情给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挑战。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的跟踪调查显示,将近6
[手机便携]
Gartner:2022年全球公有终端用户支出预计将接近5000亿美元
今年支出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领域将是 IaaS, DaaS 和 PaaS 【2022年5月06日】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 公有云服务终端用户 支出预计将从2021年的4019亿美元增长至4947亿美元,增幅达到20.4%。2023年终端用户支出预计将达到近6000亿美元。 Gartner 研究副总裁Sid Nag表示:“云是推动当今数字化企业机构增长的驱动力。首席信息官已迈过采购云服务非理性繁荣的时代。为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现特定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成果,他们会慎重考虑所选择的公有云提供商。” 2022年,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终端用户支出预计将增长30.6%,排在第一位 ;桌面即服务(DaaS
[网络通信]
Gartner:2022年全球<font color='red'>公有</font><font color='red'>云</font>终端用户支出预计将接近5000亿美元
物联网设备改变工业,这7大趋势不得不提
当前,通用物联网设备正在改变工业管理与运营,用于特定行业的物联网设备也在变得更加强大。   同时,物联网通过与自动化技术、 人工智能 和云计算的组合用用,真正实现了传统工业向 智能制造 的转变。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数字孪生、人机交互、预测性维护、网络安全、弹性变化、自动化和边缘计算正在成为智能制造的七个关键趋势。   这些趋势也将极大地改变制造业中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人与人、预测与操作、管理与运营之间的关系,推动工业4.0时代的到来。   1.数字孪生的“接管”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
[嵌入式]
优傲机器人与格力建立战略合作,构建中国智能制造新生态
2024年9月25日, 珠海 - 优傲机器人(优傲)与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格力)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深化在市场开发、项目协作、技术革新及产品创新等关键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制造应用革新 。此次战略合作将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创新活力。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格力电器总裁助理钟成堡,以及优傲全球及中国区领导层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 表示:“未来市场将走向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这也突显了本次合作的重要性。我相信格力与优傲两家公司的联合,将成为中国市场未来强大的竞争力,两个品牌的定位也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优傲机器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im Povlsen通过视
[机器人]
优傲机器人与格力建立战略合作,构建中国<font color='red'>智能制造</font>新生态
拓斯达工业机器人将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
(文章来源:中科罗伯特机器人学院) 拓斯达在2007年成立,最早主要是进行注塑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随着技术提升与渠道的扩展,公司逐渐转为智能制造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商。目前,公司主要进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软硬件的研发、制造、方案和所涉及到的全面的产业链,产品在3C、光电、新能源、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都有应用。目前,公司在国内服务包括伯恩、比亚迪、长城汽车、TCL、富士康等国内的知名企业。 通过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及不断加强自动化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2019年,公司自主研发并推出了HQ系列直角坐标机器人、拓星辰I号、拓星辰II号、拓星云I号等新产品,其中公司拓星辰II号SCARA机器人已经实现小批量的供货,加
[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执笔人:智能制造须工业强基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我们已经渡过了智能制造的培育期,正在进入发展期、成长期。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最难解决的瓶颈问题。工业基础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表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 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瞄准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心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四大制造”,分别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和优质制造,再加上工业强基,基本就构成了中国制造最主要的几个方面。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其根本动力在于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数字化网络化普及应用、人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